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食品安全问题 –- 环境承载系统
水与利益机制
从广义角度来说,水比人的生命还重要。 上帝造人之后,让人管理地球。 当然,人管理地球的目的是,让世界为人来服务。 比如说,土地的开发、矿产的开采都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 但是,其中有一个特例,那就是水。 虽然水是世界上最为广泛存在的物质之一,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面积。 但是,可供人饮用和使用的清洁淡水却相当有限。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瓶颈”。 而在未来可见的,水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决定世界经济的增长能力,决定不同地区的物种的生存能力。只有重视水、保护水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 所以,在我个人的观点是,人们应当为水服务,人们的所有行为活动都必须立足于节水、保水。 否则,人们将自取灭亡。
从水资源角度来说,日本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国家。 2008年,日本面积 37.8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28亿,人口密度 337/km²,属于人口高密度国家。 而且,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工业高度发达。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在工业革命之后,天然原始森林植被遭到极大破坏。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日本也开始提倡和强调恢复与重建森林植被,使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迅速回升,到八十年代初已达到现在的程度。另外,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再加上如此高的森林覆盖率,即使人多地狭、工业众多,也并不缺水。 但是,日本人节约水和保护水的意识非常强。 日本建立了完善的法律系统,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居民节水的方式众多,而且近年来各大企业纷纷进行大量投入,实施工业用水的循环净化,并且开发生物有机的自然净化方式,有效地保证了水质。 丰田等日本汽车企业则追求生产过程的零排放,保护环境和水资源。 即使在人口密集的东京,也主要依靠上游的森林和水库蓄水,实现99.8%的地表水取水,基本上不用开采地下水。 而最近的统计表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名列世界第一,除了生活条件和医疗保障好之外,与优良的环境条件,特别是优质的水源密不可分。
人人生而平等。 那么在中国,首先应该实现城乡之间的平等。 城乡平等的最基础条件,就是对于拥有水资源的平等权/利。 如果城市居民拥有清洁安全的自来水,那么乡村也应当拥有等量、等质的生活用水。 而且,在社会严重缺水的状况下,最优质的水应当集中用于居民食用水,次等水用于居民其它生活用水,再次用于工业等方面。 那么,每个农民应当和居民一样,拥有优质食用水和次优质的其它生活用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人处于严重的不平等状态中,而农民成为典型的弱势群体。 顺便说一下,关注弱势群体不仅仅是好心,更是一种利益机制。 强者保护弱者,让弱者生活得更好,那么弱者会返回来支持强者。 当强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弱者的时候,其实也在让自己陷入无助的状态。 在中国,农民长期以来是弱势群体。 人们为了所谓的经济增长,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牺牲农民的利益,这似乎成了惯例。 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水成为利益的载体。 在用水上,城市的人们并不关心农民,结果最优质的水源优先向城市倾斜,向工业倾斜,把劣质水留给农民。 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城市的居民自身。 于是,人们开始面临空前的食品安全危机。
