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各位朋友,不好意思。 我这两天搬家,因为房东又把房子卖了。 新搬进来之后,还需要整理东西,而且新租的房子还没有申请宽带。 跟朋友说一声,我会尽快申请宽带,并在明天进行更新。 谢谢!
  
  这是我8月以来,第二次因为房东把房子卖了,然后搬家了。 我亲眼见证了一段历史,在这个High社会的状况与人们的心态。
  当我们系统分析“大机器”经济,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剖析,就会发现11大问题的关键原因。 既然我跑题了,索性就跑得再远点,系统分析一下“大机器”经济,思考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经过我的初步分析思考,认为2010年是个关键的节点,而未来的方向是:城市衰落、农村提升、“独立人”崛起。 具体可以表述为: 1、短期:2010年起,“大机器”经济开始面临“临界点”,城市平民(尤其是中心城市平民阶层)将开始面临“馒头”非常匮乏的局面。 到2010年底,人们可能已经不是很关心房价,甚至根本不关心房价,而是关心自己的馒头在哪里。 当人们关心馒头,而不关心房子的时候,房价即将开始“自由落体”运动。 按照房子和馒头实际购买力比价(而不是货币名义购买力),“自由落体”运动可能在2010年中后期就开始,晚的话也拖不过2012年; 2、中期:农村地区和关键资源产地的人们还能够吃上馒头,因为他们有地可种,有资源可以依靠,也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3、中长期:未来将是“独立人”的时代。 “独立人”将在两个方向上,领导未来的产业发展:1、 产成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和产品; 2、农业与资源:现代农业,以及低成本、集约化资源利用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 (这是我现在的初步分析结论,随着分析的深入,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新的观点)
  
  我将加紧码字,争取明天上午先贴出一小部分分析,算是迎接2010年的到来!
  当我们系统分析“大机器”经济,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剖析,就会发现11大问题的关键原因。 既然我跑题了,索性就跑得再远点,系统分析一下“大机器”经济,思考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经过我的初步分析思考,认为2010年是个关键的节点,而未来的方向是:城市衰落、农村提升、“独立人”崛起。 具体可以表述为: 1、短期:2010年起,“大机器”经济开始面临“临界点”,城市平民(尤其是中心城市平民阶层)将开始面临“馒头”非常匮乏的局面。 到2010年底,人们可能已经不是很关心房价,甚至根本不关心房价,而是关心自己的馒头在哪里。 当人们关心馒头,而不关心房子的时候,房价即将开始“自由落体”运动。 按照房子和馒头实际购买力比价(而不是货币名义购买力),“自由落体”运动可能在2010年中后期就开始,晚的话也拖不过2012年; 2、中期:农村地区和关键资源产地的人们还能够吃上馒头,因为他们有地可种,有资源可以依靠,也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3、中长期:未来将是“独立人”的时代。 “独立人”将在两个方向上,领导未来的产业发展:1、 产成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和产品; 2、农业与资源:现代农业,以及低成本、集约化资源利用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 (这是我现在的初步分析结论,随着分析的深入,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新的观点)
  
