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ild_swans 回复日期:2010-02-03 11:16:00
上面还忘了补充,如果母亲在照顾宝宝这段时间不工作给父亲造成的经济压力也是很大的,
------------------------------------------------------------------------
谢谢批评指正! 看来倡导一下真正的妇女儿童权益了。
七、 食品安全问题 –- 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农业经济思考概述
首先,在这里做一个预测,是个好消息。 现在,无数人为房子、房价的问题而烦恼。 那么,从2010年开始,人们就越来越不用为房子和房价烦恼了。 房子和房价问题将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自然得到解决。
据某个部门调查说,中国有高达2300万青少年有“网瘾”的问题。 根据定义,网瘾(即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各种新闻媒体也在对网瘾,尤其是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报道。 其内容的大都是,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等等,让家长很着急。 因此,有人把“网络成瘾”定义为精神疾病,并且建立机构“治疗网瘾”。 他们的行动是受到zf支持的,中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玩网络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 根据网瘾是精神病的标准,中国有高达2300万青少年患上了“网瘾”这种精神病。 而现在一般是一家一个孩子的状况下,就意味着2300万个家庭面临着精神病的困扰。 所以,“网瘾”的精神病问题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人们都在说,孩子因为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失去了跟现实世界的沟通和互动能力,有的甚至已经无法明确理解什么是真实世界,什么是虚幻世界,导致难以在现实世界中生存。
如果“网瘾”可以认定为精神病,那么中国就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国家。 因为,患上精神病的不仅仅是2300万的孩子,而且是大多数成人,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由很多精神病患者组成的国家。 唉,当我写出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自己也知道这句话太极/端。 但是没办法,它是事实,再极/端也是事实。 现在,金/钱和权/力是大多数中国人追求的核心事物。 套用网瘾的定义,大多数中国人患上了“钱瘾”和“权瘾”(即权/钱成瘾),又称权/钱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权/钱,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沉迷于网络的时候,大都还知道网络是虚拟的;但是与之相对比,大多数成年人沉迷于权/钱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在中国,权/钱都是虚幻的,包括楼市、股市、钞票、官/位等等(土地制/度使然,我会在后面的分析中涉及)。 所以,当大都是成年人把虚幻的权/钱当作真实,想方设法去投机钻营的时候,也就是精神病持续加深的过程。 表现在大多数人的言行上,就是人们已经习惯于说谎,习惯于言行不一,不因为自己说谎而内心自责,而是泰然自若地说谎。 而且,很多人人已经分辨不出来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在说谎,什么时候在说真话,这就是典型的精神病的表现。 而如果中国很多成人都是精神病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现在人们生活的如此痛苦,因为得精神病的人们痛苦,而没有得精神病的人们同样痛苦。 而那些本身不很痛苦的人们,因为跟精神病相伴,也非常痛苦。
人们在不断地努力,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 那么,经过自己的努力,导致自己生活得更差的人们,就非常痛苦。痛苦的是正常心理状态的反应,而没有痛苦的人们就存在精神病的症状。 而认为自己生活的更好的,就是典型的精神病的表现了。比如说,人们有了房子、车子、票子,但是天天都在为自己吃什么而担心,生怕哪天吃到有毒的食品,或者是自己的孩子吃到有毒的食品。 如果连吃饭这个生存基础都保障不了的情况下,就说自己有钱,然后追求更多更多的钱,并且觉得自己的生活在变得越来越好,那么这就是典型的精神病表现。 也就是说,沉迷于虚拟的金钱中无法自拔,看不到自己生活的真实的世界。 另外,在食品安全缺乏基本保障的情况下,人们首先解决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问题。 但是,这时候如果人们不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关注重点,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首先致力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是更努力地去“追求”金钱,希望通过努力赚钱,让食品安全问题“自动解决”,这种“钻牛角尖”的行为模式也是精神病的具体表现。 而正确的方式是,人们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最关键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那么,食品安全问题中,除了水资源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超经济要素”之外,农业就是第二个需要每个人努力解决的问题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够通过牺牲农业而实现。 一般来说,历史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以下顺序的几个阶段: 首先,发展农牧业,农牧业生产力提高; 第二,发展轻工业,轻工业水平提高; 第三,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水平提高;第四,发展“知识经济”产业,或者说现代服务业,“知识经济”产业水平提高。 第五,农业成为就业人数很少的部分,但是不论重工业还是“知识经济”产业发展,都反过来补贴农业,支持农业“精细化”和“高科技化”经营运作,支持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基”作用。 当然,也有人做过实验,打破这样的发展顺序。 比如说,前苏联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集体农庄”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模式,然后确立工农“剪刀差”,让农业补贴重工业。 通过这样的举措,苏联最初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 但是,这样的经济“发展”的结果,导致了苏联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口被饿死,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而且,由于农业的状况,导致人们的生活日用品奇缺。 到后来,地大物博的苏联沦为靠出卖自然资源和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赊账赖账而维持生存的状态。 最后,由于石油等自然资源价格过低,而且到1988年,所有外国停止贷款给苏联。苏联领导人对国内经济形势的评估用语,从“危机”到“严重危机”,再到“灾难”。与此同时,由于苏联欠债太多,外国也停止向苏联运送粮食。1991年苏联外汇储备已全用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再也不赊账给苏联,最终导致其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而且,农业问题的后遗症是长期的。 到现在为止,俄罗斯仍然主要以出卖石油和黄金等自然资源为生。 