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生活费用问题 –- 制度经济学的思考 (续)
消费与制度经济学分析
中国房价没有泡沫,说中国“房价泡沫”的人根本不懂什么是中国房地产。 正确地说,中国房价应该叫做“气球”。 什么是“气球”? “气球”顾名思义,从外面看非常漂亮,而里面看却是一片空空。 比如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膨胀的时候,这让国外的人们非常看好,而在里面的人却知道全都是虚假的膨胀,人们感受到痛苦和绝望。 食品行业中的某个细分行业和某个企业,食品做出来非常漂亮,但是从业人员都不敢吃自己生产的东西。 那么,我们可以叫它“气球型”经济,或者叫做“经济气球”。 按道理来说,如果一个人生活在 “气球型”经济中,看着“气球”快速吹大,只要大脑没有坏掉,只要还有一点点基本的理智,都应该知道这样持续膨胀的“经济气球”必然要崩掉,然后成为无法收拾的一地“碎片”。 很凑巧的是,大多数中国人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经济,不是用自己的基本理智思考经济,而是按照外人从外面看气球的角度来看经济。 外面的人看着快速膨胀的漂亮气球,可以随意夸赞几声,而这让很多气球里的人也觉得“欢欣鼓舞”。最后,,也弄不清楚到底是“经济气球”造成了人们脑子坏掉,还是人们脑子坏掉了,造成了“经济气球”。 一般来说,房地产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房地产状况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而在中国,“房地产气球”支撑着“经济气球”。 “房地产气球”的特点就是,只能越吹越大,才能够让人感觉到它是有价值的。 一旦气球萎缩,没有了“气”,房价也就此倒下,并且带倒整个银行、地方zf、房地产产业链。 所以,中国“房地产气球”只能一路膨胀,直到崩掉。 当房地产气球崩掉的时候,在外面的人可能只是下一跳,或者被有限地崩一下;而相信房价持续上涨,买了房地产,或者把自己所有的财富都押在“气球经济”的人,将会血本无归。
中国人勤劳但是贫穷,为什么? 因为愚蠢。 为什么愚蠢? 因为勤劳。 勤劳导致愚蠢,愚蠢导致贫穷。 一个人主要有两方面可以活动,一是思想,二是身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保持思想和身体的持续活动,人才有足够的活力。 我养了几盆比较耐旱的兰草,在最初我还经常给草浇水,这些草也就长势喜人;后来,我就忘了这个茬,结果半个多月后,有一部分已经枯死。 同理,当我一段时间停止锻炼的时候,胸肌就明显下去,肚子就 明显起来;当我一段时间停止思考,那么大脑就变得非常迟钝。 而只有连贯地进行思想,才能够保持大脑的活跃程度;而且只有持续地思考某个问题,才能够得到思想的成果。 需要关注的是,思想活动和身体活动是相互冲突的。当人们忙于思想活动的时候,身体往往就需要相对静止,以保证连贯的思想不容易被打断;如果人们天天在血汗工厂流水线上,按照机器的速度机械地进行装配的时候,人们的思想也就停止了。古话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只有持续保持思考的人,才能够成为社会精英,保持自己在社会中获得主导权,也就是“很轻松”地实现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持续进行繁重体力劳动的人们(勤劳的人们),将因为身体的过度负担,导致大脑活动被阻隔,于是大脑变得迟钝,长时间之后就会导致大脑受到伤害,形成事实上的大脑残疾。 那么,这些勤劳的人们只有一个命运,就是成为社会的最底层。 如果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社会精英相对来说体谅这些重体力的社会最底层,因为他们承担了人们不愿意做的工作,他们为了社会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和头脑。 所以,社会精英在制定社会利益机制的时候,就在利益上相对偏向于这些重体力劳动者。 于是,这些重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待遇较高,各种福利相对健全,所以在社会最底层,日子也过得不错。 另外,社会精英们发明出各种技术设备装置,采取多种管理手段,让这些人的工作变得更轻松,并且适当刺激他们的大脑智力,让他们能够保持身体和大脑的健康。 在我个人看来,丰田精益管理的价值表面上是利润的提升,但实际上通过“柔性流程管理”和“依靠每个人”的思想,让工人们工作起来更轻松,而且能够调动工人们的大脑。所以,它实际上是以更加人性的方式,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的身心更健康,自然也就更有利润。 但是在中国,这些重体力劳动者只有一个结果,当体力衰竭(同时大脑也残疾)之后,被无情地抛弃。 比如说,中国的很多农民、1990年代的大批下岗职工(以40、50为主)、1990年之后的大批农民工,这些都是奉献了自己的勤劳之后,被人一脚踢开,像包袱一样被甩掉。 在对于体力劳动者的态度上,发达国家和中国做法之间的区别,就是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之间的区别。 这样的社会本质区别也就决定了经济的本质区别。
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拥有大学学位,但是仍然非常愚蠢,甚至比很多没上大学的更愚蠢。人是自私的,这不需要进行教育都知道。 总的来说,越是社会底层、越是没有知识文化的人,就越是冷酷的自私,尽可能损人利己,然后是损人不利己。 社会精英的生存方式,必然与社会底层的生存方式不同。 虽然社会精英也应当是不停地思考,寻求更好地方式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但是,社会精英不能够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而需要将自己置于高尚目标之下,通过“超越自私”而实现自私。 具体地说,社会精英首先考虑的是社会,通过让广大劳动者生活得更轻松、更富裕,而实现改善自己生活的目的。 那么,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就应当是在深刻洞察人性自私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超越自私”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无私的行为,以贡献社会的方式,最终达到自私的目的,让自己过得更轻松、更富裕。 不论是在文明社会还是野蛮社会中,社会精英阶层都必须具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文明社会才能称得上文明社会,现代的欧美日发达国家,都在灌输学生们这样的思想;而即使是野蛮社会,比如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也是在精英集团的努力下,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拓展日本的生存空间。 所以,不论文明社会,还是野蛮社会,社会精英集团(知识分子集团)都是要通过自己的殚智竭力,让自己的族人(社会、国家)的普通民众生活得更好,那么这些精英集团也更有钱、更有自豪感。 另外,只有在“超越自私”、追求高尚的导向下,个人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个人智力才会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够想出各种创新的方式进行竞争,然后通过竞争获利。 那么再说说中国的情况,大学学历以上的人们作为社会精英群体,缺乏高尚的目标、缺乏主动积极持续思考的习惯。 大多数大学学历以上的人们,因为自私,因为思维上的懒惰,因此变得愚蠢。 而愚蠢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在精神上缺乏知识的尊严,而且在物质上越来越困苦。
多说一点“超越自私”的意义:它引导人们将眼光放得更长远、视野更宽广。从儿童的角度来说,智商中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基于奖励的忍耐力。 在对幼儿的智商测试中,给他们一块糖,跟他们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如果能够忍耐2小时再吃,就奖励4块。 那么,高智商的孩子往往比低智商的孩子更有忍耐力,更能够理解忍耐给自己带来的时间和价值回报。 而如果能够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忍耐力,通过对话、安抚、引导注意力等方式,让孩子延长忍耐的时间,实际上就是提升孩子智商的过程。 那么,“超越自私”的意义就在于,引导青少年将聪明(智商)变成智慧。 在现代文明社会,青少年上大学、读硕士、攻博士,本身就是锻炼忍耐力,让孩子对未来的回拨预期从小时候以小时、以天计算,变成以年来计算。 而大学(尤其是博士研究)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以年味单位进行忍耐时间的延长,更是在观念上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回报预期放在整个人生当中,甚至超越整个人生,将自己的回报投射到历史长河之中。 而且,大学教育(源于修道院)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知识分子集团的教育,让知识分子集团能够引导民众将自己的回报投射到历史长河中。 德国的各个大教堂都是几代、十几代、甚至二三十代的工匠们持续努力的结晶。 而工匠们在根本无法看到自己的成果时,仍然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工作,就源于知识分子集团对他们的思想教化。 这样“超越自私”的文化传承下来,就是今天德国人精益求精的社会文化。 他们的产品、他们的建筑、他们的城市和连接城市的道路、他们的自然环境,都是在这种“超越自私”的一丝不苟的文化精神指引下,得到持续的保持和提升。 就连人们在自家窗口种的花,都是花朵朝外,主要给外人看的。几乎没有听说过,哪个德国公司会粗制滥造自己的产品,也很少听说德国人坑蒙拐骗的行为。在这样立足长远、互助互爱的文化氛围中,德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 即使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仍然重新站立起来,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至于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把老旧的发动机装配到新型汽车上,价格还卖得很高,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的状况,也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文化环境下的“特色”行为。 而德国人的品质和德国产品品质在世界深受信赖,让德国人享受着高收入、高利润和高福利,这就是“超越自私”带来的高额自私回报。
即使中国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三十多年,即使1990年之后教育产业化扩招了大量的大学生,即使大学生数量在2000年之后急速增长,截止到2010年,中国的往届大学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总人数也不过四五千万,合30个中国人中有1个大学毕业生。 从这个比例来说,这些人作为社会知识分子阶层,应当具有社会精英意识。 但是在中国(尤其是1990年之后),从大学为主导,以及高考指挥棒之下的中小学,在民智快速开化的过程中,反而变成巩固落后思想的堡垒, 在大中小学,学校对学生进行自私、短视的观念灌输,并且强化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式教课。 在中国的学校系统中,人们被灌输狭隘的自私观念,那么大多数学生不是被引导追求高尚的目标,而是要向“下九流”看齐,甚至向土匪看齐。只要能够获得个人私利,坑蒙拐骗偷抢都是被许可的。 中国历史上,“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禽兽不如的教育传统,再次得到“发扬光大“。 另外,机械式的死记硬背阻断了年轻人真正的思考,而且通过大量的作业,剥夺孩子们的睡眠、玩耍和交友的机会,进一步损害青少年的智力发育,而且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与成长健康。 卑鄙的自私让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失去了朝着更高目标努力的动力,而缺乏高尚目标的大学生连下九流的人都不如。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们变得高尚,而高尚是知识分子进行社会竞争的根基。 如果大家比谁更自私卑鄙无耻,知识分子永远比不过土匪流寇。 另外,从小的机械式死记硬背让中国本来是最聪明的年轻人群体,失去了基本的思考能力,失去了明辨是非的意识。这样死记硬背的机械方式,对年轻人大脑的损伤甚至比机械式重体力劳动造成的损害更大。土匪或文盲老板占据了中国经济的主要部分,而大量的大学生在为这些人打工,这在现代文明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社会精英集团只需要动动脑子,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就可以轻易将土匪或者文盲老板“淘汰出局”,然后把机会留给年青人。 在发达国家,精英集团(西方知识分子阶层)掌控了本国的发展方向。 同时,西方精英集团把中国土匪和文盲老板当作“国际民工”,用最少的钱让这些农企老板给自己打工,生产廉价服装、家电、电子、计算机等产品。 然后,他们用赚到的钱大量投入教育和高精尖新产业,培养和发展本国年轻的精英群体,为新的青年精英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而在中国,土匪和农企老板把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当“民工”,以低价雇佣驱使中国的大学生(本来有潜力发展成为精英集团)。
当文明社会的知识分子,以“大师中的大师”为目标的导向的时候,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们则以“民工下的民工”为导向。 在西方的管理学界,人们学习的目标是引导社会管理潮流的德鲁克、迈克尔波特、菲利普科特勒等大师,他们创造出伟大的思想,引领社会前进的步伐;企业界,人们学习的目标是高科技领域的乔布斯、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他们创造出伟大的企业和产品,增加社会的财富和福利;在技术领域,IT领域技术人员的目标是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这两个博士生,他们创造出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技术,让整个世界因为他们的技术而受益。 这些人或者勇于冒险、或者甘于寂寞,或者兼而有之,然后创造出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 以自己的“创造”改变整个世界,通过贡献社会而获得个人财富。 而在中国,大学生们就像孩子一样,整天想得就是“我要、我要”,“我要”房子、“我要”车子、“我要”妻子、“我要”孩子等等。很多80后刚毕业两三年就“要”买房子,因为他们说“我要”结婚,“我要”稳定的生活。 然后,大学生们就开始学习“成功学”,希望自己很快就能够“成功”,然后能够买车买房。 于是,“成功人士”出场,告诉他们自己是如何“成功”的,让他们仿效自己。而大学生们也不看看这些人为什么成功、怎么成功,就给自己树立起偶像,希望可以像这些“成功人士”一样“成功”。 当然,明白人都知道,这些自我标榜的“成功人士”,一般都是通过忽悠想“成功”的人们,让渴望“成功”的人们掏钱、崇拜他们而自己获得“成功”。 而这种“成功”的本质,就是包装很好的另类传销,就是忽悠。 但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们太急于“成功”,太想“要”获得金钱了,所以成为这些“成功人士”的崇拜者。 人们在追逐眼前私利的情况下,走向绝望之路。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是为了改变社会,让社会变得更好;而是希望利用自己在社会中的优势地位,从中获得个人的好处。 那么,大学毕业生们不管自己的老板是土匪、文盲老板或者骗子,只要给自己钱,就给这些人做事。 或者说,人们为了快速得到利益,甘愿为土匪、文盲老板或者骗子所驱使,做着“为虎作伥”的事情。
就这样,中国的大学生们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在思想和行为都变得非常的愚蠢。 在现代文明社会,文明和富裕的传递,都是上一代的社会精英集团通过努力,创造出财富,让广大劳动人民享受相对公正轻松且富裕的生活;同时,上一代社会精英集团通过对教育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发现和培养下一代精英,让整个社会实现持续富裕。 老的精英集团通过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保证了自己年老之后的福利,因为新的精英集团崛起后,会保障他们的利益。 而在中国,早期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让后来的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是尽可能占尽所有资源,支持“竭泽而渔”的社会系统,让后来的大学生无路可走。 就这样,整个社会因为大学毕业生群体的低俗而无法升级,因为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日益堕落而堕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垄断和血汗工厂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 所以,新毕业的大学生们想方设法挤入体制之内,希望赚点“安稳钱”、“容易钱”。 而为了挤入体制,大学生们拥挤着去参加考试,然后拼命背诵谎言,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别人那儿讨口饭吃。 没想到“考”入体制本身就是谎言。早已经内定好了,绝大多数人根本就进不去。 这些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自愿让谎言占据自己的大脑。然后,“没考上”又给自己心理造成严重打击,让自己更加绝望。 另外,没有进入体制的年轻人就只好去血汗工厂,而中国的血汗工厂不仅仅限于生产流水线,大多数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同样也是。 那么,很多人拼命加班加点地、毁坏自己的知识和身体潜力去工作,就是想着能够多赚钱,很快就买车买房子。没想到,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成为了别人的“鱼肉”。有的大学生甚至去血汗工厂的装配流水线上当工人,让自己的大脑遭受进一步的损害,5年之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完全失去思考能力的废人。 当现在很多既得利益者享受利益的时候,不会考虑在未来5年-10年,中国因为“后继无人”而陷入更加贫困的状态,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无法保障。 可以说,因为狭隘的自私所导致的愚蠢,让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们走向绝境,进而导致中国也走向绝境。