前几天,我去颐和园,看到昆明湖结冰,就到昆明湖的冰上走。 当时,碰到了一位身背相机,准备捕捉落日美景的“老北京”。 他告诉我,昆明湖本来到了冬天就完全干了,不过最近从上游调了一些水,所以有了冰。 我问他,昆明湖的水是从哪里调的,他说从密云水库调水,经京密引水渠,到昆明湖。 相信很多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密云水库现在是北京主要的水源地。 但是,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密云水库当年由河北和北京共同修建。 在一段时间内,水库的水源也由北京和河北共享。上世纪80年代,北京用水吃紧,河北放弃了这每年9亿立方米用水权,密云水库全归北京。也就是说,我脚下踩的昆明湖下的冰,本来可以成为干旱的河北某户人家的饮用水。 河北不仅仅为北京的利益而牺牲,还要为天津的利益而牺牲。 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启动,河北每年向严重缺水的天津供水10亿立方米。在滦河水资源开发中,河北虽然也建成了引滦入唐工程,但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的滦河特枯年份,为保证天津的用水,潘家口水库死库容的存水全部调往天津,被牺牲的是唐山市的供水。
我们可以看到,在河北和北京、天津的关系中,总是要通过牺牲河北,来优先满足北京、天津的用水需求。 或者说,具有强势话语权的大城市(大机器核心地带)通过牺牲唐山等二三级城市的用水需求来“解渴”,那么也就意味着二三级城市需要通过牺牲自己周边农村的用水需求来“解渴”。根据据河北省水利厅提供的数字,北京80%的用水、天津的绝大部分用水都来自河北。2000年开始,华北平原进入连续的旱情之中,几乎年年都是枯水年。 同时,北京人口爆炸性增长,汽车保有量剧增,以及天津大开发,都大幅加剧了淡水供求的矛盾。京津以北的河流绝大部分被汇入官厅和密云两座库容均超过40亿的大水库,此外就是入滦河,成为引滦入津的主要水源,而京津以南的水库之水也被全部集中起来,供应着石家庄、保定、邯郸等河北中南部的7大城市。城市之外的大片县城和农村却似乎被遗忘了,他们饮水和工农业用水唯一的办法就是抽取地下水。如今,华北农村已经变得跟大西北一样,几千人的大村可能守着一口水井,水井的深度则一深再深,普遍达到了150多米才能见水。 更为严重的问题还在于,为北京提供水源的14个县中,仍然有10个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还有85万农民至今还没有脱贫。
2008年4月底,《南风窗》记者田磊到河北省柏乡县寨里村,寻访因为地陷导致的长达8公里的裂缝。 但是,村民们似乎已经将一年多前的那次骇人的大地裂忘记了,他们更忧心的是村里的深水井。从2007年以来,水井开始隔三岔五地抽不上水。为此,水井不再免费给全村供水,而是承包给个人,一罐3立方的水卖8块钱,这样的水价甚至比大城市还贵。对于自古以来都是免费喝水的农民们来说,这是个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们怨气冲天,咒骂村委会。对此,村委委员杨里峰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井里的水越来越难抽上来,光电费每年都要1万多,村里没有任何收入,拿什么来给他们抽水?只能包给个人来卖水。” 几个月下来,村民们也只得乖乖地排队买水喝,每家每户都砌起了水窖,他们变得跟城里人一样,水费成为每月的固定开支。“我们家五口人,一个月最多只能用一罐水,否则,经济上受不了。”村民魏民乐说,家里新盖了3间平房,就整整用掉了15罐水。大约在2007年前后,和寨里西村一样,周围的10多个村庄陆续都结束了千百年来免费喝水的传统,卖水的水车成为这些华北平原古老村落里日常的景象。每月8块钱的水费听起来微不足道,但对这些普遍贫寒的农户来说,却是一笔额外的负担。对于寨里西村的村民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也许再过两年,花钱也买不来水了。
村里那口200多米的深井眼看着也快要干涸了,抽上来的水越来越难喝,很多时候都是泛着白沫子的黄水。“这些都是村头那些造纸厂造成的。”村民们说。如此缺水的寨里村,周围却遍布着10多家大大小小的造纸厂。在这片没有任何河流的麦田里,所有造纸厂都是抽取地下水来造纸,污水直接排到麦田里自渗。“他们有钱,每个厂里都至少有一口将近300米的深井,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抽水。”杨里峰说。 村民们虽然对此早有怨言,但柏乡县太穷,没有什么工业,就靠这些造纸厂能上缴些利税了,上边没人管,村民们也就无可奈何,而且,大部分农户都还指望着在造纸厂打工赚的钱来养家糊口。轰隆隆的造纸厂每造一吨纸要耗费4吨水,周围村庄里的灌溉水井一口接一口都成了枯井。贫瘠的寨里西村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是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干旱缺水是很多地区走向贫穷的主要原因,虽然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离感受饮水危机还很遥远,但如果整个华北水资源调配方式和发展模式不改变,寨里西村的现状昭示的正是华北农村的未来。对于河北水情这几十年的变化,水利厅退休的老专家魏智敏有着深刻的体验,“1960年以前,整天面对的是洪水,几乎所有河道年年水满,那个时候,河北全省内河航运通航里程能达到3100公里,可是,50年不到,就变成了零。”可以说,华北平原已经是在攫取大自然存储的水量来维持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 而这种断绝未来的发展模式将带来的生态灾难已经被科学家们严重警告了无数次。
