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多次提到道德经和易经的关系问题。 道德经对以<易经>为自然哲学基础的、以等级殖民统治为核心的周礼体系的彻底反思,所以虽然道德经以互补哲学为基础,却较偏向于批判以强调"区分"为基础的周礼体系存在的问题。 所以说道德经并不是对易经的解释,而是对易经的反思。
二元哲学与互补哲学是有根本区别的,这在前面也有详述,不重复。
至于开篇扯到"三位一体"时,倒真的是纯属调侃了一句基督教的概念。 不过本帖其实并不干基督教什么事儿,只是因为元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些形似而顺便借喻了一下。 道家和基督教并不是一个基本架构的,其实单从基本架构而言,基督教的思维方式倒是和儒家更接近些。
用易经解释道德经,本质上和以儒解道是一个套路的。在很多章节会遇到不可克服的自相矛盾,因为以易经为核心的周礼体系本身就是道德经批判的对象。这也是道德经常常在儒家思想主导下被有意无意地歪解、导致很多人觉得读起来怎么也读不懂的原因。屁股决定脑袋嘛。 马甲翻译道德经,但觉前后文反复印证,思想逻辑始终一致,读起来也很简朴自然并没有遇到什么高深莫测或者拗口难懂的话。 老子自己也说,"吾道甚易知,甚易行"。而世人莫能知,莫能行,为什么呢?《庄子·秋水》给出了答案::“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以易经为自然哲学核心的周礼体系把儒家的读书人的思想约束得太死啦,什么东西都想拿来往自己的经典上套,没看到人家写这个就是在批你死脑筋的吗?
表相正如文件的编码,是不重要的。重要的东西是要透过形式去用心体会的。 世人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钻到概念的牛角尖里去研究时代的痕迹,那就不是道,而是道的尸体,早就风化得跟粉红尘一样细碎了
还是那句话,读过马甲的文字之后,大可忘得一干二净,然后才会明白。
道德经本来就是通俗易懂的,越译到后来越是此感。比如楼上所谓时代特征这类隐含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进化论预设前提的问题,马甲也是直接用道德经的话来直接回应的。 只是人们预设的教条太多,把问题搞复杂了,结果才被被解读得颠三倒四矛盾百出。
最易懂的是不用脑子只需要标准答案的哲学。 有首歌不是这么唱的嘛:XX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标准答案在那里了,多简单。 礼教也好,XX主义也罢,他们理想中的哲学就是这种所谓普适绝对真理的哲学,也就是“有以为”之后拿来“有为”,像黑客帝国里的Smith一样把全世界复制成他自己。
其实如果不是自作聪明的人们瞎折腾,道德经之道,原本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述出来对这些”有以为之下的有为”予以批评的。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 《老子》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 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 包含深厚的玄德,可以用初生的婴儿来比喻。 毒虫不去咬他,猛兽不去扑他,猛禽不去抓他。 (赤子即初生的婴儿,这里比喻得道之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状态,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顺其自然而无人为控制之欲,所以身边的万物即使凶恶危险,也都像接纳身边的自然环境一样自然而然地接纳他,不会把他视为敌人去侵扰他。这句与前面刚翻译过的"善摄生者"是类似的意思,并不是说婴儿有什么特别的神通)。 筋骨柔弱而抓握有力,不知男女交合之事而一柱擎天,是因为生命力旺盛到了极致。一天到晚高声啼哭而声音总不嘶哑,是因为全身自然调和到了极致。 懂得自然调和、反朴归一才是恒常之道,知道这种恒常才叫做真正的明智。这种有益于保持生命力的状态叫做祥和。而以自己内心的意志和欲望去人为控制机体的内在运行只能叫逞强(并不是真正的生命力强盛的表现)。