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食品安全问题 -- 概述
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 当我们拿着馒头往嘴边送的时候,应该知道,一个小小馒头的诞生,是由三个大系统形成的一个超大系统决定的。 这三个系统是:环境承载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和食品加工业系统。 而我们面对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环境危机、农业危机和食品加工业危机的共同结果。 而这三个系统危机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在本节中,通过浅析这三个系统,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要点。 另外,借着这个话题,顺便简要分析一下县域经济和小城市经济。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着绝大多数人,愈演愈烈,得不到解决。 从早期的硫磺熏馒头,到让无数心惊胆战的三聚氰胺,人们在餐桌上被普及生物和化学知识,食品工业一次次让人们在化学知识上“晋级”,因此一些新的名词在生活中教育了人们。 三鹿三聚氰胺的事件发生后,人们发现多名儿童死亡,将近30万儿童入院治疗,成百上千万儿童得病,而身体受到影响,但是看不出来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而在乳业经过打击后,这个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一年多以后的最近,又爆出来新的三聚氰胺问题。 食品工业就这样,在老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随时会碰到新的“食品安全”危机。 现在,对食品系统稍微了解的人,都感到恐惧。 从蔬菜水果,到鸡鸭鱼肉,再到米面油盐,处处是危机。谁都不知道,自己或者孩子会不会突然之间被毒倒,也不知道哪天身体里积累的毒素足够多的时候,开始发病。 在5年前,我不知道食品安全问题的真相的时候,我还天天琢磨着“想吃”什么;现在,我想知道,我到底“还能吃”什么。
那么,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得不到解决呢? 我有一次跟朋友去一个富豪的别墅吃饭,餐桌上的食品比较简单、清淡。 但是,都是在他自己买的山上种植和养殖,然后送到他自己的小食堂,让他的厨师专门做出来给大家吃,用的是进口的橄榄油。 他现在基本上不去外面吃饭,有什么事就请人到他的别墅,然后大家吃饭聊天,或者解决问题。 那么,对于这个富豪来说,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考虑着如何去赚钱,从GDP增长中获得自己的份额。 但是,对于天天得去菜场买菜卖肉,自己煮饭的人们来说,对于午餐经常需要通过盒饭或者小餐馆解决的人们来说,食品安全就是一个天天隐藏在自己身边的“定时炸弹”。 这就像公交系统一样,只有那些天天挤在公交车上,每天需要3-4个小时上下班耗在路上的人们,才会有深切的体会去改善,或者改变公交车系统。 对于很多人来说,三聚氰胺就像一盆冰水,彻底浇凉了人们在奥运之后的热情。 当自己的一日三餐都成为日日担心的问题,GDP跟自己何干呢?
很多人在谴责无良商人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超大系统的问题。 问题始于对环境的掠夺,然后传导到对农业(农民)的掠夺,再传导到对食品消费者的掠夺。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来中国传承的文化中,在乱世的时候,人们大肆毁坏,竭泽而渔;而在“盛世”,也就是经济增长的时候,人们更是在毁坏,更疯狂地“竭泽而渔”。 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当人们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不仅仅要看到食品问题本身,更要看到问题的源头。 这就像北京的公交系统一样,不要只看到现在的问题,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源头。 1949年后,毛的一个重要决策就是拆掉北京城墙,然后把墙砖用来给人们盖房子。 当时,建筑学家梁思成坚决反对。 梁思成认为,拆掉北京城墙首先得不偿失,耗费的人力物力远远要超过新烧的砖。 北京应该保留老城,然后在周边建设新城区,形成不同功能的城区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的结构。 但是,梁思成被打倒了,北京城墙被拆。 北京开始了“面多了加水,水多了活面”的城市扩张“摊大饼”过程。 于是,少数人避开城市中心区,主要在周边自己的“地盘”活动,偶尔才进市区。 而多数人就得天天为了生存奔波。