  
  当“大机器”关心GDP的时候,我关心馒头。 我认为馒头是一切经济学的基础,那么首先说说“馒头经济学”,然后讨论中国经济的走势。 我从小衣食无忧,但是对于吃总是情有独钟。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所在的幼儿园管理特别好,所以我每个月花7元5角钱,就天天吃着大米白面,而且每周都吃一顿肉,然后还给我们发几块糖。 当时,我的父母都各挣54元工资,7元5角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大的数目,然后就能让他们的小儿子三餐吃饱、吃好。 这让天天早出晚归的他们,感觉特别的好。多年以后,我父母说起来幼儿园,都非常感谢那个幼儿园园长。 不过,我姐和我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当时,他们已经上了学,而我的父母没时间回家,中午没人给他们做饭吃。 所以,我姐从小学开始就给他们俩做饭吃,等我幼儿园的幸福生活结束后上了小学,我姐就开始在中午给我们三个人做饭吃。 到了晚上,由于父母回家太晚,我们经常8、9点才能吃上饭,所以我们就经常挨饿。 不过,比起我们周围的小伙伴,我们还算不错,基本上都是吃细粮。 而我的伙伴中,有不少几乎天天粗粮。 所以小时候,小伙伴羡慕我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似乎并不是因为父母有知识,而是因为我们能够吃上细粮。 我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痛苦对比,将我自己跟小伙伴的对比,让我对吃总是很关心。 到现在,我说吃起来,都是充满激情。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似乎觉得“吃”已经不成问题了。 但我认为恰恰相反,“吃”仍然是中国人的“主旋律”,“吃”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潜意识层,或者说“骨子里”。 其实,人们所有的生活基点,仍然可以归结为“吃”,或者说“馒头”。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馒头,为了眼前的馒头而挣扎。 这顿馒头吃饱了,就得考虑去哪里弄到下顿馒头。 所以,人们往往追着馒头。看到馒头之后,大家都积极去争抢,但是结果往往是“争而不得”。 这就像牛眼前的“胡萝卜”,永远似乎就近在眼前,但是永远就追不到。 因此,大多数人就这样,在追馒头、抢馒头的过程中,消耗了过多的力量,但是得到的却是很可怜的馒头。 而且,穷人和富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积攒馒头的差异。 富人相对容易获得馒头,同时知道自己手中的馒头的重要性,所以反而更加节省馒头,因此变得更富。 而穷人得到馒头很困难,而且也觉得这一点馒头不值得储存起来,往往也就更容易浪费掉,最后变得更穷。 这就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
  
  那么,为什么富人容易获得馒头呢? 其实很简单: 时间和地点。 如果人们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眼光更加长远,就会发现获得馒头的潜力是由知识决定的。很多人为了馒头而挣扎,是因为在馒头“贫瘠”的地方,然后为了很少的馒头争抢。 但是,这个世界真的会发生“天上掉馒头”的故事,而且经常在发生。 如果一个人恰巧在当时、当地遇到了“下馒头”,那么就会在相当一段时间不愁馒头。如果这个人经常“恰巧”出现在下馒头的地方,那么他就会成为“馒头专业户”。 所以,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持续寻找馒头的馒头的规律,然后等着“天上掉馒头”的时刻到来。 所以,一个人如果在馒头非常贫瘠的地方,即使辛苦一生,不得饱足。 而有的人到了处处都是馒头的地方,那么只需要随便做点事,就能获得足够的馒头。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当人们挣到馒头很容易的时候,就会减弱对馒头的追求,而是去做其它的事情,比如说娱乐,或者把工作当娱乐。 当人们把工作当娱乐的时候,更多的馒头就会“随之而来”。 比如说,巴菲特、索罗斯等人,就是“恰巧”好多次出现在“天上掉馒头”的地方,然后成为希望“坐等馒头”的人们的偶像。
  
  理解“天上掉馒头”,一定要学习历史。 如果能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馒头,我们就更加有感觉了。 在世界的某个历史时期,大量的馒头会“涌向”特定的地方。 那么,这个时期、在这个地方的人们就会很幸福,“坐享”馒头的到来。 而成功者就是那些抢在别人之前,在那个地方占个位置,然后坐等着“天上掉馒头”的人。 当然,很多人甚至被馒头“砸昏了头”。 我们如果“居高临下”纵观历史长河,然后看看可持续的成功者,就会发现他们大都是因为出现在了那个“产生”大量馒头的时代,而且机缘巧合,让他们成为掌控拥有馒头的地方。 到了现代竞争,世界上所有“白手起家”、将自己的知识和产品卖到全世界的成功者,都是洞察到馒头将在他们那个领域大量出现,然后他们通过垄断那些“最大最好”的馒头,获得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自身要是想成功,也需要根据自己对于馒头的观察,找到属于自己的“天上掉馒头”之路。 模仿跟风的结果必然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因为谁会把“天上掉馒头”的具体地点告诉你? 所以,必须自己去寻找和发现。
  