万物如果逞强到了极点就要开始衰落,这叫做背离于道,背离于道只会更早送命。 世人常常认为事物的力量达到顶峰的时候生命力最为旺盛,老子认为其实恰恰相反。那些基本大势已经具备而刚刚露出苗头、处于初生状态的事物,生命力才是真正最旺盛的。那把自己强行扩张到极致的事物,往往离覆灭也就只有咫尺之遥。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比如股市的六千点前的狂热也就是跌入冰窟的前奏。但市场中真正认准这个道理去顺道而行的,又有多少比例呢?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物化者,万物生生灭灭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大道是相通的。
呵呵,掺了点庄子,就不是单纯的老子,是老庄了。老子是偏清冷一脉的,重自然理性,有时自己都觉得缺了点感性成分。庄子正好来弥补一下。
不欲以静,是针对"万物将自化"的太平盛世下,君王的私欲膨胀倾向缺少外部制约,容易"发作"而胡作非为,所以强调"无名之朴"来化解内心私欲过度膨胀的倾向。毕竟君王位置高,影响大,就好比公众人物享有的资源多了,私生活理应比一般人更谨慎,所以这里老子站在侯王的角度强调一下。这个问题的反面,侯王从来是不教就会的。 但这并不是刻意强调"禁欲",更不是"以无欲为目的"对人民的情感和生活进行森严的禁锢,否则又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有为"。前面也说过,搞得太过极端了,"其致之",也会天崩地裂、国破家散的。 老子的思想基础是互补原理,并不是单向追求某个极端状态,不然就不是老子了。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燃烧军团焚毁一切固然可怕,冰封王座封冻一切也很糟糕。 太严肃太清冷了,媳妇当然要不高兴了。这也不是长治久安之道啊。
感觉当然是靠不住的,但压抑感情也是靠不住的。 如果对欲望无限膨胀的反思走过头,把无为无不为变成禁欲啥都不干, 那便不是修道,而是自虐了。
功夫熊猫有一部感恩节特辑,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有空可以看看。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v_show/id_XNDM0MzUzMjg0.html
相比天然可爱的阿波,刻意清修的浣熊师父未免显得严肃过头了, 有时反而违背了修道的本意。
断肠草可解情花之毒,但切计单服也是毒药。 情花虽然美丽之中潜藏危险,但也是自然的产物 如因此就有意一把火烧了,不也一样在强奸自然?
To deny our own impulses is to deny the very thing that makes us human.
这有点像在清醒状态下入梦, 同时又在梦境中保持着清醒。 看起来不合常理,似乎玄之又玄, 但说到底不太难,孩子们都会的。 是大人们"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结果把自己的安宁和幸福弄丢了。 怪不得老子总喜欢拿婴孩来作比喻。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 <道德经>和<小王子>讲的其实是同一个故事。
《老人与海》的末尾,老渔夫桑地亚哥拖着一副空空的鱼骨架回到了家,睡梦中他仍是满足地笑了。 人可以被命运打倒,但是绝不会被命运打败, 珍藏着安宁与幸福的伊甸园,就在我们心里。
顺便说下,很多文艺作品里,安宁的象征是水,幸福的象征是花。 在<小王子>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这两个隐喻是重合的。 小王子在"现实的荒漠"里找水,飞行员感到干渴。 少年派在"无边的海洋"里找水,老虎名叫Thirsty。 小王子在遥远的家乡有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 少年派在遥远的家乡有一朵独一无二的莲花。 有时重翻那些打动过自己的作品,恍然如梦。
What is the purpose to find the WAY? It is to find the way towards peace and bliss in the desert of the real.
