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十部电影谈日本

  第五篇 最后的武士
  
  
  美国内战结束,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作为一名战功卓著的传奇英雄,Nathan Algren现在却在马戏团过着哗众取宠的小丑生活。战争的残酷消磨了他的意志,而军队在西部大跃进时对印地人的不人道屠杀更是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然而命运似乎是要故意捉弄他,他昔日的上级Bagley上校再次找到了他,给他提供了一份新的工作。
  
  这份工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他要做的事情就是给渴望脱亚入欧的日本训练现代士兵。Nathan了解到他即将面对的敌人是一种叫做“侍”的神秘武士,而对方的头目森次胜元还曾经担任过天皇的老师。Nathan并不知道“侍”意味着什么,不过他知道自己并不害怕死亡。对双手沾满印第安人鲜血的他来说,也许死在异国他乡的武士手上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Nathan所训练的士兵都是曾经的农民。过去在这些人所生活的国家里,“侍”可以因为很小的事情用刀砍杀他们而不用负任何责任。这些身材瘦小的家伙们穿上了西式军服之后看起来样子不错,但把他们从拿锄头的农民训练成拿枪的士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有一个好处,和美国人比起来他们要听话得多。
  
  
  这是胜元的最后一战。在这次战斗过后,将不再有武士。胜元知道自己打的是一场必然失败的战争,他们的武器是武士刀和弓箭,而对方的武器是火枪大炮和机关枪。武士们用自己的肉体向机关枪发起了冲锋,他们前仆后继的倒下,又前仆后继的往前冲。他们的英勇赢得了对手的尊敬,当最后一个武士倒下时,对面所有人都摘下了自己的帽子,跪倒在地以表示他们对“侍”的敬意。
  
  
  
  在天皇即将和美国签定通商协议的那天早上,从战场上幸存的Nathan带着胜元的配刀来到了天皇面前。他以一个武士而不是美国军人的身份向天皇献上了胜元的配刀,希望天皇陛下在打开国门的同时能让记得这些武士是为何而死。
  
  
  
  首先LZ要吐下槽
  
  Edward Zwick的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充满了一种对武士道高山仰止式的崇拜之情。阿汤哥的那句最后的台词----“Let the strength of Samurai be with you always”,活生生就是星球大战“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的翻版嘛。把尤达大师和绝地武士换套衣服,直接就可以到最后的武士的片场开工了。不过我倒是一点不奇怪,连George Lucas这么NB的都拜倒在武士道的脚下,他人又怎么能免俗。
  
  我说句难听的,在武士道这个问题上,这部电影连日本人的民工漫都不如。死神里面的朽木白哉因为妹妹在外面乱搞要大义灭亲那几集绝对是原汁原味的武士道,而且人家卖相又好,渡边谦大叔没得比。
  
  但是为什么LZ还是要拿这部电影来说,因为它的名字实在是太切题了,很方便LZ借题发挥。
  
  
  最后的武士这部电影,取材于日本明治时代最后一场战争----西南战争。战争的一方是明治政府,而另一方是昔日的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也就是电影里森次胜元的人物原型。
  
  德川幕府大政归还以后,萨长四藩取代了原来幕府将军的位置,形成了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政治现状。但随着维新的深入,中央政府逐渐开始向这些昔日的功臣动刀,两者之间的矛盾开始变得尖锐起来。
  
  西乡为了给被维新淘汰下来的武士阶层寻找出路,主张对朝鲜发动战争,他的主张失败以后回家隐居。最终因为政府和士族武士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战争爆发,西乡被时势推到了风口浪尖,只能挺身而出,为这些被时代所抛弃的战友而战。
  
  这是决定此后日本两百年国运的一战。西南战争之后,武士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日本真正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
  
  
  
  
  
  从正常的历史逻辑来评价这部电影,最大的反派恰恰是胜元,而不是大村。当时的日本内忧外患,而身为天皇首席重臣的胜元只表现出了一个普通攘夷志士的政治水平,死抱着神国武士魂不放,还拉起旗帜造反,被打是应该的,不打是没天理的。大村的人物原型是大久保利通,此人是明治时代第一能臣,能文能武,心狠手辣,一手打下了今天日本现代强国的基业。顺便说一句其实人家大久保很帅,一把山羊胡子那个叫潮,没有电影里那么猥琐。
  
  不过这不妨碍导演把武士道拍得风声水起。真田广之跑龙套,阿汤哥飘洋过海来打酱油,帅哥美女加苦情,赚眼泪利器啊。胜元一行慷慨赴死那场戏,连我这大男人都抗不住啊。
  
  不过这不妨碍我继续批判胜元这个保守派。每当天皇决定打开国门和外国通商的时候他就要冒出来插一脚,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死样子,“陛下三思啊,陛下你忘记了你的人民吗”。
  “那你说我怎么办啊?”
  “陛下,你才是天皇,你得自己拿主意”。
  