人们的愚蠢不仅仅表现在赚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上,更反映在消费和投资的观念上。 其中,房地产是一个主要的“试金石”。 在中国,房产作为消费品兼投资品,成为整个社会热捧的对象。 比如说,在北京北五环外一个破旧的、建筑面积110平米的公寓,能够卖到250万人民币(合将近37万美元),每建筑平米20000多元。实际上,这样的房子只是一堆砖头瓦块,接近于一文不值。 在2000年,这样的新房就是卖2000多元,大多数人都觉得贵。那么,这样房子的价格是如何炒起来的?可以说,大量奴化的大学以上学历拥有者,成为支撑房价的主要力量。首先,大学以上学历的人们贯彻了宏观经济政策,这些人大量地买房,让掠夺式的房价上涨成为可能。 其次,大学以上学历的买房者成为支撑房价“刚需”的关键力量,还有很多人成了“房奴”。 第三,很多年轻大学生更加绝望,因为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连买房的首付都凑不够。 人们一方面在痛骂高昂的房价,一方面在争先恐后地买房子,然后任由高昂的房价吞噬掉整个社会的财富。 当人们把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买了砖头瓦块,让高昂的房价太高了自己所有的生活成本,人们等于是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 而愚蠢的结果是从希望走向失望,从失望变成绝望。 而在未来一两年,愚蠢的人们将真正陷入绝望之中。 目前,房价正在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从前期持续上涨,变得快速向砖头瓦块的价值回归。那么,在这个转折趋势变得明显之前,把自己的资产变现,甚至把自己所有的房子卖掉,然后钱换成外汇转出去的人们,将被证明是智者。 而大多数人会死抱着房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房子变得“不值钱”。 然后,人们将发现自己极其愚蠢,并为自己的愚蠢而懊悔终生。 当然,这个“终生”的时间可能也不会太长,因为在未来中国重新洗牌的变化中,愚蠢的人们将快速被淘汰,失去生存的机会。 而更重要的是,人们将让自己孩子因为自己的愚蠢而遭殃,导致未来的悲惨命运。 这就像现在的“富二代”和“官二代”,他们能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是因为他们的父辈或者爷爷辈在早年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成为了富人和官员,然后“封妻荫子”。 而很多“穷二代”的大学生因为自己父辈的原因,只能在毕业之后过着穷困的生活,甚至去血汗工厂的流水线或者挤着去当掏粪工。 “穷二代”之所以困苦绝望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他们的祖辈做出了愚蠢的决策,让他们的父辈变得贫穷,并且以错误的思维培养这些大学生。在西方,学历越高的往往越聪明、越有智慧;但是在中国,学历和聪明智慧的正相关性不明显。 一些土匪出身的后代或者没有学历而“白手起家”的富人,在赚了钱之后,把资金大量转移到海外,自己也换了海外的身份。 然后,这些人以“外资”的身份在国内赚钱,如果中国经济出问题,他们可以直接走人,在国外仍然以富人的身份享受生活。 同时,很多大学以上学历、依靠自己的技能生存的人,在赚了一些钱之后,在中国高价买房买车存款。 而如果中国经济出现问题,自己将很快重新变穷,并让自己的孩子跟着遭殃。
一般来说,人们在大宗消费上还是比较理性的。 比如说,中国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选择外资品牌。 因为从整体上,外资品牌虽然价格高,但是质量可靠。 在衣食住行等市场中,只要是自由市场,市场领导者基本上都是外资品牌。 一线服装品牌基本上没有中国品牌的位置,餐饮行业的主导者是肯德基和麦当劳,家居家装品牌也主要由美日德的品牌所主控(或者打着这些地方的旗号),十五万以上的中国品牌汽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尤其是在汽车消费上,富人们大都选择花几十万上百万元人民币,购买德国、英国品牌的豪华汽车。 而社会中很多人则对这些有钱买车的人充满了羡慕和嫉妒。 人们会因为很多人通过危害社会而赚钱买豪华汽车的行为感到愤慨,但是这不能掩盖人们的羡慕嫉妒之心。需要注意的是,人们会认为这些买豪华车的人“损人利己”、“为富不仁”,但是基本上没有人说这些人买豪华汽车愚蠢。 因为,当人们有钱或者很有钱的时候,自己也会考虑购买这样的豪华轿车。 这时候,某个中国汽车生产商,号称要生产超豪华汽车。 然后,它按照某个超豪华品牌汽车的样子,仿制了样车,按照中国的话说,也叫做“山寨车”。 这个仿制车的外形与超豪华车的外形非常相像,甚至连车头上的一个立体雕饰都形状差不多。 然后,这个中国汽车生产商声称,准备以上百万的价格进行销售,与这个售价为四五百万元的超豪华品牌轿车进行竞争。 结果,这样的行动并不被人看好,而且遭到了一些中高端消费者的嘲笑,说只有脑子脑子进水的人才会购买这种“山寨”汽车。为什么人们不认为四五百万元买超豪华车的人“脑子进水”,反而认为一百万元买中国仿制的“山寨车”的人“脑子进水”? 因为人们知道,这个以粗制滥造知名的中国汽车生产商,就是表面上仿得再像,内部质量也跟国际超豪华品牌汽车差距“十万八千里”。 更重要的是,有钱人即使花四五百万买一辆超豪华品牌的汽车,也不会花一百万元(甚至五十万元)购买“山寨版”的汽车。 因为,人们如果花100万买这些中国低端品牌的“高端”汽车的话,会被别人嘲笑的。 再者说,如果有百八十万元,可以买一辆宝马730、奔驰S350、奥迪A8或者保时捷卡宴。当人们在这些品牌汽车中选择的时候,那是个人的偏好问题。 而如果花上百万买一辆国产“山寨”车,那明显就是智商问题。 对于很多有钱人来说,花上百万买国产“山寨”车的人,脸上写着“愚蠢”二字。 花上百万买“山寨车”的人,获得的不是羡慕或者妒忌,而是轻蔑。
随着消费者心理的逐渐成熟,人们越来越注重质量,而且关注自己的消费者利益。人们给孩子买奶粉,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健康。 但是,国产奶粉的“大头娃”、三聚氰胺等问题,孩子家长不寒而栗,宁愿高价购买进口奶粉,也要保证奶粉的质量,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因为质量低劣的奶粉而受害。 本来,中国消费者也非常支持国产手机,但是一个经常出毛病的手机,给消费者造成无数的麻烦,就能够打垮消费者对于国产手机的信心。 在各个行业,当中国的消费者一次次因为中国产品而受害,导致失去对国产品牌的信心,然后更多地选择外资品牌,都是消费者对自己利益的保护。 久而久之,人们就对国产货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更重要的是,国产货不是 让国产山寨车即使外观跟超豪华品牌汽车一模一样,前面的核心品牌标识也不一样,而核心品牌标识则代表了一切。 超豪华汽车品牌标识代表着最高水平的手工打造,始终如一的品质,卓越如常的性能、以及长期的文化积淀。而手工、品质、性能和文化等因素,是对于超豪华汽车值钱的关键点。 尤其需要说明,这里说的手工,不是随便找个农民工来做的“手工”,而是具有丰富经验和高超技艺的技术工人做出来的手工。有钱人是讲“面子”的,而这个“面子”是来自于对产品品质和文化内涵的个性选择。而且,越到高端汽车,对于品质和文化内涵的重视度就越高. 如果高端车主在选择汽车的时候选择了只考虑表面,而缺乏品质和文化内涵汽车,就像花上百万元购买超豪华品牌汽车的仿制“山寨车”,就是将“愚蠢”二字写在脸上的人。 那么这个车主自己也会觉得自己没“面子”,然后受到其他有钱人的轻视。人们可以忍受自己各种各样的缺点,人们可以忍受被其他人认为有各种怪癖,但是很少人能够忍受别人认为自己愚蠢。 人们消费汽车如此,消费房地产是如此,而社会经济更是如此。 所以,当人们有了钱以后,在宝马730、奔驰S350、奥迪A8之间进行选择,很少人会考虑购买中国产的“山寨超豪华车”,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脑子进水”的决策。
但是,当人们面对人生重要的经济决策的时候,反而容易失去了个人的理智判断。人们的经济状况决定于人们把时间、精力、尤其是金钱花在哪里,这叫做资源配置。 具体地界定 ,个人经济的关键不是买什么,而是“买不买”、买“哪里”、买“谁”。 发达国家能够发达,是因为社会民众选择了正确的人。 这些正确的人把正确数目的金钱,以正确的方式,花在了正确的地方。这几个“正确”就是人们明智的选择,或者说聪明的选择。 同理,一个国家或者社会陷入灾难的原因,往往也是从选择错误的人开始。 这些人把社会民众的金钱花到错误的地方去,造成经济的停滞,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比如说,三门峡水库的修建,耗费了巨资,结果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生态灾难,最后三门峡水库还是被废弃。在最初,反对修建三门峡水库的黄万里被打倒,而错误的决策者被支持。 于是,民众花了巨资,还变成了深重的灾难。 中国走到今天,因为中国民众反复地选错人,导致三门峡水库这样的灾难随时发生,自然资源基本上被毁坏殆尽,民众也因此反复处于困苦绝望之中。 那么,为什么中国民众反复选错人? 因为中国民众只注重眼前利益,只看事物表面,所以很容易被“忽悠”。 2000年之后,MBA“火”起来,人们纷纷拿MBA文凭镀金。 而且,由于MBA是欧美国家的“专利”,中国的MBA不太被社会认可,所以人们都要拿国外MBA。 这时候,很多欧美澳不知道什么学校的MBA课程,纷纷进入中国招生,与中国一些机构“合作办学”。 这些MBA课程一方面收取高价,另一方面让交了钱的人们,很容易拿到MBA文凭。 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大多数这样的课程,往往用中文授课,然后声称拿欧美澳的文凭。 于是,需要“镀金”的人们纷纷参加这些课程,花高价拿MBA文凭,让这些开MBA课程的机构实现了“无本万利”的收益。 这些“学员”在交钱的时候,并不真正关心这些给MBA文凭的机构是否被认证。 他们交钱拿证的目的,就是要忽悠那些只看表面的人们,然后靠MBA的文凭成为更高级的“经理人”。而“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在忽悠了中国无数人多年,成为无数大学毕业生的“偶像”之后,在偶然之间被揭露出来在日本和美国的文凭造假。 即使被揭露造假后,唐骏还拿出 “博士文凭”,放在网络上证明自己是博士。 结果,方舟子很快查明,唐骏的“博士文凭”来自于美国被官方取缔的卖文凭机构。 那么,为什么唐骏敢拿出一个假大学机构的“博士文凭”出来给人们看? 就是他根据自己长期忽悠的经验,相信中国人都很愚蠢,只看文凭表面,不看文凭的实质。他相信,即使中国有四五千万的大学生,也查不出来他的文凭是假文凭,所以他拿出“博士文凭”让质疑他的人闭嘴。
中国“山寨产品”横行,源于“山寨人”的横行。 “山寨人”(也就是土匪)通过包装自己,成为人们崇拜的救世主。 那么,其他人也可以像“山寨人”一样,通过包装来忽悠人。 一些人号称自己是“高干子弟”,就可以轻易骗到几百万上千万;有的人说自己是“外商”,就可以骗几千万上亿。 而最普遍的,土匪和小混混们利用中国人对于学历的盲目崇拜,于是通过买文凭成为“硕士博士”,让自己变成既有学历又有权钱的“成功者”。 结果,中国的文凭开始泛滥,一个教授博导为了拉关系赚钱。可以带十几个、几十个官员博士“弟子”,也就是博士学位“山寨化”。 当然,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成为知识分子,其关键在于因为知识而形成的良知。 比如说,一个德美日等国的机械电子博士的成长过程,是在孩子高智商的基础上,通过十几年到二三十年的持续的刻苦攻读,形成具有独创性的思想或者成果之后,才能够得到的。这样的博士学位代表着人类智慧在相关领域的最高成就。 那么,人类的智慧值多少钱? 钱是可以骗来的,但是博士学位是骗不来的。唐骏可以通过忽悠,在几年之间号称搞到十亿。但是,他在日本和美国混了将近十年,就是搞不到一个正规学校的博士文凭。 那么,中国的教授博导们既然收“山寨博士”,就说明他们讲授的东西本身也是“山寨”,或者说他们本身也是“山寨”。所以,他们拿手里的“博士”名额来换取可怜的金钱。 而当中国的学历因为“山寨”而不值钱之后,人们就去买欧美澳洲的学历。 当然,在欧美澳洲(尤其是美国)的正规大学中,不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教授博导,都不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出卖自己的良知,去生产“山寨博士”。于是,这些人只能去购买“野鸡大学”发的文凭,然后拿这些“山寨文凭”糊弄中国人。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个现象,德国连“野鸡大学”都很少,因为德国人对知识极其尊重。当然,“山寨人”就跟“山寨豪华车”一样,表面上可以模仿真品,但是其学识和良知是模仿不出来的。 所以,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可以在自己的教授支持和帮助下,成立和发展Google,而中国没有一个学校的博士生能够发展出高科技企业。 因为,中国的大学是“山寨”,因此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教授博导也是“山寨”,也就生产出“山寨”博士生。 同时,中国的“资本”也都是“山寨”资本,根本没有美国风险投资人“慧眼识人”的能力,所以也不可能支持真正的高科技。 而且,什么树结什么果子,山寨博导带领山寨博士,山寨人生产山寨产品。 久居鲍肆不觉其臭,人们都习惯了以山寨的思维思考问题,以山寨的方式做事,以山寨的方式生活,自然也就生产山寨产品,生活在山寨环境中,所以中国基本上可以称为“山寨国”。 在这样的环境下,只需要一些概念,就可以成功地忽悠人们。 比如说,“职业经理人”成为风靡一时的概念,但这只是一个山寨概念。 在西方,所有的优秀企业领导者都必然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没有一个企业主管可以仅仅依靠所谓的管理本身而管理好企业的。 不过,因为中国人习惯了山寨,因此从来并不考虑技术的问题,从来不考虑技术是需要聪明人进行长时间学习和积累才能够得到的结果。 所以,唐骏以自己在美国和日本的“双料博士”为基础,树立自己“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的时候,人们不去省察他的“双料博士”的真假。 当然,高价雇佣他的老板本身也是山寨老板,自身不具备现代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所以能够让他轻易忽悠,弄去上亿甚至十亿。
当大学“山寨化”之后,民智就开始发生严重退化。 总的来说,注意力(或者说关注重点)决定了人们的选择。民众对某个领域的关注度越高,吸引的资金往往也就越多,这个领域的人们获利的空间也就越大。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民众的特点普遍是肤浅和短视的,所以民众最关心的是产生“轰动效应”的事物。民众的这个特点,在最近也开始被称为“眼球经济”。比如说,一般情况下民众并不非常关心股市,因为人们知道股市变化莫测,把钱投进去有可能赔钱。但是,当股价狂涨的时候,股市中很多人“一夜暴富”的轰动效应就会吸引民众的“眼球”。人们就会因为股市的“财富效应”,而忽视了股市内在的风险,然后纷纷进入股市“淘金”,民众的投资以巨大的现金流形式,支持股市的继续上涨。 在这个时候,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阶层经常会通过知识传播,引导民众将注意力聚集到更加深入的问题上,防止民众因为肤浅和短视而遭受太大的损失。 比如说,当股市价格过高的时候,西方的一些股市评论员就会提醒民众,狂涨之后往往是暴跌,让人们注意控制风险。 更重要的是,西方知识分子阶层对公众人物进行认真严谨的分析,引导民众对公众人物的判断。 在美国大选过程中,媒体和竞争对手要对每个候选人的背景和经历细细地“过筛”,然后找出每个候选人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地分析讨论,探讨这些候选人的缺点和问题是否对公众造成危害,尽可能将社会的潜在威胁排除在竞选之中。 而当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发生后,最初社会的反应并不非常强烈,大多数人觉得尼克松没必要辞职。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媒体讨论,各方的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尼克松如果不辞职会导致未来的危害,结果80%以上的受调查民众转变了看法,认为尼克松必须辞职,于是尼克松被迫辞职。 在唐骏学历造假被揭穿后,受到伤害的是无数曾经以他为偶像的“粉丝”们。 可以说,他的“粉丝们”集中在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 本来,这个群体希望学习借鉴他的经验,也走上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道路,就像他说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没想到,他的粉丝们学习仿效了半天,原来他说的是《我的假文凭可以复制》,或者说《我的忽悠欺骗可以复制》。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大学毕业生,有很多都是有好几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如此轻易让他忽悠、上他的当? 因为大学毕业生们从“山寨化”大学受到的熏陶,往往以肤浅的眼光看待世界,缺乏对公众人物(尤其是榜样人物)的认真审查,缺乏对问题深入、严谨的思考。 所以,人们很容易被吸引“眼球”的表面现象所打动,不对事物背后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给“跳梁小丑”以表演的机会,让这些人想怎么吹自己,就怎么吹自己。然后,很多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像孩子一样去“追星”,表现出非常幼稚的思想和行为。 那么,连在大学里呆了四年以上的人们都肤浅幼稚,民众更就加无法看到问题的本质,不知道应该选择“谁”,无法辨别谁是自己“正确的选择”。