而当我们从地图上看历史的变迁,讨论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 几千年来,中国人在无情地破坏环境,掠夺环境资源,供少数人满足自己的私欲,造成生存环境持续恶化。 在近几十年,大机器经济和多生出来大量缺乏教育的人口,在加速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在广大中西部地区,随着环境恶化和生态枯竭,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少,把人们越来越挤压在沿海地带。 同时,沿海地带的出口加工经济同样毁坏着农田、污染着水源。 同时,经济增长让人们的“胃口”越来越大,刺激大量的住房、汽车等系统行业的需求,加上有钱人吃遍“山珍海味”,什么珍稀吃什么,加速生态环境的枯竭。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系统必须使用大量的非正常手段,在日趋狭窄的空间中,生产出更多的食品。再加上追求暴利的冷酷的商人们,就形成了现在不断积累,花样翻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困在越来越狭小空间之内的人们,都在追求“小概率”事件,希望自己成为脱离食品危机的人,于是人们就更加急切地希望通过“竭泽而渔”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我个人看来,食品行业,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食品经济”,正在开始一个“颠覆性发展”的过程,并在未来10-100年重新塑造中国经济格局。 为什么? 几千年来,“竭泽而渔”的中国人正在把环境破坏到一个临界点,也就是中国人走向集体自我毁灭的临界点。 随着受教育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正在发现,过去“要钱不要命”的模式不能继续。 所以,中国人必须回到先“吃饱、吃好”馒头的问题上,而且是尽量让每个人都吃饱、吃好。 不能让某个人吃整座山,而其他人连一个馒头都吃不上。 如果现在的情况继续,那么又会开始一个新的大规模破坏性社会动荡,而结果将是人们共同走向自我毁灭。 所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化,再加上国际经济危机的深化,从生态系统,到农业系统,再到食品加工系统的系统整合要求已经极为迫切。 粮食可以进口,猪肉可以进口,但是蔬菜无法进口。 而蔬菜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一次次超出人们的预期,迫使人们重新开始节衣缩食,表明这个巨大的变化已经迫在眉睫了。
越是贫瘠干涸的土地越需要浇灌,越是饥饿的人们越需要馒头。 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生态环境的重新建立是需要最大规模投入的方向,而农业和农民同样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和支持,而食品加工业则需要进行重组和规范。 为了这个目标,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术投入。 技术投入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手段,尽快恢复环境生态,提升健康农产品的产量,并且提升农产品加工和储存的效率和质量。 知识投入、尤其是管理知识投入,是让这个超大系统更公平、更平衡地运转,让每个人尽可能发挥个人所长、在工作得更轻松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那么,什么是农业管理? 比如说,从小农意识和水平出发的大寨,搞的“梯田”摧毁环境,上工和收工“两头不见太阳、送饭到地头”摧毁农民健康,让人们陷入赤贫的“人海战术”行为,这就是管理知识明确反对的。 而以色列的农业模式是应该学习效仿的,那就把以色列模式经过调整改造搬到中国来,这就是管理。
“公益化”经济潮流是中国食品系统必须顺应的一个潮流。 那么,什么是“公益化”? 重建这个包括环境、农业和食品加工的超大系统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大机器,也不是为了商家的利润,而是为了超过全国99%人口的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 而要想让这个系统有效地重建,核心关注点是“农民”。 只有健康积极的农民,才能生产出好的农产品,支持一个健康的食品经济。 也就是说,食品经济系统不应当以商业利润为导向,而是以农民为导向,通过知识和技术持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生态系统的重建,就没有非农业人口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过去几千年,各个朝代都在通过盘剥农民维持自己的统/治。 而当农民被压/榨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到了大规模破坏的时候。 而在21世纪的全球化经济中,应该是更有知识的人们不应当重蹈过去的覆辙。而且,以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民富裕为基础的食品经济,是所有发达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具有先进农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成功国家的共同原因。