虽然俄罗斯意识到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希望通过石油美元的支持,改变俄罗斯的经济模式,但是收效甚微,因为俄罗斯人早就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样种粮食,怎么样生产日用消费品了。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虽然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是从农业的角度来说,同样面临前苏联在1991年瓦解之前的困境。1986—1989年间,前苏联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重工业最高,为3.8%,轻工业次之,为2.2%,农业最低,仅为1.5%。1990年农业减产2.3%。(刘洪潮等主编:《苏联1985—1991年的演变》,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 前苏联对于重工业的集中投资和对于农业的忽视,导致人民生活越来越困苦。 尤其是到1990年,各种生活用品极度短缺已经席卷前苏联,导致人们完全对经济失去信心。 另外,根据苏联《经济与生活报》报道,仅1991年的货币发行量就超过了前30年货币发行量的总和。国家银行还发行了面值为200、500甚至1000卢布的纸币。叶利钦承认,印钞机一天四班倒,不停地印,仍不能满足需求。在苏联人眼里卢布不值钱,其在国外的信誉亦已扫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社会经济已经完全陷入混乱之中。 那么,由于中国人比前苏联人能够“变通”,前苏联人虽然也在生产质量低劣的产品,但是不敢打破基本的人类生存底线,生产有毒的农产品。 因此,前苏联的粮食危机反映出来,就是食品严重短缺,同时黑市猖獗。而中国的农产品通过各种违禁农药和大量化肥的使用,生产出来较多的农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国农业上的根本问题被掩盖,让食品短缺的问题“没有”在中国发生。
那么,中国农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 根本是价值机制扭曲,导致农业长期以来缺乏投入。 在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对于经济学的论述中,生产要素是由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组织组成的。 其中,马歇尔把资本主要定义为知识。 而“创新经济学”的标志性人物约瑟夫 熊彼得在《财富增长论》,则进一步定义了最基本的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土地。 而农业则土地和劳动这两个最基本生产要素的最直接的体现,资本则推动土地和劳动的发展与变革。 如果再进行细分的话,土地的回报是地租。 地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土地所有者保持土地肥力的根本动力。 劳动的回报是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的提升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农民收入提升,才会刺激有知识的熟练农民不从农业流失,并且刺激其它农民从更加积极地提升自身的技能,也适应农业劳动的需求。 资本的回报是利润,利润也是不可减的,因为利润刺激着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 在土地肥力、农民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共同作用下,人们从土地上收获农产品。 所以,农产品的价格可以总结为一个等式: 价格=地租+农民收入+知识利润。
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 其实,所谓的“现代农业”只不过是个概念,甚至说是噱头,它的实质就是“高价农业”,也就是高价格农产品和高利润运营。 那么,高价农产品=高价地租+高农民收入+高知识利润。 而农业是最实实在在的一个产业,春天播种,秋天收割,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农业里,辛勤劳动不一定能够得到回报,但是如果不辛勤劳动,肯定没饭吃。 想投机取巧,结果就是农村里说的,“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 那么,要想得到高地租,就要首先对土地进行投资,增加土壤肥力,增加高效的灌溉设备等;要想农民高收入,就要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民教育投入;要想实现知识利润,就要从土地和劳动上,系统指导土地和劳动的生产率提升,创造更高的农产品附加值。 说了半天,如果真想进行“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提就是要对农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大量投资。 而且,由于农业必须按照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周而复始地运作,所以投资也必须按照农业的自然规律,长期进行周而复始的投入。 也就是说,长时期、大量的农业投资是“现代农业”的前提。 而要让这些大量的长期投资获得回报,“现代农业”必须实行“农产品高价格”的结果,没有半点折扣可以商量。
而从最终的市场角度来说,没有“农产品高价格”这个前提,那么农业必然崩溃。 比如说乳业的问题,美国通过乳业农场的家庭自营、合理的地域布局、最低的市场成本、国家的保护性价格等综合措施,让家庭乳业农场几乎把所有的零售价中的收入都赚到自己手中。 只有这样,农户才有动力维护牧场的肥力,提供自身的饲养水平,并且应用各种新知识和新技术,保证奶牛在自然状态下的健康和高产,应对瘟疫和一般性疾病对奶牛的影响,保证给市场供应的牛奶的质量。 同时,国家对乳业农场进行政策性保护,让乳业农户收入能够在价格高涨的时候“上不封顶”,同时在价格下跌的时候“下保底”,保护农业的利益。 因为,国家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中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农户在进行着持续经营,保证整个乳品市场的稳定供应。 那么在中国,乳业销售的大部分利润,都到了奶站和加工厂的手中,然后再变成广告费和大量运营费用离开农业。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投入很大,需要购买昂贵的奶牛、购买越来越贵的饲料等等;但是,自己却获得最为微薄的收入。 另外,当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农民得不到相应的财政支持,只能自己承受巨大的亏损。 所以,导致很多奶农把上万元买来的优质奶牛宰杀。 这样的结果是,农民更加没有动力去参与到乳业中,而没有奶农的参与,牛奶的来源更少,同时也必然会引起奶源质量的下降。 当市场的牛奶需求量增加的时候,供应就变得相当紧张。 于是,没有人会在意这些收上来的牛奶在养殖过程中,给牛打了多少抗生素;在运输之前,加了多少防腐剂;在奶站和加工厂,掺了多少水和其他“佐料”。 所以,乳业接二连三出事,就变成了必然的状况。
那么,再从农产品价格等式来看中国乳业: 低奶格=低/无地租+低劳动+知识负利润。 或者说,如果美国家庭农场的高奶价能够基本上涵盖地租、劳动和利润的话,那么中国奶农的低奶价就是只能涵盖低劳动报酬的价格。 那么,没有地租的话,就意味着人们不可能向土地投资,土地肥力得不到维护,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草场被过度放牧,最后导致沙化。 低劳动价格导致奶农缺乏知识提升的动力,或者无法获得知识提升的途径。 雀巢通过苦心经营双城的牧场,给农民们带来了知识和技术,而中国本土的“大品牌”把钱都砸到广告上,也不请人来提升农民的知识。 为什么? 砸到广告上,提升销量的效果快速而且明显;而给奶农进行知识培训,时间太长,效果不明显。 另外,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即使再昂贵的优种奶牛产的奶,都可能不要了。 而购买优种奶牛的奶农,很多就把这些奶牛宰杀了,这也等于自己所有的技术投入付之东流。 可以想像,当这些奶农宰杀奶牛的时候,已经决心离开奶牛养殖业,另觅出路。 那么,他们在奶牛养殖上耗费的青春、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的独特方法和技巧,也都随之消失。
