将买房进行到底

  关于购房建议的总结

  中国房地产受两大力量支配,可以看做国家的两只手,一是资本,主要表现就是涨价;二是政治,主要表现是限购、限贷。两只手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主角,交替在房地产这个舞台上表演。

  根据这个原理,本人将房地产分为三个区域。一是最有价值区域,姑且称之为一线,包括北京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及其之间的区域;上海区域,包括上海、苏州、杭州及其之间区域;深圳区域,包括深圳、东莞、广州及其之间区域。为什么有个“之间区域”呢?则是因为限购这个重要因素。如果不限购限贷,除了北京、上海、深圳3个城市,其他地方都是狗屁了。

  二是次级价值区域,主要是2016年房价上涨的二线城市,包括济南、郑州、南京、合肥、武汉、成都等。

  三是无投资价值区域,2016年未涨价的所有城市。

  人们为什么要到大城市生活?为什么大城市经济发展最快?主要是因为“聚集”效应。没有“聚集效应”,许多新的经济形式是无法产生并发展的。比如淘宝在西欧国家就会因为货量少,快递费用过高而变成不可能的事情。我在新疆买一个10块钱的手机壳,淘宝也能挣钱,就是因为规模聚集效应导致的快递费用的低廉。

  正因为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创造的财富和需求又吸引更多的人口。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们比小地方人们享受更多的服务且价格低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到大城市生活的原因。

  可以预见的将来,北、上、深及其周边区域将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或许达到几个亿也是可以预见的。
  前面天天谈房产,也就腻歪的,今天谈点其他的。长期在西北生活,感觉到这里最令人压抑的就是官僚主义,几十年如一日,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愈演愈烈。

  看到有人说,东北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官僚主义,实际上因果倒置了。自有经济发展不起来,才导致大部分财富由政府支配,因此官僚习气才得以根深蒂固。中国有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为了平抑地区之间的差距,采用转移支付的手段,将北、上、深富裕地区的采取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像我们这里,经济严重依赖政府投资,你说官僚主义能改变吗?

  人在官僚主义的气氛下生活,往往比较压抑。但是在金融资本的统治下生存,想必也不轻松。弟弟在杭州,经常加班出差,也忙的不亦乐乎。个人觉得,后者还是稍好一些。
  昨天遇到一个网友问我择业的事情,好像他大学学的专业就业形势不好,因此非常迷茫。这个问题不是我擅长的,不过凡事都可以和购房挂钩,所以我的建议是:到东部大城市购买一套房子,就不会迷茫了。

  买了房子之后,对于未来生活你就有了目标,那么如何择业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购房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晚上睡不着,打开中国高铁交通地图,发现凡是处于高铁交通枢纽的大城市,房价都涨了。想着未来可能的生活,不禁激动不已。梦想中的自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走出牢笼的安迪,从杭州的家中出发,坐上高铁或者飞机,半小时到上海,几小时后就能到北京、深圳,或者成都,或者厦门,或者昆明。去中国最美的地方旅游、去感受大城市的繁华,去约会全国各地的朋友,是多么便利啊。

  有个网友发来位于某旅游城市的房产,房子很大,像是一栋小别墅,固然安静、雅致、漂亮。可这并不是我要的生活。我的房子不用很大,60平米,内有一床一席足矣,一定是交通方便,到全国各地都不远,没事就拾起背包,一早出发来到某个城市,逛上一圈,晚上归来。

  在不久的将来,预计北、上、深及其周边区域将聚集中国最多的人口,也许可以达到3-6亿人,其中主要是最有活力的年轻人,同时将聚集最多的财富,聚集最好的服务,如果还不迅速下决心在这个区域购置一套房产,失去的是什么,无法想象。

  许多朋友说南京不错,以前没有概念,看了高铁地图就知道了,南京承上启下,和北上深及中国内地大都市有着相当的交通便利,难怪房价如此之高。同理,合肥离南京很近,南京房价高了,合肥也不能例外。

  群里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受到我的影响在自己推荐的三个区域内买房。

  人到中年,别无所长,除了思维能力。自认为擅长思考,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可惜这种能力长久以来对自己对他人并无半点用处,直到如今通过逻辑和常识预见了房价的大趋势。

  假如你有一个朋友,很有钱且愿意为你付出,这是有用。还有一个朋友,没有什么钱,但是能影响你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有价值。愿意做第二种人,做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人。这就是我发帖并鼓励大家买房的出发点。

  你买不买房,其实和我没什么利害关系,不想把复杂的论证呈现给大家,其实很多人也未必看,只要你能从这段文字中看到真诚和价值,就毫不犹豫的去买房。相信群里不少朋友会因为今天的决定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颠覆命运。
  昨天看到一个帖子:有个网友在昆山工作,由于昆山房价太高,就回安徽老家买了一套房子作为婚房结婚。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他一样遇到困难就放弃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失去了在大城市购房的机会。