  
  我X,这不走到戊戌变法时候徐桐刚毅那帮老古董的戏路上去了么。动嘴皮子谁不会。
  
  身为天皇重臣,关键时候拿不出主意,反而每每陷天皇于不义,这决非为臣之道。
  
  所以说来说去,帐还要算在Edward Zwick身上,找个老外当导演就是会出这样的毛病,他总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好吧 请原谅LZ走向共和看多了。
  
  现在LZ要承题起题破题了,顺便吐下政治槽。
  
  
  一百五十多年前,西方人坐着军舰就过来了,然后中国日本印度越南等等就SB了。独善其身已经不可能,中国锁国一百二十年,被英国人打开了。日本锁了两百二十年,被美国人打开了。
  
  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第一次接触是极其不愉快的,就象一粒沙子强行进入了人的肌体,它必然会受到整个身体的排异。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这下外国人SB了;而日本则出现了攘夷运动,就象我们在浪客剑心里看到的,那时最潮的事情就是选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再找一个与外国人或者与外国人有关的日奸,口里喊着天诛,上去一通乱砍。
  
  
  面对早期西方的冲击,中日两国都象是一只受到惊吓的刺猬;乾隆在给英国乔治三世写信,说你们那的破烂我们天朝都看不上,以后千万别派使者过来了;而日本则下达了异国船打拂令,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船只,无论其目的为何,只要靠近日本沿海了就一律炮轰。
  
  一开始中国和日本都摆出了牛B哄哄的姿态----你别来了啊,再来我打你了啊。
  实际上大家都看得出来这是色厉内荏。嘴巴上硬,心里虚着呢。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两次鸦片战争把清朝打蒙了----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我X 这么不要脸的话你也说得出来),然后是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日本的攘夷志士们被大炮轰了两次之后就老实了,两年之后明治维新。
  
  
  然而我们最终是没有办法回避这个问题的
  
  一百五十多年前,中国和日本都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两者之间遭遇相同,机遇也相同。为什么日本最终成为一个现代国家,而中国却一直在泥潭中裹足?
  
  
  我想从甲午海战说起。
  
  甲午海战,是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间的一次直接对话。最终的结果,日本只舰不沉,而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人对此有诸多议论,比如北洋吨位大,航速慢,炮速慢,而日本海军吨位小,速度快,射速快。清政府挪用水军资金修建颐和园,水师炮弹不足;而日本全民上下勒紧裤腰带建立水师,天皇更是一天只吃一顿饭。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破坏了战斗队型,而相比日本人则法度严整,作战勇猛,李鸿章避战,或者光绪皇帝冒进,等等等等。
  
  
  
  
  
  从天皇到普通老百姓,所有的日本人都是一种如饥似渴的热情和高度的服从精神来面对西方的,以至于当时民间还有人主动与西方人通婚以改良人种。
  
  
  甲午海战时日本海军的教习是英国海军上校英格斯,日本人给了他很大的权力,总理所有海军事务,自由觐见所有政府官员。所有日本人都对这位教习礼遇有加,见到时必须鞠躬行礼,最后他还被授予了贵族头衔。
  
  
  与之相同,北洋水师的海军教习是英国人琅威理。治军严谨的琅威理带出了一支军纪严明反应迅速的大清海军。但正是因为他的严厉,中国管带都看不惯一个外国人发号施令,最终他负气回国。在琅威理回国之后,北洋水师以惊人的速度速度溃烂----“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平日操演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而行。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军舰被用去走私,而刘公岛上赌馆娼寮遍布,军官上岸买房子,包二奶,普通水兵就赌钱嫖娼,日子是过得有滋有味。
  
  
  这个事情是很有趣的。英格斯在日本受人器重是因为他治军有方,而琅威理之所以被中国人排挤也是因为他治军有方,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诞。
  我们所在的中国,毫无疑问是地球上最适合人类定居的地方。西边是高原,东南都是大海,陆地广阔,河流湖泊密集,上帝对中国人实在很眷顾。不过也正是因为我们是被富养起来的民族,自然屏障弱化了我们的生存能力,也限制了我们向外的眼光。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所唯一需要担心的事情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我们不断的修长城,把自己关了起来。
  
  这个帖子里有同学拿战国时的田横五百壮士和刺客列传来反驳我对日本国民性的评价,其实他说得是没错的。如果我们看看史书的话,会发现那时候的中国人确实是敢爱敢恨,血性十足。但是如果我们把中国人的国民性格比作一根钢筋的话,随着频繁的改朝换代,异族征服和民族杂居,这根钢筋被弯曲的次数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出现了一种常态的金属疲劳----这就是当今中国人性格中的保守和内敛。
  
