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纪实(不虚构 不夸张 真实案例纪实贴)

  31、
  听完赵子涛生龙活虎的声音,谢大雷才觉得心里暖一点,刑警这个行业,有两怕,一怕兄弟受伤,二怕办案有残。
  但是这两件事,避免起来都很困难。没有一个刑警队敢拍着胸脯说,我办的案子毫无瑕疵,经得住任何挑剔。
  而且办案的水平因为技术的提升而不断的精准,这也是过去冤假错案较多的一个根源,过去现场的血迹只能检验是什么血型,有血性一致就认定的嫌疑人,很可能会在刑讯逼供的前提下带来错案。
  而现在呢,认定的证据进步到DNA,具有99.99的认定性。即使这样,也不是法官判决的唯一认定证据,还是不能完全的排除存在错案。
  每一次办案,几乎都是打断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有这样的焦灼感,才会在每一个细节上特别的较真,谢大雷深有体会。
  凉风吹在脑袋上,谢大雷把过去几天的每一步仔细的梳理了一遍,他越发的确定,刘常山是在进行一场近乎跟世界告别式的行走路线,和马天明见面,是和最好的狱友的道别,如果是这样,那马天明就很有可能不知道他的去向,那刘常山也应该很快就离开此地。
  那么下一站,刘常山还会去哪?朋友和小三都有了安顿,难道他不需要和结发老婆见见?
  谢大雷会很后悔他此时此刻的想法。
  从山上下来之后,谢大雷和马天明接触了下,不出预料,马天明完全不知道刘常山为什么来找他,因为刘常山说的是四川有个工程,距离马天明位置很近,过来看看,不过他确定,刘常山开着一辆捷达车来的,也是开着这辆车走的,因为刘常山这次来,给马天明的母亲买了不少东西,马天明请刘常山吃了几顿。
  马天明也看出刘常山有心事,一到喝酒,刘常山就主动喝多,喝多了就说监狱的过去,这是出狱的人比较忌讳谈的过去,他却唠叨个没完,再喝就抱着马天明的胳膊说,问他什么事,也不说。
  谢大雷听完,略一沉思,“天明啊,我们今天去你家看了看,你别急,没你什么事,也没和你妈说什么,我就想告诉你,老太太年纪也不小了,刘常山再有什么事,也是他的事儿,你别掺和,你明白我什么意思,你也知道,没有警察弄不到的人,早晚的事儿,如果后期知道了我们走后,你俩有联系,烧烤你可又干不成了。”
  马天明直点头,“谢队,你放心吧,我不是混道上的人,我以后也不会再去海城,该怎么做,我有数。”
  这话,谢大雷信,因为齐亮亮已经迅速的翻了马天明的手机,里面并没有他们掌握的刘常山的新号码。
  刘常山是真心打算,亡命天涯了。
  楼猫感冒了,码字也受到了影响,眼睛都睁不开了,嘱咐大家多喝水多锻炼,抵抗病毒。
  
  32、
  时间又过去一天。
  谢大雷在屋子里抽的烟把齐亮亮这个不抽烟的都快熏吐了,除此之外,谢大雷就是不停的走来走去,他感觉,刘常山已经离开这里了。如果没离开,一个外地人,在几千公里外的陌生城市,吃住行都是问题,可到现在也没见到刘常山用身份证住宿,离开了马天明,他还能在达州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可是离开这里后,刘常山还能去哪?