在现代管理学奠基人德鲁克的眼中,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是管理的全部内容。 他指出企业不是一部生产的机器,而是以人为本的组织,对于人与组织的管理尤其重要于对机器设备的管理。 企业经营应该以人为本,经理人的重要职责就是激励员工发挥潜能。 他不希望被别人称为管理大师,反而自认为是一位人本的社会生态学者(social ecologist)。 所以,德鲁克的伟大管理实践,是关心员工开始的。 在后来的日子里,德鲁克主要关心的是非营利领域的管理发展,可以看作是他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自我实践诠释。 德鲁克的思考可以从他的管理咨询实践中反映出来。 在遇到德鲁克之前,美国ServiceMaster公司还是一家小型的家庭清洁服务公司。 有一次,失去发展方向的公司领导层去拜访德鲁克,帮他们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 于是,德鲁克请三位公司负责人简要说明公司的业务,三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服务”、“整理”、“清洁”。 德鲁克认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业务,无法调动员工创造更高的效益。 他建议他们把自己的公司定义为:“将一群毫无技能的人经由公司培训成为有用之人。” 于是,这家公司后来制定了“以我们所为荣耀上帝;帮助人们发展;追求卓越;有利润地成长”的四大目标。 这种从员工出发的定位对员工的心理具有极大的支持作用,消除了员工们的自卑感。 员工们很快接受了这样的公司,而且更具信心及主动成长的意识。 自卑感消失后,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益也持续提升。 从此,ServiceMaster公司开始起飞,将平时人们看不上的、小小不言的家政服务发展成为拥有超过5500家分支机构及加盟商的国际化网络,创造了一个“奇迹”。 据ServiceMaster 2005年财务报表,其收入超过32亿美元。 2006年,《财富》将ServiceMaster评为“美国最受赞许的公司”之一,《福布斯》则将ServiceMaster列为世界2000家最大公司之一。
我想,德鲁克的思想经历可能跟自己早期的观察经验有关。 德鲁克对于管理思考的开端,是他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在德鲁克的《旁观者》中记载了他看到的少有的、但是意义非常的管理实践。 “在我对通用进行研究时(二战期间),德雷斯塔特(卡迪拉克部负责人)不顾高层的反对,承包了最可怕的国防任务——负责制造一种新型、须具有高准确度,而且是首次使用电子器材的投弹瞄准器。大家都知道,这种工作非得要技术高超的机械人员不可。当时,在底特律连一般工人都找不到,何况是技术纯熟的技工。德雷斯塔特说:‘我们一定要做到。假如卡迪拉克办不到,谁还能做得到?’然而,在底特律,惟一能充当劳工的,就是那些年老色衰的黑人妓女。德雷斯塔特一口气雇用了2000个这样的女人,让每个人惊惶失措。他还说:‘把她们的鸨母也找来吧,毕竟她们在管理女人上有两把刷子。’………… 不出几个星期,这些没有技术的文盲已经能交出令人满意的成品,而且比以前技术纯熟的技工的生产量更为惊人。卡迪拉克的‘红灯区’因此‘远近驰名’,不仅在通用人人皆知,更轰动了整个底特律,也惹来许多不堪入耳的闲言碎语。但是,德雷斯塔特很快地加以驳斥:‘这些女人,是我的同事,也是与你共事的人。她们表现优良而且尊重自己的工作。不管她们过去如何,现在有权和我们一样获得他人的敬重。’工会要求他保证一有替代员工,马上请她们走路 ………… 德雷斯塔特心知肚明,大战结束后,士兵解甲归田,要求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大部分的妓女就得卷铺盖了。不过,他还是尽量和工会斡旋,希望至少能为那些女人保住几个职务。他说:‘有生以来,这些可怜的女人第一次得到合理的报酬,有不错的工作环境,而且得以享受人权。她们从来没有像这样找到自己的尊严,也会自爱。我们有责任拯救她们,免于再遭到受人排斥、鄙视的命运。’ 大战终于告一段落,这些女人不得不被扫地出门时,不少人因此自杀身亡。德雷斯塔特坐在办公室里,双手抱着头,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他说:‘上帝,原谅我吧。我辜负了这些可怜的女人。’”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的未来十年,“关注民生”的定义应该是“关注农民生活”。 而“以农民为本”是食品经济系统管理的核心。 在需要人们贡献的时候,中国农民总是被想起,要求农民们做牺牲;而在讲到回报的时候,农民总是被遗忘,要求农民要忍耐。 中国农民在各种经济和社会待遇上,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只有被歧视,没有被尊重。 即使是这样,中国农民靠着自己坚忍,养育出无数的高知识技术人才,支撑着社会的发展。 而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农民工,同样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张海超的“开胸验肺”则告诉世人,新一代的农民所具有的内在的力量。 如果给农民机会,引导和提升农民素质,带领农民成长,并且让农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农民将创造巨大的社会发展能量。 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也将得到显著缓解。