  也正是陈丹青老师所说的那句话,“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去他妈的信仰,活下去最要紧。”
  
  
  当东方和西方第一次发生碰撞时,所造成的冲击其实是等量的。中国和日本在那时都面临着一个抉择。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中国实在是太大,就象是一只巨大而臃肿的大象走在路上,身体所感受到的痛觉信号在到达大脑之前就会被整个身体所吸收,消化,最终被无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受伤,最终形成的是伤口的溃烂与病变。而与之相比日本人则更象是一群在池子里游动的金鱼,只要你在金鱼的前方仍下一颗石子,所有的金鱼都会感觉到危险而集体改变方向。
  
  
  
  和中国不同,日本从来没有被外族所征服过,这使得他们保持了单一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治维新的政治基础是下层武士和商人,但它却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支持。农民和商人主动支持对幕府的讨伐,而最终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更是主动将大政归还给天皇。整个社会最终主动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而他们的共识是日本必须向西方学习才能生存。
  
  
  频繁的改朝换代,异族征服和民族混居造成了中国社会的严重分化,到了清朝时中国完全就是一个脱线木偶的国家形态,皇族与社会脱离,政府与民众脱离,知识分子只能生活在象牙塔中,一旦国家有变,整个社会马上离心离德。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失败都是很现成的例子。北洋水师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关心国家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舒适还是不舒适。在甲午一战中,北洋许多舰船都是遇敌即溃,虽然他们的武器装备实际上都优于日方。甲午海战之后的很多年,许多中国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发生过这场战争。
  
  
  
  最后的武士所要表现的东西,并不是武士道的死亡,而是武士道的再生。当电影的最后新军士兵跪倒在地向森次胜元致敬时,武士道也就完成了它的传承。日本在经历了初开国门时的尴尬和之后的壮士断腕之后,它已经重新获得了自信。和犹太人一样,日本人的单一民族性是他们最为宝贵的民族遗产,是他们永远不会放弃的东西。
  
  本篇完。
  @我不会画眉 2011-10-6 17:48:00
   -----------------------------
  你们说得是哪一集相棒?好想看~
  ---------------------------
  
  忘记了=_=
  
  相棒有9季 要找死人的
  
  
  
  -----------------------
  @四分之一次世纪 2011-10-06 17:31:50
    不过,现在中国有唐文化么?
    -----------------------------
    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无知了 还有类似的说日本人不自大的
    
    不过电影之外的话题不再说了......
  -----------------------------
  
  这位同学你很有精神啊
  
  LZ比较没精神啊 回不动帖了
  
  
  
  到现在为止 LZ写了5部电影
  前2部谈的是自律 后两部谈的是武士道
  中间一部谈的是普通日本人
  
  LZ到了后两部的时候基本都是在顺着性子扯淡 因为武士道是一个可以延伸很广的概念,也因为这两部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所以有点对不起观众。LZ向大家道歉先。
  
  
  LZ下来想休息2天,回来的时候好好八一部真正的电影。这帖子里也有很多同学提了很多的好电影给我八 有些没看过,下去慢慢消化也需要些时间。
  
  
  我什么也没说 只是觉得这张图很应景
  ------------------------------ 
   哎。。。
    
    那真是腐败到家了
    
    唯一一个有点出息的就是方伯谦了
    
    可惜被冤杀了。
    
    只留下邓世昌之流的欺世盗名之辈
  ----------------------------------
  
  打个比方吧
  
  中国好比一个很大很舒服的家
  
  然后某天进来一个拿刀的,把你原来的家人砍了,你跟他斗,被砍得满身是血。最后打不过,那人说以后我就是你爸,你跟我过日子。
  
  然后过了几年又来一个拿刀的,说以后我是你爸,你跟我过日子。
  
  再过几天,又是一个拿刀的,说以后我是你爸,你就是我儿子了。
  
  然后再过几天,从外面来一个路过打酱油的,他刚一进门你就跪下了----“爸爸你好。”
  
  
  
  口头上叫爸,实际上你们之间只是打与被打的关系。
  
  “爸爸买新衣服了”----干我吊事
  
  “爸爸修新房子了”-----干我吊事
  
  “爸爸取二奶了”-------TMB,又多个要我伺候的
  
  “爸爸死了,换新爸爸了。”---新爸爸好。
  
  
  北洋水师的腐败,根子是在国民心态的麻木上。
  国民心态的麻木,根子是在社会的严重分化上。
  
  社会脱节,上下掣肘,中国的社会现实是无数个各自有自己利益诉求的小团体,然后上面盖了一块国家民族的大布。表面上看很冠冕堂皇,把布一揭开,下面一群人各怀鬼胎。
  ------
  不是吧,我觉得美国才是地理上最好的地方,三面是海,敌人来了雷达很远就能发现,右下角的墨西哥是小弟,上面的加拿大勉强算兄弟吧。
    