  现在的侦查,提出的口号是和科技要警力,但是过分的依赖科技,让新入警的小伙们,都躺在床上干等科技,如果嫌疑人做到不用任何的证件和科技产品,那么过去那一套摸排走访,还有人会吗?还是要用脑子,需要一个有脑子的侦查员。谢大雷决定办完这次案子,要好好的总结一下。
  眼巴巴等了一天,胡茬都冒出来老高,傍晚的时候,几个人下楼吃饭,川菜吃上几天,这几个人的肠胃都有点崩溃,于常是腹泻,王帅起了一脸的疙瘩,齐亮亮还好,但是一到吃饭就龇牙咧嘴,咽不下去,谢大雷食不知味,反倒啥毛病没有。
  “老大,回去,咱一定要跟食堂要上一屉馒头,我是不行了,吃米饭吃的看见大米都泛酸水。”齐亮亮看着眼前的一碗米发愁。
  “泛酸水?我媳妇儿怀孕的时候就这症状,你是啥情况啊?”于常打趣他。
  “快别提了,再说我真吐出来了。”齐亮亮故作矫情的干呕了一下。
  “得得得,你再演我就吐了啊。”王帅摆着手,故意嫌弃亮仔。
  只有谢大雷闷头苦吃,转眼的功夫,不放辣椒的鸡毛菜就剩了几个青菜埂子。“赶紧的啊,再不吃,汤都没了。”
  谢大雷嚼着一口米饭用筷子指着他们三个说,“挑,有的吃就不错了,我们去支援灾区的时候,有这个吃就高兴的要跳起来了,老乡给了块腊肉,生着我就吃了,现在还挑三拣四的。”
  “头儿,听说你们抗震的时候,配给是旺仔小馒头?”王帅好奇的问。
  “嗯。”谢大雷甩开腮帮子大口的吞咽。
  “真的啊?那玩意能当饭啊?”于常夹着一口菜悬在空中,“我儿子都不吃那玩意,塞嘴里给吐出来。那你们就吃那个?没别的?”
  “有别的那还叫就吃那玩意啊。一个人一排,那么老长一大排,装也没地方装,塞也没地方塞的,小袋子鼓囊囊,还挺占地方。”谢大雷扒拉两口米饭。
  “有水喝吗?”齐亮亮喝了一口汤,追着问。
  “有,一个人配发4瓶,走出去不到三分之一,就喝完了。”谢大雷说这一样脖子,碗里拿几颗米被打扫的一干二净一粒不剩。
  “那喝完了咋办?”
  “凉拌呗,路上有山泉就灌点,老乡在路边还给烧水喝,里面加了不知道什么叶子,黄呼呼的,锅底都是泥沙,地震后,山上的水都特别浑浊,不喝就渴着。”谢大雷仔细的把粘在碗外沿的一粒米拿下来摁进嘴里,“你们这帮小子啊,一点没经历过没吃少喝的日子,这点艰苦就受不了啦?”
  “队长,你咋还成了老干部作风了……”王帅端着碗嘟囔了一句,赶紧也紧扒拉两口。
  谢大雷瞪他一眼刚想说,你说啥?电话响了。
  33、
  这个时候的电话铃声,听起来是最悦耳动人的。
  达州技侦的小兄弟来电话,刘常山的电话又开机了,而且打了一个电话,谢大雷接电话的功夫,其他三个小子都不吃饭了,竖着耳朵听,结果就听见谢大雷把筷子啪嗒一下子掰弯了。
  刘常山这回又跑哪去了呢?跑到了广东增城。
  这世界上有一部分的所谓的未解之谜,是因为当事人不能再出来解释。很多案件也一样,侦查员百思不得其解的动机和作案过程,方法,很多都无法在推定和调查中得出结论,直到嫌疑人落网,交代,才能得以还原。
  而谢大雷最爱干的事儿,就是让嫌疑人把所有的无关紧要的细节都描述到,为毛呢?因为他要研究,研究嫌疑人作案的想法和侦查员的想法之间的误差,为下一个案子的侦查做铺垫。
  谢大雷现在特别想知道,刘常山是怎么去的增城,他严重怀疑刘常山放弃了那辆旧车,在村里那么大规模的走访后,刘常山的家人不可能不和他有过沟通,如果进过三次监狱的刘常山还会开着车到广东招摇,那么他真是离死不远了。
  被处理过的刘常山也不会选择实名制的火车或者飞机,虽然他并没有上通缉犯名单。那么最可能的就是坐大巴走的。这样查起来,难度就太大了,先不说客运站的监控不好找,哪一个客运站也确定不了。一定是直达的吗?