  “独立人”与“工具人”的关键差异,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方式不同。 “独立人”独立思考整个大势,判断出对于未来馒头的走向。 然后,提前进行准备,尽快跑到快要“天上掉馒头”的地方,等着馒头“砸”下来。 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当馒头开始“涌向”这里的时候,别人也会来争夺“馒头”。 所以,“独立人”一刻也不停歇,在外围建立坚强的“堡垒”,然后雇佣人手,训练军队,随时准备打击来犯之“敌”。 而随着馒头越来越多,来犯的敌人也会越来越强大,那么“独立人”就需要持续增强自身的能力,保卫自己的馒头。 而“工具人”的关键在于眼界的狭窄和短浅,所以只能追逐那些看得到的馒头。 必然说,当馒头“涌向”东面的时候,“工具人”急急忙忙向东面赶。 而由于“独立人”已经在那里建立了坚强的堡垒,那么“工具人”就有两个选择:一是给“独立人”做苦工;二是当太监。 过一段时间,馒头开始转向了西面,“工具人”又急急忙忙向西赶。 这时候,西面已经不需要太监了,而做苦工的“工具人”也没有了力气。 一般来说,只需要两趟下来,“工具人”就开始陷入无馒头可吃的困境。
  
  多说无益,我现在就用“馒头经济学”探讨一下中国经济的脉络。 当我们聚焦在馒头上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过去十几年,“天上掉馒头”的地方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 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分析中国社会的馒头资源分配,就会发现非常显著的特征。前面说过,在过去的60年,通过政策的全面倾斜,“举全国之力”实施“大机器”经济,全国的资源--也就是“馒头”--都涌向“大机器”。 当全国的“馒头”都聚集在关键“大机器”的时候,掌控“大机器”的人们当然获得最多的馒头,为“大机器”服务的人们次之,远离大机器的人们没馒头,这就是经济结构。 在馒头的强大诱惑下,无数的人们就涌向“大机器”,或者为“大机器”服务,或者投资给“大机器”,希望获得暴利。 或者说,过去的60年的“大势”是全国的馒头向“大机器”集中。
  
  我插一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首先,“存在即合理”,事实胜于雄辩。比如说,在房价持续上升的这个问题上,多头的“胜出”是有道理的。 那么,就要少说“应该怎么样”,而是基于理性认识“实际怎么样”。 这个世界上,“应该”的事情很多,但是根据“二八原则”,实际发生的事情,80%都是“不应该”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实际怎么样”,而不是“纸上谈兵”地说“应该怎么样”,忽略事实谈道理,那是很不利于我们获得馒头的。 像我这样聪明好学的人,为什么没有变得英明神武? 就是因为总是把自己的思维固化在“应该是什么”上,结果多次把该拿到手的“大馒头”丢失,让我这个对吃充满激情的人感到“挖心挖肝”地疼啊! 所以,我经过长期痛苦地思考,终于在写这个帖子的时候,开始真正理解“存在即合理”的含义,并且强调“实际怎么样”的关键意义。
  
  要想获得更多更好的大馒头,我们要立足现实,然后高于现实。 基于目前高房价的现实,我们就要进行“时空穿梭”的思考,从历史着手,分析“为什么这样”。然后,从历史到未来,推理“未来会怎样”,找到“天上掉馒头”的具体方向。 对于房价来说,空头在错了之后,一定要回到房价的起源,从超越房价的宏观环境中看房价,认真思考多头的道理。 只有这样,才能冷静地系统思考“为什么这样”,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什么是问题的本质,就是馒头到底在哪里! 馒头就是一切,没有了馒头就没有了一切! 人们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说“天上掉馒头”的地点。 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如果馒头在河东的时候,我们弄不到馒头,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占领河西,然后在那里“等馒头”。 也就是说,根据事况的发展,慎重思考“将会怎么样”。 最关键的是,读这个帖子的朋友们,估计大多数是在“河东”没有搞到馒头的,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不能往河东赶了,因为当我们冲向河东的时候,可能馒头马上要转向河西了。我们就要思考,什么时候出现关键的“临界点”,实现巴布托突变。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个关键临界点,做出顺应未来趋势的决策,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顺势而为”。
  