因为社会民众缺乏对问题的深入认识,人们走向痛苦与绝望的境地。 比如说,在北美社会,人们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关心,而是集中争吵就业、工资、物价、教育、医疗、养老这些个人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争论。 那么,谁能够更好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大家就选谁;如果选上之后,民众发现被选之人让自己失望,就会把这个人选下去。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深入争论,民众的 可以说,对国家GDP增长多少,没有多少人关心。 而在中国,人们都想着国家经济增长之后,自己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人们的“眼球”都聚焦在国家经济增长上。 这时候,人们就失去了对教育产业化、住房商品化、医疗市场化、财政负债化、养老社会化(实际上是自己负担)、国企垄断化、工人民工化(廉价下岗,与农民工争夺就业岗位)、企业血汗化、通货膨胀化和农民贫困化等等这些问题的关注度。 结果,大家逐渐发现,当自己努力工作的时候,当大家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欢欣鼓舞的时候,这“十化”就像绞索一样套在人们的头上。 更重要的是,这“十化”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山寨化、中国产品的山寨化、民众收入的山寨化和民众福利的山寨化。 人们生产出山寨的产品,获得山寨的利润,拿到山寨的工资(很低的工资)。 不过,对于人们来说,收入是山寨的,但费用可不是山寨的,人们需要拿买优质产品的钱购买山寨产品。人们在交了大量显性税费和更大量的隐性税费后,人们每赚到手1元钱的收入,就会有5-10元钱的支持在等着自己,这些支出包括基本生活费用、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住房费用等等,全都需要需要自己去解决。 所以,很多人从最初生活的捉襟见肘,到后来生活收支的入不敷出,感觉生存越来越艰难,精神上越来越痛苦,因为人们从坏到更坏过渡的过程中,看不到有任何的希望。 这时候,不少人想回到过去,虽然收入不是很高,经济没有高速增长,但是教育基本免费、医疗成本较低的时代,不过已经晚了。 而公元2000年之后,房地产逐渐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居民生活中最重点关注的部分。 在最初,人们认为房价太高,超出自己的购买承受能力。 但是,没想到怪事发生了,房价一路上涨。 于是,人们开始争吵,大多数人认为房价太高,但是有少数人一直说房价低,还会上涨。 但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大多数人越是觉得房价过高,关于房价的争吵越热烈,房价越上涨,一直涨到人们难以想像的程度。 这时候,人们就开始争论房地产泡沫有多大。 当人们关注中国房价,争论中国房价的时候,而且拿日本房地产泡沫、美国房地产泡沫进行对比的时候,“眼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买不买”反映个人人生经济的思考,体现出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现在,很多中国人一谈起来就是买房买车,似乎房子和汽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消费必需品。 很多中国人为了买房买车,没日没夜地工作,努力去赚钱。 看上去,人们在为美好生活而努力,但是,实际上是这样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反映出人们的愚蠢,反映出人们的“自不量力”。在《列子 汤问》中,有一个故事叫做“愚公移山”。愚公家门口堵了两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 这两座大山挡了愚公的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老头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而山自己不增加,所以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在中国,这个故事经常被提起,用来鼓励人们,告诉人们只要有毅力、只要更加努力就可以成功。当然,具有一点点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是极为愚蠢的行为。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种行为之所以愚蠢,就是因为资源配置的错位。 如果门前有一个小石块堵住了路,可以把石头搬走,让石头换个地方,方便自己走路。 而如果面前是大山,为什么不把家搬到山的另外一侧,让自己换个地方,而是要把山挖掉呢? 石头和大山的差异在于资源的耗费量。 搬掉一个石头,人们耗费的资源很少,所以值得因为搬掉石头儿耗费资源。 但是,对于大山来说,搬掉它耗费的资源是不可估量的。 本来,人们完全可以把少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资源配置到搬家上,然后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生产更多有价值的产品、教育与休闲,以及其它提高生活品质的活动中。但是,愚公却要把自己所有的资源投入到挖山的活动中,不仅如此,还要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他的子孙因为他的“移山”想法也受罪。 愚公的愚蠢在于,缺乏基本的思考,基本的生活常识。 他僵化的脑子里只想着挖山不止,他想把自己和子孙所有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投入到挖山上。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他挖了山的土放到哪里去,难道再把这些土从房前堆到屋后,那样就不挡道了吗?所以,当他准备贯彻自己的想法时,不想一系列的前因后果,不考虑自己子孙的教育和福利,结果就是让自己的子孙也跟自己一样愚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称赞这样的愚蠢思想,把这种愚蠢的思想当作毅力。 可以说,西方文明的历史是教育民众更加聪明的历史,而中国历史则是用“愚公移山”、“二十四孝”等故事给人们灌输愚蠢的历史。 当这种愚蠢的思想被融入文化的血液中,人们自然就会做出愚蠢的行为。 中国历史上,人们反复地折腾,像愚公一样勤劳地工作,不仅没有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反而变得更加愚蠢,而且持续地破坏环境,让子孙的生活更加艰难。 在宏观层面,58年大炼钢铁,50年代开始大规模拆除各地的城墙,都是这种愚蠢思想的继续; 1990年代之后,大量的城市拆了建,建了拆,同样延续着这样的愚蠢。 结果,人们辛苦半天,在整体上变得更加愚昧、更加穷困,环境加速恶化。 在微观层面,人们为了赚钱毁掉自己身体,或者为了住上房子当 “房奴”,都是这种愚蠢的反映。
“愚公”的愚蠢在于,他不是想着自己“搬家”,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获得更好生活;而是想着让世界“搬家”,希望通过改造自然、改变规律,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 当然,现在大量的中国人仍然持续着愚公的愚蠢。 比如说,美国的工资高、税收低、生活费用低、房价低。 有的优秀的IT技术人员可以去美国工作,在国外赚取高工资,生活也比较轻松的状态下,购买那里的低价房。更重要的是,去了美国之后,就可以接触到更核心的技术内容,并且跟其他计算机高手共同工作,实现在工作技能上的持续增长,为自己未来的收入奠定基础。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是个人的很好选择。 但是,不少人觉得自己很有“个性”,虽然有机会去美国,但是宁愿呆在国内,呼吸着污浊的空气,赚的钱只有在美国的1/2到1/3,交的各种税费更高,工作更繁重,接触不到核心技术,各种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的质量没有保障,并且需要花费更多的钱买车养车,买的房子更贵更差。 那么,这样的“个性”就不是个性,而是缺乏基本的生活智商,或者叫做愚蠢。 而更多的人,在明知道中国收入低,房价高,不能买房的情况下,还要努力买房。 也就是说,人们拼命加班加点工作,在短时间内耗光自己的知识、精力和健康,然后换个水泥壳子和金属壳子。 当然,人们可以说,这是自己生活的必然选择,因为自己需要安定下来,结婚生子,并且进行孩子教育等等,而房子是这些行为的前提。 但是,人们不想想,当自己耗干了知识和健康之后,自己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 人是抗不过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耗干了自己的身体、失去了健康,就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工作能力,耗尽了个人潜力;耗干了自己知识,失去了独特技能,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工作能力,耗尽了个人潜力。人们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迅速变老,痛苦和压力开始显现出来,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违背规律的结果,必然是痛苦和绝望。 因为,身体垮掉后,是不可修复的,那么预期的高昂医药费在等着自己;知识耗干后,同样不可修复,即使再想学东西都不可能了。 那么,生活费用在持续提高,越来越大的生活费用压力等着自己;孩子正在长大,越来越高昂的成长和教育费用在等着自己;同时还得还房屋贷款,承担越来越高的开车费用。 人最怕的就是老。 在中国,人们过度地追求车子房子等物质,导致自己的身体快速老化,三十多岁的人有着五十多岁的身体;知识快速老化,21世纪的人还固守着20世纪、甚至十九世纪的思维和知识;精神快速老化,十岁的孩子就有了五十岁人的世故,而三十岁的人就已经厚黑到无耻地步。 而种种“未老先衰”的征兆都表明,个人的所有潜力耗尽,人们快速失去获得收入的能力。 任何社会上微小的变化,都能让人们被社会淘汰出局,并且很快被自然快速淘汰出局。 面对这样的绝望无助的状况,人们开始束手无策。 现在,大多数人还没有见到“黄河”,所以仍然在无助地挣扎,把自己最后的一点潜力更快地耗光。 而当社会变化到来的时候,人们就要真正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
另外,买“哪里”反映人们对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思考。 中国民众作为一个整体,习惯了肤浅与表面,因此消费的时候往往只看外表,不看内涵。 那么,针对中国民众的特点,中国产品在广告和包装上做足了功夫,比如说各种广告“标王”和广告“创意”层出不穷,而保健品、烟酒、牛奶、月饼和粽子的豪华包装愈演愈烈。 这些都吸引了广大中国民众的眼球,然后人们纷纷根据广告和包装来进行自己的消费选择。 不过,随着人们一次次受骗上当,付出了大量财产和生命的代价,促使人们在损失的过程中获得消费心智的成长,社会消费心理也逐渐变得成熟。 人们慢慢发现,虽然外表很重要,但内在品质才是关键。比如说,人们曾在“爱国热情”的影响下,购买国产品牌的手机、电视、汽车等消费品。但是,发现自己的“爱国热情”让自己变得愚蠢,结果上当落入了别人的圈套,不仅花了钱,更因为买了质量低劣的产品,让自己受了罪。 于是, 钱是自己的,人们不能随便糟蹋自己的“血汗钱”。 另外,三聚氰胺牛奶导致数十名儿童死亡、数十万儿童入院治疗,迫使人们更加关注内在的品质,放弃中国的垃圾产品。而外资品牌的质量更可靠,所以人们首先选择外资品牌,以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因此,中国市场上绝大多数价格高、销售量大的产品,都是外资品牌。 比如说,大多数豪华车的车主选择进口德国车,因为进口德国车工艺精湛、质量可靠;而买中高端电视机,人们则主要选择日韩的产品,日韩的产品技术先进。 现在,孩子教育是大问题,那么有钱人就越来越多地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能送到美国就送到美国,孩子和自己综合实力不行的,就送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等地。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成长成熟,人们也在逐渐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人们身在中国,但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效应,人们的消费选择更加丰富。 考虑到中国产品的“山寨”问题,人们普遍倾向于花更多的钱,购买外国产品。
但是,中国消费者“买哪里”的消费,仍然主要集中在表面和细节。 在人们消费的过程中,人们过度关注日常产品中的产地,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真正社会消费的“西瓜”是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从微观来说,人们动辄消费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购买一套房子。这样一套房子可能意味着一对夫妇二三十年的收入。 当大量中国消费者连低价值的中国奶粉都停止购买的时候,却继续花自己几十年的钱去买中国人造的房子。在宏观上,整个社会投入巨资在城市建设上,而城市建设又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可以说 ,不论是房地产还是城市建设,都是决定整个国家经济、决定人们命运的关键内容。 而在这个领域中,则是中国人掌控的领域,不允许外资涉足。 而且城市建设和房地产是少数人垄断的领域,其他人不得涉足。但是,在人们消费的过程中,人们并不认为这是问题。 因为,人们只看到表面上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没有把城市建设质量当回事。 人们只看到“万丈高楼平地起”,却没有把房屋质量当回事。 人们只看到表面的楼房,却没有把决定房产是否有价值的“法律根基”当回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积极参与“哄抬”房价,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被扣掉沉重税费之后,去购买高价的劣质房屋。 而在人们疯狂消费的氛围下,“面子工程”被人们容忍,甚至被人们称赞。 于是,在资源垄断者的个人内在动力驱动下,外部民众的社会支持下,“面子工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而“面子工程”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巨大投入在毁灭性的地破坏了资源和环境后,让城市成为劣质工程的承载地,大量楼房成为成为实质上的建筑垃圾。而且,这些劣质工程和建筑垃圾难以恢复。 支持和附和这些垃圾工程社会民众,正在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而中国东南部的洪水和大量的城市“水浸街”只是愚蠢代价的开始。 但是,人们并不关注这些本质性问题,人们关心的是“房价”。 只要“房价上涨”,那么即使人们买到了垃圾,人们也可以视而不见。 因为,人们觉得卖出黄金价格的垃圾就不是垃圾,而是黄金。 当房价上涨的时候,炒房的人们欢欣鼓舞,因为自己的房子涨价了,自己的财富增加了;买房自住的人们欢欣鼓舞,因为自己的房子涨价了,自己住到了“豪宅”里;地方zf和房地产商更是欢欣鼓舞,因为卖房卖地的收入增加了,就更可以进行豪华消费,多建几个面子工程了。 即使很多“房奴”,天天为了省出钱来还房贷,吃着劣质食品、穿着劣质衣服、起早贪黑地干活,也因为房价上涨而欢欣鼓舞,因为高涨的房价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了盼头,而且他们感觉自己还比大量连首付都付不起的、“房奴”都当不成的人强了不少。
当房价持续翻跟头上涨的时候,人们开始说起“楼市泡沫”。 很多人认为,楼市泡沫必然破裂,房价要回归理性。 但实际上,“楼市泡沫”的说法反映出中国人肤浅短视的思维。 因为,中国经济不是“泡沫”,而是“气球”。人们必须区分“泡沫”和“气球”之间的差异,才能够对中国楼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只关注了“股价”、“房价”“GDP”这些表面现象,而忽视了内在的质量。 所以,在人们眼皮底下,“泡沫”这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被偷换。 人们用“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来描述中国的多种经济现象。 但实际上,中国的房地产和股市,都不能称为“泡沫”。而正确的概念是,中国的房地产、股市、还有经济,都应当称为“气球”。为什么这么说? “泡沫”这个词来自于啤酒,指的是人们倾倒啤酒的时候,从杯子溢出的往往不是啤酒本身,而是啤酒上面的泡沫,是啤酒中虚假的部分。 而人们因为泡沫的缘故,并不知道杯子里到底有多少啤酒。 同理,人们谈到“经济泡沫”的时候,往往指实体经济中虚假的那一部分。 那么,人们说到房价泡沫,往往是说房价虚高的那一部分。 比如说,本来房价应该是5000元/平米,结果到达了6000元/平米,那么20%就是房价泡沫。 日本房价通过日本政/府的一个政策,结果下跌了3/4,那么可以说这些下跌的幅度都是“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有些地方的房价下跌了30%、50%,那么这些地方的房价下跌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泡沫”。 需要明确的是,“泡沫”之所以能够成为“泡沫”,是因为下面的“啤酒”,需要下面的“啤酒”作为支撑,而“啤酒”是实在的价值。 美日房地产“泡沫”是 在其经济“啤酒”的支撑下实现的。 另外,从具体特性来说,“泡沫”是波动的、是软的,随时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在欧美日等国,只要经济出现放缓,失业率上升,或者银行加息,那么房价就会明显受挫,开始出现“挤泡沫”的现象;等经济转好、利率降低,房价回升,然后“泡沫”重新出现。