  从达州警方拿到那个通话的增城号码,谢大雷又要拔营了。这回不能再开车去增城了,谢大雷担心他们那辆破车再这么跑就要散架了,王帅眼巴巴的看着谢大雷的眼神,齐亮亮也含情脉脉的瞅着他,只有于常很淡定,他知道,拳脚上他不占优势,技术上他也不占优势,唯一占优势的是驾驶技术,那他肯定是把车开回去的那一个。
  谢大雷最终安排,他和齐亮亮前往,王帅和于常回去,追着嫌疑人跑,如果抓,最后肯定也要借助当地的警方,人去多了也没太大的用,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自己上,显然齐亮亮更能用的上。
  谢大雷拍拍王帅的肩膀,算是安慰,“帅啊,你回去也不是没活儿干,我总寻思,刘常山那天从地道桥出来,应该有个去向,市区现在监控和卡口那么多,还能拍不着?咱们出来也有半个月了,一般监控覆盖周期是30天,你回去赶紧动,说不定也能找出个线索来。”
  齐亮亮第一次坐飞机。要不是有谢大雷,他连登机牌都不知道怎么领,过安检他很熟悉,大学期间被抽调去机场增加安保力量,但是只看着别人过了安检去飞,他从来没有。
  齐亮亮和谢大雷在候机大厅的功夫,通过信息平台,谢大雷已经联系上了广东的同行,不能打无准备之战,也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这个系统的好处是从没有地域垄断,任何一个地方的同行有求,都能尽最大资源的去帮,因为都知道,谁也不是为自己干。

  34、
  齐亮亮特别佩服谢大雷,当然,佩服的地方太多了,要是说起来,得拿个本子一二三四的说。
  就包括他在旁边看着谢大雷抓紧上飞机前可以打电话的功夫,联系的这些事儿。等一下飞机,马上就能开展工作,其实要说办案子都是为了公家的事儿,快一点慢一点,抓的到抓不到又如何?齐亮亮学到的就是,把案子就当个案子来办,不说为了受害人家属那些假大空的话,就为了这个案。
  他所看到的谢大雷一有案子,就像拧紧了发条,眼睛都绿汪汪的光,为了个案子能绞尽脑汁翻出所有能联系到的人和事儿,调动所有的神经去办这个案。
  齐亮亮有时候也想知道,像他这样没家没牵挂的人能坚持多长时间这样的热情,他早晚也会有一个家庭,有一盏为他留的灯,他能像谢大雷一样这样的全情投入吗?
  飞机穿过云层,厚厚的灰灰的,升高到一定高度后,太阳突然射穿了一样照进机舱,齐亮亮把脑袋摁到玻璃上没完没了的新鲜。
  扭头一看,谢大雷又睡着了。
  飞机落地,谢大雷带着一脸懵圈的齐亮亮大步走出航站楼,齐亮亮看很多人都去一条旋转的带子那排队,问谢大雷要不要过去,谢大雷咧嘴一笑,傻子,咱都没行李,去那排队干嘛?那是领行李的地方。
  齐亮亮摸摸头,尴尬的笑笑,俩人前后脚出了机场。
  增城警方特别的支持,专门有一位刑警接待谢大雷一行,看着这个发达城市的同行办公环境,齐亮亮和谢大雷都止不住的抽凉气,一个小分局就配备技侦设备,一个派出所的正式民警警力是他们一个大队的一倍,单警装备人人齐全,警务通和鹰眼也是人手一个。
  而自己大队,单警装备只有三套,还不全,说好的鹰眼也不知道去哪了,俩人交换下眼神,默默无语。
  接洽完案情,刑警调来一个技侦的小伙子,把案情又描述了一番,小伙子把谢大雷带去的信息进行跟踪定位,锁定了这个号码所在的大概位置,距离派出所大概5公里。根据这个号码的活动位置,判断这个号码的机主应该在这块区域活动,刑警掏出电话联系了一个人,说好了以后,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发,让谢大雷去找一个叫小林的人。谢大雷拿着号码带着技侦的小伙去找小林,小林是干嘛的呢,是这个号码活动区域的片警,这个地方的警界人士,有专门的线人,小林就属于线人的把头。
  见到小林已经是到达增城的下午,谢大雷很吃惊,小林应该叫老林,看警衔不是很高,但是看老林的眼神,谢大雷就知道,这个人绝对的阅人无数,眼睛里藏着一种精光,这种眼睛,谢大雷只见过两回。
  老林很客气的和谢大雷握了握手,主动说话,“我几道你们系来找人的,辣个人我已经麻烦别银去找,估计也就有消息了,你等一等嘛。”
  谢大雷说了几句客套话,坐在老林的办公室椅子上等,老林给他们几个人斟了几杯功夫茶,谢大雷忘了这东西应该小口的抿,一口喝干,老林笑了笑,露出一嘴的烟渍牙。
  手机改版后的崖叔,找不到帖子了呢……大家遇到这个问题了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