那么,高农产品价格形成淘汰,低农产品价格形成“逆淘汰”。 当美国奶农几乎独享牛奶销售利润,而且国家通过保障措施给他们的利益保底的时候,就促进了奶农的升级。 他们敢于对牧场进行投入,实验培养更优质的牧草,并且通过提升牧草品质,支持更高效的奶牛产奶。 另外,通过更加合理的牧场放牧和保养措施,尽可能在保持草场肥力的同时,放牧更多的奶牛,实现“集约化养殖”。 奶农自己也在持续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并且根据自己地区的特点,形成“因地制宜”的养殖方法。 另外,奶农会持续投资新技术,提高奶牛的健康,维护和升级关键的牛奶设备,满足越来越严格的健康检验条件。 但是在中国,因为农产品的低价格,再加上各种税费,缺乏足够的农业补贴,以及昂贵的农药化肥等因素,导致年轻、有知识的农民根本没有兴趣从事农业。 所以,年轻人纷纷离开农田,离开家乡,到沿海地区打工。 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地区的年轻人非常少,大都是中老年人和留守儿童。 那么,下地干活的很多也是老人,而有点家庭中老人无力下地,家里的地就只能撂荒。 也就是说,低价格的结果是,农业状况每况愈下。
“逆淘汰”的结果是大量农田被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 当年轻人纷纷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们认可地农产品价格系统。 那么,也就意味着,人们认可农用土地不值钱。 结果,大量人口涌入发达地区,给发达地区的城市系统带来沉重的压力,导致房租昂贵、地价高涨,并且进一步刺激了沿海地区的工业增长。 那么,为了盖房子和修工厂,大量农田被占。 最初本来是土壤肥沃的农田,后来变成了水泥地面。 比如说,北京的回龙观在2000年的时候,还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感觉让人非常赏心悦目。 到2010年,所有我当时看到的景象已经全都消失,变成了劣质房屋加水泥路面的混合体。 因为农产品价格过低,农民收入也非常低,所以在拆迁过程中,当地的农民们都非常高兴。 觉得自己可以不用再辛苦下地,可以有了几套住房,有了拆迁补偿款,再加上村里给的每月的补助,大家就非常满足。 而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则是大量的农田变成了加工厂。 那么,从大城市开始的昂贵房价,以传染的方式,扩展到各个地方,促使各地进行盖房“大跃进”。 同时,大量工厂建立起来,同样也是通过挤占农田实行的。 另外,在仍然耕种的农村,由于“逆淘汰”机制,剩下从事农业的人们,仍然在进行着“大水漫灌”的耕作方式,既废水,又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还有的农牧民毁坏式地耕种土地和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
农产品的低价格机制,最终传导到城市中,导致了很多人的精神问题。 在西方的社会词汇中,有一个词叫做“沉默的大多数”。 这些大多数人平常并不发出声音,所以可以看到社会上似乎有很多奇谈怪论在流行,而这些流行的奇谈怪论似乎代表了社会。 但是,如果这些流行的奇谈怪论想变成法律或者政策,就会发现根本没门。 因为,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在用自己的投/票/权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奥巴马上任后,其民/意调/查的支/持率持续走低,民/主/党开始失去在国会的绝对主导权,都是“沉默的大多数”的发出的无声呐/喊。 而在中国,沉默的大多数是农村或来自于农村,虽然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仍然是大多数。 但是,忽略了这个大多数的人们,就往往会忽略整个社会的真实状况。 比如说,因为农产品低价格,导致城市和出口加工业过度发展。 于是,很多把自己的头扎在城市里的人们,就说经济要实现持续的高速成长,最终的GDP要超过美国,所以股市上万点,楼市要持续涨价二十年。 另外,有的人则超出自己的房价买房,或者整天因为房价而愤世嫉俗。 而这样的人们,不论乐观还是房奴,道理就像网瘾一样,也可以称之为“价格过度痴迷症”,长期沉迷于股价和房价,对于之外的事情都没有很多的兴趣,最后导致自己的身心健康受损。 或者说,每个面积较大的国家都是由城市和农村组成的,而一个正常成长的人从小就应该既关心城市,又关心农村,这才是心智健全、心理健康的人。 尤其是在中国,关心经济却不关心农民群体这个最大的人群、农村这个面积最广的地域、以及跟自己接触最多的喝水吃饭,如果说这样的人精神有问题,绝没有一点点的夸张。
规律之所以成为规律,因为它是不可违背的。 作为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大量的农田被毁或者失去肥力,大量优质的农民离开土地,更不用说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投入。 长时间下来,农业已经无以为继,接近于系统性崩盘的边缘。 那么,市场价值机制最后必然要发生作用。 这样的市场机制的结果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必然,而且越是优质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也将越大。 虽然在过去几年,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和粮食的大量进口限制了农产品的价格涨幅。 但是,越是压制得时间长,最后的报复性价格上涨势头就越猛烈,人们最后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而2010年可以算是一个标志性年份,粮食价格需要进行报复性上涨。 而粮食价格的上涨本身也意味着,过去和现在一直被人们漠视的农村和农民,正在成为人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社会平衡的天平,正在从完全向城市倾斜,向农村倾斜的方向会摆。 而且,一旦这个趋势开始,幅度将非常大,整个社会经济地理状况将经历显著的变化。 也就是说,以前人们关注房子,漠视大米白面;那么,未来人们将漠视房子,关注大米白面。 房价对于大米白面的比价,也会因为人们的关注度变化,而产生显著的变化。 我在这里做个看上去疯狂的预测,如果说在2009年底,北京核心地带的房子,一平米能够换取1万公斤质量不错的大米; 那么,未来的相同一平米房子,可能只能换取1000-2000公斤大米,甚至更少。 这个时间段少则2-5年,多则超不过10年。
对了,一般来说,一个好消息往往和一个坏消息相伴。 开头说了一个好消息,人们从2010年开始,越来越不用操心房价的问题。 那么,坏消息是,人们必须操心,自己能不能吃上安全可靠的大米了。 一直把自己的重点放在城市的人们,也需要重点关注农业和食品安全了。 除了水源地之外,农村和农业是现在整个社会最需要关注的地方。 当然,能够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相关产业,也将获得发展。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阻碍,这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如何克服阻碍,通过推动农业发展而实现个人发展,这是下一步需要具体分析的内容。
七、 食品安全问题 –- 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两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 土地与劳动力分析
随着农业经济国际化竞争的深入,“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已经成为各国农业的指向标。 比如说,日本农业是高度强调品质的农业,其重点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现在,日本政府和农协把大米分为三等,一等是没有用任何农药化肥的农产品,称为"有机农产品",其认证事宜由日本全国农协及其委托的地方农协统一组织实施;二等是用了50%以下农药化肥的农产品,被称为"特别栽培农产品",其认证事宜由县一级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三等是用农药化肥的农产品--但也要达到日本全国的最低环保标准。对于不同等级的农产品,都要标注清晰并打上不同等级的环保标签。不同等级的农产品价格差距很大。 在世界农产品的交易过程中,也是基本上按照这三个品质等级,实施价格差异非常显著的定价机制。 需要强调的是,有机农产品是稀缺商品,它要求非转基因,还要求无化肥、农药和生长激素使用等使用,在大批量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属于“高科技”品种。 因此,以其最高的品质,在国际上的销售价格高、市场销路广,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