人们为什么要关心农民? 人们完全可以对农民的生活麻木不仁,但是需要注意以“水”为纽带的社会利益机制。 大城市和大工业占据了大量的优质水资源,同时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 而小城市与农村因为利益被牺牲,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净水设备,因此只能饮用受污染的水源,导致癌症等疾病发生。 这时候,人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农民在饮用受污染的水源,农业同时也在受到污染。 也就是说,III级或者更加劣质、污染更严重的水质被用来灌溉浇地,于是这些受污染的水就变成蔬菜、水果和粮食。 然后,这些蔬菜、水果和粮食就被运到大城市。 也就是说,大城市的人们虽然没有直接饮用被污染的水源,但是当污水转化为农产品之后,被运输到大城市,就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水是人体的主要成份,补充清洁的水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基础。 而在补充水分的过程中,蔬菜、水果和粮食的补水作用,可能相对于饮水更加重要。但是,人们在食用农产品的时候,根本无法判断,自己食用的农产品到底来自哪里,是否由清洁的的水源浇灌的。 而不论中国北方还是南方,在大多数水体已经被污染,而且农业从来得不到真正重视的情况下,人们可能随时摄入由受污染水源浇灌出来的农产品。 也就是说,在主要的粮食和蔬菜产区的水质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人们根本挡不住污染的水源进入自己的身体,防不胜防。 就像上面说的寨里村,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谁知道自己买的粮食里面,是不是来自寨里村的呢? 而且,如果华北大地都处于和寨里村类似的情况,那么华北其它很多地方的灌溉水源也应当处于类似的状况吧? 如果整个华北的灌溉水源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其他地区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吧?
三鹿本来是中国奶粉销量第一的企业。 而在三聚氰胺曝光后,大量销售的三鹿奶粉马上滞销,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毒品”。 那么,为什么会在曝光之前和曝光之后,三鹿奶粉会出现如此大的销售反差呢? 因为,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前,人们并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三鹿奶粉中有什么。 也不知道三聚氰胺是什么。 所以,多名儿童死亡,大量儿童因为肾结石住院后,人们才开始寻找问题的源头,到底是什么物质导致这样的结果,它是怎样进入人体的。 当人们发现是因为孩子喝了三鹿奶粉,而三鹿奶粉里掺了大量三聚氰胺的时候,已经是大范围内的儿童受害了。 这时候,即使“自欺欺人”的人们,想想孩子们可能因为吃这个而丧命,所以必须行动起来,停止让自己的孩子摄入三鹿奶粉,并且去医院给孩子做检查。 现在,人们每天吃蔬菜、水果和粮食也一样。 人们就像毫无知觉的孩子一样,根本无法判断自己吃的里面有什么。 而且,即使知道自己吃的东西里不安全,甚至可能会导致自己和家人孩子丧命,但是也假装自己吃的东西是安全的。 而且,因为食品跟婴幼儿奶粉不一样,种类繁多,来源很杂很广,而且积累时间长,即使在某个时间点开始得癌症或者其他病变,也不能归于食品,然后自认倒霉,耗费大量的金钱去看病,而且人也垮掉了。 也就是说,只要某种食品不立即致命,那么就是天天吃着有毒的食品,最后毒素积累到病发,也只好进行“掩耳盗铃”式的自我安慰了。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表现在农产品出口上。 中国一直是把自己最好的农产品出口到国外,那么农产品出口的问题能够反映国内市场的普遍问题。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近1/3是到日本市场;中国也是日本进口农产品的第二大来源国,占日本农产品进口市场份额的15%左右。2006年5月29日,日本开始对进口农产品执行“肯定列表制度”。 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后,中国各地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性的控制,在新的食品安全法中也提高了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国家还专门进行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另外,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而中方企业也加大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投资,许多重点企业还建立了小型实验室;各地质检部门增加了检测指标。