  根据“馒头经济学”,我们看看大学生就业。 为什么绝绝大多数大学生找不到相关专业工作? 这个绝绝的大多数表明,现在大学生们在集体冲向一个“贫馒头区”。 大学生们从小作为“工具人”被训练,参加各种课外班,学习各种技能,但是就没有作为“独立人”被培养,没有让孩子自己去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然后自主地找到“天上掉馒头”的地方。 很多家长会说:“我是对孩子好!” 但是,你们自己都没有找到“大馒头”,还正在丢掉手上的馒头,自己也变得越来越穷。 那么,让孩子按照你们的思想前进,那不是更加走到“死胡同”里了吗? 所以,无脑的家长加上无脑的教育,就形成无前途的大学毕业生。 然后,很多大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去考公务员,这又像无脑的人们看到河东有馒头,于是大家现在都在着急往河东赶。 不要说99.99%的人没有关系,根本爬不到河东。就是现在考上公务员,能吃个一两年馒头,光吃馒头不做实事的人很快就被废掉了。 等过两年馒头突然到了河西,绝大多数当公务员的人们就没有馒头可吃了。 因此,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是这一两年吃馒头的问题,而是不要为了未来一两年能够吃上馒头,导致未来几十年都没馒头吃的悲惨遭遇。 因此,大学生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工具人”做苦力或者做太监具体的技能,而是作为“独立人”判断未来馒头在哪里的敏锐思想和对社会的洞察。 而思想和洞察,是大学生“应该”与技校生的不同。 而大学生们以技校生的思维,上着大学生的课程,自然是既找不到技校生的馒头,又找不到大学生的馒头。
  
  从“馒头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看看房价问题。 房子是“馒头”的重要堡垒, 其实,更确切地说,不是房产,而是地产,才是“馒头”的重要堡垒。 因为,“天上掉馒头”总要掉到具体的某个地点。 那么,馒头到的这个具体地点,就是“黄金宝地”。 比如说,多个经济区域交汇的地方,就是“天上掉馒头”的主要地方。 那么,离这个地方越近,“天上掉馒头”的数量就越大,地产价格也就应当越高。 所以,如果越来越多的馒头在“涌向”这个地方,那么这个地方的地产价格就会持续增值;反之,如果馒头越来越少,那么地产价格就会贬值。 那么,为什么在美国和日本房价跌声一片的时候,中国的房价屡创新高,开始形成“世界顶尖价格”? 这就是后文中要顺便提到的“大机器”经济的特点。 通过“馒头经济学”分析,大家就能看出房价的未来。
  
  而其它的关键问题,我会在对“大机器”经济进行分析的时候,进行具体的分析。
  
  因为我对吃充满激情,所以主要的关注点是馒头。 那么,清楚了“馒头经济学”的过去,我们首先来思考“大机器”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馒头与房价的反差问题。 房价只是一个象征,是人们为保卫自己的馒头构筑的“堡垒”的一部分。 房价越高,就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堡垒”,希望天上掉下更多的馒头。 问题在于,未来天上还会掉更多的馒头吗?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去看馒头,而不是看“堡垒”。 当没有了馒头,“堡垒”将变得一钱不值! 而2000年开始后的几年,“大机器”经济正在获得越来越少的馒头。尤其是在2005年之后,“大机器”经济地带的人们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状况在明显加速。 比如说,大多数人的工资并没有获得明显的上涨,而从新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来看,是一个显著下降的状态。同时,国际石油从2000年开始启动,持续上升。 石油带动的各种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了人们生活成本低急剧上升。 从1999到2009年,人们的收入减少、生活成本上升,说明人们的“馒头”越来越少。 尤其到了2009年,沿海“大机器”经济地区,人们的“馒头”减少已经接近“临界点”,说明当地的“馒头经济”开始进入“枯竭状态”。
  