土地是财富之母。 除了比例较小的无土栽培农产品之外,农产品品质的基本保障首先来自于土地,也就是土壤。 在土地非常肥沃的地方,不需要施用化肥,就可以获得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产品;在土壤贫瘠的地区,农产品种植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肥料和人工投入,而且可能产量低,品质低。 因此,世界各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技研发和推广,保持或者提升土壤费力,或者种植适合当地土壤的农产品。 以色列是进行土壤改造的典范国家。 在以色列建国的时候,其大多数领土都处于荒漠化状态。 但是,通过以色列人民几十年的持续努力和大量的科技投入,世界首创了多项节水新技术。 通过节水技术和科学的农产品栽种方法,以及非常环保的土壤增肥和防治病虫害的手段,现在以色列的不少地区从沙漠变成了绿洲。 有的以色列人在人迹罕至的沙漠深处,也建立了定居点,并且通过几十年极为艰苦的努力下,也正在把沙漠变成绿洲。 在这样的努力下,以色列生产出大量的有机蔬菜和水果,高价销售到欧洲,获得丰厚收入和利润。 可以说,以色列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向世界证明了节水和土壤改良带来的农业奇迹。 而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有相当一部分是现代农业科技, 而且其中一些科技成果正在向世界范围推广。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行进,中国整体的土地状况让人触目惊心。 2000多年以来,中国的农业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其农业生产制度和生产管理水平比现在很多地方都合理。 而且,中国仿效苏联的“剪刀差”,让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生产状态。 现在,人们在想着赚钱、买房、炒股的时候,农业似乎更加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 这样的结果是,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工业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交通运输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休闲娱乐占据了大量的土地。 中国的土地面积一步步退缩,让粮食生产变成非常脆弱的一环。 而且,随着过度耕作,中国的土地肥力受的损害。 比如说,多年的不合理耕种和土壤侵蚀的发展,使东北黑土层逐渐浅薄,东北黑土土壤严重退化。即使这样,土壤肥沃或者贫瘠已经变成次要问题。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全国性的土壤污染的问题。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 根据相关专家说,土壤、水和大气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素,而在这三要素中的所有污染,几乎都会进入土壤。根据中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中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根据中科院生态所研究,目前中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两千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在江苏宜兴污灌区,经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的检测发现,其稻米中含有120多种致癌物质。该所在江苏省部分地区检测也发现,其小麦,大米,面粉里铅检测率高达88.1%,根据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徐明透露,无锡市最近几年肝癌,胃癌,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据分析人士透露这与宜兴污灌区的大米一度畅销有关,而江苏宜兴的陶瓷企业废水违规排放仍在进行。
中国地质化学勘查学科的创始人,中科院资深院士谢学锦指出,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与我国当前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 而从目前的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中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2007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江苏省某丘陵地区14000平方公里范围内,铜、汞、铅和镉等的污染面积达35.9%。广东省地勘部门土壤调查结果显示,西江流域的1万平方公里中,土地遭受重金属污染的面积达5500平方公里,污染率超过50%,其中,汞的污染面积达1257平方公里,污染深度达到地下40cm。 另外,江苏省高速公路两边100米成为铅污染区,铅对土壤的污染已深达30cm,而这一深度往往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深度,这直接导致蔬菜等农作物中铅含量超标,在30个观测点中,蔬菜中的铅含量最高超标居然高达6倍。专家研究认为污染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的铅和未燃尽的四乙基铅残渣以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进入土壤。因此,专家呼吁在交通干线两侧多种植树木和花卉,不要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
另外,中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噁英已造成区域性二噁英类污染,洞庭湖、鄱阳湖底泥中的二噁英含量很高。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有机污染日益加剧。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近期对某钢铁集团四周的农业土壤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业土壤中15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的平均值为4.3mg/kg,且主要以4环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为主,占总含量的约85%,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级。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污染远远高于农业土壤: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塑料增塑剂、除草剂、丁草胺等,这些高致癌的物质可以很容易在重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被检测到,而且超过国家标准多倍。 多环芳烃(PAHs)已成为我国土壤中一类较为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对人类健康危害巨大,多数多环芳烃可致癌,还具有破坏造血和淋巴系统的作用,并能使脾,胸腺和隔膜淋巴结退化,抑制骨骼形成。全国主要的农产品中PAHs超标率高达20%以上。以天津为例,天津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污染严重,土壤中多环芳烃来源复杂,石油,煤,及其不完全燃烧产物为其主要来源。此外,由于水资源短缺,天津自1958年利用污水灌溉,污灌区面积140000公顷,污灌区土壤遭受严重污染,大气沉降进一步加剧了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目前污灌区土壤大多呈黑褐色,有机质含量较高。