但是,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肯定列表实施后,中国蔬菜出口仍然大幅减少。 中国对日蔬菜和鳗鱼出口减少三成,个别品种甚至减少五到八成。以蔬菜为例,干银耳出口数量下降63.4%,保鲜豌豆下降40.6%,大葱下降33.5%,鲜香菇下降38.1%,姜下降35.1%,荞麦下降12.5%。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食品形象严重再次受损,信誉一落千丈。 以松茸为例,从2007年5月24日至7月17日,鲜松茸在日本的销售价格由200美元/公斤骤跌到25美元/公斤,不到两个月跌幅达87.5%。2008年上半年的情况本来已经好转,但是出现了毒饺子事件,结果是出口又受到影响,冷冻蔬菜出现了25%~35%的负增长。 除了日本之外,2002年春天,美国FDA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龙虾和小河虾进行抽样检查,扣留了大约200万磅的龙虾和小河虾,最后仅有30万磅被允许进入美国市场。2002年5月,美国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PPB,过高的要求使中国蜂蜜出口美国大量减少。 也就是说,不论出口日本,还是出口美国的农产品,中国企业已经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执行了最高的农产品生产标准要求,但是出口状况仍然不理想。 我们可以做个初步推断,其中一个原因可以是水质不达标,导致执行标准无法达到。 尤其是出口美国龙虾和小河虾,通过率是30/200,似乎反映了中国水体污染的整体比例。 而如果连严格生产、严格检测的出口农产品都存在问题的话,那么缺乏相应检测的国内产品的灌溉水质量如何,那么就更是一个谁都说不清楚的谜了。
如果“人人生而平等”,人们的食品安全才有了第一重保障。 比如说,不论城市乡村,只要是食用水,都处于最高安全保护等级。 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都能喝到洁净的水源。 对于生活用水,应该处于次级保护等级;再次才是生产用水的话,那么人们面临的局面将完全不同! 那样的话,人们将不仅仅考虑饮用水,而且要保证灌溉水源的质量安全,因为灌溉水源属于食用水范畴。 为了保证饮用水和灌溉水的质量安全,就会严厉限制其他用水,尤其是严厉限制高耗水工业和高耗水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严厉控制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也就是说,将饮用水和灌溉水放在最重要的地位,高于其它所有功能的地位!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饮用水和灌溉水的数量和质量就是核心价值观,高于所有其它的经济因素,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饮用水和灌溉水的安全。 然后,围绕饮用水和灌溉水安全,重组经济。 即使人们变得极为贫困,也必须坚持。 因为,经济上的贫困不会死很多人,但是没有清洁的水喝,没有安全的食品吃,不仅会死很多人,而且会让剩下活着的人们因为疾病而非常痛苦,甚至生不如死。
所以,如果我们按照从好到差的I,II,III,IV,V级水标准,进行不平等分配和平等分配的话,我们就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按照现在的不平等分配,I级“好水”分配给核心城市,II级水分配给重要城市,III级水分配给中小城市,IV,V级水分配给农村。 那么,核心城市的人会用I级好水饮用、生活、洗车、浇树浇花,冲厕所,冲街道,做工业用水,也就是说,大部分I级好水被浪费。 同时,农村用IV和V级水浇灌农田,长出受污染、甚至“有毒”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然后卖回核心城市和重要城市的城市居民,那么城市居民们也等于在食用的IV和V级受污染、甚至“有毒”的水。 这种状况,用一种不雅、也不是非常恰当的比喻来说,就是人们用非常干净的自来水冲厕所,然后把冲完厕所的下水道里的水舀来喝。 而如果城乡平等分配的话,人们饮用I级水,然后用I、II级水在家禽家畜饮用,以及进行灌溉上。 III级水作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 禁止工业上排放IV,V级水,防止灌溉水和农田受到污染。 那么的话,从经济上讲,最优质的水用来饮用和灌溉,也就是“最大、最好”的馒头给了最饥饿、最虚弱的人,创造的效用也就最大。 所以,人人生而平等,为弱势群体的利益而奋斗,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每个人能够生存下去的前提。 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健康,为了我们孩子的生命健康,也需要我们牢记农民的利益! 是时候了,通过帮助农民,来帮助我们自己!