中国的房价不是“泡沫”,而是“气球”。 2000年之后,中国的房价持续上涨,表现得非常坚挺,基本上没有回调的余地。 而坚挺和持续就是“楼市气球”的关键特性。 在中国,人们都把注意力关注在房价“泡沫”上,一直在说房价的“泡沫”过大。但是,当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过高,政策上也年年说要抑制房价。而且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经济也出现过多次波动,但是房价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明星的回调,有些年份涨价还非常迅猛。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房价与外国房价的波动特点不一样? 因为,中国不敢让房价下跌。 表面上,房价非常坚挺,但是这种坚挺的背后,是因为没有任何内在的价值作支撑。 如果让房地产下跌,就等于“房地产”的外表被戳破。 那么,拥有房地产的人们会发现,自己手上高价购买的房产,只不过是一堆建筑垃圾。 所以,中国房地产绝对不能像欧美日国家那样,让房价有明星的价格回调。 这就像“气球”一样,只能够持续地膨胀,如果一旦出现萎缩,那么很快就会让“气”跑光,整个“气球”就会干瘪到可以忽略不计。 同理,现在人们的“信心”在支撑着中国房价,除此之外找不到其它的理由。 而如果房价下跌超过一定程度,人们的“信心”崩溃,那么房价也就跟着崩溃,回到一个价格极低的位置。 如果出现样的情况下,就是zf投入多少钱,都拉抬不起来房价了。 所以上,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因为如果没有信心,就是全世界的黄金加在一起,都支撑不起中国规模庞大的建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房价不应该被称为“泡沫”、“房地产泡沫”。而正确的概念是,中国的房价是个“气球”,应该叫做“房地产气球”。
如果清楚了“泡沫”和“气球”的概念差异,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总的来说,欧美日的房地产泡沫是“外空内实”:美日的房地产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部分,它们是有基本价值的。而美国和日本房地产价格会随着经济“啤酒”的状况,产生或多或少的“泡沫”,然后形成房价的波动。 用房屋租售比来说,不论它们价格升降程度如何,房价必定跟房租价格(月租)形成相对固定的比例关系,比如说200:1算是合理区间,300:1已经相对较高。 而啤酒挤掉泡沫之后,还有啤酒的存在,人们可以更好地饮用。 这就像美日房价挤掉泡沫之后,人们都还在使用房地产,进行着正常的生活,低价卖房的人也会获得很好的bargain。 另外,有的人会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买入房地产或者房地产信托基金,以求等经济重新恢复、房价恢复上涨的时候,再卖出获利。 而中国的房产气球是“外实内空”:房产价格则可以跟经济没有任何关系,然后它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 不论房价与房租比是200:1,还是800:1,中国房价根本不在乎,因为“房地产气球”根本不考虑租金这些内在的“细节”问题。 而人们买房,只考虑“房价”这个外在的因素,只考虑房价是升还是跌。 当然,在“房地产气球”的背景下,房价只有一个方向:房价越长越高,气球越吹越大,到最后一刻爆掉。在最初上涨的时候,“气球”表面还很厚,有很多理由说房价可以持续上涨。 而当房价“气球”越吹越大的时候,它的外表皮也就越来越薄,受到外部影响的因素也就越来越多。 而当“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吹气球的人再努力去“吹气球”,也会发现气球上开始出现的无数“泄气点”,这时候房价也就难以继续膨胀。 一般来说,当这个气球达到膨胀的“临界值”时,随时因为碰到任何一个“小针头”而爆裂,或者它自行“爆裂”。 在“气球”爆掉之前,一切都显得非常“完美”,房价持续上涨,买房人的“财富”持续增加,房地产经济持续“向好”。 但是,在“房价”爆掉后的那一刻,人们才会真正体会,前面所有的“财富增长故事”,实际上都是幻觉,人们只不过是做了场梦。
而“气球”爆裂之后,将只剩下一些残片,人们往往只能弃之而去。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在2010年进入膨胀顶点,房价“气球”正在达到“破裂”的临界点。而一旦房价“气球”破裂,人们看到的并不是美日那样社会仍然能够运转的状况。中国的结果将是,多数的大中小城市将难以维持正常的无法正常运转,城市中有可能将出现大片废墟。 这主要因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和房产质量低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使用成本越来越高,很多房产的与其持有,还不如放弃。 而且,随着经济转差,城市无法实现正常的生存循环,然后成为不适合人们居住地区,导致很多房子将回归砖头瓦块的价值,或者说接近一文不值。
“泡沫”还是“气球”,关键的差异在于价值基础和内涵。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稍微留心的话,就会发现一个现象:越是我们表面上看不到的内涵,越决定一个事物的品质。比如说,我们花钱买猪肉吃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看不到猪肉的成分是什么,所以我们敢吃猪肉。 如果我们到饭店点了菜,正拿筷子夹起猪肉准备吃的时候,我们筷子上的猪肉表面看上去很漂亮。 但是,有人这时候告诉我们那块猪肉的基础和内涵,说这块猪肉漂亮的颜色,都是用化学制剂进行调和,弄出漂亮的颜色和特殊的香味。 而说到这块猪肉本身,是来自于被大量激素、抗生素和瘦肉精养大的猪。 那么,说完这些我们眼睛看不到的猪肉内涵,我们还敢吃筷子上的这块肉吗?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估计正在兴致勃勃说猪肉多香,准备入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会自觉地把这块猪肉从嘴边拿走,放到盘子里,再也不去动它。 同理,汽车是用来跑的,不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奔跑,我们无法确认一辆汽车的质量是否真的过硬。有的人花了十几万、几十万元,买了表面上很漂亮的汽车,奔跑在高速公路上。但是这些人没想到,因为汽车内在质量的缺陷,导致他们车毁人亡。 而如果给这些开车的人们第二次生命,并且告诉他们,他们死亡是因为车辆的质量缺陷导致的。 那么,就是把汽车白给这些人开着上高速,估计这些人都不会去开。 问题在于,人们没有第二次生命,很多人在开车出事的那一瞬间,即使知道是因为汽车质量问题,但是已经无法开口告诉其他人事实真相了。 所以,即使有不少人已经因为汽车质量缺陷而车毁人亡,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这是因为汽车质量问题导致的。 于是,这就给了汽车制造商机会,有意掩盖这些汽车的致命质量问题。 那么,人们并不知道汽车的质量问题,所以人们在持续送命。同时,这些汽车还在继续高价销售,并且跑在高速公路上。 然后,更多的人在高价购买这些汽车之后,把自己送上死亡之路。 在北美,丰田公司因为汽车质量导致了信誉危机。 其中,真正让人们愤怒的原因,并不是汽车出了质量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款大量生产的汽车可以保证自己绝对安全。 丰田的错误在于,当丰田汽车质量出了问题,丰田公司不是尽快解决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掩盖问题,不让美国交通部曝光。 等问题愈演愈烈,最少死亡数十人之后,问题实在无法掩盖了,才出来对汽车进行大量召回,并进行道歉赔款。
从这个角度来说,“山寨”产品是毫无价值的。 不论是添加了大量化学品和生物制剂的猪肉,把人们送上“死亡之路”的劣质汽车,还是三聚氰胺牛奶,这些都是“谋财害命”的产品。 这些产品表面上看很好,值得人们花钱购买。但如果人们知道了事实真相,就是白给也不会要。 而表面上看是好产品,实际上质量低劣,就是“山寨”产品的特点。 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并且通过法律维护质量标准的权威性,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也就是国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而不论质量标准还是法律,都是精英集团(知识分子)来制定和贯彻的。 当某个威胁到整个社会的质量问题发生后,精英集团会积极行动起来,对整个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确定问题的性质,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方针政策。 在丰田汽车质量事件中,丰田被查出是有意隐瞒质量问题,因此美国国会专门举行听证会,并且严厉谴责丰田的无耻行径。 但是到了中国,其实中国并没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集团。 大多数大学以上的学历拥有者,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绞尽脑汁,同时对公众利益毫不关心。 所以,因为缺乏知识分子集团的监控和监督,中国谋财害命的“山寨”人和产品横行,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山寨国”。 而这样的“山寨国”环境,正好给了丰田一个最好的降低成本的办法。 在中国市场,丰田虽然也存在同样的质量问题,但是丰田老板丰田章男只是做了个道歉,绝口不谈赔款的问题。 而且,从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不同表现来看,即使丰田都使用同样的品牌、生产同样型号、同样外观、类似配置的汽车,这些汽车的内在是不同的。 而因为这些内在不同,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和美国市场上的汽车也不一样。 比如说,丰田一款在中国销售火爆的SUV,连很缓的小坡陡爬不上去。 即使很多车主投诉抱怨,丰田也置之不理,因为中国作为“山寨国”,没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法律来约束和惩罚丰田这样的行为。 当然,丰田汽车也不会把在中国卖的汽车卖到美国去,而卖到美国汽车虽然在表面上跟中国销售的是一样的,但是本质是不同的,也就是不同的SUV。 不过,即使丰田SUV在中国爆出爬不上缓坡的丑闻,但是中国大量消费者还是花钱买这款SUV“越野车”。 这就是中国消费者的有趣之处,很多人虽然上过大学,但是在思维上与小农一样狭隘,似乎别人的问题就不是自己的问题,别人吃过的亏,自己虽然知道了,大家还是要“前仆后继”去吃相同的亏。
中国消费市场缺乏质量标准和法律,以及消费者的肤浅和短视,支持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增长。 2010年春节之后,在北京北五环之外的一个塔楼中的一套房子,有的单价已经超过22000元人民币/建筑平方米,如果建筑面积为150平米(实用面积110平方米),总价超过33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将近50万美元。而这样的房子内部只是一个水泥壳,没有任何的装修。可以说,这样的房子非常符合“山寨国”的标准,是“房价气球”的基础。 按照北京北五环之外与天安门的位置距离,从纽约市downtown的时代广场出发向东走,走出同样的距离,这么多钱可以买到更好、更大、精装修的独立house。 而在北京,因为房价的上涨,人们觉得自己很有钱,所以人们不会认真思考这个50万美元背后的真实价值。 比如说,房屋的建筑质量是每个房子的基本问题,尤其是在一些 关键部位。 比如说,人们看不到楼房的地基,而楼房的地基则是楼房至关重要的部分,地基的质量决定楼房的质量。 如果一个楼房的地基打得非常坚固,力学布局合理,那么这个楼房往往是个高质量的楼房。 因为,如果建设楼房愿意把钱“砸”到人们看不到的地方,那么这个楼房上面也不会很差。 即使是楼房的地上部分有一些问题,也只是楼房的小瑕疵,可以进行补救。 而如果人们看不到的地基出了问题,地上部分就是做得再豪华,也是随时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危楼。 上海发生的著名的“楼倒倒”,就是地基有问题而导致楼房自然倒塌,而且倒了之后无法补救。 幸亏,当时这栋楼 还没有交屋住人,否则里面的住户将发生轰动世界的死亡事故。 所以,地基坚固的楼房值钱,而地基危险的楼房就是白给都不敢要。 对于理智的人们来说,人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房子本身,然后才是房子的价格。 如果一个房子不安全,是危楼,那么不论这个房子多么具有“升值潜力”,那么人们都应该卖出去。 而如果人们在买房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房子情况,首先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自己购买这样的房子。因为,只要人们还有一些理智,就应该宁愿在破烂的茅草房里活着,也不能住进随时会变成豪华坟墓的危楼。 但是在中国,买房的人们似乎忽略了这个问题,人们可以只按照一个图纸,一个粗制滥造的楼盘模型,就把自己辛苦多年积攒的“血汗钱”送出去。
针对中国的“消费”特点,房屋产业链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操作模式。 这个产业链的主要特点,就是利用人们习惯于只看表面现象、孤立地看问题的特点,通过强调这些表面现象,引导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忽视根本性的问题。 其中,房价是人们习惯性关注的焦点。 2000年之后,房价开始慢慢启动,逐渐形成了持续上涨的状况。 那么,这个产业链通过强化房价这个焦点,强调上涨的“潜力”,促使习惯于只看表面的人们积极购买房屋。 然后,这个产业链制造房屋“高价热销”的局面,促使人们积极高价购买房屋,然后整个产业链从中获利。随着房价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房子,谈论房价会继续上涨。 随着房价持续上涨,人们开始从谈论变成争论,甚至争吵。 再到后来,上海的房价到后来开始朝着日本东京大阪房价的方向发展,这引起了人们更激烈的争吵。 大多数人觉得上海的房价不应当朝着日本的房价发展, 而少数人则说,中国经济即将超过日本,因此上海房价有理由接近东京大阪的房价。 结果,这些少数人竟然对了! 房价竟然一路上涨,基本上没有停歇。 于是,很多人开始恐慌,害怕房价在越来越高的过程中,自己更买不起房子,于是出现所谓的“恐慌性购买”。 而更多的人则诅咒房价,因为高昂的房价断了自己结婚的希望。 还有的人认为房价应该降,应该降到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坚持不买房。 另外,不少人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也通过“炒房”获得了高昂的利润。 当然,不论人们是什么反应,只要把注意力聚焦在房价上,而不是真正去思考房地产的“根基”,那就是房价操纵者需要的。 房价操纵者就是希望人们把注意力聚焦在“房价”这个表面现象上,而人们对于房价的争论越激烈,就越吸引人们的眼球。 而关注的人越多,加入争论的人们也就越多,就越符合房价操纵者的利益。 比如说,在1990年代后期推出“按揭贷款”。 但是,当时大家处于相对保守型的消费心理,而且并不认为房子值得自己进行按揭贷款。 所以,最初希望通过“按揭贷款”刺激楼市,实施扩大内需的策略基本上失败。 后来,随着人们对房价的争论升温,然后很多人看着房价直线上涨,而且有一些人通过按揭贷款购买多套住房赚了钱,于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这时候,房地产作为投资的作用显现出来,让很多人赚了钱。 而且,当人们越是争论的厉害,房价越是上涨,人们也就越相信房价会上涨。 这时候,所有人都开始关注房价,而忽略了房价背后的标的物,也就是中国“房地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于是,整个房地产“产业链”成型了,整个产业链在房价是否上涨的争论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山寨车”跟超豪华品牌汽车的区别,关键在于内涵,而房地产也一样。 中国表面上似乎是房地产,但实质上并没有房地产的内涵。 中国的“房价气球”在表面的高房价下,房地产内涵是“吹出来”的毫无价值的“空气”。而如果能够透过“房价”的表面,对房地产的内涵进行系统分析思考,就可以看出中国“山寨房地产”和“房价气球”的实质。那么,如何辨别“山寨”房地产,识别“房价气球”呢?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1、房地产问题;2、城市建设问题。 在房地产层面,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分析“房价气球”:A. 地产产权;B.个人收入; C.房屋质量;在城市建设层面,也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分析:A. 城市规划质量; B.城市建设质量; C.可持续运营。