对天津市区和郊区土壤中的10种的调查结果表明,市区是土壤多环芳烃含量超标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二环萘的超标程度最严重,强致癌物质苯并芘的超标情况也不容乐观。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也导致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 中国现有20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其中国家发改委已发证的农药生产企业就达1800多家,每年可生产330多种农药。目前中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且由于扩张迅速、品种落后等原因,农药生产和使用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直接喷洒的农药,还是直接施入土壤中的农药。据统计,我国有1300—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的污染。农药进入土壤后,首先是被土壤吸附,其后,除一部分土壤中进行迁移和降解,其余的被植物吸收。导致食物品质下降,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农药的残留量超标,严重影响出口贸易(当然,只有通过出口贸易,让欧美日等国的检验部门检验出来,我们才知道)。 就像对日本出国,有关茶叶、蔬菜等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等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滞后较长时间,某种农药造成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一般是难以估计的。 农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三废”污染问题,而且在落后品种使用后,还有高毒、高残留污染问题,长期危害人们的健康。 中国已于1983年全面禁止了DDT,六六六的生产和使用,禁用24年来土壤中的总体残留量仍然较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99%,DDT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DDT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在有机污染物沿食物链传递和迁移的过程中,含量逐级增加,其富集系数在各营养级中均可达到惊人的程度。 比如说,六六六和DDT在土壤中的残留已经较少,但在鱼类身上检测出的含量却比土壤中高出了近100倍,而到了夜鹭、白鹭的鸟卵中,这个含量被放大了100~200倍。如太湖鸟类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太湖湖底淤泥中六六六未检测出,DDT为3.4ng/g,通过鱼类生物富集,六六六达到28.5ng/g,DDT达到270.7ng/g,最终到夜鹭、白鹭的鸟卵中时,六六六可高达460.0ng/g,DDT可高达5626.7ng/g。 这些有毒有机污染物正在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这些有机污染物长期贮存在人体中,并可通过母乳喂养间接转移给新生儿或胎儿通过胎盘直接获得。
另外,除了非常有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之外,化肥的过度使用,也成为污染土壤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人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和绿色和平组织周四联合发表的报告(氮肥报告),过度使用化肥已经造成农田效率低下及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报告指出,中国农民(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农民)使用的化肥量比作物需要量超出40%,这导致每年1000万吨化肥白白流失,而且污染了江河与湖泊。 而据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各地的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相当部分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后再排入河道湖泊,对水体的污染程度明显减轻了,它也使得来自农业的污染物造成的危害更突出。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郭慧光说:“中国农民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目前农民的方法是直接将化肥农药洒入田里,这不仅不能向作物提供持续的养料,在下雨和浇灌时还会将大部分化肥农药冲走,由于无法进行集中处理,最终进入江河湖海,这些被污染的水又被人们饮用,可谓是害上加害。” 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已经造成中国许多农田的土壤板结,施肥的效果下降,最终又带来产品的品质下降,这直接表现在产品的口感差上,现在很多蔬菜水果已经失去了以前的味道。
国务院1998年颁布通知强调:应优先保证、均衡供应化肥生产所需石油、天然气、煤炭、矿石、电力等原材料及能源;应优先保证化肥及其原料的运输,并对有经营资格的单位调运农用化肥和磷矿石实行优惠运价。 国家的财政补贴使得大量小化肥企业得以生存。全国生产合成氨的企业近1000家,平均生产规模2万多吨,而其中低于平均规模的小氮肥厂竟有800多家,这些小氮肥厂大多技术水平低、耗能大,而且,全国氮肥产量已经严重过剩。据中华氮肥网资料显示,1997年我国氮肥生产即已开始盈余,近十年以年均增长6.7%的速度发展,最终产能过剩。2008年底,全国尿素年产能已达5900万吨,过剩900万吨左右。此外还有间接补贴,主要指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中与化肥有关的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农民无节制施用氮肥,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全国已有17个省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公斤/公顷。而河南省农业厅一项调查表明,该省每年施用的300多万吨化肥中,只有1/3被农作物吸收,而其他或进入大气,或沉留在土壤中,残留化肥已成为巨大的污染暗流。 还有,氮肥是个耗能巨大的行业。 “氮肥报告”引用中国氮肥网的业内报告称,中国每年的氮肥生产要消耗约1亿吨标准煤,而且以每年接近1000万吨标准煤的速度增长,另外还消耗全国近1/3的天然气。
从土壤污染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整个经济循环的问题。 过度的低水平工业化和毫无节制的城市化,给整个土壤带来了严重的重金属和化学污染。 同时,过度生产和使用毒副作用很大的农药,也给土壤带来严重的污染。 另外,过度生产化肥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而且过度使用化肥,也给土壤和水源带来严重的污染,并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 而土壤污染通过整个食物链系统,最后传递到人们的身体里。 然后,这些毒素人们的身体里形成积累,当人们身体中的毒素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始全面爆发。 不仅如此,成人还要把自己身上的毒素传给婴儿,让婴儿从未出生就受到毒素的毒害。 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当人们着急着追求金钱、power和地位的时候,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坏。 因为,当大家沉迷于房子、车子、票子,就等于是加剧环境污染,也就是土壤污染,进而是食品污染,然后身体状况恶化。 有越来越多的人得癌症等恶性疾病,这时候钱也没有用了,健康是无法挽回的。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反映出中国农业仍然处于极为原始的状态。 现代农业的潮流是尽可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达到少用或者不用农药化肥的目标。 