现在,很多人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 为什么? 因为人们的眼睛都盯到“小概率”的大机器上了,而对影响自己、影响绝大多数人的食品安全这个“大概率”事件却“熟视无睹”。 什么是“大概率”事件? 现在全国99%以上的人们都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 问题就摆在那里,但是人们都不去积极解决,然后大家都挤到大城市,拼命想成为“小概率”事件的一分子。 很多人宁愿花几个月去考毫无希望被录取的公务员,成年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得着的知识去考研究生,却不把自己的眼界放开去关心和解决食品安全等关系到绝大多数人的关键问题。 从最近“现代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开始兴起,就已经显现出苗头。 而现在这些“农业”大多数仍然是“噱头”,换汤不换药,但是仍然受到人们的追捧。 那么,如果实实在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实提升人们的“馒头”的质量,还怕赚不到钱,个人获得不了发展吗? 现在,为什么有不少小学毕业的人做了餐饮业成了富翁,但是大量大学毕业生却非常穷困,难道是小学生能力更强? 关键就在于大学生们被洗脑,希望成为工具人,让自己走入困境。 而且,未来的大学生如果做环境、农业和食品加工,绝不是像1960年代所谓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然后自己去“修地球”,而是应该从这个超大系统的整体角度考虑,然后站在各个系统的产业链“前沿”或者“金字塔尖”,引导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持续提升员工和客户的福利。
那么,下一步我就从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和食品加工三个环节进行分析,思考人们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思考内容。
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 当我们拿着馒头往嘴边送的时候,应该知道,一个小小馒头的诞生,是由三个大系统形成的一个超大系统决定的。 这三个系统是:环境承载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和食品加工业系统。 而我们面对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环境危机、农业危机和食品加工业危机的共同结果。 而这三个系统危机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在本节中,通过浅析这三个系统,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要点。 另外,借着这个话题,顺便简要分析一下县域经济和小城市经济。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着绝大多数人,愈演愈烈,得不到解决。 从早期的硫磺熏馒头,到让无数心惊胆战的三聚氰胺,人们在餐桌上被普及生物和化学知识,食品工业一次次让人们在化学知识上“晋级”,因此一些新的名词在生活中教育了人们。 三鹿三聚氰胺的事件发生后,人们发现多名儿童死亡,将近30万儿童入院治疗,成百上千万儿童得病,而身体受到影响,但是看不出来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而在乳业经过打击后,这个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一年多以后的最近,又爆出来新的三聚氰胺问题。 食品工业就这样,在老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随时会碰到新的“食品安全”危机。 现在,对食品系统稍微了解的人,都感到恐惧。 从蔬菜水果,到鸡鸭鱼肉,再到米面油盐,处处是危机。谁都不知道,自己或者孩子会不会突然之间被毒倒,也不知道哪天身体里积累的毒素足够多的时候,开始发病。 在5年前,我不知道食品安全问题的真相的时候,我还天天琢磨着“想吃”什么;现在,我想知道,我到底“还能吃”什么。
那么,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得不到解决呢? 我有一次跟朋友去一个富豪的别墅吃饭,餐桌上的食品比较简单、清淡。 但是,都是在他自己买的山上种植和养殖,然后送到他自己的小食堂,让他的厨师专门做出来给大家吃,用的是进口的橄榄油。 他现在基本上不去外面吃饭,有什么事就请人到他的别墅,然后大家吃饭聊天,或者解决问题。 那么,对于这个富豪来说,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地考虑着如何去赚钱,从GDP增长中获得自己的份额。 但是,对于天天得去菜场买菜卖肉,自己煮饭的人们来说,对于午餐经常需要通过盒饭或者小餐馆解决的人们来说,食品安全就是一个天天隐藏在自己身边的“定时炸弹”。 这就像公交系统一样,只有那些天天挤在公交车上,每天需要3-4个小时上下班耗在路上的人们,才会有深切的体会去改善,或者改变公交车系统。 对于很多人来说,三聚氰胺就像一盆冰水,彻底浇凉了人们在奥运之后的热情。 当自己的一日三餐都成为日日担心的问题,GDP跟自己何干呢?