1、 房地产问题: “山寨房地产”是一个系统话题。 “山寨人”或者说土匪创造“山寨国”,“山寨国”生产“山寨房地产”。 “山寨房地产”的作用并不是给人们住的,而是“山寨人”获利的工具。 每个人卖东西赚钱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东西卖得价格非常高,而且能够反复来卖,以此获得暴利。 打个比方,就像微软卖windows软件,每套软件可以卖几百元钱,而且是一次性开发出来之后,可以卖到全世界十几亿台电脑里。 另外,间隔一段时间后,对windows软件进行一次升级,再卖一遍,卖掉几亿套,再赚一遍的钱。 而“山寨房地产”也是同样的思路:首先让穷人们觉得自己有钱了,然后通过银行贷款支持穷人们的买房行为,以此卖出高价。 另外,通过地产产权和房屋质量,让人们反复地进行购买。
A、地产产权问题:
房地产的意思是房产+地产,其中房产是形式,地产是实质。 从自然法的角度来说,物权跟随地权,地面上的房子归属于土地所有者。 比如说,在双方没有约定好的情况下,你将一台机器放到了我的土地上,那么根据法理,这台机器就属于我了。 同理,土地上面的建筑物归属于土地。 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在我的土地上盖了房子。 那么,我可以采取两个措施:1、把房子圈起来,不让你进入,然后我就在事实上享有了这所房子的各种利益,也就是拥有了这个房子;2、对你提出索赔,你故意破坏了我的土地,让我本来可以种粮、开矿的土地被废弃,所以你要赔偿我以后1万年的粮食收获的利益或者说开矿的利益。 那么,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私有的国家,因为人们拥有的是土地所有权,所以人们拥有土地以及土地之上所有物品的所有权。 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各种活动,只要这些活动不会危害到其他土地所有者合法权益。 而房地产价格金律是“place,place,place”,也就是土地所在的地段。 在东京、纽约这些地方,房地产价格根据城市的发展,价格得到持续的抬升。 这些地方房地产价值的主要部分是土地价值,房子价值所占比重非常小。 所以,很多人花大价钱买老房子,然后将老房子推倒,重新建新房子。 这些人的行为反映出,房子本身的价值不高,值钱的是土地。 而在中国,土地是公有的,私人不能拥有土地。 那么,人们不可能买到土地,只能购买土地上的房子,然后拥有这些地方的“使用权”。 于是,这样的房地产就成了“山寨房地产”,只有房产的外壳,没有地产的内涵。 在中国,人们也在说“地段”,人们都说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房地产非常“稀缺”,房价也实现了超美赶日。 但是,因为没有土地这个基础,因此这个“稀缺性”是不存在的。
可以说,地权是区分“啤酒”和“气球”之间的本质区别。 地权是房地产价值的基础,永久地权是房地产业的“啤酒”。在欧美日等国,永久地权让土地拥有者拥有了房地产价值的升值空间。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城市发展或者经济兴旺的时候,土地价值上升,地权可以实现升值。 而这个升值的部分就可以被称为“泡沫”,“泡沫”让房地产拥有者拥有获利的机会。 但是在中国,买房的人并没有地权,人们只有70年的土地“使用权”。 这意味着,人们买下房子之后,其价值在一分一秒地流逝,逐渐趋向于零。 因为价值是附着在土地上的,而不是附着在房产上的。 土地可以永久存在,可以实现升值,所有地方房地产升值都是土地升值。 而房子本身不会升值,只可能贬值。 人们买的房子,从接手那的一瞬间,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折旧过程,所以人们买的房子只可能越来越不值钱。 而且,在折旧过程中,人们需要进行越来越大的投入,才能够维护房屋的正常功能。 这就像人们买汽车,交钱买车的那一刻,汽车就已经贬值了10%以上。 然后,随着汽车的使用增多,损耗也就越多,汽车也就越来越不值钱。但是,中国的人们忽视了房地产升值的机制,或者说卖地(使用权)的地方zf和卖房子的房地产商故意通过舆论导向,让人们忽略地产值钱、房产不值钱这个事实,然后把没有地权的房产以超美赶日的价格卖出去。 然后,买房子的人们也在振振有词地说,中国房价不可能下跌,所以自己只能够高价买房子。 这就像有一天,大家都开始高价交易旧车,而且旧车的价格还越炒越高,人们也在天天谈论旧车价格越来越高的状况。 那么,高价买到旧车的人看着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觉得自己变得更富裕了。 当然,如果从局外人的角度,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人们都在吹着一个“大气球”,高价买到迅速贬值的旧车,然后幻想着自己的“财富增值梦”。 这样的“击鼓传花”在一定时间之内,让房价持续上涨,看上去一切都很“美”。 但是,“山寨”就是“山寨”,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山寨”被曝光的时候,就是一切所谓的“房地产”完全垮塌的时候。 三鹿奶粉一直销售非常好,成为中国最大的奶粉生产商,表面上看一切都非常好。跟三鹿有利益往来的员工、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的感觉似乎都很不错。 但是,当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后,消费者才发现购买三鹿的奶粉让孩子受了大罪(或者直接导致死亡),经销商和供应商的钱拿不回来,员工失业回家。 同样,现在大部分因为房价上涨而欢欣鼓舞的人们,到某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房子实际上“一文不值”。
现在,“强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也有人因为强拆而自焚。 实际上,这些自焚的人们是法盲,强拆是合法的,自焚是无意义的。 因为,根据物权归属地权的原则,地权的拥有者可以随意处置自己土地上的物品,包括房子。 那么,中国土地拥有者是国家,国家的代表是zf,zf随时要拆房子都是正常的,是合理合法的。 鉴于这方面的考虑,外国人叫中国China(拆哪)是很贴切的。 这就像中国两个人见面的问候语,“吃饭了吗”。 因为中国几十年来,一直都在忙着拆,持续地拆。 所以,外国人学习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见了中国人不是“早上好”什么的,而也会问候说,“拆哪”。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中国也就被称为“拆哪”。 这个词贴切地反映出中国“如火如荼”的状况,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地拆了来拆了去。 那么,既然土地属于国家的,实质上属于zf的,zf想拆哪里就拆哪里,想怎么拆就怎么拆,这都是被宪法保障,符合国家基本大法的行为。 如果有人阻止zf 的拆迁,就是非法行为,那么zf就有权进行强拆。 有的人说:“我买的房子是70年的产权!”其实,从法律上来说,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 人们应该说:“我对买的房子下面的土地有70年的使用权,而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拥有土地产权。” 那么,明确了这个法律概念,一切就变得非常清晰了。 比如说,国家随时可以让房户离开土地,把自己的东西搬走,因为土地是归国家所有的。 那么,如果房户要强留,国家也可以采取“强拆”的手段,把住户赶走。 因为,人们没有土地产权,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拆迁都是“合法拆迁”。 人们觉得“强拆”很不合理,这只不过是错误的认识。 因为,在中国的法律机制下,它是合法的,所以也是合理的。这就像一个房主和租户,房主虽然跟租户约定好租期为1年,但是随时可以通知租户搬家。 如果租户不搬,房主作为房屋的拥有者,随时可以找人把租户连同租户的东西扔出去。 这时候,租户说被强行扔出来很不“合理”,但只是租户的认识。 从第三者客观的角度来说,房东把租户扔出来是合理的。还有,国家规定了在拆迁过程中,给予被拆迁户合理的补偿。 而且,很多人说拆迁应该进行合理补偿,但是什么是合理补偿呢? 比如说,在房主和租户的协议中,大家都会约定,如果房主让租户提前搬家,需要偿付2个月违约金。 那么,到时候,房主要租户提前离开的时候,会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偿付违约金,这就是法律契约。如果双方没有在合同里约定违约金数额,房主一分钱不给租户补偿都是合理的。 而房主如果给租户补偿1分钱以上,都是很合理的,可以说是房主说了算。 那么,在中国的土地使用权中,“恰巧”没有这样的补偿规范。 没有说如果拆迁的话,国家是否补偿“使用权”,或者补偿多少“使用权”。 那么,既然没有这样的规范,所以从法理来说,国家想补偿给被拆迁者多少钱都是合理的,不给被拆迁者钱也是正常的。 另外,就是关于“房地产税”的问题。国家的代表是zf,如果zf说,要对房产进行更多地课税,那么也是合法的。 所以,中国的房主们既然买了房子,就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zf强拆是合法的,因此拆迁补偿金不要期望过高,否则zf赚不到钱;另外,zf随时可以对房屋收取各种费用,因为地权属于zf,国家属于zf。
一般来说,有钱人不会花上百万买一辆中国某品牌的“山寨车”,而愿意花四、五百万元去买超豪华品牌原厂的汽车,这就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不过,到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人们行为取向就发生了改变。 人们就像拿着四五百万元超豪华品牌原厂车的钱,去购买中国仿制的“山寨车”。 可以说,花四五百万元买超豪华品牌原厂车是“泡沫”。 因为,国外豪华车的价格比在中国便宜得多,在中国卖四五百万元的超豪华车,在国外只卖一两百万元,而消费者多花的两三百万元,可以说就是“泡沫”。 与之相对比,花四五百万元买中国的“山寨车”,那就是“气球”,就是买一辆基本上没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正常人不会花自己的四五百万元中国的“山寨车”的。那么,当汽车变成了房子,“山寨车”变成了“山寨房地产”,那么一切就都变化了。大量希望买房、准备买房和已经买房的中国人们,则为“山寨房地产”而疯狂。 人们自己不去审视自己房子的产权基础,不去思考中国的房产只是一堆正在迅速贬值的砖头瓦块。 然后,在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舆论支持下,人们认为中国的房价可以超美赶日。 当然,很多人会说,70年“使用权”到期是很遥远的事情,谁能够活那么远? 所以,买的房子足够自己和孩子住就可以了。而且,人们认为,“强拆”也不会轮到自己头上,另外有关的房产税收也不会轻易出台。 所以,人们只要相信土地“产权”和“使用权”是一回事,然后人们相信“强拆”不会轮到自己头上,而且人们相信开征各项房产相关税收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么这个价格就可以持续。 可以说,这就像人们看到了“山寨车”和超豪华品牌原厂车外表很相像,所以认为“山寨车”和超豪华品牌原厂车相同。 所以,人们就愿意花原厂车的价格购买“山寨车”。 这就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在西方发达国家,信心让人们去高价购买“泡沫资产”;而在中国,信心让人们去高价购买“山寨产品”。 而且,发达国家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理性;而中国从小教育孩子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所以中国人在精神上比发达国家的人们更“强大”。 那么,中国人精神“强大”的结果是,中国销售的只圈钱、不分红的“山寨股票”卖得价格比发达国家持续分红的股票价格还高,这样的高价支持中石油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业”;同样,中国人“山寨房地产”价格也比美国的house价格更高。 中国人这样的“信心”,让发达国家人们口袋里的“黄金”相形见绌。
思考:“山寨房”畅销背后的利益机制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重大社会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 很多看上去偶然的事件,其实内部蕴藏着深刻的内在社会机制。 而社会机制的关键,往往在于知识分子-或者说社会精英集团-的状态。 而在中国,因为缺乏知识分子集团,因此导致“山寨房地产”的价格超过真正的发达国家的房地产,而且广大民众也饱受高房价之苦。 那么,中国已经有了四五千万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本来四五千万已经是个很大的数目,可以形成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强大影响力。 但是,中国这四五千万人中,绝大多数并不符合知识分子的标准。 确切地说,大多数人进入学校学习的目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获得学历文凭,并且通过获得学历这块“敲门砖”,进入既得利益集团。 而如果能够进入利益集团,高学历者们可以享受到很多的好处;反过来说,已经进入利益集团的人们,则通过花钱购买高学历,给自己“镀金”。 那么,这些高学历者不能称为知识分子,而应该称为“学历分子”;这些高学历者组成的集团,不能称之为知识分子集团,而应该称为“学历利益集团”。 如果清楚了中国的这个学历制度机制,就能够看清楚中国诸多问题的根源。比如说,唐骏在日本美国呆了将近十年,没有弄到一个正规大学的博士文凭,这对于他进入“学历利益集团”是个巨大的硬伤。 所以,他通过弄到校址设在电子游戏杂货店的“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文凭,并且对外宣称自己是日本和美国的双料博士,补充自己的硬伤。 而方舟子打假之后,唐骏的反应如此之大,关键不是他学历造假本身,而是如果他承认自己不是博士,就可能被踢出自己辛辛苦苦挤入的“学历利益集团”。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他在网上公布的“西太平洋大学”的文凭,被追查出来学校本身是个设于一家小店的“野鸡大学”,让他大量的“学校校友”们赶快改简历,去掉花了几万到十几万买到的文凭资质。 从这点来说,唐骏极大地危害了他的“校友”的利益,更让“学历”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 当然,这里界定“学历利益集团”的目的,不是要探讨这个现象的本身,而是分析“学历利益集团”通过包装,冒充自己是知识分子集团,然后忽悠广大民众,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如果在2000年,做个问卷调查:“你认为中国的房价能够超美赶日吗?”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出这个问题的人是疯子。但是,到了2010年,中国“山寨房地产”的房价已经实现超美赶日。不仅如此,房价还要冲出世界,走向火星。这个时候做个问卷调查:“你认为房价还会上涨吗?” 估计大多数人都回答“会”。 那么,为什么在短短十年之中,中国的房地产能够达到如此疯狂的程度? 可以说,这与中国大学以上学历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密不可分。 1958年,以“大炼钢铁”和“亩产十万斤”为标志的“大跃进”,人们为了“超英赶美 ”。1960年开始,人们因为自己的折腾和自己制造的谎言而挨饿、还有几千万人饿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背景有两点:1、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人数很少,而且经过一系列运动,把少数的知识分子或杀、或打、或压,已经说不了话,再到后来干脆在实质上关掉大学,让知识分子的产生失去土壤;2、在军队内部打倒了仗义执言的彭德怀,然后通过庞大的军队控制着大炼钢铁的进程。 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军队通过持续的精简,逐渐减少了对于社会的直接控制力,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现在的状况呢? 在后来成长起来的人们,已经失去了对于正义和良知的理解。 虽然1980年代进行的拨乱反正,让社会的良知有所恢复,但是也是在扭曲的状态下进行的。而后,拖拉机让大多数人看清楚了现实,而这种“看清楚”意味着社会的犬儒化。到了1990年代,对有知识的人进行大规模收买,让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故意忽略社会正义。 通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虽然大学学历持有者的数量在急剧增加,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却少之又少。 当房价开始上涨的时候,大学学历拥有者不是持续提醒整个社会中国房地产的实质,而是参与到炒房的过程中,成为买房的主要力量,也是房价上涨的关键推动力量,而且很多人享受炒房带来的利益。 可以说,被强烈渲染的“温州炒房团”只是市场上浮于表面的“小浪花”,而拥有大学学历的人们是真正买房和房地产投资的主力“暗流”。 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和民国时期的大学以上学历者构成社会的知识分子集团的话,那么中国现在大学以上学历者只能叫做“学历利益集团”。 人们上大学不是“与真理为友,与智慧为友”,而是要通过大学文凭得到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学历利益集团”的生存方式和知识分子集团的生存方式不同。 知识分子集团的主要方式是追求真理,学习知识,然后通过制定公平的社会规则,并且教育民众、扶助民众,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最后自己实现富裕的生活。 而“学历利益集团”则通过获得学历,进入既得利益群体(或者先进入既得利益群体,后买文凭),利用中国不公平的社会规则系统,加强不公平的社会规则系统。 然后,通过强调经济增长和“中国崛起”,告诉民众“大河有水小河满 ”,有国家经济发展才有个人收入提升,以这种“倒因为果”的逻辑错位,来愚弄认识肤浅的民众、并且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压榨民众,以此获得自己的富裕生活。从1990年代末开始,除了“血汗式出口”领域之外,金融领域和金融支持的垄断国企成为学历利益集团获利的主要领域。 其中,股市和楼市是两个性质和规律极为相似的领域。 而股市的内部机制与楼市的内部机制也非常相似。 不过,股市作为先导性指标,其走势往往领先于楼市。 所以,中国“山寨股市”和“山寨楼市”道理相同,“股市气球”的走势特点,也同样会反映在“房价气球”上。 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股市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由众多不同个股“小气球”组成的,因为个股情况不同,再加上每股价值较低,随时会出现接盘的力量。 因此,在股市“气球”破裂,从6000点走向接近于0的过程,可以是个时间较长的过程,中间还会出现很多次反复。 而房地产“大气球”跟股市的多个“小气球”的不同是,论北京还是上海的房子,情况基本上一样,而且房子是大宗商品,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如果一旦房价开始下跌,将陷入没人买的境地。 如果楼市“气球”被戳破,那么从6000点走向接近于0,将是个直线下落的过程。 到时候,想卖房的人们,可能连出货的机会都没有。 另外,股市“气球”消耗的主要是人们的余财,或者说社会的“肥肉”;而楼市“气球”消耗的主要是银行贷款,或者说社会的“骨血”。 股市“气球”破裂的结果是人们充满痛苦,但是对社会的影响有限,而楼市“气球”破裂的结果则是金融系统的解体和整个社会经济的重组,