有兴趣的同学也可看看齐泽克的这本书<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 黑客帝国里孟菲斯在训练界面里迎接Neo的台词就是抄自这书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link?url=_2e_Z-eSU70o5A9HtHSXjV6Pl5f7yKeyYcrIZUbXoq_DYHGhzwBiZLocpB2MdYeaF0z7_AFIqGu2nFLRAYTicNkAbmP13qdELOt6MSRnIKS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说的是安宁之道。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说的是幸福之道。
前面网友有句话说的马甲觉得很有道理,眼下道家精神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文明承接着。 马甲前面举的大部分文艺影视作品和物理哲学都不得不借用西方的语言来表达。单以电影而论,马甲在学道并翻译道德经时,曾先后引用过黑客帝国、云图、V字仇杀队、机械公敌乃至侏罗纪公园、功夫熊猫及其感恩节特辑等等的台词来表达道家的哲学思想。而在道家思想的发源地,国内的片子却是乏善可陈,少有拿得出手的。 老外比中国人还懂中国文明,以至于马甲常常为了保持语意准确而要用英文台词来注释。这恐怕既是中华文明香火留存的幸运,也是一种失落的悲哀啊。
老庄本身的哲学基础是一致的,在排斥Smith的"基于人类理性的绝对控制"模式方面是一致的。 用黑客帝国里的角色类比一下的话, 天之道是Architect,损有余而补不足,其purpose是平衡。 人之道是Oracle,损不足以奉有余,其purpose是反平衡。 老庄都是两者的互补,只不过讨论的比例有差异。 前者architect的成分多些,后者oracle的成分多些。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面的道理,马甲把第七十章完整地提前上来解一下,后面讲到时就不再重复了。 《老子》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 这一章也是常常被以儒解道的家伙们解得不知所云的,尤其是"言有宗,事有君",听起来很合"亲亲、尊尊"的儒家口味啊,就常常被拿来当作虎皮,说老子支持凡事要强调君臣之分要听话。其实人家这句,分明是在笑话这些自以为是的世人有眼无珠呢。 我说的很容易懂,也很容易做。 但世人总是不懂,也总不去做。 他们说话总是有根有据,做事总要依照上级指示。 (这就是"世人的知",表面上很符合常识很有道理。以黑客帝国为例,这种"知"在Matrix里表现为公司职员们对规则和指示的服从,在Zion里仍然体现为孟菲斯对因果的笃信和对先知指示的服从。黑客帝国里的法国人就曾提醒Neo,你只是奉命而来,你以为你知道你的目的,你的行为有根有据,但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根据本身是为什么,你服从的指示本身是为什么。其实你只是个听话的棋子而已,棋子是没有"自己"的。) (用<小王子>的话说,这些大人来来往往,自以为都在干正经事,但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他们把自己给弄丢了。) 正因为我的道不符合这种"世人的知",所以世人无法理解我。 (这句一语双关。如果从道的角度来理解,那么这句话就变成了:这种"世人的知"恰恰体现了世人的无知,所以世人并不了解他自己,没有真正 Know thyself)。 懂得我的道的人非常稀少, 按我的道做的人难能可贵。 得道之人就像披着粗陋的葛服而怀抱着美玉,虽然内藏珍贵的道德,而世人却不能从表相上认识出来,还以为是愚昧无知的粗人一个。 (想当年卞和献玉,因为外面"珞珞如石",被上头好心当作驴肝肺,被两任上级先后砍了双脚,血都哭出来了,才有新上级愿意打开看看里头。和氏璧是如此,人也是一样,太容易被现象和常识所蒙蔽了。) (黑客帝国第二部里,重生的Smith再次出场与Neo相见时就说道:表相是靠不住的。Appearance can be deceiving. 我们看起来已经从必然王国的控制里解脱出来,得到自由了,但其实那仍然是因为你被表象蒙蔽了。 我们在为什么这里见面?不是因为我们自由,恰恰是因为我们不自由,因为你还没有真正认识你自己。)
