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王维
  
  译文: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我在上高中,学习地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现象: 一个地区上空是高气压,那么地面就是低气压;一个地区上空是低气压,那么地面就是高气压。 不仅如此,如果相邻两个地方,一个是地面高气压,另外一个是地面低气压,那么高气压就向低气压流动,形成风; 同时在上空,空气以相反方向流动。 于是我理解了大气环流系统,然后又理解了洋流系统。 理解了系统的运转规律后,一切就非常简单了。 上课的时候,我反过来给地理老师讲课(我在遇到了一群极为优秀、极为敬业、极为爱孩子的老师,我的恩师,而只有地理老师是薄弱环节),顺便也就给大家讲了课。 高考地理也考了个高分。
  
  发现经济运行的规律,就跟“坐看云起”,也跟发现大气环流系统规律一样,感觉到悠闲惬意。 2010年的经济政策定调了,所有的都在预料之中。 爱吃面的人,仍然爱吃面。 开会的目的,就是再告诉你一次,爱吃面。 那么,喜欢吃米饭的朋友们,忍忍吧。
  
  作者:pello 回复日期:2009-12-07 19:16:40 
  
    强,和郎咸平的观点很像!
  
  -----------------------------------------------------------
  不好意思,表面上似乎有点像,因为现象都是一样的。 但是,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道不同,不相为谋。
  作者:zwbrothers 回复日期:2009-12-07 19:38:49 
  
    看到最后,我彻悟了,原来地球如果没有人,可以更好。
  --------------------------------------------------------
  哈哈,说说心得,我也学习学习,我的帖子还有这个功效?
  
  
  作者:gh5gh 回复日期:2009-12-07 19:17:00 
  
     LZ分析的很好,但是你分析的再好又有什么用?你能实施吗?你能决策吗?就算你能决策,去实施,你能保证达到最起码的效果吗?
  ------------------------------------------------------------
  冷静、冷静。这个帖子本来是我下岗多年,实在是无所事事,自娱自乐的节目。 后来,看到大家有点兴趣,就多写了点,供大家娱乐之用。 本来正在写的部分说了这个问题,先提前说一下吧。 算是给人们炒股、炒汇、炒房、炒期货一点点参考。
  
  六、医疗与健康 (人口红利基本耗光 续)
  
  再回到利益上来,回到中国的医疗系统上来。 产业链的目标是收入和利润,收入和利润来自于客户,也就是客户越多越好,而且每个客户花的钱越多越好。 医疗产业链的机制也一样,而医疗产业链的客户是病人,也就是说医院希望病人越多越好,病人的病越重越好。
  
  在医疗产业链中,病人和医院的关系也是典型的供求关系。 病人越多,医院越少,那么病人就的打破头进入医院,医院的价值也就“水涨船高”。 于是,医院就可以把本来两个人的病房,住四个人进来;病房里住不下,那就放到走廊上,反正病人都需要看病,而且收费一分不少。当然了,医生还是那么几个,护士也不多,工作也更加繁重,天天精神紧张,还得扛起医患矛盾的后果。 于是,病人也越来越“自主”和“自助”了,自己找护工、自己找饭吃,自己分析病情等等。
  
  但是,这些对于医院来说,不是问题,因为领导自己也不去当医生。 医院在基本上没有更多固定成本开支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多客户收入,何乐不为呢? 同时,既然能够住进医院的人,往往就是有钱的。 所以,医院给病人开好药,能用青霉素的用抗生素,能用抗生素的用最先进的抗生素。 当然,最先进的抗生素肯定是进口的,利润也是最高的。 这样,医院的收入也就高了很多,实现了高度的“集约化经营”,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在供严重小于求的情况下,病人是没有发言权的。 而且,治病本来就是高科技、个性化的服务,医生又不是上帝,所以每个人只能碰运气。 通过让病人家属签署完善的授权做手术、打麻醉药的文件,医院也就基本上没有了责任,运营也变得很顺利。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供求关系的问题,医院不能太多。 如果医院太多,对整个医疗产业链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可能很快让医院变得不值钱。 医院不值钱,那么整个医疗产业链也就很难盈利。 举个例子,台湾的健保系统就是一个医疗资源过剩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官方、民间、军方都有自己的医院,不少医院的规模还相当的大。 而台湾总共也没有多少人,所以医疗资源明显供过于求,医院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没有医院的“高度集约化”和病人的“自主”与“自助”。 医院为了求生存,只能从医术上做提高,从服务上做提高,从运营效率上做提高。 而且,各个医院的院长们不仅要进行内部管理,还要想方设法在外部跟各方拉关系,争取优势资源,保护自己的“江湖”地位。 从整个台湾岛的医疗系统来看,这些过剩的医疗资源因为主要是公费开支,所以纳税人也很痛苦,要求医疗系统的运作更加高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这些要求又给各个医院强大的压力,医院管理日渐艰难。
  