  在大城市,大多数平民已经开始感受到馒头越来越少,从2008年开始变得非常明显,到2009年后期更是处在馒头减少的加速阶段。 按照这个趋势,2010年人们将面临贫困的“临界点”。 根据亚当斯密的劳动者工资理论,沿海“大机器”经济其实从2000年左右开始,已经开始处于衰退当中。 而到2010年,衰退的程度严重到,开始进入馒头枯竭状态。 那么,我们就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当清楚了“为什么”,整个大势就变得清晰起来! 这时候,人们基本上也就不用再问“房价将来会怎么样? 我是不是该买房子?” 等问题了。 因为,如果“大机器”经济本身如果枯竭的话,那么附着于经济的房子也将变得不值钱。 所以,人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个人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聚焦于找到“新馒头”上,这才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关键。
  
  要找到馒头,首先要在宏观层面上,看看过去的馒头来自哪里。 在任何一个国家,馒头首先取决于政治经济学。 政治形态决定权力的分布,而权力的分布决定馒头的分布。 而美日中的政治经济形态不同,决定了社会经济的不同。 美国由于从开始采取联邦体制,联邦的权力很小,所以只能够在宏观层面影响经济发展,然后通过税收与分配形成“劫富济贫”的调节效应。 这样的政治经济结果是“离散型”的馒头分布结构。 日本则由于人多地少、资源贫瘠,习惯于“举全国之力”进行片面发展,推动特定的产业成长,因此形成“集中式经济”。 中国则习惯于“举全国之力”进行片面发展,推动特定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形成“大机器”经济。 不同的政治经济形态,形成了不同的馒头结果,导致了国民人均拥有馒头数量的巨大差异。 这样的差异决定了未来的经济潜力,尤其是应对经济困难时期的能力。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日本是“集中式经济”。 日本政治权力集中度高,而且由于地方狭小,因此日本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中观经济。在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初期,采取了“倾全国之力”的产业政策。 政府通过全面掌控金融系统,对于优先发展的产业进行资源扶持,实现特定产业的“突破”。 这样的结果就形成了目前的日本经济生态系统。 首先,日本中央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并且以产业政策控制金融机构,那么金融机构也就围绕政府而建立总部。 然后,各个企业为了获得金融资源和政策倾斜,也围绕金融机构建立总部。 而且,东京作为世界级良港,是日本与进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窗口”。 于是,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东京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高度集中的城市模式,东京成为日本经济的“晴雨表”。 分析东京的经济,只需要去东京看看就行了。 而这样的馒头集中的模式自然支持了东京的高房价。
  
  权力决定财富。美国的政治权力分散,决定了“离散式经济”的结果。 由于美国“人人生而平等”的立国理念,所以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决定整个国家的未来。 人们只能够通过妥协和折衷,达成相对有利于大家的决策。 美国从建国开始,就是十三个殖民地的松散联盟。 大家跟英国打完仗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后来,建立了联邦政府,但是由于华盛顿自己极端厌恶个人攫取公众权力的行为,再加上其他美国先贤们的一致意见,因此将联邦的权力限制在非常小的范围之内。 因此,联邦政府从开始的权力就很小,无法涉及到具体的产业政策等中观经济层面。 虽然联邦政府一直想获得更多的权力,但是这样的意图总是受到法律、税收等政策的限制。 这样的结果是,政治与经济的界限区分得特别明显。 而首都华盛顿因为权力受到限制,一直就是个中小城市,在美国经济中无足轻重。
  
  这样的结果是,美国经济一直是自发式的离散经济。 最初北部是工业地区,南部是农业经济作物区,西部是矿产资源等“拓荒区”。 二战之后,以富有远见的斯坦福大学为代表,大学开始主导经济发展的进程,逐渐形成了现在美国围绕大学而发展的“知识经济”。 纽约虽然起到了重要的知识汇集作用,但是其在美国“偏于一隅”的经济金融地位与东京“全面掌控”日本发展的地位相差的太远了。美国比日本经济规模大得多,而纽约作为美国的经济金融中心,虽然比东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更强,但实际上从经济规模,经济集中度,还是房价,整体上要差东京不少。 权力结构决定金融形态。 由于权力受到制约,因此各地曾经严厉限制限制金融机构的发展,因此美国金融机构曾经基本上只是由区域性银行组成。 而花旗银行曾经在美国只是个小银行,发展受到限制。 那么,野心勃勃的花旗银行领导们,只能通过国际市场的竞争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
  
