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教育系统思考 -- 大机器与思维导向
  
  在我们的人生中,大多数的女生都希望找到一个白马王子,然后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生活却总是按照我们没有想到的剧本来演,就像《大话西游》中说的:“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而对于女生们寻找英雄的渴望,男生们也就希望自己成为英雄,获得女生们的崇拜。 那么,怎么成为英雄? 炼成盖世武功,笑傲江湖。 因此,《葵花宝典》就成为江湖上,武林人士必争的高手秘笈。 我上网搜了一下《葵花宝典》的词条,多达652000条。 根据我的学习和了解,据说《葵花宝典》的第一页就写着,“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于是,拿到《葵花宝典》的人们,就迫不及待地自宫,要炼成神功。 然后,他们翻开第二页,看到“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 后来,到了第三页,又说“即使成功,未必轻松”; 因为自宫而精神崩溃的人们,翻到第四页:“若不自宫 也能成功。” 看到这里,我这个虽然有独立人意识,但是长期受“工具人”文化影响的人,也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我的人生绕了一个巨大的圈子之后,才重新开始正确的方向。
  
  其实,我还算是幸运的,因为我出生的晚了一些年。 在此之前,因为要练神功,结果两代人被自宫了。 第一代是我父母往上的那些人。 58年大炼钢铁后,没饭吃了,结果我父亲饿得连二楼都上不去,我母亲因为吃野菜得了伤寒,差点送了命,城市的知识分子都是这样,农村就更不用说了。 第二代是我堂哥他们,现在50-60多岁那些人,上山下乡,自己去找食吃。 结果,后来发现,他们的被自宫换来的是“国家经济接近崩/溃的边缘”,看来真的是“未必成功”。 进入二十一世纪,工人下岗和各种改革之后,看上去经济成功了,但是并不轻松,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被在新的一轮中被自宫了。 尤其是50-60岁的人们,小时候碰到大饥饿,后来又上山下乡,再到后来回城也没有什么好的工作,然后碰到下岗大潮和教育、医疗、养老等自己承担,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 回过头来看看其它国家,不自宫也能够成功的不少,但是对于被自宫的人们来说,即使社会重新通过不自宫的方式重新发展,也轮不到他们了。
  
  2009年夏天的时候,我很多时间都泡在健身房里。 有的一周5-6天,一天2-3个小时,把脂肪练下去,把肌肉练起来。 在锻炼的过程中,我开始深刻体会到健康的意义。 我喜欢大剂量的运动,而这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 尤其在中间一段时间,我在跑步机上跑4公里的时候,当过了1公里之后,整个3公里都在苦熬,看着跑步机上的数字一点点地向前,觉得达到我设定的目标遥遥无期。 不过,跑完步后,去骑45分钟动感单车,感觉就轻松得多。 然后,再练练肌肉,感觉就更轻松一些。 而锻炼这种痛苦的活动做多了,人就开始上瘾,几天不去就开始感觉不舒服。 到了后来,当我身上的肌肉线条已经比较明显的时候,我开始体会出从内而外的自信。 走在大街上我就想,车子房子跟强壮的身体相比,可以说不值得一提。 因为,车子房子主这些外在的物质,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就拥有。 但是,如果如果希望获得强壮的身体,就需要多年持续的积累,或者每年有固定时间的大剂量运动。 而且,如果社会开始了“颠覆性创新”的过程,强壮的身体和精专的知识,这些长期积累的别人不可替代的内在素质,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
  
  大多数人都希望获得财富,而获得财富的道路可以为两种:“自虐”和“自残”。 我的大剂量锻炼算是“自虐”,而自宫做太监或者练神功算是“自残”。 为什么这么说只有这两条都是很痛苦的道路呢? 其实,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每一个行为都是交换。 要想得到,就必定失去。 想吃馒头,首先就要去劳动,然后还得放弃吃花卷的机会。 比如说,我们会听说,某个人无德无才,凭什么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通过叛变和告密获得那个位置,然后“不劳而获”,赚那么多钱? 这种话的意思是,他没有付出就能够得到! 但是,大家仔细想过,他真的没有付出吗? 事实上,认为他没有付出的看法是错误的。 可以说,他付出了,而且付出非常大。 他付出的是自己的“良知”,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 哲学家笛卡尔说:“上帝把良知平均分配到每一个的心中”,也就是中国人说的“良心”。 而一个人如果“丧心”的话,必然会导致“病狂”。 而这样的人,会表现出阴险、麻木、冷酷等特征。 因为他的心已经被黑暗所笼罩,无法自拔。 就像我们看到对于明朝的魏忠贤及其阉党的描写,就是完全的在肉体上被阉割,在精神上毫无良知的丧心病狂的表现。
  