因为,不使用农药化肥,也不使用转基因技术的农产品是有机农产品,能够卖出非常高的价格,让农民获得丰厚的回报; 或者,很少使用化肥农药的农产品是绿色食品,也能够卖出比较高的价格,让农民获得不错的收入。 这些农作物的栽培都是农民们非常欢迎的。 但是,如果不使用化肥农药的农业,就需要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做支持。 那么,农民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技术,所以只能依赖最为原始的农业+化肥的方式进行农产品耕作。 而且,过度使用意味着农民们连自己用多少化肥合适,这点问题都不动脑子思考,或者根本不关心农药化肥会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以及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损害。 也就是说,现在大多数即使开始现代化工具来进行耕作,但是整体上仍然是小农意识,缺乏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的健康的相应认识。 甚至可以说,一些小农意识比较明显的农民甚至连基本的道德良知都没有,不去想如果买家吃了超标农药养大的蔬菜,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另外,整个农业政策系统也缺乏正确的方向。 首先从最基本的操作层面,缺乏最基本的粮食安全和个人安全的监控机制系统。 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主动发现一个比较大的行业问题。而所有的曝光的较大事件都是出口时遭到美日的检测,或者变得像三聚氰胺奶粉那样无法收场,才会出现所谓的粮食部门的声音。 而且,农村问题一直是矛盾的打交道,但是,相关政策似乎表明制定政策的人们,不去关心和思考生活中的人们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这样的结果是,即使是一年又一年的政策“1号文件”。也并没有真正从农业的角度出发,支持相关功能的发展。 所以,现在整个农业成为埋在人们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暴露出问题,导致人们的整个生活失去了基本的保障。 (待续)
作者:jasonxucn 回复日期:2010-02-06 22:53:46
楼主能发就中国的春运问题发表一下您的看法。有学者说,唯有春运涨价才能解决目前的困境。。。。您是怎么看的?
------------------------------------------------------------------------------
从理论上来说,春运涨价确实能够解决目前的困境。 比如说,本来200元的火车票,一下子涨到10000元,看看有多少人坐? 而且,这样的“市场化”一行动,马上减少出外打工的人数,沿海地区组装加工厂就遇到更严重的用工荒,更多更快地关门,也是促进经济转型的一个方式。
当然,从微观角度来说,依靠涨价实现的“市场化”是个伪命题。 市场化不仅仅意味着商品的市场化,更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假如现在给铁路系统的管理人员一个命令,如果不能在降低20%的票价的同时,让旅客们顺差、开心、舒适地回家,而且铁路还要赚钱,那么就让这些管理人员全部卷铺盖卷回家,看看火车难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当然,完全缓解铁路的春运压力还需要整个经济系统的重新组合。 而这个过程很快开始了。 过几年,人们就不需要为这个问题担心了,因为到时候春运坐火车的人数应该会明显减少。
七、 食品安全问题 –- 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两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 土地与劳动力分析 (续)
粮食产业链安全问题成为忽悠人们的一个问题。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哪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担心的,哪些问题是我们不需要担心的。 如果我们被他人忽悠了,去担心我们不需要担心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忘记了我们应该担心的问题。 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把各种资源浪费在不需要担心的问题上,同时需要担心的问题去因为缺乏资源而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我们的失败。 这个问题发生在世界各地,在食品和农业上同样存在。 现在,一些人忽悠大家说,美国人操控了中国的粮食产业链,而且会进而控制中国经济。 这些人把这个问题当做粮食产业链安全问题,让很多人非常担心。 但实际上,大家大可不必担心这样的问题。 或者可以说,这样的思路仍然是封闭经济时期的小农式经营思路。 但是,就是这些出于狭隘的小农思维的鼓吹,正好迎合了很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的小农意识,让大家非常担心农业和粮食问题,导致自己失去了真正的方向,忘记了自己该干什么。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个人并不需要考虑谁控制了我们的粮食产业链,那是zf需要关心的事情,那是zf的责任。
在全球化经济条件下,我们作为个人需要争取的,是直接关系的我们切身利益的东西。 比如是,我们作为粮食的消费者,需要确保我们摄入的粮食和蔬菜是相对安全的,而且是价格相对便宜的。 只要达到这个目标,谁为我们生产粮食并不是非常重要。 就像现在很多中国的家长,并不需要关心中国的乳业如何,中国乳业是zf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家长需要关心的是自己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让自己的孩子获得安全可靠的国外奶粉。 只有中国本土乳业生产的奶粉真正让人放心可靠了,家长才会考虑选择中国奶粉。 如果中国乳业整个就是害人的一个行业,那还不如直接关掉,让外资完全控制中国的乳业,通过外资企业来保障中国婴幼儿奶粉的健康营养。 同理,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市场,控制中国的大豆价格问题,并不是我们个体需要关心的问题。 保护中国的大豆产量,保护中国农民的利益,是zf的责任,也是农民自身需要争取的利益。 而我们作为个体,真正需要关心的是粮食安全问题是,粮食和蔬菜污染、转基因、农民收入和粮食价格平衡等真正涉及到粮食本身的问题。 我们每个消费者首先要为了我们的消费者权益去奋斗,然后与为自己权益而奋斗的农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业的整体发展,才是这个社会应该有的常态。 作为一个消费者,不去担心自己日常的粮食蔬菜安全,不积极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食品安全与个人健康,却担心中国粮食产业链是否被美国控制,这不是思维正常的人的思考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一个国家是否实现粮食自给是个次要问题。 即使粮食不能自给,即使大部分粮食依靠进口,但是并不意味着国家就面临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 比如说,日本是一个人口接近1.3亿的人口大国,但是日本的粮食自给率相当低。 日本人多地少,而且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 根据数据显示,日本的耕地面积从1965年的600万公顷减少到2005年469万公顷,减少了22%,而且耕地面积的减少是逐阶段增强,愈演愈烈之。 同时,农业就业人口不断减少,1965年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为1151万,到2005年减至335万,减少了71%;农业一线耕作者,从1965年的894万减至2005年的224万,减少了75%;总农家户数从1965年的566万户减至2005年的285万户,减少了50%。另外,农业从业人员高龄化, 65岁以上的农业从业者,1985年为19.5%,1995年为39.4%,2005年达到了57.4%,目前已经在59%以上。 这样的结果导致,日本进口的农产品品种越来越多,且加工的成品半成品比例大幅度增加。日本进口的多种农产品,对外依赖程度非常高,玉米几乎是100%依赖进口;大豆、小麦进口率在90%左右;水果和肉类进口率也增长很快,由1965年的约10%,增至2005年的50%左右。