"言有宗,事有君"的时代,我们太熟悉了。 言必称红宝书,事必按最高指示,那十年这一套遍布中国。 电影<云图>里的克隆人星美也回忆过这样"言有宗、事有君"的日子。早上四点三十分,服务员在空气中的清醒剂的作用下醒来,然后宿舍里的黄灯亮起。在厕所和蒸汽机中待上一分钟,我们穿上干净的制服,排队进入饭店。监工和助理把我们集合在老爹的基座周围做晨祷,背诵六条守则,然后我们敬爱的标志人出现,发布训诫。五点钟,我们操作收银中心的各台机器,等待电梯送来新一天的第一批顾客。接下来的十九个小时,我们迎接顾客,输入订单,送菜,推销饮料,添加调味品,抹桌子,把垃圾装箱。清洁完毕后,做晚祷,然后回宿舍,服用速扑。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问一个有点形而上的问题……那些日子你快乐吗? 你是说,在我升级之前?如果你说的快乐是指无灾无病,那么就像基因学家们声称的那样,我和所有的克隆人是世上最快乐的一群。然而,如果快乐的意思是战胜困难、有追求,或是拥有权力,那么在所有内索国的奴隶中,我们无疑是最悲惨的一群。我能忍受枯燥乏味,但是跟你一样,并不享受它。 你说奴隶?连婴儿消费者都知道奴隶这个词在我国都已经废除了! 公司国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不管这个词有没有被废除,档案员。
这里顺便说说<云图>里的星美 其实故事背后的故事比电影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但也许沃卓司机兄弟变成沃卓司机姐弟之后,也学会了先知的含蓄,给观众留了一缕希望和光明。 其实,反抗宿命的宣言是宿命的一部分,镇压克隆人废奴运动阴谋的成功成了镇压者自身走向系统崩溃的起点。创造者与被创造者都是命运的产物,也都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的命运之路埋下不可逆转的前因。 你在暗示你早就知道这次袭击,星美? 一旦我完成了我的"宣言",下一步必然是被捕。 什么意思?什么的下一步? 戏剧制作的下一步,从我在宋记当服务员的时候就开始了。 等一下,等一下,等一下。那发生的一切算什么?你是说你坦白的一切都是按照剧本进行的? 那些关键的事件,是的。有的演员没有意识到。比如说,甫叔和那个女住持,但是主要演员都是教唆者。任海柱和梅菲博士当然是。你没有在情节里发现破绽? 比如说? 元-027是跟我一样的升级者。我真的是唯一吗?你自己也说,联盟会真的愿意让他们的秘密武器冒险穿过整个公司国?权监工在斜拉桥上谋杀克隆人琪琪田光,显示纯种人的残忍,是不是太巧妙了些?时机是不是把握得太恰当了? 但是希利呢,在你逃离泰莫山的那个晚上被杀死的年轻人?他的血可不是番茄酱! 确实不是。那个可怜的理想主义者,在统一部的迪斯尼里,是可以被牺牲的。 可是……联盟会?你是说连联盟会都是为了你的剧本虚构的? 不是。联盟会在我之前就存在,但是它存在的目的不是煽动革命。首先,它能够吸引像希利那种对社会现状不满的人,让他们待在统一部能看到的地方。其次,它给内索国提供了敌人,任何一个等级社会为了维护社会团结,都需要一个敌人。 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统一部会大费用章上演一个虚假的……冒险故事? 为了制造这十年来的最大的审判秀。为了让任何一个内索国的纯种人都不信任任何克隆人。为了制造社会下层对新的克隆人的终结法案。为了让废奴主义无人相信。你可以看出来,整个阴谋取得了彻底的成功。 但是,如果早就知道这个……阴谋,为什么还要跟它合作?为什么让任海柱跟你走这么近? 为什么殉道者会跟背叛他的人合作? 告诉我。 看一个游戏不仅要看一局的输赢。我是说我的"宣言",档案员。媒体把我的守则传遍了内索国。现在,公司国的每一个儿童都知道我的十二条亵渎的言论。我的看守甚至告诉我,已经有传言说要设立一个全国性的"警戒日",以对付那些流露出"宣言"所说迹象的克隆人。我的想法已经被复制了十亿倍。 但为了什么目的?某个……未来的革命?永远都不会成功。 就像塞内加警告过尼禄:不论你杀死我们多少人,你永远无法杀死你的继承者。好了,我的故事结束了,关掉你的银色记录仪。两个小时后会送我进灯塔。我要主张我最后的请求。 ……说吧。 你的索尼和使用密码。 你想下载什么? 一部我曾经开始看的迪斯尼,另一个时代的一夜之前。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 Everything that has an end has a beginning. That's inevitable.