  那么,什么是自虐? 就是主动接受艰苦条件,甚至残酷考验的过程。 在我看来,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状态,不主动经历艰难的过程,就得被动接受痛苦的结果。 那么,什么是痛苦的结果? 根据“皮萨饼掉到地上总是有馅的那面着地”的墨菲定律,事情总是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比如说,很多人希望“不劳而获”,结果事情总是出乎人们意料地坏。 很多人因为没有准备好最坏的结果,结果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有的人通过“自宫”,希望获得财富和地位,但实际上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把灵魂卖给魔鬼的人,即使拥有整个世界,也都是总处痛苦和恐惧之中的祸害。 而要想不被动接受痛苦的结果,人们就必须计算好自己到底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艰难。 越是希望取得成就的人们,就越需要准备好经历艰难的历程。 这就像打仗,越是想要打败最为强大的对手,就越需要从正义的基点出发,做最艰苦的准备,然后找到对手的关键弱点,在事物的发展运动中找到机会,实施“速战速决”的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维护正义,艰苦准备、发现对手弱点、寻找最佳时机和兵贵神速等关键要素的实现,都需要在强大的压力下,殚精竭力,随时保持灵敏的状态,随时准备出击。
  
  大家可以感觉到,我从感性上倾向于“自虐”的人,而不认同“自残”的人。相信,很多朋友也是这样的感觉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自虐”属于心理主动的行为。 比如说,我进行大剂量健身就是心理主动的行为,将资源(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让身体承受痛苦和压力,使自身更加完善、更具力量和灵活性,更加具有抗击打能力。 通过这样的资源投入,使更加强壮的身体能够支持“强壮”的精神,应对可能出现的艰苦环境。 另一方面,就像做太监这种“自残”行为,就是通过损伤自己的身体,阉割自己的精神,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换获得物质的回报。 或者说,物质的目标还没有达到,就已经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扔掉了。 还有就像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去赚钱、大量喝酒以获得业务等等,都是“自残行为”。 那么,“自残”的人能够得到预期的物质吗? 即使得到了预期的物质,能够保得住吗?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大概率”的经济分析。 虽然说,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或者渴望)自己能够成为“金字塔尖”的少数成功者,但实际上我们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们就要做好作为大概率(也就是“分母”)的准备。 首先,“自虐”型的人们,比如说军人。 在军队中,士兵是“大概率”行为。 在养兵千日中,天天艰苦训练的目的,是“用兵一时”。 即使在和平环境中,以保护民众为出发点,以大量的知识和严格训练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士兵,也是社会上欢迎的人,因为他们本身就代表了正义、力量、纪律、尊严等普世价值。那么,到了打仗的时候,这些士兵就成为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人,也就是最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们救民众于水火。 而阉人是典型的“自残”的人。 在皇帝的后宫中,只有少数阉人才能够成为太监,获得物质上的好处,但仍然没有人格。 而底层的阉人则物质和人格都没有。 这些阉人上了社会根本不被人瞧得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他们除了满足皇帝的私欲之外,根本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往往只是给社会带来祸害,就像魏忠贤。 尤其是到了溥仪被废黜之后,这些阉人更是成为“丧家之犬”。
  
  那么,我们顺便说一下“工具人”的教育系统。 在形式上,工具人的教育系统和独立人的教育系统没有任何差别。 甚至可以说,在同一个教育系统中,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工具人教育和独立人教育。 那么,其差别关键在于思想上、精神上。 工具人教育是追逐“小概率”事件,比如说上学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是为了获得机会,能够为大机器服务。 而上核心城市的重点大学,往往就能够找到离大机器核心更近的工作,也就能够获得更多个人物质利益。 所以,无数人可以不理自己的同学,或者将同学当作自己的“梯子”,尽可能地靠近大机器的核心。 比如说,我在大学的时候,有的同学发起了“某某某某学习小组”。 因为我是很讨厌那个学习的,但是架不住被同学拉拢和规劝,就参加了他的小组,算是支持他一下。 结果没想到,他因此成了学生会 ,然后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好工作(当然,我们的工作都很好,他的工作只是稍微好点而已)。 当时我就想,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浪费了我的时间是为他的爬升铺路。
  