  昆山当然不算大城市,却是进入上海的跳板。如果有一天上海取消限购,你可以卖掉昆山的房子作为首付,购买上海的房子。上海的房子当然贵,但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高不可攀,从中心到外围有几十公里,应该有合适的房子。即使不买上海的房子,在昆山住,坐地铁到上海工作也是一个选项。

  假如这样的机会来了,对于那位网友来说,他也没有资金了。即使在老家购房结婚,装修家电一套整下来,想必也花费不菲。更糟糕的是,他也许并不能在老家找到合适的工作,还得继续在昆山上班,又涉及到租房的费用。老家的房子如果家里人去住,就会面临夫妻分居的问题,如果不去住,婚房租给别人也不合适,则完全是资产的浪费。将来,他一定会为今天的选择后悔。

  群里很多朋友和我一样,资金不足又面临限购,如果信心动摇,就会和这位网友一样,失去在东部大城市购房的机会。有的人起了到海南购房的念头,有的人想到成都购房,他们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能够最大程度保值增值的房子,只有北上深3个区域!房价越是便宜的城市,你购买房产升值的可能性越小。

  其实昆山那个网友的难处,我也特别理解,昆山房子均价接近1.5万了,而他只有购买6000价位房子的资金,想必是绝望了。何况结婚还需要装修、家具、电器、办酒席、彩礼等等消费。

  如果他和妻子坚定信心,能不能想出一些办法来呢?应该也是有的,比如考虑二手房,考虑小户型,比如推迟装修、购买家具,推迟婚礼。

  大家一定要坚持一个信念,困难总是暂时的。比如限购,个人认为一定不会长久的,先会从最脆弱的地方开始解禁,比如完全靠卖地发展经济的昆山、太仓等小城市,然后是杭州、苏州的外围区域,比如余杭区等。就是北、上、深三个特大城市,取消限购也不是不可能。

  为什么限购是不长久的,这是因为限购是违背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易规则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则,人民有需求,政府做的只能是增加住房土地供应,而不是人为的制造户籍壁垒,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前面说买房不纠结,可现实生活中,为买房纠结的人太多了。

  今天看到一个上海人在天涯上发的帖子,他打算买房结婚,从2.4万的房价看到如今的4万,家里人都劝他尽快买。可是他依然在纠结,他相信今年上海房价一定会下降。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能给他什么建议呢?假如你劝他买房,他听得进去吗?人们总是希望现实变化能够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以,我没建议他买房,而是留言:理解你的心情。

  这个上海网友,他和妻子在上海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就缺一个婚房了。这是刚需,而刚需是不用纠结价格涨跌的,在你买得起的时候,找到房子迅速下手。因为房价,实在不是你我能够精确预知的事情。未来房价无非三种可能,上涨、下降和平稳,无论如何,下跌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所以你迅速买房正确的概率则有三分之二。

  我理解这个网友的心情,买房的钱凑的实在不容易了,两家所有的家底都拿出来了,多么希望在买房的时候,房价能够降低到自己所期望的水平。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幻想,购房的钱足够租房30年了。

  这个幻想源于他是以现在的房租来测算的。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房价还没有到顶,购房的人占大多数,租房的人相对较少,因此房租不高。等到房价涨到大多数人都买不起的时候,租房就会成为主流,那时房租必然上涨。

  今天还有一个朋友问我,考虑儿子将来到杭州工作生活,怕房价一直上涨,想买一个商住房。我的建议是:不赞成。这种买房打算和我一样,实际上并非刚需,而是害怕手上的现金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购房初衷是保值增值。

  而商住两用房由于居住费用高、产权期限短、出售需缴纳增值税,不具备保值增值的作用,因此不建议买。

  我的建议是:对于刚需,如果有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子,再买的起的时候迅速购买;对于投资,如果有能保值增值的房子,也得迅速下手。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两条,有适合自己需要的房子且买得起,就迅速下手不迟疑,特别在一、二线房价不稳定的大城市。

  那么,怎么界定房子能够保值增值呢?无非是两个条件,一是位于一、二线大城市主城区内,二是与一二线大城市的主城区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首要考虑地铁)。由于一、二线大城市具备吸纳更多人口的能力,房价不论怎么涨,都会有刚需来支撑。即使下跌,幅度也是非常有限的。

  最近“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很红火,在我看来就是扯淡。北京还是北京,河北和天津无论怎么起劲,你也一体不了。在城市里,在单程交通上花一个半小时已经是极限,住在河北、天津在北京上班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一体化就是一个伪概念。