  中国的地域及文化环境特点与美国接近,而采取的是与日本类似的“集中式”的片面发展模式。 不过,中国与日本的重大不同在于,日本是产业的片面政策,而中国是地区片面政策。 比如说,东京是通过产业政策刺激,实现国家经济的整体增长,然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实力增强,实现了东京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也就是说,是因为日本的馒头多了,而东京作为馒头集中地,所以东京的馒头也就变得非常多。 而京津、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经济发展,来源并不是中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而是来源于对其它地区的贫困。 首先,集中全国各地的资源,在这些地区建立“大机器”经济,然后利用这些“大机器”回过头来赚全国各地的钱。 这样的结果是,“大机器”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剧了其它地区的贫困落后。而其它地区的贫困落后,又凸显“大机器”经济地区的优势,引诱贫困落后地区的资源进一步涌向“大机器”经济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其它地区的贫困落后。
  
  在经济增长的时期,美日经济与中国经济似乎很相像。 但是,面对经济下滑的时候,关键的区别就非常明显了。 一个在日本呆了多年的朋友对我说,虽然日本经历了十几年的衰退,但是痛苦的是那些企业和金融机构,而人们的感觉并不是非常明显。因为,虽然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增长,但是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日本的通货收缩了20%左右。 尤其是人们买房和日常消费,物价一年比一年低,东西越来越便宜,所以对于他们这些工作比较稳定的工薪阶层来说,幸福感反而得到了提升。 前天,一个朋友从美国打电话过来,我问了问当地的物价。 他说,他们那儿的房子在过去一年多普遍降了30-40%。 他有好几个朋友,都是买那种因为断供而拍卖的房屋,经常可以便宜50%多,也就是去年40多万的房子,今年20多万就买下来了,只不过需要首付的现金多一些。 虽然奥巴马一直在加大印钞票,但是日常生活用品价格没有涨,现在的菜价跟北京已经很接近,肉价比北京还便宜(是绝对值便宜,比如说那儿0.6USD一磅西红柿,北京4RMB一斤)。当然,北京的肉菜价格比上海要便宜很多,这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另外,他说他的好几个朋友都买了宝马车,因为太便宜了。比如说,一个跑了2万多miles的九成新车,新车价4万美元,二手车价就是两万多,太划算了。 而且还送终身洗车、延长的保修、年利率0.9%的车贷等等。 所以,他说现在如果手里面拿着现金,感觉到什么都非常便宜。 他的房子以前的贷款利率是6%多,最近做了个refinance,利率降到了4.5%左右,房屋支出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所以,对于上班的人们来说,实际生活水平在提升,现在的钱能够买更多的馒头。 只不过人们担心自己未来可能失业,所以更加倾向于储蓄,为未来经济逐渐走向“寒冬”攒馒头。
  
  而中国的“大机器”经济,在面临经济下滑,城市平民的收入具有较为明显下降的同时,生活成本不降反升。 日用必需品价格已经比去年涨了不少,而且进入12月份有加速上涨的趋势。 房价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曾经有所下降,但是很快被拉抬起来,到10月份之后屡创新高,使得房租也跟涨了不少。 国内汽油价格经过几次的起起落落,超过了2008年国际油价147美元的水平。水价、电价、燃气价格、排污价格等等价格也在酝酿上涨或者已经上涨。 我在前面分析过,这与“城市成本”有着紧密的关系。 但是,人们面对成本增加的不仅仅来自高昂的“城市成本”,而是承担着更加宏观的“大机器”经济。 因此,大多数城市平民不仅仅是面临馒头减少的问题,而且是已经开始处于馒头枯竭的境况中。 那么,为什么美日的工薪阶层和中国工薪阶层在面临同样的世界经济危机时,形成如此明显的馒头反差? 我们将从馒头的来源分析,思考人们面对的经济局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