  那么,大机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具体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拿独立人教育做个对比。 我到了北美,其实感觉大家的智力都差不多,当然我自己感觉还是比他们要聪明一点。 当然,他们肯定也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一点,这是人之常情。 那么,在大家在智力上分出胜负之前,拿什么进行较量呢? 外表,还不是长相如何(因为亚洲人在长相上还是比白人差点,这点我有自知之明),关键在于体魄。 说白了,就是谁的身体更壮。 我在健身房的时候,一般还觉得我属于中等,不算太差。 但是,当我遇到那些打橄榄球的人们,直接感受到巨大的差距。 而且,越是到精英阶层,大多数人越是精壮。 那么,再回过头来看看,大机器系统培养出来的工具人。 工具人的培养说白了,就是当中工具来培养,不是当作人来培养。 所以,健康问题从来不是工具人教育的重点。 那么,学校可以通过大量增加学生的作业,挤占孩子游戏和锻炼的时间,影响孩子们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 我经常看一些“未大先衰”的中小学生拖着沉重的步伐向前移动的时候,我就想他们真的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吗?
  
  那么,为什么说身体差异是不同教育思维的重要反映? “独立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长大之后,要自己去经历社会的“惊涛骇浪”,承受竞争压力。 我母亲曾经跟我谈到她读书读报的感想,她跟我说:“李嘉诚的成功在于胆识,有胆有识”。 我的解释就是敢于竞争,也就是胆;善于竞争,也就是识。 以前,我总觉得“识”比“胆”重要的多。 但是,后来我才意识到,敢于竞争永远是第一位的,是成功的前提。 而要竞争就得承受竞争的压力,那么就需要强壮身体的支持。 所以,像德国的日耳曼人和北欧维京海盗的地区的人们,最初被划归为野蛮民族,但是,日耳曼雇佣军曾依靠武力控制了罗马帝国。 而且,他们在教育的引导下,迅速强大起来。 德国是一战、二战的战败国,而且在冷战时期还被分割,但是依靠他们的强悍传统,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复苏能力。 虽然在21世纪,强悍的民风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但是我们看看德国、瑞士和北欧国家的世界知名品牌(文化能力的反映),就能体会到强壮的身体支持强悍的民风对社会的影响作用。
  
  反过来说,工具人的目标是为大机器服务,然后受到大机器的“庇护”。 所以,工具人并不需要保持强壮的身体和强悍的作风。 而且,大机器喜欢的工具人,往往是身体应该相对瘦弱,性格趋向于女性化的人们。 因为这样的话,工具人就会更加缺乏独立性,更倾向于依附大机器。 我们看到,在大机器中,人们的特点就是谨小慎微,生怕出一点差错。 很多男人已经失去了作为男人的锐气。 反过来说,身体强壮,而且有胆有识的人们,并不是大机器喜欢的类型。 这样的人们进入大机器,往往不仅不能帮助大机器,而且会扰乱大机器的秩序,所以很容易被大机器排除出去。 那么,当大机器能够正常运转的时候,工具人还能够按照与大机器的远近获得自己的利益。 而当大机器开始发生问题的时候,那么工具人就开始充满了恐惧。 因为,脱离了大机器,工具人们将不知道自己如何在社会上竞争生存。 即使很多人有自己的独到技术,但是因为缺乏竞争的洗礼,所以仍然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而这就需要痛苦的磨练过程了。
  