  话题总跑偏,回到大陆。 回到利益上,经济就是讲利益的。 医疗产业链不仅不给财政造成负担,反而还能够给财政带来大量税收收入,这是财政非常需要的。 确实,中国的城市和交通建设在十几年走过来西方一百多年走过的路,资金压力太大了。 所以,对于财政来说,医疗产业化是恰当的。 而且,医疗产业化又能养活很多人,保证无数的就业,还创造出不少富人,都等于是支援了国家的建设。 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就不多罗嗦了。
  
  更重要的是,医疗系统也是联系经济运行制度的重要纽带。 不论是以公益为目的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是以利润为导向的医疗产业链,都跟它们各自的经济形态系统进行紧密的匹配。 对于以利润为目的的医疗产业链来说,它需要病人,需要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 而且,什么是需求? 具有支付能力的欲望才是需求,没有支付能力的欲望只是奢求。 奢求对于产业链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最多通过宣传广告给奢求的人一点幻想而已。 所以,这些病人还得有一些钱,没钱的病人也不行。 恰好,一些“血汗工厂”、一些高污染的企业、一些有毒有害的产品等等在起到作用。 它们不仅在生产产品、创造利润、贡献税收,它们还生产病人。 当然,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人们看不出来,但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后,情况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就这样,医疗产业链和企业形态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作用。 比如说,兖矿的负责人如果在德国做企业,在德国的全面福利制度情况下,那么他会坐牢。 但是在中国,对于高利润为导向的医疗产业链来说,他实际上就是很受欢迎的。 当然,医疗产业链表面上不会说是赞同他。 而内心里,医疗产业链是欢迎这样的领导的。 8人一间房、吃“大锅饭”、每周工作60小时之上,而且还是高强度的劳动,就是再强壮的人时间长了也难以承受。 那么,这些人将很容易得病,一天两天不得、一年两年不得,但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就肯定要得。 只要有人得病,就需要看病,只要看病,就进入了医疗产业链,变成了产业链中各个利益方的“奶酪”,并且变成了财政税收。 因此,在淮南是橘子的东西,到了淮北就是枳,环境不同而已,制度经济的环境不同。
  
  顺便说一下,思考问题是很痛苦的,能想出来一点东西很不容易。 我觉得自己看了不少书,总在思考,而且自己觉得自己还有点创意,也想出了不少我认为是创新的想法,觉得可以写一系列的书了。但是,当我再重读一些哲学书籍的时候,却感觉到特别的沮丧,我的这些想法从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开始,已经被很多哲人明明白白说过了。 自己觉得自己创新,那只是因为自己是“井底之蛙”,不知道这个世界很大,伟大的思想家很多。 当然,对于我自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以前读过的哲学书,当时觉得很枯燥,一直用劲理解都读不懂,而现在终于能够读懂了,而且读起来能够津津有味了。
  
  同时,创新可以分为思想创新和方法创新。 既然我在思想上难以创新,那么我就在方法上创新。 而且,思想创新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感兴趣,不一定认同;而方法上的创新既容易,而且还容易得到认可。 在本系列贴中,我就开始用“创新”的方法,那就是“灌水”。 我的灌水式创新主要是通过东扯西扯一些并不一定相关的内容,供大家消遣一下。 尤其是觉得越来越多的帖子在顶我,希望我继续,那我就随便扯一些,凑凑数。 而以下关于医疗产业链与其它产业和企业的延伸内容,都是我为了“灌水”,进行东拉西扯的一些内容,大家就随便看看,不要当真。
  
  (灌水部分)那么,医疗产业链所造成的差异主要在哪里呢? 产业链都喜欢哪些产业,或者企业呢?
  