水与利益机制
从广义角度来说,水比人的生命还重要。 上帝造人之后,让人管理地球。 当然,人管理地球的目的是,让世界为人来服务。 比如说,土地的开发、矿产的开采都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 但是,其中有一个特例,那就是水。 虽然水是世界上最为广泛存在的物质之一,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面积。 但是,可供人饮用和使用的清洁淡水却相当有限。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瓶颈”。 而在未来可见的,水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决定世界经济的增长能力,决定不同地区的物种的生存能力。只有重视水、保护水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 所以,在我个人的观点是,人们应当为水服务,人们的所有行为活动都必须立足于节水、保水。 否则,人们将自取灭亡。
从水资源角度来说,日本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国家。 2008年,日本面积 37.8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28亿,人口密度 337/km²,属于人口高密度国家。 而且,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工业高度发达。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在工业革命之后,天然原始森林植被遭到极大破坏。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日本也开始提倡和强调恢复与重建森林植被,使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迅速回升,到八十年代初已达到现在的程度。另外,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再加上如此高的森林覆盖率,即使人多地狭、工业众多,也并不缺水。 但是,日本人节约水和保护水的意识非常强。 日本建立了完善的法律系统,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居民节水的方式众多,而且近年来各大企业纷纷进行大量投入,实施工业用水的循环净化,并且开发生物有机的自然净化方式,有效地保证了水质。 丰田等日本汽车企业则追求生产过程的零排放,保护环境和水资源。 即使在人口密集的东京,也主要依靠上游的森林和水库蓄水,实现99.8%的地表水取水,基本上不用开采地下水。 而最近的统计表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名列世界第一,除了生活条件和医疗保障好之外,与优良的环境条件,特别是优质的水源密不可分。
人人生而平等。 那么在中国,首先应该实现城乡之间的平等。 城乡平等的最基础条件,就是对于拥有水资源的平等权/利。 如果城市居民拥有清洁安全的自来水,那么乡村也应当拥有等量、等质的生活用水。 而且,在社会严重缺水的状况下,最优质的水应当集中用于居民食用水,次等水用于居民其它生活用水,再次用于工业等方面。 那么,每个农民应当和居民一样,拥有优质食用水和次优质的其它生活用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人处于严重的不平等状态中,而农民成为典型的弱势群体。 顺便说一下,关注弱势群体不仅仅是好心,更是一种利益机制。 强者保护弱者,让弱者生活得更好,那么弱者会返回来支持强者。 当强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弱者的时候,其实也在让自己陷入无助的状态。 在中国,农民长期以来是弱势群体。 人们为了所谓的经济增长,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牺牲农民的利益,这似乎成了惯例。 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水成为利益的载体。 在用水上,城市的人们并不关心农民,结果最优质的水源优先向城市倾斜,向工业倾斜,把劣质水留给农民。 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城市的居民自身。 于是,人们开始面临空前的食品安全危机。