  而而独立人与工具人的核心差异,主要是思维立场导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同。 这样的不同决定了不同个人、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命运。
  (待续)
  作者:骑着上帝去流浪00 回复日期:2010-01-10 02:39:01 
  --------------------------------------------------------------------
  顶!
  在目前的环境下,工具人感到恐惧、甚至绝望;独立人则充满希望,甚至向往。 为什么呢? 关键在于思维立场的不同,或者说“视角”的不同。 工具人是“向上看”的,主要关注大机器,希望从大机器上得到好处。 问题在于,大机器自身也在面临“馒头”枯竭的现象。 那么,大机器就不仅仅要从“工具人”身上获取收入,甚至开始“自己吃自己”,开始出现瓦解的迹象。 那么,什么是“自己吃自己”呢? 比如说,大机器在以前依靠出口加工企业大量的贸易顺差,以及和外来投资共同在国内市场获利,获得外汇储备,实现收入来源。 但是,随着国外需求和国内市场萎缩,大机器就需要大量增加投入,进行更多的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和铁公鸡。 高速铁路是其中的一个重点,而这个重点投资是通过大量进口国外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实现的,也就是通过“吃掉”自己的外汇储备,来建设高铁。 这也形成了巨大的投资成本,也就是昂贵的票价。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成本,所以人们即使知道高铁好,也会选择低价的低速铁路(低铁)。 所以,铁路就得停掉那些低价线路,把人们驱赶到高铁上来,也就是为了新的高铁,“吃掉”自己过去“低铁”的收益。 但是,即使这样,随着经济不景气,出行的人们越来越少,那么人们越来越不能承受高铁的昂贵票价,所以人们只能够越来越挤到剩下的“低铁”路线上。 同时,高铁通过提速,开始挤占航空市场份额,对航空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比如说,北京到太原的高铁修通后,其间的飞机停飞。 武广高铁开通后,两地机票价格降到比高铁价格都低。 这又形成了新的连锁反应。 也就是,航空公司和机场的收入降低。 而航空公司和机场也是大机器刚刚重点投资过的内容,也存在高昂的运营成本。 本来航空公司就大幅亏损,有的已经技术上破产,只能通过国家补贴来维持。 而高铁让航空“雪上加霜”,现有的飞机和机场难以顺利折旧,只能通过亏损冲抵,让大机器的成本越来越高,收益越来越低。 所以,高铁建设一方面吃掉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开始与外资一起赚钱,到后来让外资赚自己的钱;另一方面吃掉了人们的相当大的出行费用、让低铁和飞机的摊销成本难以消化。 而随着高铁建设的迅速展开,这种“自己吃自己”的局面将更加显著,加速大机器的整体亏损局面。
  
  那么,对于工具人来说,就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从我们对大机器的历史分析来看,大机器的特点是“资源倾斜”,也就是“馒头集中”的原则。在1990年代,很多老工业基地的工具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助状态。 他们每天意志消沉、表情麻木地骑自行车上班,但是十几年没有明显上涨的收入已经无法应付翻了几番的物价。 而且,他们的工资还经常被拖欠,有的拖欠着就不再补发了。后来,又通过资源倾斜的方式,花费巨资建了机场、火车站,然后招了一个庞大的队伍来为这样的大机器服务。 但是,随着高铁的建设,“馒头”向高铁倾斜,航空和低铁的效益就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尤其对于航空来说,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盈利空间越来越小,而航空大机器的成本无法得到摊销,因此首先考虑的就是人们收入的减少。 而随着大机器“自己吃自己”的状况深入,那么也就意味着社会资源都成为了铁公鸡的“沉没成本”而付出代价,大机器内的大多数人都在面临越来越穷的局面。 所以,现在除了少数为大机器服务的人们还能够保证自己的收入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生/存危/机。
  
  在微观层面,大机器没有能力雇佣更多的人,而且即使雇佣人们,也是按照“市场价格”来。 那么,什么是“市场价格”。 举个例子,现在一些和/谐号上面的乘务员,都是属于合同工。她们虽然工作在一线,承受着最大的客户压力,但是收入却非常低,跟正式工收入差距非常大。 因为,乘客花了更多的钱坐和/谐号,也将会要求更高的服务标准。 而这些合同工一方面收入低,和同样条件、同时进来的“正式工”相比,在工作上一样或者更繁重,而在收入上更差,也就形成了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收入很低的同时,还被要求有很高的服务标准,所以内外对比,这就形成了明显的心理反差。 那么,关键问题还不是这些合同工,而是那些“正式工”。 比如说,某个合同工的两个同学在毕业后,成为了 “正式工”: 一个是本系统子弟,凭着“靠山吃山”的世袭传统,获得了高于合同工数倍以上的收入。 还有一个不是本系统的子弟,那么就需要给孩子托人找关系,然后花几十万进这些企业,等于是自己垫付了孩子的工资,也是“市场价格”的另外一种形式。 那么,这三个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想法,如果她们以前是朋友,以后还能继续成为朋友吗? 而大机器在这种微观上的影响,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不平衡,导致或者加重了人们之间的不信任和隔阂。
  