  A、 烟草: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2008年12月,周久耕抽天价烟、戴名表的照片上网后,立刻被网友人肉搜索,并被公布于众。在众网友的调查下,周久耕的事件被推上了舆论监督的风口浪尖,很快成为当时的新闻热点。之后,因抽1500元人民币一条的“南京”牌“九五至尊”香烟,戴售价10万元人民币名表“江诗丹顿”,而被内地网民称作“最牛房产局长”的周久耕,于2009年2月9日被南京市纪委正式双规,史称“天价烟”事件。 看来,吸烟有害健康不仅仅是对肺部的危害。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我们看不到领导人吸烟,政府的中高层官员吸烟也很少。 为什么呢? 环境。在冬天的时候,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的写字楼附近,经常会看到一群人在门口冻得哆哆嗦嗦。 而且,不是单独现象,是几乎每个楼门口都有的现象。开头以为是人们等着讨钱。 仔细观察才发现,他们都是在门口去吸烟的。 因为法律规定,公共场所不得吸烟。 所以,想吸烟的人们都得到露天去吸,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而在大冬天,让领导站在楼口像讨钱的人,哆哆嗦嗦地去抽烟,那形象上也太说不过去了。 领导人是人们行为的榜样,如果领导抽烟,会被人认为观念落后,还怎么带队伍? 而如果领导人不吸烟,那么下属吸烟的也会大大减少。
  
  另外,不论企业还是政府,领导人对吸烟的问题慎之又慎。 可以说,吸烟是个象征。 在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之后,吸烟就变成了人们反对的行为。 因为,如果某个人吸烟,他危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健康。 当他的健康出问题的时候,他会去看病,看病就要花钱,而在全民医保的情况下,他花的就不仅仅是他自己的钱,而且是其他人的钱,成为他人的负担。 在这样的背景下,别人就会鄙视他,认为他不道德,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危害他人的福利。 而如果领导人吸烟,那么人们就会问领导人为什么吸烟,为什么不戒烟。 如果领导人连自我健康意识都没有、连戒烟的意志力都没有,那么怎么进行自我管理,一个连自我管理能力都没有的人,怎么能够管理国家。 如果连戒烟的意志力都没有的话,人们怎么能够相信他在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有足够强大的神经,带领大家应对困难。
  
  所以,在国外,有各种严厉的禁烟方式,而且越是高福利的国家,限制和禁止吸烟的法规往往就越多。 多数国家都有着公共场所吸烟要重罚,或是入狱。法国政府在2005年,要求香烟盒上的警示语为“吸烟毒死人”。 2007年夏天,瑞典的一位吸烟者因为在自家的院子吸烟而被隔壁的女邻居告上法庭,理由是随风飘来的二手烟,使那位妇女的健康受到了危害。这起看上去有些“离奇”的案件被媒体曝光后,众多瑞典人对告状的妇女表示了支持,于是瑞典再次掀起了全民宣传戒烟的高潮,有的人还专门建立了网站声援那位妇女,而网站的论坛,更汇总了各种吸烟有害的观点及证据。 虽然法院最终以室外吸烟合乎法律为由判决那位妇女败诉,但瑞典人也趁此大大地宣传了一番禁烟。
  
  当然,因为医疗制度不同,人们就不用考虑这些了。 吸烟的人自己负责吸烟的后果,不论是把自己吸成肺癌,还是吸掉了职位,都是自己的问题。 而且,医疗产业链是欢迎吸烟者的,因为他们属于长期客户,是产业链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另外,中国烟草行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贡献者,行业年税收为国家的总税收的10%之多。 中国有三亿多烟民,占世界总烟民的近1/3;中国的烟叶生产量及成品烟销售量也是世界的1/3左右。 所以,这样大的一个烟民队伍,是医疗产业链的一个巨大利润源泉。 只要大家吸烟,就容易得病,或者得绝症。 那么,医疗产业链早就等在那里了。考虑到种种好处,于是烟草业也就变得很有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品牌的香烟绕过广告内容限制,以所谓的文化传播等借口,在一些电视台播出,实现了很好的销售推动作用。
  
  根据《中国人群2002年抽烟和被动抽烟的现状调查》,平均每名烟民天天购买香烟的费用为2.73元,平均每年花费近1000元。但是,因抽烟引起的症状,人们去医院看病花的钱就远不止于此。2009年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45%的调查对象在过去12个月中曾因呼吸疾病、干咳或其他与抽烟、被动抽烟相关的症状去过1-3次医院;其中40%是在工作日就医,30%每次就诊时间都在60分钟以上;平均每次诊疗费用为213.5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院李玲教授利用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的测算,得出结果显示:35岁及以上成人归因于抽烟导致的三类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疾病经济负担为2237.2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为390.8亿元;间接经济损失为1846.4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中门诊治疗费用为267.0亿元;其次是住院费用94.5亿元;最后是交通、伙食和陪护费用29.4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最主要的构成是早亡引起的损失,为1822.8亿元,休工引起的经济损失仅23.6亿元。 (待续)
  感谢各位的鼓励,同时听取朋友们的宝贵意见。 本来只是想随便写写的,既然大家关注,我就尽量写得好一点,让大家读起来没觉得浪费时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