然后我们接着前面的继续 《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 真正得道之人,不会搞出个"宇宙真理"来到处宣扬, (因为"道"本身就是建立在承认语言逻辑内在局限性基础上的,"道可道非常道",不承认存在一个经典概念意义上的、可以用语言合乎逻辑地表达出来的"宇宙真理") 那些到处宣扬自己掌握的"宇宙真理"的,并不是得道之人。 (他们有的是为了私利的忽悠,有的是为自己的权力提供依据,也有的是缺心眼的迷信,例子就不用举了,遍地都是)。 锋锐的将被挫去,纷乱的将被解开,刺眼的光最后复归柔和,万物c复归一样的红尘。这就叫做"玄同"。 (这里说的就是前几章反复强调的"万物由道化生又返本归源的恒常"。所以从"玄之又玄"的"玄德"认识论来看,万物的生生灭灭,归根到底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一切区别不过是表相的差异而已) (所谓"得",其实是主观区分的结果,就是自己画圈圈套住一部分,那就是"心得"了。但是要记住圈圈都是人画的,不要被自己的圈圈套牢、还真把自己的圈圈当做宇宙真理了。) 所以不要画个圈就对圈里的亲热,也不要画个圈就对圈里的疏远,不要画个圈就对圈里的给予好处,也不要画个圈就对圈里的伤害掠夺,不要画个圈就把圈里的看得高贵,也不要画个圈就把圈里的看得低贱。 (前面不是说了嘛,天下万物玄同,区别只不过是表相而已。不要象周礼的那一套"亲亲、尊尊"那样热衷于画圈圈强调高低贵贱、亲疏远近,胸怀要大些。) (知万物玄同、能胸怀天下),所以才能统御天下。
有人说,道家不惜抛弃"宇宙真理"的支点来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幸福,是否有点阿Q精神的味道? 马甲认为当然是不一样的,关键问题在于阿Q是在有意识地虚构理由来欺骗自己,他的幻想在生活面前破绽百出,所以老想着欺负比自己弱的群体来出气。因为幻想老是被人大耳刮子抽醒,所以他并没有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幸福,而是象<小王子>里的那个醉鬼一样纠缠在不断梦醒的痛苦和自我麻醉的忘却之间。 而道家以抛弃"宇宙真理"为基础的互补理念,却是在总结人类狂妄追求"宇宙真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而得出的。即使在西方文明接过接力棒继续探求的时代甚至直至今天,作为现代物理两大基础的量子论和相对论仍然是互补原理的绝妙注脚,数理逻辑的发展则从自身出发合乎逻辑地证明了自身的局限性。这也是为什么马甲在本帖开帖之初使用了大量当代物理概念来解释道德经思想体系与现代科学的高度相容性。在道德经的世界里,虽然并不存在"完全客观"的宇宙真理作为支点,有种亦幻亦真的感觉,但却保持了对自身思考的诚实面对,始终能够赤裸裸地直面我们选择的"事实"而不是自己欺骗自己。
是的,这种批判正如民主与独裁、自由与控制、等级与平等的斗争一样,只有暂时的胜负,不会有最终结果的。 专制的深化为自身掘墓,民主为自身埋下专制的种子。 人类的历史不会终结在前者上,也不会终结在后者上。 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人肯定会终结在灭绝上。
《老子》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 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以清静无为的正道治理国家,以出奇制胜的诡道用兵,通过提供"太平无事"的保障来取得天下。 我是怎么知道这个道理的呢?理由如下: 统治者对天下管得越多,谋生途径就被限制得越厉害,老百姓当然更穷。 军事技术在民间扩散得越厉害(什么枪支弹药核弹头都在民间市场上泛滥),则国家的社会秩序就越是乱套。 老百姓动歪脑筋滥用技术,像地沟油啦,三聚氰胺奶粉啦,苏丹红鸡蛋啦什么的奇闻怪物就到处滋生、层出不穷了。 法律规定这也管那也管,管得太严老百姓没了活路,铤而走险去偷去抢的就越来越多,再严打也无济于事了。 所以有道的统治者说, 我不瞎折腾,民间自然会形成稳定合理的自发秩序。 我喜欢清静不到处搞运动,老百姓自然会表现得朴实正直(也就不会在最高指示的鼓舞下疯狂地打砸、到处串联)。 我不三天两头地动用民力搞面子工程,老百姓的生产活动不被破坏就自然容易发家致富。 我不带头追求物欲虚荣奢华,老百姓自然也会生活朴实不盲目铺张浪费。 (这些道理,一方面是因为统治者的"有为"往往以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和强化管制为代价,另一方面也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示范效应影响。想当年法皇路易十六得个肛瘘做手术好了,都弄得全国多少附庸风雅的家伙明明没有这病也去割上一刀,以炫耀"得了和陛下一样的高贵病"。可见统治者这个公众人物并不好当,一举一动都要注意,不小心就会做坏榜样啊。)
更正一下,上面被马甲调侃的那位得肛瘘的可怜法皇应该是路易十四。