说到股市,其实股市中的股民最害怕两个问题,而这也是买房的人们同样惧怕的。这两个问题是:I、上市和增发;II、大小非。 上证指数在2007年进入高潮,“全民炒股”形成的巨额资金,支持股市在下半年超过6000点。 但是,很快股市就掉头一路向下,在最低跌到1600多点,然后开始反弹。 那么,为什么在“全民炒股”,巨额资金进入市场之后,整个股市跌得如此之惨? 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两个因素,并且拿楼市进行类比: I、上市和增发:2007年开始,中国股市开始了大企业进行大规模上市融资,以及大规模再融资的高潮时期。 中国股市融资是零成本,上市公司根本不需要付给股东现金分红,只需要做出一些业绩“预测”,或者“十股送三股配5股”这些画饼充饥的承诺,就能把股价做起来,然后圈到更多的钱。尤其是市场高涨的时候,上市的公司能够通过高价上市,获得巨额的零成本融资。 比如说,中石油在香港上市,价格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徘徊在1港元多,在这段时间里,还派发了巨额的现金分红。 而到上海证交所上市,股价直接到达48元人民币,是香港上市之初股价的数十倍。 通过这种方法,中石油实现了巨额的融资。 而且,中石油上市之后,也没有进行现金分红。 可以说,通过在上海证交所的上市,中石油从股市中弄走了巨额的资金。 另外,已经上市圈了巨额资金的企业,还希望进一步圈到更多的资金。于是,就有了平安准备再融资上千亿元的“大手笔”,把股东们吓得纷纷抛售平安股票,股票价格很快被腰斩。 另外,像万科这样获利极其丰厚的企业,也不给股东分红,而是经常性圈钱,动辄也是上百亿。 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圈钱的无穷无尽的“饥渴”;另一方面,股民们的资金总是有限。 即使股民们当时对股市充满信心,人们认为股市会上10000点,中石油可以进行“价值投资”,并且长期持有。 但是,股民们再多的钱也耗不过如此巨量的上市和增发圈钱,所以股市“堰塞湖”垮塌,“价值投资”溃不成军。
上市和增发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楼市。 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中国房价曾经有一定程度的下跌。 但是,后来的十四万亿开始发挥作用,同时很多实业资金也退出实业,转而大笔购买房产,大规模推高房价。 到2010年上半年,全国房价比2009年初高出不止一倍。 高涨的房价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了丰厚的获利空间。 于是,各地方zf更加积极地卖地,然后房地产商积极拿地,并且盖出更多房屋,然后通过高价卖房实现暴利。 由于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而且楼房建安成本很低,所以地方zf和房地产商盖楼卖房的毛利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 比如说,北京附近的燕郊(属河北地界)成为近几年房地产的热点地区,燕郊区域内约有9成的购买力来自北京。最初,燕郊卖房价格1000元/平米左右,到了2010年初,最高曾经冲高到1.1万元/平米。 即使考虑到钢材水泥涨价,土地和建安成本也不会超过2000元。 那么,对于地方zf和房地产商来说,收益很自然地达到70-80%。 而这种情况与股市中无成本圈钱非常相似,只不过把股票变成了楼房。 极高的楼价刺激了巨大的房产建设面积。 据统计,燕郊楼盘2007年的供应面积为6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同期北京全年楼盘供应总量的44%。 2008年,燕郊更是呈现出了“井喷”的放量态势,供应总面积达700万平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北京全年楼市供应总量的50%以上,其中,仅燕郊的上上城便一次性推出了万余套房源。2009年燕郊楼市持续火爆,这种火爆的销售延续到2010年第一季度。 燕郊房价暴涨和巨大的建设规模,反映出北京房地产向周边快速扩张的特点。 房地产销售的热点地区从几年前的四环之内,向2008年之后的五环之外发展,包括向北边的昌平、东北的顺义、东面的通州以及更远的河北燕郊、南部的丰台、大兴,西边石景山的大规模扩张。 北京房地产反映出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就是城市大规模建设,并且房地产向外围扩张的“吹气球”状态。
建设和销售这些房产意味着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与当时股市的高价上市和增发是一个道理。 以北京为例,每向外扩张一个环路(从三环到四环、四环到五环、五环到六环),那么房地产面积就要扩大数倍,这意味着资金需求量要增加数倍。不仅如此,房地产价格还要上升数倍。 房地产开发面积与房地产价格的倍数相乘,光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就比5、6年前增加了30、40倍的资金需求。 从天津、上海等城市的表现来看,其它城市的状况也类似。 扩大的全国,根据相关数字显示,预计2010年的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5.6亿平方米。 那么,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巨量房屋+5.6亿平米新开发面积,再乘以2倍于2009年的价格。 可以想像一下,维持这个市场的话,需要多么大的资金量。 另外,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说是要防止房价过快增长。同时,在第一季度M2增加5万亿之后,中央开始控制货币投放(控制的意思是,放缓增长的比例,但是实际的资金投放量并不低)。 但是,仅仅两个月之后,银行间拆借利率大幅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铁公基和房地产已经出现严重的资金“饥渴”状态。 在同样时间内,各个房地产企业已经考虑进行打折销售,这也说明房地产商已经开始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6月份重新开始明显增加货币投放,但是 房地产商资金压力的背后,是地方zf严重的资金压力。2009年,地方zf卖地收入将近1.6万亿元。 但是,如此庞大的卖地收入,仍然挡不住地方zf负债的巨大增长。 早在2004年,地方zf债务问题就开始成为财政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人们担心地方债务失控的问题。 但是,后来地方的“卖地财政”让这个问题显得不是那么严重。 到2010年5月,中国银监会 刘明康说,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也就是说,2008年末有4.34万亿的负债,2009年增加了3万多亿)。而且在2010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规模仍然没有刹住剧增的势头,有人估计将很快超过10万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表示,2010年前几个月的银行新增贷款中,有约40%流向了地方zf投融资平台。(如果这个数字确实,那么2010年一季度增加的5万亿M2中,有2万亿到了地方zf的投融资平台)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楼市对于资金的刚性需求极其巨大。 在2007-2008年的股市中,巨额的融资需求压垮了股市。 不过,股市融资是弹性的,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可以停止审批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股市的压力。 但是,楼市的资金需求是刚性的,基本上没有弹性可言。 因为,房地产商必须要通过大规模房产销售,保障企业现金流,否则随时可能倒闭关门;地方zf需要通过大规模房产销售,保障财政现金流,否则随时可能破产。 而且,由于2009年-2010年1季度,房地产的规模扩张和地方zf的负债扩张,它们的资金缺口将比2009年大得多,需要比2009年大得多的资金来源。 所以,楼市的“上市和增发”,也就是地方zf卖地、开发商卖楼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资金开始减少的话,房价就会很快垮掉。
另外,由于房价高涨和房地产建设规模扩大,新增资金的“边际效用”越来越低。由于房价“气球”的问题,如果现在的房价降价50%,买不起的人们还是买不起;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越来越低,楼市降价75%的效果也一样。 但是,按照电网的统计数据,在数百个城市中有6千多万套房空置(根据我个人数年密切关注楼市的经验,这个数字应该是可信的,甚至空置房可以说只多不少)。如果楼市降价,就会把巨量的空置二手房逼出来,迫使这些空置房主不计成本地进行抛售。 如果这些空置房抛出,那么整个市场直接出现巨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因为,一家人一般来说只需要住一套房子,多出来的房子往往是负担。 而这些巨大的空置房数量作为社会的负担,可以直接把房价压垮,让“房价气球”直接破裂。 所以,中国的房价气球只能继续吹大,不能让其萎缩破裂。 不过,要吹大房价气球,就需要更多的资金。 比如说,一个气球半径吹大一倍,也就是房价上涨一倍,那么体积增大是2的3次方,总体数量就是8。 而如果半径再吹大50%,也就是房价再上涨50%,就是3的3次方,总体数量就是27。 那么,吹大一倍的时候,空气增加是8-1=7;而在第二次吹大50%的时候,空气增加是27-8=19。 这个数字虽然不能够准确地反映楼市资金需求的具体增量,但是能够反映出楼市如果要稳住,并且稳定上升,需要的新增资金数额是极其巨大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6000多点的时候,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全民炒股”的风潮,但是股市仍然掉头向下,一路跌到1600多点。 不仅仅是价位过高的问题,还有股市高价增量的问题,以及前期获利资本高价出逃的问题,三个因素在价格高位进行叠加,就意味着天量资金才能够支撑住6000点的股市。 但是,由于市场没有天量资金,所以导致后来的“多杀多”,后来的股市下跌比前面上涨更加迅猛凶狠。 楼市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空置房的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到了高位之后,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导致上述三个因素叠加。 所以,需要大量的资金入场,支撑住房价气球。
不过,即使大量资金入场,因为房价在过去的大幅上升,资金对于市场的作用也明显变得越来越小。 具体来说,在2009年,中央弄出十四万亿,房价可以上涨1倍多。 这样的房价上涨,刺激了更大规模的房地产建设,而这些房地产的销售是建立在涨价后的房价基础上的。 这就像一个规模迅速扩大的“堰塞湖”,必须通过更大规模的大坝来堵住。 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十四万亿只是付了个“首期”,后续还需要更多个十四万亿的资金支持第一个十四万亿的“首付”。这也是为什么铁公基存在严重的资金饥渴,房地产存在严重的资金饥渴,地方zf融资平台出现严重的资金饥渴。 到了2010年上半年,第一季度的M2增量达到6万亿,季度末M2总量达到65万亿,房地产市场还比较稳定,交投也比较畅旺;但是,第二季度末总量达到67.39万亿,也就是增幅不到2.5万亿,那么整个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跌入冰窖”。 从这个数字对比可以看出,一个季度5万亿已经成为基本的数量了。 而且,随着整个M2规模的持续增大,每个季度都需要持续增加货币投放。 可以说,考虑到上半年第二季度的M2增量“欠账”,及其对市场氛围的影响,如果到下半年,中央每个季度的新增货币投放少于十万亿,那么房地产的信心随时会动摇。 那么,现在房地产的巨大空置房“堰塞湖”就会“垮坝”,房价“气球”就会破裂,房价直接大幅下跌到接近于0,然后经济“气球”破裂。 而中央如果再弄出十四万亿的货币,那么也就是勉强维持住现有的房价,让房价不会有非常明显的下跌。但是,支撑住房价不是目的,因为房价的背后是房地产商销售和地方zf收入与负债。 如果房价不能持续上涨,而只是维持现有房价,那么人们就会失去买房热情,房地产商和地方zf都会失去收入来源,房地产商只能打折销售新增加的楼盘,地方zf迅速增加的负债无法解决,房地产“气球”和经济“气球”同样破裂。
所以,现在只能选择让房价继续上涨一条路。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现在,大多数房屋持有者都处于观望状态,人们觉得房价还会继续涨,所以手里大量多余的房子就空置着,有的干脆完全闲置,有的偶尔住住。 如果人们认为房价要下跌,急于抛售自己手里的房子,那么整个楼市就要完全垮掉。 所以,只有稳住人们的信心,才能够刺激这些人不抛房子。 而要想稳住人们的信心,就要让房价继续上涨。 要让房价持续上涨,就需要在下半年弄出二十万亿(或者二十五万亿)以上的新增货币,消化掉大量新增的房产供应,然后让房价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上涨。 也就是说,即使新增货币达到二十万亿,因为楼市规模已经非常大,而是价格已经极高,所以房价像2009年那样暴涨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即使大规模通过新增货币刺激,房价的上升空间也很小了。 这就像气球吹到最后很大的时候,一个人就是用尽全力往里面吹气,气球增大的幅度也很小了。而且,气球变得越来越薄的时候,会出现很大看不到的“漏气孔”。 而在目前这个房价和房地产规模的情况下,即使大规模增发货币,能够维持住房价不下跌,就已经很不错了。 也就是说,2009年和2010年同样大规模印刷货币,但是将形成的不同局面,就叫做货币增发的“边际效用递减”。这个“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通过持续增发货币“吹”起来的“房价气球”,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面临全面破裂的危险。 当然,房价还是可以继续上涨的,就是实施快速增发货币的手段。 比如说,按照比例递增的方式进行货币增发,通过14万亿(2009年)、25-30万亿(2010年)、40-50万亿(2011年)这样的增发货币方式。而只有通过这样的货币增发,才既能够保持高房价下的大规模房地产销售,又能够化解地方zf的负债问题。否则,房价将难以实现持续的价格上涨,房地产“气球”也就随时可能破裂。
总体来说,社会民众是缺乏理智的。 所以,知识分子集团的作用,就是通过政策手段防止社会失去理智。而当政策失效时,相关知识分子就要持续提醒处于疯狂状态的民众,防范自己因为疯狂而会给自己导致的损失。通过这样的方式,知识分子集团掌控社会的文化氛围,防止民众因为失去理性而导致整个社会损失。而当知识分子集团失效的时候,社会就会陷入危机和灾难之中。比如说,货币政策的失当和一些投资分析员的鼓吹,让美国在1990年代末陷入“互联网泡沫”,到2000年初泡沫破裂后,纳斯达克跌幅将近80%,很多企业和个人破产,更多的人遭受沉重的经济打击。 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是货币政策失当以及投资银行的过度证券化,导致大量资金通过缺乏信用的人流入房地产,最后形成从美国起源、波及世界的金融风暴。 那么,知识分子集团的作用,就是通过持续的分析和思考,引导社会民众更理智地面对各种经济形势,并且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 可以说,西方经常出现大规模危机,原因在于具有真正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仍然太少,所以导致了过多的错误决策,并且经常会错误地引导社会文化。 而在中国,已经谈不上知识分子集体,而组成“学历利益集团”的,可以叫做“学历分子”。 比如说,证券公司和投资分析员为了赚取眼前的蝇头小利,忽悠广大民众进入不可能有股权回报、大量市场操纵的“山寨股市”,让广大民众在无知中损失惨重。 尤其是到了2007年,股市已经升到非常危险的高位,但是媒体舆论不是强调投资风险,而是继续鼓吹“价值投资”,说股价可以升到10000点。 中石油48元上市,相关投资分析人士不是分析与早期香港股市1港元相比,这个价格高的荒谬,而是还在鼓吹“价值投资”。 只要具有基本投资知识的人,都一眼可以看出中国的“山寨股市”以及高的荒谬的价格,根本不可能有价值。 但是,这些相关人士睁着眼睛说可以长期持有,进行“价值投资”。 股价从2007年底开始,一路回落,甚至经常性暴跌的时候,相关人士仍然在股市评论中,鼓吹股市是“非理性下跌”,未来还继续要涨,要坚定地进行“价值投资”。 当股市跌到2000点的时候,这些人竟然说看不懂了。 就这样,“学历利益集团”不是在分析股市背后的机制,不是引导民众通过认识股市,提高民众的财智;而是连“价值投资”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抓住“价值投资”这个稻草,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进行鼓吹,并且对股市走势“赌大小”,反正说对了就显得自己成了“股神”,说错了之后死不认错,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总有说对的一天。 就这样,在中国“山寨股市”的背景下,“学历分子”鼓吹着让股民进入,然后忽悠股民尽可能地“价值投资”,然后导致股民严重亏损。 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虽然让这些“学历分子”在短时间内赚了点钱,但是把自己未来的路堵死。 在股市中,谁会相信一个信誓旦旦让自己赔了大钱的骗子,更何况股市大起大落一下子卷走了广大民众大部分手中的钱。