很多人在谴责无良商人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超大系统的问题。 问题始于对环境的掠夺,然后传导到对农业(农民)的掠夺,再传导到对食品消费者的掠夺。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来中国传承的文化中,在乱世的时候,人们大肆毁坏,竭泽而渔;而在“盛世”,也就是经济增长的时候,人们更是在毁坏,更疯狂地“竭泽而渔”。 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当人们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不仅仅要看到食品问题本身,更要看到问题的源头。 这就像北京的公交系统一样,不要只看到现在的问题,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源头。 1949年后,毛的一个重要决策就是拆掉北京城墙,然后把墙砖用来给人们盖房子。 当时,建筑学家梁思成坚决反对。 梁思成认为,拆掉北京城墙首先得不偿失,耗费的人力物力远远要超过新烧的砖。 北京应该保留老城,然后在周边建设新城区,形成不同功能的城区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的结构。 但是,梁思成被打倒了,北京城墙被拆。 北京开始了“面多了加水,水多了活面”的城市扩张“摊大饼”过程。 于是,少数人避开城市中心区,主要在周边自己的“地盘”活动,偶尔才进市区。 而多数人就得天天为了生存奔波。
而当我们从地图上看历史的变迁,讨论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 几千年来,中国人在无情地破坏环境,掠夺环境资源,供少数人满足自己的私欲,造成生存环境持续恶化。 在近几十年,大机器经济和多生出来大量缺乏教育的人口,在加速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在广大中西部地区,随着环境恶化和生态枯竭,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少,把人们越来越挤压在沿海地带。 同时,沿海地带的出口加工经济同样毁坏着农田、污染着水源。 同时,经济增长让人们的“胃口”越来越大,刺激大量的住房、汽车等系统行业的需求,加上有钱人吃遍“山珍海味”,什么珍稀吃什么,加速生态环境的枯竭。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系统必须使用大量的非正常手段,在日趋狭窄的空间中,生产出更多的食品。再加上追求暴利的冷酷的商人们,就形成了现在不断积累,花样翻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困在越来越狭小空间之内的人们,都在追求“小概率”事件,希望自己成为脱离食品危机的人,于是人们就更加急切地希望通过“竭泽而渔”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我个人看来,食品行业,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食品经济”,正在开始一个“颠覆性发展”的过程,并在未来10-100年重新塑造中国经济格局。 为什么? 几千年来,“竭泽而渔”的中国人正在把环境破坏到一个临界点,也就是中国人走向集体自我毁灭的临界点。 随着受教育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正在发现,过去“要钱不要命”的模式不能继续。 所以,中国人必须回到先“吃饱、吃好”馒头的问题上,而且是尽量让每个人都吃饱、吃好。 不能让某个人吃整座山,而其他人连一个馒头都吃不上。 如果现在的情况继续,那么又会开始一个新的大规模破坏性社会动荡,而结果将是人们共同走向自我毁灭。 所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化,再加上国际经济危机的深化,从生态系统,到农业系统,再到食品加工系统的系统整合要求已经极为迫切。 粮食可以进口,猪肉可以进口,但是蔬菜无法进口。 而蔬菜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一次次超出人们的预期,迫使人们重新开始节衣缩食,表明这个巨大的变化已经迫在眉睫了。
越是贫瘠干涸的土地越需要浇灌,越是饥饿的人们越需要馒头。 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生态环境的重新建立是需要最大规模投入的方向,而农业和农民同样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和支持,而食品加工业则需要进行重组和规范。 为了这个目标,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术投入。 技术投入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手段,尽快恢复环境生态,提升健康农产品的产量,并且提升农产品加工和储存的效率和质量。 知识投入、尤其是管理知识投入,是让这个超大系统更公平、更平衡地运转,让每个人尽可能发挥个人所长、在工作得更轻松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那么,什么是农业管理? 比如说,从小农意识和水平出发的大寨,搞的“梯田”摧毁环境,上工和收工“两头不见太阳、送饭到地头”摧毁农民健康,让人们陷入赤贫的“人海战术”行为,这就是管理知识明确反对的。 而以色列的农业模式是应该学习效仿的,那就把以色列模式经过调整改造搬到中国来,这就是管理。