在"雨果维文--史密斯之魂"一贴里,马甲提到过魔戒三部曲,并分析了精灵王埃尔隆德身上清晰可见的Smith的影子。 人类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他自己。
《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的序言“消失的墨水”中,开篇便重讲了一遍老掉牙的笑话: 一个东德工人在西伯利亚找了份工作,临走前,他跟朋友约定,如果他给朋友的信是用蓝墨水写的,这信上说的就是真的;如果是红墨水,那信上说的话就千万不能相信——很可能他在西伯利亚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监视。几个月后,信来了,是用蓝墨水写的,“亲爱的朋友,我在这儿过的很好,一切都好,只是……我找不到红墨水。” 看过黑客帝国就会明白,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冷。
禅宗选择蓝墨水,道德经选择红墨水, 不过其实殊途同归,没必要强分高下。 阿甘正传中,阿甘最后的台词也是互补的: “我不知道是妈说的对,还是丹中尉说的对,不知一切是命中注定,还是随风飘扬没有定数。我猜想,两者都有,也许两者同时发生。” 不过,我跟你说,朋友:有时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星,看见整个天空就那么铺在那儿,可别以为我什么也不记得。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到换个情况人生会是什么样儿。然后,眨眼之间,我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命中注定的是过去,随风飘扬的是未来,而我们都活在当下。
《老子》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闷闷:愚昧浑沌状 《老子》:“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唐 韦应物 《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诗:“皦皦仰时彦,闷闷独为愚。” 缺缺: 疏薄诈伪貌。 唐 独孤及 《唐故尚书库部郎中荥阳郑公墓志铭》:“众人缺缺, 郑公见朴;众人昭昭, 郑公若浊。” 统治者不去紧盯自画的圈圈,复归混沌不自作聪明,则老百姓自然纯朴自然、为人正直。 统治者盯紧自画的圈圈,自以为是非善恶明察秋毫,则老百姓反而轻薄狡诈、阳奉阴违。 坏事同时也是好事的因,好事又潜伏着坏事的果。 (因果相生,绵绵不绝。事物是福是祸,不同的时候不同的主体去观察是不一样的。还记得塞翁失马的典故吗?同一件事的因果不断绵延,不同的时候观察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些结论都不是永远正确下去的,也不是永远错误下去的,没有脱离观察者的、"客观"的、绝对永恒的好事坏事。历史从未终结过,我们都没有盖棺定论的资格。) 谁知道事物极端化了是什么样子呢?一旦极端化就没有所谓的"正"了--原来以为是正的也会变成邪的,原来以为是良善的也会变成是异常的。人的执迷,一直以来真是历史太久远了。 (人民公社化的一大二公,文化大革命的横扫牛鬼蛇神,不都是号称正的、良善的东西,走到极端化之后变成了邪的、异常的了吗?执迷是极端化的表现,人们从几千年前一直执迷到现在,这执迷的历史怕是比老子当年的感叹又久远了好多。) 所以得道之人,为人方正而不搞一刀切跟周围断绝关系,自身清廉而不刻薄待人到处揭短,坦诚直率而不显得出言放肆目中无人,光明正大而不会锋芒毕露显得刺眼。 (这往往是那些自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执迷不悟的"贤者"们所做不到的,结果他们自以为清高正直却往往被世人整得很惨,好容易逮着个机会自以为办好事却往往办成了坏事,自己还在那里叹息胸有大志怀才不遇。其实这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行为太过极端化,偏离于道,所以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啊。)
《老子》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 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 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啬,是穑的本字,造字象形"收获庄稼颗粒归仓",是农业活动的意思。比如啬人就是农夫。如王弼注曰:“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后来从农夫"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而爱惜粮食"的特点出发,"啬"又渐引申为爱惜、节俭之意。