  那么,从这个图景中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首先,随着大机器进入新的一轮“得不偿失”的投资循环之后,其收入来源中枯竭,成本支出在增加,因此越来越困难。 比如说,即使是大机器强力支持的中石油、中石化,虽然在2009年后期实施了显著的涨价政策,但是收入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解释起来也很简单,虽然人们在大量买车,而且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但是人们开车反而减少了,所以在油价上涨的时候,收入没有明显提升。 也就是说,现有汽车的使用率在进一步降低,真实的汽车使用需求在减少。 多说一句,这样的局面也意味着,正在持续扩大产能的国内汽车组装加工业,同样意味着“巴布托突变”,突然会出现汽车销量“自由落体”的锐减局面,开始那种所以企业都亏钱的“大淘汰”。 回到正题,当中石油、中石化的收入没有增加,而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加的状态下,其现金流将受到严重的挤压而缩减。 而现金流的缩减,首先就意味着大机器内部也出现“狼/多肉少”的局面。 而随着这样局面的发生,大机器内部的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生存压力。
  
  其次,大机器中的工具人已经失去了市场适应思想,或者思想适应能力。 在以前的老工业基地中,有很多人能力很强。 但是,在企业已经惨淡经营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固守着越来越少的收入,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有前途。 其实,他们只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比如说我哥和我哥的连襟,当他们离开局限他们思想的大机器,找到合适自己的定位之后,就能够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但是,因为工具人从小受到工具人的驯/化,在精神上变得非常软弱,也失去了自己走出去的勇气,只能跟着某个大机器的状态,一步步变差。 所以,当人们把自己依附于大机器,而在大机器收入开始枯竭的时候,人们就越来越感到生存的压力,感到恐惧,有的人甚至开始绝望。当我们看到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间行走的时候,同样会看到表情麻木,步履沉重、充满焦虑的眼神,这就是大机器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让人们困在其中,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更重要的是,大机器是一种文化。 社会经济系统形成相应的教育文化,教育文化再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系统。 在大机器系统中,孩子们耳濡目染的是“小概率”行为。 比如说,看着某个很听话的学长考上了重点大学,然后进了某个机关,很快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 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就以这样的学长为榜样,争做听话的好孩子(当然,如果不听话的话,老师的惩罚经常是很严厉的),然后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单位。 其实,这样的情形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被驯化,形成自我精神、个性和人格萎缩的状态,而这也是大机器所需要的。 但是,当这些孩子上学上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发现学长们即使考上重点大学,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 这时候,孩子和家长们就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更加慌张的是老师们,因为老师们过去的一套方法开始完全不管用了。 于是,家长们就更迫切地希望孩子上更好的小学和中学,希望自己的孩子挤进北大清华等极少数大学,希望孩子在实在不行的时候还能够出国。 就这样,在过去的道路出口被堵住之后,整个教育系统开始陷入了混乱的状态。
  