到了2010年的楼市,“学历分子”的现象更加明显。 在过去几年,关于房价涨跌的争论吸引了整个社会的眼球。 其中,一部分人在强调房价能够上涨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一部分人在说房价已经太高,泡沫太严重,需要下跌。 这些强调房价下跌的人们,表面看上去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属于“良心知识分子”。但实际上,这些人不论出发点如何,仍然属于“学历分子”,在房价争论过程中“小反对、大帮忙”。 各个房地产商愿意花钱邀请他们出场,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争论,吸引人们的“眼球”,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房价这个表面肤浅的问题上,通过“眼球经济”形成整个社会对房地产的热议和追捧,并且引发无数的“恐慌买盘”。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应当把问题放在房地产本身,而是要分析中国“山寨房地产”的特点,引导民众认识“山寨房地产”的本质。通过持续强调房地产产权、房地产质量、个人可持续收入、房地产的城市背景等因素,将民众的“眼球”吸引到真正重要的因素上。 那么,民众能够充分意识到“山寨房地产”的本质,人们就会变得理智得多、 如果大家都选择围观而不是买房,都选择打酱油而不是凑热闹,那么房地产在过去十年超美赶日、甚至准备冲出地球的状况也就很难发生。 另外,民国时期,大学教授“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文化楷模作用已经荡然无存。 在过去十年,“学历利益集团”已经变得直言不讳。 某个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声称本校的教授就应当买三套房子两辆车。这样话等于直接宣布,大学就是名利场,不仅大学老师们为了钱而削尖脑袋,更污染了广大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更为了利益而读书。 而从大城市的情况表明,“学历利益集团”依靠自己位置和收入的优势,大量买入住房,成为市场中的买房主力。 然后,“学历分子”们在一起谈论自己买的房子,谈谈自己的生活。 当然,就像唐骏说谎习惯之后,自己都对自己的谎言信以为真,并且觉得自己说谎欺骗都是一种能力。 那么,“学历分子”们也觉得拥有的房子是财富了,看着自己房子涨价,觉得自己的“财富”也增加了。 从这点来说,唐骏其实非常聪明,在中国不买房子,据说把所有的钱都寄回美国,应该是很清楚“山寨国”和“山寨房地产”的本质。
II、大小非: “大小非”是中国“特色”股市的“特色”表现。 在中国股市最初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并不是按照真正的市场机制进行的运作,而是以“为国有企业脱困”而进行的运作。 中国股市的股票发行,并不是整个企业进行股票上市流通,而只是一小部分进行上市流通,被称为“流通股”。 而大多数股份仍然控制在国有企业手中,而这部分不能进行上市流通。 通过这样的方式,国有企业既可以从私人手中弄到钱,又能够保持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 比如说,流通股按照资产作价,一股账面资产值为1元的流通股,可以在股市中从股民手中圈到5-10元的现金,然后补充到企业里。 而一股账面资产为1元的非流通股,在股市之外可能也就只卖1元钱或者多点,有时候还少于1元钱。 “非”就是指这个绝大多数的非流通股份部分。 后来,制度设计者发现,这样的制度并不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就决定让这些非流通股也能够上市流通。 那么,“大非”就是上市公司的企业股东或者战略投资者,拥有较大数量的股票;而“小非”则往往是小股东或者个人股东。 而这些“大小非”在获得股票的时候,往往只付出很少的钱,比如说1元钱买账面资产价值1元的股票(而流通股股东则要5-10元钱买一股),很多个人“小非”则因为自己是内部职工,或者其它各种原因,直接从企业受让股票,就能拿到这些流通股股东5-10元才能够得到的股票,也叫做“内部职工股”。 比如说,股票市价是10元,内部职工股可能是1-2元,或者说一分钱都不用出。 而“大小非”则是让这些本来的“非”流通股,通过“解禁”的方式变成可以在股市中流通的“流通股”。 对于这些“大小非”来说,在股票的任何一个价位进行抛售,都是大赚特赚。
通过“限售股”制度的改变,中国股市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在当时的设计规划中,到2010年底无限售条件股份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将增加为90%。这种“全流通”的结果,就是让这些低成本或者无成本的“大小非”能够享受与高成本的“流通股”同样的流通权利。 当然,这些“大小非”在获得了流通权利后,自然会持续进行抛售,将自己的从内部弄到的股权,变成从市场上弄到的现金。 将股票变现是“大小非”们的首要任务,否则他们持有这些“大小非”做什么呢? 根据深交所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8月第一笔解除限售至2008年4月24日,深市主板解除限售股份共计193.86亿股,减持82.66亿股,占解除限售总额的42.64%,累计成交金额1006.37亿元。 2008年深交所预计,剔除因非公开发行、增发而导致的新限售股,深市主板2008年因股改产生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225亿股,比2007年增长53.06%,2009和2010两年的解禁规模分别为412亿股和136亿股,2011年为149.8亿股。 需要注意的是,“剔除因非公开发行、增发而导致的新限售股”这句话,因为市场后来上市的都是融资额巨大的大企业,因此这些“新限售股”-也就是大小非-的数量可能比已上市公司的限售股数量更多。 而且,这还仅仅是深交所的数据,上交所上市了多个“巨无霸”企业,它们的大小非更是潜伏了巨额的“大小非”。 只要时机合适,它们会随时卖出自己的股票。 而2008年股市深度下跌,2010年的股市下跌,都与这些“大小非”看到股市见顶,大规模进行抛售“套现”有直接的关系。2010年4月,沪深股指大幅下挫,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 当月两市大小非减持6.07亿股,创出年内新高。 天相投顾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对大小非减持的评论是:“虽然每月的减持规模数亿元,占每月交易额的比例很低,但正如一头大象,虽然一次失血不多,但多日持续的结果,是躯体越来越虚弱,最后是再也支撑不起庞大的躯体而不得不倒下。”
在楼市,同样通过制度设计,形成大量的楼市“大小非”,它们是“福利房”和“小产权房”。 当人们说起,北京北五环之外的房价是人民币20000元/建筑平米的时候,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按照这个价格进行房屋买卖。 确切地说,只有一部分人,按照这个价格购买房屋。 那么,另外一部分人则按照低得多的价格购买房屋。 在2003年房价大幅上涨之前,北京的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价格相差很少,而且商品房的位置要好得多、质量也好得多,所以“经济适用房”并不好卖。 当地人只要有意愿买房的,都可以拿钱购买经济适用房。 但是,随着房价“起飞”,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价格差异就变得非常明显,因此经适房也就成为“香饽饽”。 那么,有些人几套或者十几套地进行购买囤积,等待价格上涨,就是直接倒手也可以赚上一笔。 2009年,十四万亿资金投入之后,远郊县的房子成为涨势最猛的部分,而经适房也在其中。 当然,多套经适房的卖家仍属于投资在时间上,通过等待房价逐步上涨而赚取的无风险利润。而更强的是身在zf、优势事业单位、垄断国企的优势员工及家属,通过“福利分房”的方式,以市场房价数分之一的价格买入的房子。 比如说,这些单位通过自己拥有的土地,然后自己建房,基本上实现“成本价建房”。 这种“成本价”意味着,市价如果是8000元/平方米,这些人可以通过2000元买到自己满意的房子。 在网上,曾经曝光过北京一些“福利房”的价格,仅仅为市场价格的1/4-1/5。 而这种情形是比较正常的状况,属于单位的福利,“人之常情”。因为,对于这些单位来说,首先要为自己的人员考虑,谁会忍心让自己宝贵的员工去市场上购买昂贵的住房,然后让他们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呢? 反正自己弄地也不复杂,然后盖楼也不是难事,还能够保障质量,并且免掉了房地产经营环节的税费和房地产商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可以说,作为具有优势地位的单位,买房地产商开发的房子才是“脑子进水了”。 当然,不少单位通过这样的“福利分房”,让自己的人员拥有多套住房。 在北京,如果一家人中,有多个人都在优势单位中工作,拥有四五套房子的不少见。 那么,这些人买四五套“福利房”的总价,可能比一个外地来北京打工的白领买一套商品房的总价都要低。 这就可以叫做“小非”,以“福利房”的方式,获得价格非常低的房子。 当然,这些房子大都已经办好了产权证,随时可以像其它商品房一样,卖到市场中。
“小产权房”可以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中的“大非”。 首先需要明晰,中国并没有“小产权房”这个法律概念。 甚至可以说,中国没有一个明确的房地产方面的法律。 那么,所有的这些概念都只是人们的俗称。 在中国,国家发产权证的叫“大产权房”,一般指的是在国有土地上盖的房子。国务院《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凡按市场价购买的公房,购房者能够拥有全部产权(大产权)。国家和地方政府不予压低和抬高,随行就市,任由买卖双方商定,只要双方能接受,即可成交。按照市场价购得住宅的房主,也就拥有了住宅的各项支配权利,也就是拥有了房屋、住宅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另外,国家不发产权证的叫“部分产权(小产权房)”,一般指的是在集体所有制土地上盖的房子。 根据规定,“小产权房”有两种:一种是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成的,即“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子,只属于集体所有者,外部人员不能够购买;另一种是在集体企业用地或者占用耕地违法建设的。 部分产权是强调永久使用权和继承权,而对收益权和处分权的行使则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也就是不能买卖)。 那么,为什么人们要购买这些不能买卖的“小产权房”呢? “小产权房”是商品房价暴涨之后,购房者的无奈选择(谁不想买一套可以随意买卖的房子呢?)。小产权房的主要优势是价格便宜,价格往往是商品房的30-50%。 当然,即使在这个价格上,开发小产权房的集体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另外,购买小产权房,人们还不需要缴纳商品房买卖的契税和其它税费。另外,小产权房的使用成本往往也比较低,物业费便宜、采暖费便宜等等。 以上说的这些小产权房的特点,往往还是乡镇卖给外人的价格。 如果是乡镇集体给自己的村民盖的福利房,各种费用更低。
“小产权房”是个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tricky的问题。 可以说,“小产权房”可以算作“智商测试器”。 对于小产权房的认识,检验很多人的法律知识和逻辑智商(聪明还是愚蠢)。在中国,判断一个人聪明还是愚蠢,不能按照学习成绩来判断。因为,在中国死记硬背的学习体制下,很多聪明的孩子被淘汰,而很多智商低下的孩子上了大学。 那么,怎么样能够判断一个人聪明还是低智商呢? 是否高价买商品房就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指标。 很多人上了大学,但是结果做了“房奴”或者为买房的事情而痛苦,这些人的智商就比较低下。 因为,这些人或者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或者缺乏基本的逻辑思考能力(智商),而且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 聪明的人都知道,学习和教育的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培养开动脑筋(理性思考)的能力,然后用相关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更好地开动脑筋。 一般来说,人们开动脑筋的目的,是追求个人(及其后代)的利益最大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购买房屋都是影响自己福利的重大举动。 假设一个人需要花掉自己10年的(预计)收入购买一套房子,那就需要慎重思考这个影响自己10年收入的决策,并且对关键性的利弊进行权衡。 在这个过程中,聪明人就会进行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然后根据重要性的排序,进行相应的决策:1、(最重要)基于法律知识和个人情况决定:为什么买房子,是否买房子;2、(次重要)基于经济思考和个人情况决定:什么时候买房子,买什么房子;3、(次次重要):基于个人情况和个人偏好:在哪里买房子,多少钱买房子。 而上过大学的蠢人,则缺乏法律和经济学习过程、缺乏理性思考和决策过程,一门心思想着买房,然后把自己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无谓地耗费在买房的问题上。 那么,整个房地产的产业链专门盯住这些上过大学、但是脑子不够用的人们(因为在中国这是个很大的社会群体,而且有很多的油水可榨),然后把高价的商品房卖给这些人,让这些人成为“房奴“。 而且,这些人是社会文化的领导者,对其他群体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房地产产业链通过从心理上控制这个上过大学的弱智群体,让他们做“房奴”之后,进而控制更多的社会人群,然后培养出整个社会对房地产的狂热,然后房地产产业链在狂热中获得暴利。 这样的情形就像6000点的股市,通过控制上过大学的蠢人群体,让这些人在高价买股票,进而控制更多的社会人群,形成“全民炒股”的效应,然后各大国有企业圈到巨额资金,“大小非”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那么,为什么说“小产权房”可以算作“智商测试器”? 那么,就需要从具体法律法规上,对“小产权房”进行深入分析。 等一下,实际上中国并没有关于“小产权房”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的区分,只是一个国务院《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规定。 什么叫做国务院的《通知》? 它只是一个行政单位的指令,不是真正的法律,不具有法律效力! 只有通过人大专门订立的《法》才叫做法律,比如说《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才叫做法律。 而《通知》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而在法律层面,根本没有“小产权”这个概念,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在与土地和房地产的相关法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以下简称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实施房地产管理,应当遵守本法。” 而《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也没有对村镇宅基地建设的法律规定。 而对村镇宅基地建设的相关规范,只是国务院的《通知》,以及像国土资发〔2004〕234号《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等这些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指导性文件。 可以说,中国法律在“小产权房”这个问题上,留下了一个明显的法律“黑洞”。那么,“小产权房”就根据这些“黑洞”,进行“不违法”地开发。 而根据基本的法理,“不违法”就意味着合法! 或者说,“小产权房”的建设开发是合法的。 而从法理上说,很多人购买“小产权”房作为自己的住所,也是合法的。而很多人通过购买“小产权房”,省下60%-70%的购房资金,而且在后续费用上也便宜得多。 如果按照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些大城市周边房价为1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一套房子需要100万的话,那么购买小产权房能够省下60-70万元,而考虑到契税、银行贷款等各种费用,这个节省的数字可以达到100万。 再考虑到物业费、停车费等因素,后续费用每年也可以省上千元甚至两三千元。 那么,对于一个收入8000元/月(一年10万元)的中层白领来说,扣去个人所得税,购买小产权房能够让这个中层白领少奋斗10-15年! 仅仅购买“小产权房”这个决策,就能挽救一个白领的黄金的10-15年!