  关于限购,ZF将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如果全面取消北京住房限购、限贷,大批供地给房地产,彻底改变限制特大城市发展的政策,就会出现河北、天津等周边人口的大量涌入,河北、天津就完蛋了。所以ZF很难,各种关于北京的限制政策就有了坚实的根据。不过对于大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口聚集,这和国家的限制政策相左。

  如果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迫切,取消针对特大城市的限制政策也不是不可能。改革创新嘛,你总得改。如果是这样,北京周边地区的房价就会应声而落,投资者的钱都打了水漂。

  站在这个角度看,特大城市周边卫星城,如果不是地铁一个半小时的到达区域,则是风险很大的,也没有真正的投资价值。

  养老房的问题。

  有的朋友在大城市生活时厌倦了那里的人潮汹涌、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于是萌发在山清水秀小城市购买养老房的念头,那么这个考虑是否合理呢?我的意见是:虽然房子价格不高,但是买这样的房子相当于将钱扔到水里了。

  在大城市生活久了,许多人就忘记了大城市的优势。相对于小城市,大城市在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文化、商业、娱乐、餐饮等方面都有着压倒的优势。这是为什么呢?举个例子,同一个医学院毕业两个学生,一个学生到大城市医院上班,另外一个到小城市医院上班,数年后,大城市的医生水平会远远高于小城市的那个同学。并不是因为他比同学更努力,而是因为他在大城市经历的病例更多。

  为什么国家不在小城市里修地铁?就是因为坐的人少嘛,不划算。同样道理,你在大城市开饭馆,有1万人来吃饭,你在小城市开饭馆,只有100人来吃饭,哪家能够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小城市固然山清水秀,但是你住在哪里也需要文化生活吧。你觉得国家把歌剧院建在大城市的可能性大,还是小城市可能性大呢?

  结论:养老房也得到大城市买。小城市的养老房,将来绝对不会去住的,那么房子就会一文不值了。
  深夜写字,内心里是深深的忧虑。我们这批人,都是被2016的房市热潮卷进来的,而现在的房市仍有相当的热度,而其中看到不少群魔乱舞。

  现在说一说试错成本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有钱人,买错了房子也可以东山再起。而我等大多数只有一套房子本钱的人们,是没有任何试错成本的,千万不要因为贪婪和恐惧掉入他人的陷阱。

  我就明说吧,现在不限购的房子基本都是坑,比如杭州的大江东、青山湖科技城、海宁、嘉善、昆山、太仓,还有北京周边的通州等等。深圳的周边没有了解过,我想也不少。还有一些价格没有涨起来的城市房子,比如重庆、长沙、西安。虽然你可以买位置好一点的房子,但是由于租金低于按揭,实际上仍然处于负资产的状态。

  昆山、通州为什么对我们是坑?那是因为那里的好房子已经卖光了,你现在去,能买的上的只剩大坑了。成都呢?能涨的已经涨了,现在你能买的基本都是垃圾了。

  对于没有任何试错成本的我们,我们不能错,必须有效的防御风险,从现在的情况看,短期是上不了车的。预计2017年房市仍然较热,2018年将逐渐冷却,最佳购房时间可能是2019年。如果你刚需住房,就把握一条:其他配套都可以不考虑,必须有地铁,小区离地铁步行10分钟以内路程。小区离主城区交通单程时间,一线城市不超过1个半小时,二线城市不超过1小时。

  买房和不买房是两个观念体系,其间很难沟通,那些留言反对的,就恕我不一一回复了。对于我而言,买房上最主要的考虑就是坚定将来到东部大城市生活的决心,不仅仅是自己,而且包括孩子。

  不管你说了多少大城市生活的弊端,比如雾霾、交通拥挤之类,都不可能动摇我的决心。当然,我的决心也有经济的基础作为支撑。我每个月住房公积金都有3200多,还没有加上妻子的,西安的房子按揭每月是1600,如果再按揭个3000-4000,是没有多大压力的。也就是说,哪怕我买的房子一分钱不涨,也能承受。

  有人说,你买不起杭州房子之类的论调,我不知道他们的说法是否经过实地的调研。我的要求不高,70万以内。前段时间还咨询过一个位于杭州城边海宁境内的楼盘,其价格基本上是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的,还有大江东的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如果这些地方都没有,嘉兴也可以。只要你下定决心,总有适合你的房子。是的,我已经想的很清楚,即使房子是个坑,我也跳了,自己能够承担亏损的代价。

  弟弟一家,多年在外,和自己一家很生疏了。到杭州买房,最重要的考虑是兄弟之间能够经常走动,毕竟是唯一的弟弟。同属一个城市,下一代之间说不定还能认亲戚,而不从大西北走出来,慢慢的就会形同陌路了。

  从小地方走出来,到大城市去生活,这是我的理念。如果你喜欢从大城市里返回小地方生活,那是你的想法,和我无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