    中国呢,陆地国境线太长,邻国太多,还全打过仗,N个有核国家,没有一个靠得住的盟友,生存环境太差了
  ------
  有敌人不是坏事是好事 美国的印地安人就是安逸太久了也不思进取 结果被一帮粗野的欧洲人给收拾了 敌人的存在是一种很好的刺激
  
  老美的地方确实安逸,太安逸了他们就有这个想法,关起门来搞建设。在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之前就想自己退回到本土去,管你其他地方洪水滔天,如果要真的按照这个思路走,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了。
  
  ------
  所以那些明星名人都纷纷改国籍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中日再开战,中国必败。
  
  -----
  楼主可以说是一个哲学家了。哈哈哈
  -----
  
  LZ只是个民工 加班加到眼睛黑
  奇怪,系统把我回复吞了?
  
  我再打一遍吧。
  
  放下屠刀兄说的对,日本在荷兰人到的时候就已经兴起“兰学”了,汉学开始衰微。幕府和地方大名都在提倡军事工业,学习外国语言,开办外国学校。物理和化学分科,医学上外科,儿科,产科和内科也已经出现。长崎还有了海军学校,教授天文,物理,航海和射击。
  
  甲午海战之前,北洋水师的军舰如果要修理,在国内是办不到的,必须开到日本长崎。
  
  LZ的观点并不是日本在明治前是个落后的国家,而是日本因为其独特的国民性保持了一种高度敏锐的嗅觉,这使得在同样面对西方时能更早作出积极的反应。当然在正文里我没有展开谈这个问题
  
  中国的问题在于,历代皇帝最怕的是老百姓造反,所以烧书,杀读书人,搞文字狱,最理想的百姓是什么都不会想的奴才。因为皇帝在造反之前就是老百姓,所以历代皇朝骨子里最恐惧的东西就是老百姓重复他们起家的道路。
  
  而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天皇万世一系,所以幕府对百姓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戒心。所以日本的民间气氛要自由得多。
  
  中国王朝的思路是---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人民。外敌能和亲就和亲,能赎买就数买。
  明治维新的阶级基础,是有钱但是没地位的商人跟有地位但是没钱的下级武士结成了联盟,他们是第一推动力。
  
  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脱离于国内土壤的产物,无法形成气候。
  
  拿戊戌变法来说,从头到尾康梁一伙真正干了的两件事情就只有两件--办报纸,开学堂。其他的事情都是书生瞎闹腾,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维新党人除了一个挂名皇帝外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挂靠的阶级,上层等着看他们的笑话,下层漠不关心。有的只是跟着起哄想捞一把的。
  
  打个比方,日本人象泥,被水打湿了,会聚成团。而中国人是沙子,被水打湿了还是一盘沙子。
  
  
  
  至于说当时的日本穷不穷,这个看怎么比。
  
  下层的农民和武士确实很惨,上层的幕府相对比较惨,从德川纲吉那个时候算起就基本是入不敷出。
  
  有钱的只是商人,所以到最后包括幕府在内都要向商人借钱,这个跟清朝到后期跟民间钱庄达成的联盟是类似的。当时的日本商人是有钱,但是有钱没地方花,你不能买地不能建房不能穿漂亮衣服,只能花天酒地。
  
  萨长四藩因为在江户幕府的三层体制中属于最外层的外藩,地理位置最远,所以他们能够以比较自由的方式率先改革体制,发展工商业。到后来他们成了维新的绝对主力。这个跟广东的发展有点象。
  
  我的看法是,就生活水平而言,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基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属于大哥不要说二哥的状态。
  
  穷和落后不能直接挂等号,日本虽然穷,但是始终保持了敏锐的对外视野,所以在时机到来的时候抓住了。
  
  
  
  
  @天马达 2011-10-04 23:40:14
    赶上直播了,楼主吃好喝好,慢慢写,期待《告白》
  -----------------------------
  回复一下这位同学
  
  昨天晚上我把《告白》看了。确实是部好电影。
  不过我觉得这个影片的主题不具有普遍性,这是部从选材到拍摄手法都很西化的电影。
  
  这里不好八,可以换个帖子八。
  
  
  白色灰熊的观点和我类似 不过这里我们是八不下去的
  
  再八下去就全是敏感词
  
  只能这样说,中国社会之所以是一盘散沙的形态,是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段不断往里面掺沙子的历史。往上翻几十年,刚掺进来的的这颗沙子叫Communis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