那么,日本面临粮食危机吗? 日本的农业并不存在真正的危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本的人均收入非常高,同时由于日本的农业属于小农经济,导致农业收入比较低,年轻人根本不愿意从事农业。 那么,日本通过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出口,换取大量的外汇,成为世界的有钱人,然后用少量的钱购买各种农林牧渔业产品,是非常划算的。 而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农民,为了从日本市场赚取较高的利润,就需要按照日本的质量标准生产各种农产品,以达到日本市场的需求。 打个比方,人们天天在吃肉,但是很少有人去养猪和杀猪。 人们吃猪的时候,只需要去十常侍买猪肉就行,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合适自己的消费特点的猪肉。 这时候,人们不会去想,养猪的农户或者屠宰场操控了自己的生活,因为这就是社会分工的问题。 而日本的人们也是具有相同的想法。 本来自己在高科技上很强,可以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但是,如果以狭隘的“农业产业链安全”的思维看待农产品市场,那么就会浪费自己的优势,然后重新回到过去的贫穷的小农经济状态。 这就是所谓“农业产业链安全”的荒唐结果。 当然,日本人不傻,所以大家都心安理得地进口农产品,然后通过出口高科技赚更多的钱。
再多说几句,日本大量粮食进口,并不意味着日本农业不行了。 恰恰相反,日本通过大量的农业相关投资,仍然保持农业强国的地位。 日本消费者非常重视食品的环保和安全,对不用农药化肥的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日本民众的推动下,日本zf高度重视利用农业科技、生物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日本农业面临的问题,促使zf制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环境"三位一体目标,并且加大对农业的各种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日本农业信息化进程与美国等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缓慢,农业中计算机的利用水平远落后于其他产业。于是,日本农林水产省于2000年12月制定了关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战略,总的战略目标是缩小农村与城市的信息化差距,使农村充满活力。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重视在农业中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普及,并对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及栽培方法的改进、农用机械的利用以及生产环境的改善进行综合的试验研究。日本政府在全国设置604个农业改良普及所,迅速地将科研成果推广普及。由于土地分散,日本农业中大量使用小型拖拉机。日本的大型拖拉机拥有量只相当于法国的70%,英国的80%,而小型拖拉机却相当于法国的35倍、英国的80倍。每台拖拉机负担的耕地面积在2公顷左右,大大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 另外,日本的农业大学共有42所,让知识传授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大力培养应用型的农业技术人才。除此之外,还有农业职业学校434所,政府还在全国各地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短训班,向青年农民传授科学技术知识。
通过这些措施投入,尤其是对农业人才的投入,让日本具有高度的食品安全保障。 首先,日本农业实现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日本大米、蔬菜、水果、牛肉等质量多数优于国外品牌,日本大米、神户牛等品牌驰名世界,而其质优的结果是价高,支持了日本农户的高收入。 另外,日本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根据地域特色,积极培育优势农产品。“一村一品”运动从日本相对落后的农业县大分县开始,推动了当地经济的显著发展,并且培养了香菇种植、烧酒酿造等一批知名品牌。 而且,“一村一品”在日本推广后,在日本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后,推广到许多发展中国家。 另外,日本海外屯田计划,也不是日本本国农民去进行耕种,而且雇佣当地人,然后派日本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既保障了日本的粮食安全,又促进了当地就业。 即使某天世界真的粮食奇缺,日本无法从世界粮食市场购买到粮食,那么日本还可以将较为年轻的人们重新安排回农田,通过国内的“精耕细作”和海外的屯田,也能够让日本人吃上安全可靠的产品。
在迈克尔 波特的“竞争战略”中,总结了企业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 其中,“总成本领先战略”就是规模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各个层面降低成本,并且通过“价格战”击垮对手。 这样的企业包括像格兰仕微波炉、沃尔玛等等。 而“差异化战略”也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实现精品化、特色化,销量少但是利润高,就像苹果、LV等。“专一化战略”就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比如说,四季酒店主要就是面对世界上很少的富人群体,提供独特的高端酒店服务。 这三种一般性战略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给企业制定可以持续的竞争战略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
日本保持着农业上的竞争优势。 日本在农业上采取的各项措施,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采取了符合其国际经济竞争地位的行为,也就具有可持续性。波特的三种一般性战略,在农业领域也同样适用。 世界农业强国的农业竞争格局,也是按照三种不同战略模式而分布的。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总成本领先”型农业。 比如说,美国不仅是世界上工业和服务业的最强国,而且是农业的最强国。 那么,作为世界粮食的最大出口国,美国农业通过规模化经营的方式,保持其在世界上的竞争优势。 而且,美国还在不断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持续提高单位产量,在能源和资源涨价的压力下,仍然保持较为良好的经济状态。 同时,日本通过农业“精品化”的各种措施;以色列克服荒漠缺水的恶劣自然环境,在沙漠中创造出大片绿洲,并且实现农业贸易的顺差;而荷兰则利用自身的历史传统、土地和气候资源优势,实现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出,这个国家都是通过“差异化战略”,实现自身的特色化经营。 虽然他们不一定实现了粮食的自给,但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新西兰作为一个农业小国,其农业主要依靠畜牧业,甚至国家经济也主要依靠畜牧业,通过畜牧业的“专一化战略”,实现了新西兰在世界食品业中的独特地位。 新西兰的奶粉是多个世界知名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原料供应者。