前几天,我去颐和园,看到昆明湖结冰,就到昆明湖的冰上走。 当时,碰到了一位身背相机,准备捕捉落日美景的“老北京”。 他告诉我,昆明湖本来到了冬天就完全干了,不过最近从上游调了一些水,所以有了冰。 我问他,昆明湖的水是从哪里调的,他说从密云水库调水,经京密引水渠,到昆明湖。 相信很多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密云水库现在是北京主要的水源地。 但是,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密云水库当年由河北和北京共同修建。 在一段时间内,水库的水源也由北京和河北共享。上世纪80年代,北京用水吃紧,河北放弃了这每年9亿立方米用水权,密云水库全归北京。也就是说,我脚下踩的昆明湖下的冰,本来可以成为干旱的河北某户人家的饮用水。 河北不仅仅为北京的利益而牺牲,还要为天津的利益而牺牲。 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启动,河北每年向严重缺水的天津供水10亿立方米。在滦河水资源开发中,河北虽然也建成了引滦入唐工程,但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的滦河特枯年份,为保证天津的用水,潘家口水库死库容的存水全部调往天津,被牺牲的是唐山市的供水。
我们可以看到,在河北和北京、天津的关系中,总是要通过牺牲河北,来优先满足北京、天津的用水需求。 或者说,具有强势话语权的大城市(大机器核心地带)通过牺牲唐山等二三级城市的用水需求来“解渴”,那么也就意味着二三级城市需要通过牺牲自己周边农村的用水需求来“解渴”。根据据河北省水利厅提供的数字,北京80%的用水、天津的绝大部分用水都来自河北。2000年开始,华北平原进入连续的旱情之中,几乎年年都是枯水年。 同时,北京人口爆炸性增长,汽车保有量剧增,以及天津大开发,都大幅加剧了淡水供求的矛盾。京津以北的河流绝大部分被汇入官厅和密云两座库容均超过40亿的大水库,此外就是入滦河,成为引滦入津的主要水源,而京津以南的水库之水也被全部集中起来,供应着石家庄、保定、邯郸等河北中南部的7大城市。城市之外的大片县城和农村却似乎被遗忘了,他们饮水和工农业用水唯一的办法就是抽取地下水。如今,华北农村已经变得跟大西北一样,几千人的大村可能守着一口水井,水井的深度则一深再深,普遍达到了150多米才能见水。 更为严重的问题还在于,为北京提供水源的14个县中,仍然有10个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还有85万农民至今还没有脱贫。
2008年4月底,《南风窗》记者田磊到河北省柏乡县寨里村,寻访因为地陷导致的长达8公里的裂缝。 但是,村民们似乎已经将一年多前的那次骇人的大地裂忘记了,他们更忧心的是村里的深水井。从2007年以来,水井开始隔三岔五地抽不上水。为此,水井不再免费给全村供水,而是承包给个人,一罐3立方的水卖8块钱,这样的水价甚至比大城市还贵。对于自古以来都是免费喝水的农民们来说,这是个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们怨气冲天,咒骂村委会。对此,村委委员杨里峰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井里的水越来越难抽上来,光电费每年都要1万多,村里没有任何收入,拿什么来给他们抽水?只能包给个人来卖水。” 几个月下来,村民们也只得乖乖地排队买水喝,每家每户都砌起了水窖,他们变得跟城里人一样,水费成为每月的固定开支。“我们家五口人,一个月最多只能用一罐水,否则,经济上受不了。”村民魏民乐说,家里新盖了3间平房,就整整用掉了15罐水。大约在2007年前后,和寨里西村一样,周围的10多个村庄陆续都结束了千百年来免费喝水的传统,卖水的水车成为这些华北平原古老村落里日常的景象。每月8块钱的水费听起来微不足道,但对这些普遍贫寒的农户来说,却是一笔额外的负担。对于寨里西村的村民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也许再过两年,花钱也买不来水了。
村里那口200多米的深井眼看着也快要干涸了,抽上来的水越来越难喝,很多时候都是泛着白沫子的黄水。“这些都是村头那些造纸厂造成的。”村民们说。如此缺水的寨里村,周围却遍布着10多家大大小小的造纸厂。在这片没有任何河流的麦田里,所有造纸厂都是抽取地下水来造纸,污水直接排到麦田里自渗。“他们有钱,每个厂里都至少有一口将近300米的深井,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抽水。”杨里峰说。 村民们虽然对此早有怨言,但柏乡县太穷,没有什么工业,就靠这些造纸厂能上缴些利税了,上边没人管,村民们也就无可奈何,而且,大部分农户都还指望着在造纸厂打工赚的钱来养家糊口。轰隆隆的造纸厂每造一吨纸要耗费4吨水,周围村庄里的灌溉水井一口接一口都成了枯井。贫瘠的寨里西村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是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干旱缺水是很多地区走向贫穷的主要原因,虽然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离感受饮水危机还很遥远,但如果整个华北水资源调配方式和发展模式不改变,寨里西村的现状昭示的正是华北农村的未来。对于河北水情这几十年的变化,水利厅退休的老专家魏智敏有着深刻的体验,“1960年以前,整天面对的是洪水,几乎所有河道年年水满,那个时候,河北全省内河航运通航里程能达到3100公里,可是,50年不到,就变成了零。”可以说,华北平原已经是在攫取大自然存储的水量来维持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 而这种断绝未来的发展模式将带来的生态灾难已经被科学家们严重警告了无数次。