如《韩非子—解老》:“少费谓之啬”。 服,与前文"啬"联系,是"从事"之意。古文中"服田"就是从事耕作。如《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老子这里用"早服"形容"从事于道"就像耕田一样,要在萌芽之初就不断消除执着与偏见,保持节俭自敛而不让欲望膨胀走向极端化。 长生久视:取得尽天年而不早衰之意。如《荀子·荣辱》“孝弟原悫,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饱食,长生久视,以免于刑戮也。” (前面一章主要是讲有道之人的修身,说过了福祸相生的道理,提醒了我们"极端化"就必然偏离于道的危险。下面老子就开始从修身推广到治国了): 统治百姓,顺应自然,没有比"啬"更重要的了。 (这个"啬",前面说了有两层意思,一是像从事农业生产一样经常耕耘、去除杂草,在执着与偏见的萌生之初就不断清除;二是像从事农业生产一样爱惜节俭、颗粒归仓,避免放纵欲望、铺张浪费而走向无度膨胀的极端化) 只有这样的"啬",才叫做从一开始起就从事于道(而不是等到像汉武帝那样折腾够了、天下疲敝了才来忏悔)。 一开始就从事于道,叫做不断积累顺应于道的认识,也就是所谓"玄德"。 不断积累顺应于道的认识,那些容易引人走上歪门邪道的执着和偏见就消除于萌芽之初,没有克服不了的。 没有克服不了的执着偏见,就不会因为执着于"知见"而走上极端化的自取灭亡之路。 不会因为执着于"知见"而走上极端化的自取灭亡之路,国家本身才能继续存在。 保持国家存在的根本基础(也就是顺应于道,前面不是说"贵食母"嘛,"食母"就是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这就是不断加深根柢、巩固基础,尽享长寿而不致过早衰亡的"道"啊。
@艳露韵香 1193楼 2013-12-14 22:02:00 谁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方面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另一方面好事里也有坏的因素,坏事里也有好的因素。什么又是真正的好,又事真正的坏?也许我们只能以不在乎的态度面对一切。 ----------------------------- 即使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也就是假设已经固定下来的不再发展变化的,随着认识的主体不同、作出认识的时间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一会儿重振孔学,一会儿批林批孔,可见主体是观察中不可割除的因素,根本不存在所谓"绝对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庄子《齐物论》说: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此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 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 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世上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从彼方看看不见此,从自己方面看自己则很清楚。所以说,彼相对于 此而为彼,此相对于彼而为此,彼此是相对而并生的。物的产生同时也是走向死亡,物的死亡同时也是走向新生,可能的同时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同时是可能的。因为 有认为是的,因而有认为非的;因为有所谓非,因而有所谓是。所以圣人不陷于是非之争中,而按照自然行事,也就是顺着这个样子。此就是彼,彼就是此,彼有彼 的是非,此有此的是非,真的有彼此的区别吗?还是没有彼此的区别呢?彼此消除对待就叫“道枢”,掌握道枢就是抓住了是非之环的中心,以应付圆转无穷的变 化。是的变化是无穷的,非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所以说,不如双方互相照明。 承认定义上矛盾的两个经典概念不能共存于同一逻辑体系中,但同时又打破逻辑体系的绝对真理属性,通过不同逻辑体系的互补("双方相互照明")来避免陷入极端化的局限、取得完整的认识,这正是互补原理的精髓所在。
前一章说,"孰知其极?其无正",是否定了"知其极"而陷入执着的极端化思想,认为这样不管极端化的那个东西具体是多么的好,多么的良善,实际上都是要走上歪门邪路的,也就谈不上"以正治国"的那个"正"了。 而这一章则反过来强调"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正是从另一面来强调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