不同国家的农业形态,是土地和劳动力进行不同组合的结果。 大致来说,“总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一化”的不同,是源于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源配比方式不同。 总成本领先的特点是,单位农业耕地面积大,劳动人口少,实现规模化经营。比如说,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除各种先进的联合收割机、采摘机、施肥机等通用农业机械外,使用飞机播种、喷药和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已很普遍,农民人均耕种的能力已达到5000公顷。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小麦65吨;农业劳动力人均GDP高达63150澳元,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当单位耕地面积较小,农业劳动人口多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差异化、精品化”的作业模式。 以色列的粮食同样不能自给,但是保持着相当高的农业顺差。 在以色列,培育良种与温室大棚相结合的现代生产模式成果显著。 以色列农业经营者在温室中创造了每季每公顷收获300万枝玫瑰花的奇迹,而其优质大棚西红柿每季每公顷的平均产量达到200-300吨,有的甚至达到500吨,可以说也是令人吃惊的产量。以色列的大田作物也同样优质高产。如棉花,每亩可产优质皮棉0.37吨,可制成0.12吨纤维,每个劳动力每年生产价值10万美元的棉花。再如柑橘,30年中,换种达80%以上,近5年内挂果园产量从每亩1.3吨增长到3.3吨,最高产量每亩4-5.3吨。 独特的气候和土地条件,造就“单一性”农业的模式。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国土总面积26.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00公里。全境多山,平原狭小。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夏季20度,冬季12度。 这样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农场耕作。 而其气候温和湿润,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畜牧环境,植物茂盛。牲畜可以一年四季在牧场吃草,而不需要在冬天或者旱季吃干草或者其它饲料。与厩养的乳牛相比,放养的乳牛身体健壮,生病几率大大降低,不用喂养饲料,所产牛奶是最为天然的。而且,新西兰的畜牧业是国家最重要的产业,是经济的基础。
不论三种模式中任何一种方式,如果想持续有效地进行实施,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劳动力前提,就是专业化的农民,或者专业化农场主。 只有知识化、专业化农民,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运营相关的农牧业项目,实现农业的高价值运营。 对于美加澳等国的农场规模化经营来说,一个家庭农场就等于一个市场化的农业经营企业,家庭农场必须拥有综合的技术和市场能力。 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全国40%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许多人本身就是农业科技、经营方面的专家、教授,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高达70%至80%,而且49%以上的农牧场拥有电脑。 同样,以色列的教育非常发达,国民受教育程度很高。农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为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而且,以色列的农业专家、农业方面的大学教授不是坐在书桌旁或者仅仅站在讲台上,他们往往也在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土地,自己也算是农民。 通过他们自身的探索和实践,他们创造出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并且把他们的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民。
不论在哪个领域,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犹太人能够以很少的人数,操控着大量的金钱,影响着世界上的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与他们的教育密不可分。 我在北美读书的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比较有名。 犹太人占当的人口可能2-3%,不超过5%。 但是,我上学的时候,犹太人占法学院学生总人数的将近50%,占商学院MBA学生总人数的1/3。 而且,学校要在犹太人的节日放假,据说因为犹太人的老师太多,没有他们的话上不了课。 我以前并不了解犹太人,但是知道我们学校的这些数据后,我对犹太人肃然起敬,感慨他们真是上帝的选民,真是“兵不在多,而在精”。 中东一直是粮食缺乏的地区,因为缺少足够的水源。 以色列建国之初其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十分恶劣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和水都不具备。而以色列人仅用短短的50年时间,就在大部分是荒漠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片绿洲。 无不令世人叹服。 而且,这还是犹太人多次打仗,抵御准备消灭犹太人的人多势众的阿拉伯人的进攻,并且建立起沙漠大棚温室、节水滴、渗灌技术,沙漠菜田等创造多个“奇迹”。 可以说,现在以色列的农业成果,就是人们辛勤努力和聪明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气候、地理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差别非常大。 而且,有的地方适合较大规模的整体运营,有的地方则只能通过“精耕细作”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而且还有很多地方适合于专一化经营。 但是,多年以来,“小农经济”在各地都一直是整个农业的运作模式,很多地区农业的技术水平跟2000多年前的差距不大。 并没有根据各地的土地和气候情况,选择相应的农业经营运作模式。 这样的结果是,农业长期以来以非常低效的方式进行着耕作,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提升。 更重要的是,农民是“城乡剪刀差”里被牺牲的群体,农民除了无偿上缴公粮、按照过低的价格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还要上缴各种费用,并且不得不购买高价的工业品,让农民长期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中。 而且,农村教育一直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农村的孩子上学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自己得出钱凑份子,才恩能上了学。 而且,学校的老师水平要比城市差很多。 就这样,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输在了“起跑线”,即使有一些优秀的农村孩子上了大学,往往也留在了城市。 到了1980年代后,大量年轻的农民外出打工,很多农村失去了主要的劳动力,让农业更加难以发展。 总而言之,当国外大量补助农民,支持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提升,让农民越来越高知识化,高技术化的时候,中国农村仍然是承担各种义务,但是几乎享受不到权/利的群体,而且农民的素质长期难以得到提升。 各种因素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今天的中国这样的农业生产经营状况。 可以说,这样的生产经营是亏本的,让农民难以为继。 而农民难以为继的状况,也就意味着农业整个难以为继,更不要说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获得自身的发展了。
而中国的“小农经济”模式,也就意味着,中国粮食危机的问题随时存在。 而且,随着水污染、土壤污染、耕地被占等各方面的因素,“小农经济”越来越无法适应中国现在的农业要求,随时可能因为“小农经济”的全面萎缩,导致粮食危机的出现。 总之,中国农业的运营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状况,而且需要尽快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尽快进行改革的阶段。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