人们为什么要关心农民? 人们完全可以对农民的生活麻木不仁,但是需要注意以“水”为纽带的社会利益机制。 大城市和大工业占据了大量的优质水资源,同时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 而小城市与农村因为利益被牺牲,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净水设备,因此只能饮用受污染的水源,导致癌症等疾病发生。 这时候,人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农民在饮用受污染的水源,农业同时也在受到污染。 也就是说,III级或者更加劣质、污染更严重的水质被用来灌溉浇地,于是这些受污染的水就变成蔬菜、水果和粮食。 然后,这些蔬菜、水果和粮食就被运到大城市。 也就是说,大城市的人们虽然没有直接饮用被污染的水源,但是当污水转化为农产品之后,被运输到大城市,就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水是人体的主要成份,补充清洁的水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基础。 而在补充水分的过程中,蔬菜、水果和粮食的补水作用,可能相对于饮水更加重要。但是,人们在食用农产品的时候,根本无法判断,自己食用的农产品到底来自哪里,是否由清洁的的水源浇灌的。 而不论中国北方还是南方,在大多数水体已经被污染,而且农业从来得不到真正重视的情况下,人们可能随时摄入由受污染水源浇灌出来的农产品。 也就是说,在主要的粮食和蔬菜产区的水质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人们根本挡不住污染的水源进入自己的身体,防不胜防。 就像上面说的寨里村,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谁知道自己买的粮食里面,是不是来自寨里村的呢? 而且,如果华北大地都处于和寨里村类似的情况,那么华北其它很多地方的灌溉水源也应当处于类似的状况吧? 如果整个华北的灌溉水源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其他地区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吧?
三鹿本来是中国奶粉销量第一的企业。 而在三聚氰胺曝光后,大量销售的三鹿奶粉马上滞销,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毒品”。 那么,为什么会在曝光之前和曝光之后,三鹿奶粉会出现如此大的销售反差呢? 因为,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前,人们并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三鹿奶粉中有什么。 也不知道三聚氰胺是什么。 所以,多名儿童死亡,大量儿童因为肾结石住院后,人们才开始寻找问题的源头,到底是什么物质导致这样的结果,它是怎样进入人体的。 当人们发现是因为孩子喝了三鹿奶粉,而三鹿奶粉里掺了大量三聚氰胺的时候,已经是大范围内的儿童受害了。 这时候,即使“自欺欺人”的人们,想想孩子们可能因为吃这个而丧命,所以必须行动起来,停止让自己的孩子摄入三鹿奶粉,并且去医院给孩子做检查。 现在,人们每天吃蔬菜、水果和粮食也一样。 人们就像毫无知觉的孩子一样,根本无法判断自己吃的里面有什么。 而且,即使知道自己吃的东西里不安全,甚至可能会导致自己和家人孩子丧命,但是也假装自己吃的东西是安全的。 而且,因为食品跟婴幼儿奶粉不一样,种类繁多,来源很杂很广,而且积累时间长,即使在某个时间点开始得癌症或者其他病变,也不能归于食品,然后自认倒霉,耗费大量的金钱去看病,而且人也垮掉了。 也就是说,只要某种食品不立即致命,那么就是天天吃着有毒的食品,最后毒素积累到病发,也只好进行“掩耳盗铃”式的自我安慰了。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表现在农产品出口上。 中国一直是把自己最好的农产品出口到国外,那么农产品出口的问题能够反映国内市场的普遍问题。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近1/3是到日本市场;中国也是日本进口农产品的第二大来源国,占日本农产品进口市场份额的15%左右。2006年5月29日,日本开始对进口农产品执行“肯定列表制度”。 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后,中国各地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性的控制,在新的食品安全法中也提高了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国家还专门进行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另外,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而中方企业也加大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投资,许多重点企业还建立了小型实验室;各地质检部门增加了检测指标。