“公益化”经济潮流是中国食品系统必须顺应的一个潮流。 那么,什么是“公益化”? 重建这个包括环境、农业和食品加工的超大系统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大机器,也不是为了商家的利润,而是为了超过全国99%人口的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 而要想让这个系统有效地重建,核心关注点是“农民”。 只有健康积极的农民,才能生产出好的农产品,支持一个健康的食品经济。 也就是说,食品经济系统不应当以商业利润为导向,而是以农民为导向,通过知识和技术持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生态系统的重建,就没有非农业人口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过去几千年,各个朝代都在通过盘剥农民维持自己的统/治。 而当农民被压/榨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到了大规模破坏的时候。 而在21世纪的全球化经济中,应该是更有知识的人们不应当重蹈过去的覆辙。而且,以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民富裕为基础的食品经济,是所有发达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具有先进农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成功国家的共同原因。
在现代管理学奠基人德鲁克的眼中,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是管理的全部内容。 他指出企业不是一部生产的机器,而是以人为本的组织,对于人与组织的管理尤其重要于对机器设备的管理。 企业经营应该以人为本,经理人的重要职责就是激励员工发挥潜能。 他不希望被别人称为管理大师,反而自认为是一位人本的社会生态学者(social ecologist)。 所以,德鲁克的伟大管理实践,是关心员工开始的。 在后来的日子里,德鲁克主要关心的是非营利领域的管理发展,可以看作是他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自我实践诠释。 德鲁克的思考可以从他的管理咨询实践中反映出来。 在遇到德鲁克之前,美国ServiceMaster公司还是一家小型的家庭清洁服务公司。 有一次,失去发展方向的公司领导层去拜访德鲁克,帮他们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 于是,德鲁克请三位公司负责人简要说明公司的业务,三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服务”、“整理”、“清洁”。 德鲁克认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业务,无法调动员工创造更高的效益。 他建议他们把自己的公司定义为:“将一群毫无技能的人经由公司培训成为有用之人。” 于是,这家公司后来制定了“以我们所为荣耀上帝;帮助人们发展;追求卓越;有利润地成长”的四大目标。 这种从员工出发的定位对员工的心理具有极大的支持作用,消除了员工们的自卑感。 员工们很快接受了这样的公司,而且更具信心及主动成长的意识。 自卑感消失后,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益也持续提升。 从此,ServiceMaster公司开始起飞,将平时人们看不上的、小小不言的家政服务发展成为拥有超过5500家分支机构及加盟商的国际化网络,创造了一个“奇迹”。 据ServiceMaster 2005年财务报表,其收入超过32亿美元。 2006年,《财富》将ServiceMaster评为“美国最受赞许的公司”之一,《福布斯》则将ServiceMaster列为世界2000家最大公司之一。