  社会文化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系统。 虽然社会经济系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人们的思维转变要慢得多,而技能转变则更慢。 尤其是在工具人教育系统的驯化下,人们的视野和思维都已经被固化在非常狭窄的范围内,失去了独立观察能力,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 所以,很多人很容易“钻牛角尖”,当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的时候,不是从新审视自己,而是“一条路走到黑”。 比如说,很多人为公务员考试而准备,然后参加那种概率小而又小的“考试游戏”。 为什么叫考试游戏呢? 因为大家也都知道,其实名额已经被内定了,这些辛辛苦苦背诵废物内容的人们只是做个分母而已。 同理,人们都想进入垄断企业等最接近大机器的经济体,获得一口饭吃,而实际上这些地方的职位也被七大姑八大姨所占据了。 但是,工具人还是在心存幻想,希望自己成为特例。 另外,2010年报考硕士的人数超过140万人,也就是说,大量的本科毕业生还希望通过读硕士,继续自己的工具人思路,增加点未来就业的幻想。 这些行为实际上都在反过来强化大机器对人们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而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有的人在批评大学生素质,有的人在批评经济结构。 但是,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大机器经济开始全面瓦解的关键标志。 大机器经济已经失去了创造就业的能力,尤其是对于知识阶层的就业能力。 那么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大量的大学生在过去把大量的“馒头”给了大机器,希望获得现在大机器给人们的馒头回报的时候,大机器却什么都给不了大学生们。 那么,已经失去希望的大学生们随时可能变得过激。
  
  其实,即使是大机器经济青睐的工具人,面临的处境也并不如人们想像中的那么好。 根据最近几年的数据,房地产富豪一直占据富豪榜的大多数席位。 这让人们感觉到,房地产富豪都是非常有钱的。 人们可能会把他们的财富与美国的一些富豪的财富相提并论。 但是,人们这样的观念实际上是有偏差的。 比如说,比尔 盖茨身家500亿美元,是因为他拥有微软的股票,而微软在世界范围内,源源不断地为他创造出来巨大的现金收入。 但是,房地产商的身家来自于哪里呢? 来自于手里囤地的多少,囤地越多被估值就越大。 而如果一旦经济出现转折,比如说2008年末人们开始对房价进行观望的时候,大量房地产商就开始陷入资金困境。 也就是说,比尔盖茨的钱是大量的、可以持续赚到现金的。 但是,不少房地产商只是玩地价游戏而已,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手里的地立刻变得不值钱,然后资金链断裂,就随时准备清盘了。 其他看上去很风光的工具人也一样,手里主要有的是房子、车子和股票等,但是这些东西实际上并非真正具有可持续价值的东西。 而真正具有可持续价值的东西都是内在能力的反映,而工具人自身往往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也缺乏知识和经验去辨别这样的能力。 所以,他们可能在巴布托突变时,发现自己“见财化水”。
  
  回过头来,“独立人”正在逐渐发现一个巨大的成功机会。 我跟一位大学辍学、持续坚持自我学习的朋友聊天。他说,两性关系是一个男人行为的核心动力,它决定人们的行为,也因此决定人们的命运。 但是,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教育系统都在根本忽略、或者含糊其辞,不能够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 而因为缺乏这样的教育,导致很多人损失惨重,或者人生失败。 他的这些话引起了我的高度警觉。 我觉得,即使他的话不完全正确,但是也是需要高度关注、认真思考的。 其实,我们看看自己的周围,有太多的人希望在两性关系上获得成功,也就是获得异性的青睐。 而人们往往有个错觉,认为获得异性青睐,往往首先要实现社会所认可的“成功”。 在其中,一些人“成功”的欲望太迫切,于是希望通过“自宫”来走上“成功的捷径”。 但是,这样的结果反而跟自己在两性关系上,成为完全的失败者。 比如说,有多少优秀的女人会为了太监的“成功”,而跟太监结婚呢? 也就是说,“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人们发现自己的“自宫—‘工具人成功’—两性关系成功”的道路“未必成功”。 同时,那些“若不自宫 也能成功”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强者,才是女性心中的“大英雄”。 也就是说,独立人本质是返璞归真,脱离大机器定义的“成功”,消除大机器这个“中间商”,不需要大机器给自己“做媒”,而是以自身的能力直接达到“英雄美人”的成功目标。
  