但是,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肯定列表实施后,中国蔬菜出口仍然大幅减少。 中国对日蔬菜和鳗鱼出口减少三成,个别品种甚至减少五到八成。以蔬菜为例,干银耳出口数量下降63.4%,保鲜豌豆下降40.6%,大葱下降33.5%,鲜香菇下降38.1%,姜下降35.1%,荞麦下降12.5%。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食品形象严重再次受损,信誉一落千丈。 以松茸为例,从2007年5月24日至7月17日,鲜松茸在日本的销售价格由200美元/公斤骤跌到25美元/公斤,不到两个月跌幅达87.5%。2008年上半年的情况本来已经好转,但是出现了毒饺子事件,结果是出口又受到影响,冷冻蔬菜出现了25%~35%的负增长。 除了日本之外,2002年春天,美国FDA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龙虾和小河虾进行抽样检查,扣留了大约200万磅的龙虾和小河虾,最后仅有30万磅被允许进入美国市场。2002年5月,美国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PPB,过高的要求使中国蜂蜜出口美国大量减少。 也就是说,不论出口日本,还是出口美国的农产品,中国企业已经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执行了最高的农产品生产标准要求,但是出口状况仍然不理想。 我们可以做个初步推断,其中一个原因可以是水质不达标,导致执行标准无法达到。 尤其是出口美国龙虾和小河虾,通过率是30/200,似乎反映了中国水体污染的整体比例。 而如果连严格生产、严格检测的出口农产品都存在问题的话,那么缺乏相应检测的国内产品的灌溉水质量如何,那么就更是一个谁都说不清楚的谜了。
如果“人人生而平等”,人们的食品安全才有了第一重保障。 比如说,不论城市乡村,只要是食用水,都处于最高安全保护等级。 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都能喝到洁净的水源。 对于生活用水,应该处于次级保护等级;再次才是生产用水的话,那么人们面临的局面将完全不同! 那样的话,人们将不仅仅考虑饮用水,而且要保证灌溉水源的质量安全,因为灌溉水源属于食用水范畴。 为了保证饮用水和灌溉水的质量安全,就会严厉限制其他用水,尤其是严厉限制高耗水工业和高耗水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严厉控制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也就是说,将饮用水和灌溉水放在最重要的地位,高于其它所有功能的地位!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饮用水和灌溉水的数量和质量就是核心价值观,高于所有其它的经济因素,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饮用水和灌溉水的安全。 然后,围绕饮用水和灌溉水安全,重组经济。 即使人们变得极为贫困,也必须坚持。 因为,经济上的贫困不会死很多人,但是没有清洁的水喝,没有安全的食品吃,不仅会死很多人,而且会让剩下活着的人们因为疾病而非常痛苦,甚至生不如死。
所以,如果我们按照从好到差的I,II,III,IV,V级水标准,进行不平等分配和平等分配的话,我们就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按照现在的不平等分配,I级“好水”分配给核心城市,II级水分配给重要城市,III级水分配给中小城市,IV,V级水分配给农村。 那么,核心城市的人会用I级好水饮用、生活、洗车、浇树浇花,冲厕所,冲街道,做工业用水,也就是说,大部分I级好水被浪费。 同时,农村用IV和V级水浇灌农田,长出受污染、甚至“有毒”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然后卖回核心城市和重要城市的城市居民,那么城市居民们也等于在食用的IV和V级受污染、甚至“有毒”的水。 这种状况,用一种不雅、也不是非常恰当的比喻来说,就是人们用非常干净的自来水冲厕所,然后把冲完厕所的下水道里的水舀来喝。 而如果城乡平等分配的话,人们饮用I级水,然后用I、II级水在家禽家畜饮用,以及进行灌溉上。 III级水作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 禁止工业上排放IV,V级水,防止灌溉水和农田受到污染。 那么的话,从经济上讲,最优质的水用来饮用和灌溉,也就是“最大、最好”的馒头给了最饥饿、最虚弱的人,创造的效用也就最大。 所以,人人生而平等,为弱势群体的利益而奋斗,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每个人能够生存下去的前提。 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健康,为了我们孩子的生命健康,也需要我们牢记农民的利益! 是时候了,通过帮助农民,来帮助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