我想,德鲁克的思想经历可能跟自己早期的观察经验有关。 德鲁克对于管理思考的开端,是他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在德鲁克的《旁观者》中记载了他看到的少有的、但是意义非常的管理实践。 “在我对通用进行研究时(二战期间),德雷斯塔特(卡迪拉克部负责人)不顾高层的反对,承包了最可怕的国防任务——负责制造一种新型、须具有高准确度,而且是首次使用电子器材的投弹瞄准器。大家都知道,这种工作非得要技术高超的机械人员不可。当时,在底特律连一般工人都找不到,何况是技术纯熟的技工。德雷斯塔特说:‘我们一定要做到。假如卡迪拉克办不到,谁还能做得到?’然而,在底特律,惟一能充当劳工的,就是那些年老色衰的黑人妓女。德雷斯塔特一口气雇用了2000个这样的女人,让每个人惊惶失措。他还说:‘把她们的鸨母也找来吧,毕竟她们在管理女人上有两把刷子。’………… 不出几个星期,这些没有技术的文盲已经能交出令人满意的成品,而且比以前技术纯熟的技工的生产量更为惊人。卡迪拉克的‘红灯区’因此‘远近驰名’,不仅在通用人人皆知,更轰动了整个底特律,也惹来许多不堪入耳的闲言碎语。但是,德雷斯塔特很快地加以驳斥:‘这些女人,是我的同事,也是与你共事的人。她们表现优良而且尊重自己的工作。不管她们过去如何,现在有权和我们一样获得他人的敬重。’工会要求他保证一有替代员工,马上请她们走路 ………… 德雷斯塔特心知肚明,大战结束后,士兵解甲归田,要求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大部分的妓女就得卷铺盖了。不过,他还是尽量和工会斡旋,希望至少能为那些女人保住几个职务。他说:‘有生以来,这些可怜的女人第一次得到合理的报酬,有不错的工作环境,而且得以享受人权。她们从来没有像这样找到自己的尊严,也会自爱。我们有责任拯救她们,免于再遭到受人排斥、鄙视的命运。’ 大战终于告一段落,这些女人不得不被扫地出门时,不少人因此自杀身亡。德雷斯塔特坐在办公室里,双手抱着头,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他说:‘上帝,原谅我吧。我辜负了这些可怜的女人。’”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的未来十年,“关注民生”的定义应该是“关注农民生活”。 而“以农民为本”是食品经济系统管理的核心。 在需要人们贡献的时候,中国农民总是被想起,要求农民们做牺牲;而在讲到回报的时候,农民总是被遗忘,要求农民要忍耐。 中国农民在各种经济和社会待遇上,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只有被歧视,没有被尊重。 即使是这样,中国农民靠着自己坚忍,养育出无数的高知识技术人才,支撑着社会的发展。 而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农民工,同样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张海超的“开胸验肺”则告诉世人,新一代的农民所具有的内在的力量。 如果给农民机会,引导和提升农民素质,带领农民成长,并且让农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农民将创造巨大的社会发展能量。 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也将得到显著缓解。
现在,很多人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 为什么? 因为人们的眼睛都盯到“小概率”的大机器上了,而对影响自己、影响绝大多数人的食品安全这个“大概率”事件却“熟视无睹”。 什么是“大概率”事件? 现在全国99%以上的人们都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 问题就摆在那里,但是人们都不去积极解决,然后大家都挤到大城市,拼命想成为“小概率”事件的一分子。 很多人宁愿花几个月去考毫无希望被录取的公务员,成年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得着的知识去考研究生,却不把自己的眼界放开去关心和解决食品安全等关系到绝大多数人的关键问题。 从最近“现代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开始兴起,就已经显现出苗头。 而现在这些“农业”大多数仍然是“噱头”,换汤不换药,但是仍然受到人们的追捧。 那么,如果实实在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实提升人们的“馒头”的质量,还怕赚不到钱,个人获得不了发展吗? 现在,为什么有不少小学毕业的人做了餐饮业成了富翁,但是大量大学毕业生却非常穷困,难道是小学生能力更强? 关键就在于大学生们被洗脑,希望成为工具人,让自己走入困境。 而且,未来的大学生如果做环境、农业和食品加工,绝不是像1960年代所谓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然后自己去“修地球”,而是应该从这个超大系统的整体角度考虑,然后站在各个系统的产业链“前沿”或者“金字塔尖”,引导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持续提升员工和客户的福利。
那么,下一步我就从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和食品加工三个环节进行分析,思考人们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思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