  为什么当工具人恐惧痛苦的时候,独立人则充满了希望! 假设,工具人和独立人的知识、能力和身体精神健康状况等各方面都相同,那么他们之间的核心区别在哪里? 工具人为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大机器服务,所有的眼光放在能够得到大机器施舍给自己的“馒头”上,然后为适应大机器的要求而放弃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的独立性。 而独立人则为人们服务,把所有的眼光放在如何帮助他人上。 通过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身体精神,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馒头。 然后,从人们更多的馒头中,获得自己的那一份。 两者的对比可以这样来描述一下: 某个企业雇佣网络广告贴手,在一些重要网站上发一个帖子得到5mao钱。 刚从大学毕业的A君就做了这样一个广告贴手,他在每个月底,按照每个月贴了多少个帖子,跟企业以五mao一帖的数量进行具体结算。 Ok,现在两年过去了,这个广告贴手开始陷入恐惧中。 因为,他发现企业随时可能倒闭。 而如果企业倒闭,那么他因为缺乏核心仅能,结果就没有饭吃了。 同时,跟A君同班的B君则进入微软公司,投入到某个新的PC软件的研发中。 经过两年的锻炼,B君越来越有信心,充满希望。 因为,他发现他的技能越来越被公司认可,在帮助PC用户提高工作效率上起到明显的效果。 不论他在微软还是在Google,他都能够通过他的技能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
  
  也就是说,即使起点一样,工具人和独立人的命运也完全不同。 工具人关注点主要在大机器上,其生存主要依靠大机器,大机器这个“小概率”事件决定他们的命运。 而因为大机器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人们很容易就失去生存能力,所以当工具人发现自己所依靠的大机器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就陷入恐惧、甚至绝望之中。 同时,独立人关注到人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其他人。 被他帮助的人们是个“大概率”事件,而只要他帮助的人们存在,他就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因此,他充满信心,希望通过帮助更多的人,更多地帮助每个人,获得“大功率”的成功。 那么,如何用经济学分析“独立人”的心理状态、竞争状态、成功轨迹,就是我们下一步分析的内容。
  作者:我是演员008 回复日期:2010-01-10 09:14:18 
    请教一下,前面楼主说把不用的救命钱换美金最好,是现钞,我去银行问了下,可以换了后开个存折存上,还说换回人民币来就少了点,
    我就是问,拿存折是一样的吧,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
  未来怎么样,谁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如果自己能够把现钞房子比较安全的地方保护好的话,就可以考虑自己持有现钞。
  
  另外,我没有考虑比如说10%-40%的贬值问题,或者兑换损失问题,那是投资或者投机的思考内容。 我考虑的是,你到时候手里的钱还能够剩下一些,不要出现全军覆没的可能性。
  
  我的思考并非投资或者投机建议,而只是一种最最麻烦的情况出现后,自己还能够保护一下基本生存积蓄的底线思考。
  作者:beer38 回复日期:2010-01-10 13:17:14 
  ---------------------------------------------------------------------------
  顶
  作者:patrick_liu1983 回复日期:2010-01-10 14:58:26 
    楼主你好,我想请教个问题,中国大型民企怎么样,譬如说吉利沃尔沃,有前途吗?
  -------------------------------------------------------------------------
  说实话,我不太看好他们。
  作者:骑着上帝去流浪00 回复日期:2010-01-10 01:22:21 
  
     你们都提到哲学,但记得上学时所受的教育却接触得很少,了解得也少。可否推荐些这方面的书?并谈一LZ是怎么读一本书的?
  -----------------------------------------------------------------------------------
  建议你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读(虽然读起来费劲,但是会非常有收获)。读完之后,按图索骥,根据罗素提到的知名哲学家,去读读他们各自的书,我觉得是个方法。
  
  说起读书,我突然想起,我可能最有效的一种读书方法是“想像图景读书法”。 很多晦涩的文字,是用来以最准确的方式描述一个图景的。 那么,如果能够跳出晦涩的文字,思考作者当时描述的图景,那么往往就会发现读书挺容易的。 我读不少难懂的书的时候,都是按照这个方式来读的,效果好像还不错。
  
  如果其他朋友有其他好的方法,也请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作者:liaonimm 回复日期:2010-01-09 19:09:49 
    融资融券试点 股指期货获国务院同意.
    楼主能说说对这事的看法吗,谢谢!
  ----------------------------------------------------------------------
  我最近主要码字了,没顾得上这个问题。 不知道它的细则是什么。 还需要分析它的细则,思考他们的动机,以及可能的影响。
  
  当然,融资融券比较简单,就是更多地弄到钱,因为越来越缺钱。 而股指期货确实需要认真研究细则的,因为股指期货有其关键的内在规律。 在现在股票大盘已经难以实施强有力操控的情况下,可能要在股指期货的规则上做文章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