II、大小非: “大小非”是中国“特色”股市的“特色”表现。 在中国股市最初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并不是按照真正的市场机制进行的运作,而是以“为国有企业脱困”而进行的运作。 中国股市的股票发行,并不是整个企业进行股票上市流通,而只是一小部分进行上市流通,被称为“流通股”。 而大多数股份仍然控制在国有企业手中,而这部分不能进行上市流通。 通过这样的方式,国有企业既可以从私人手中弄到钱,又能够保持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 比如说,流通股按照资产作价,一股账面资产值为1元的流通股,可以在股市中从股民手中圈到5-10元的现金,然后补充到企业里。 而一股账面资产为1元的非流通股,在股市之外可能也就只卖1元钱或者多点,有时候还少于1元钱。 “非”就是指这个绝大多数的非流通股份部分。 后来,制度设计者发现,这样的制度并不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就决定让这些非流通股也能够上市流通。 那么,“大非”就是上市公司的企业股东或者战略投资者,拥有较大数量的股票;而“小非”则往往是小股东或者个人股东。 而这些“大小非”在获得股票的时候,往往只付出很少的钱,比如说1元钱买账面资产价值1元的股票(而流通股股东则要5-10元钱买一股),很多个人“小非”则因为自己是内部职工,或者其它各种原因,直接从企业受让股票,就能拿到这些流通股股东5-10元才能够得到的股票,也叫做“内部职工股”。 比如说,股票市价是10元,内部职工股可能是1-2元,或者说一分钱都不用出。 而“大小非”则是让这些本来的“非”流通股,通过“解禁”的方式变成可以在股市中流通的“流通股”。 对于这些“大小非”来说,在股票的任何一个价位进行抛售,都是大赚特赚。
通过“限售股”制度的改变,中国股市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在当时的设计规划中,到2010年底无限售条件股份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将增加为90%。这种“全流通”的结果,就是让这些低成本或者无成本的“大小非”能够享受与高成本的“流通股”同样的流通权利。 当然,这些“大小非”在获得了流通权利后,自然会持续进行抛售,将自己的从内部弄到的股权,变成从市场上弄到的现金。 将股票变现是“大小非”们的首要任务,否则他们持有这些“大小非”做什么呢? 根据深交所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8月第一笔解除限售至2008年4月24日,深市主板解除限售股份共计193.86亿股,减持82.66亿股,占解除限售总额的42.64%,累计成交金额1006.37亿元。 2008年深交所预计,剔除因非公开发行、增发而导致的新限售股,深市主板2008年因股改产生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225亿股,比2007年增长53.06%,2009和2010两年的解禁规模分别为412亿股和136亿股,2011年为149.8亿股。 需要注意的是,“剔除因非公开发行、增发而导致的新限售股”这句话,因为市场后来上市的都是融资额巨大的大企业,因此这些“新限售股”-也就是大小非-的数量可能比已上市公司的限售股数量更多。 而且,这还仅仅是深交所的数据,上交所上市了多个“巨无霸”企业,它们的大小非更是潜伏了巨额的“大小非”。 只要时机合适,它们会随时卖出自己的股票。 而2008年股市深度下跌,2010年的股市下跌,都与这些“大小非”看到股市见顶,大规模进行抛售“套现”有直接的关系。2010年4月,沪深股指大幅下挫,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 当月两市大小非减持6.07亿股,创出年内新高。 天相投顾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对大小非减持的评论是:“虽然每月的减持规模数亿元,占每月交易额的比例很低,但正如一头大象,虽然一次失血不多,但多日持续的结果,是躯体越来越虚弱,最后是再也支撑不起庞大的躯体而不得不倒下。”
在楼市,同样通过制度设计,形成大量的楼市“大小非”,它们是“福利房”和“小产权房”。 当人们说起,北京北五环之外的房价是人民币20000元/建筑平米的时候,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按照这个价格进行房屋买卖。 确切地说,只有一部分人,按照这个价格购买房屋。 那么,另外一部分人则按照低得多的价格购买房屋。 在2003年房价大幅上涨之前,北京的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价格相差很少,而且商品房的位置要好得多、质量也好得多,所以“经济适用房”并不好卖。 当地人只要有意愿买房的,都可以拿钱购买经济适用房。 但是,随着房价“起飞”,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价格差异就变得非常明显,因此经适房也就成为“香饽饽”。 那么,有些人几套或者十几套地进行购买囤积,等待价格上涨,就是直接倒手也可以赚上一笔。 2009年,十四万亿资金投入之后,远郊县的房子成为涨势最猛的部分,而经适房也在其中。 当然,多套经适房的卖家仍属于投资在时间上,通过等待房价逐步上涨而赚取的无风险利润。而更强的是身在zf、优势事业单位、垄断国企的优势员工及家属,通过“福利分房”的方式,以市场房价数分之一的价格买入的房子。 比如说,这些单位通过自己拥有的土地,然后自己建房,基本上实现“成本价建房”。 这种“成本价”意味着,市价如果是8000元/平方米,这些人可以通过2000元买到自己满意的房子。 在网上,曾经曝光过北京一些“福利房”的价格,仅仅为市场价格的1/4-1/5。 而这种情形是比较正常的状况,属于单位的福利,“人之常情”。因为,对于这些单位来说,首先要为自己的人员考虑,谁会忍心让自己宝贵的员工去市场上购买昂贵的住房,然后让他们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呢? 反正自己弄地也不复杂,然后盖楼也不是难事,还能够保障质量,并且免掉了房地产经营环节的税费和房地产商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可以说,作为具有优势地位的单位,买房地产商开发的房子才是“脑子进水了”。 当然,不少单位通过这样的“福利分房”,让自己的人员拥有多套住房。 在北京,如果一家人中,有多个人都在优势单位中工作,拥有四五套房子的不少见。 那么,这些人买四五套“福利房”的总价,可能比一个外地来北京打工的白领买一套商品房的总价都要低。 这就可以叫做“小非”,以“福利房”的方式,获得价格非常低的房子。 当然,这些房子大都已经办好了产权证,随时可以像其它商品房一样,卖到市场中。
“小产权房”可以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中的“大非”。 首先需要明晰,中国并没有“小产权房”这个法律概念。 甚至可以说,中国没有一个明确的房地产方面的法律。 那么,所有的这些概念都只是人们的俗称。 在中国,国家发产权证的叫“大产权房”,一般指的是在国有土地上盖的房子。国务院《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凡按市场价购买的公房,购房者能够拥有全部产权(大产权)。国家和地方政府不予压低和抬高,随行就市,任由买卖双方商定,只要双方能接受,即可成交。按照市场价购得住宅的房主,也就拥有了住宅的各项支配权利,也就是拥有了房屋、住宅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另外,国家不发产权证的叫“部分产权(小产权房)”,一般指的是在集体所有制土地上盖的房子。 根据规定,“小产权房”有两种:一种是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成的,即“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子,只属于集体所有者,外部人员不能够购买;另一种是在集体企业用地或者占用耕地违法建设的。 部分产权是强调永久使用权和继承权,而对收益权和处分权的行使则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也就是不能买卖)。 那么,为什么人们要购买这些不能买卖的“小产权房”呢? “小产权房”是商品房价暴涨之后,购房者的无奈选择(谁不想买一套可以随意买卖的房子呢?)。小产权房的主要优势是价格便宜,价格往往是商品房的30-50%。 当然,即使在这个价格上,开发小产权房的集体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另外,购买小产权房,人们还不需要缴纳商品房买卖的契税和其它税费。另外,小产权房的使用成本往往也比较低,物业费便宜、采暖费便宜等等。 以上说的这些小产权房的特点,往往还是乡镇卖给外人的价格。 如果是乡镇集体给自己的村民盖的福利房,各种费用更低。
“小产权房”是个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tricky的问题。 可以说,“小产权房”可以算作“智商测试器”。 对于小产权房的认识,检验很多人的法律知识和逻辑智商(聪明还是愚蠢)。在中国,判断一个人聪明还是愚蠢,不能按照学习成绩来判断。因为,在中国死记硬背的学习体制下,很多聪明的孩子被淘汰,而很多智商低下的孩子上了大学。 那么,怎么样能够判断一个人聪明还是低智商呢? 是否高价买商品房就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指标。 很多人上了大学,但是结果做了“房奴”或者为买房的事情而痛苦,这些人的智商就比较低下。 因为,这些人或者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或者缺乏基本的逻辑思考能力(智商),而且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 聪明的人都知道,学习和教育的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培养开动脑筋(理性思考)的能力,然后用相关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更好地开动脑筋。 一般来说,人们开动脑筋的目的,是追求个人(及其后代)的利益最大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购买房屋都是影响自己福利的重大举动。 假设一个人需要花掉自己10年的(预计)收入购买一套房子,那就需要慎重思考这个影响自己10年收入的决策,并且对关键性的利弊进行权衡。 在这个过程中,聪明人就会进行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然后根据重要性的排序,进行相应的决策:1、(最重要)基于法律知识和个人情况决定:为什么买房子,是否买房子;2、(次重要)基于经济思考和个人情况决定:什么时候买房子,买什么房子;3、(次次重要):基于个人情况和个人偏好:在哪里买房子,多少钱买房子。 而上过大学的蠢人,则缺乏法律和经济学习过程、缺乏理性思考和决策过程,一门心思想着买房,然后把自己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无谓地耗费在买房的问题上。 那么,整个房地产的产业链专门盯住这些上过大学、但是脑子不够用的人们(因为在中国这是个很大的社会群体,而且有很多的油水可榨),然后把高价的商品房卖给这些人,让这些人成为“房奴“。 而且,这些人是社会文化的领导者,对其他群体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房地产产业链通过从心理上控制这个上过大学的弱智群体,让他们做“房奴”之后,进而控制更多的社会人群,然后培养出整个社会对房地产的狂热,然后房地产产业链在狂热中获得暴利。 这样的情形就像6000点的股市,通过控制上过大学的蠢人群体,让这些人在高价买股票,进而控制更多的社会人群,形成“全民炒股”的效应,然后各大国有企业圈到巨额资金,“大小非”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那么,为什么说“小产权房”可以算作“智商测试器”? 那么,就需要从具体法律法规上,对“小产权房”进行深入分析。 等一下,实际上中国并没有关于“小产权房”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的区分,只是一个国务院《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规定。 什么叫做国务院的《通知》? 它只是一个行政单位的指令,不是真正的法律,不具有法律效力! 只有通过人大专门订立的《法》才叫做法律,比如说《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才叫做法律。 而《通知》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而在法律层面,根本没有“小产权”这个概念,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在与土地和房地产的相关法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以下简称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实施房地产管理,应当遵守本法。” 而《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也没有对村镇宅基地建设的法律规定。 而对村镇宅基地建设的相关规范,只是国务院的《通知》,以及像国土资发〔2004〕234号《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等这些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指导性文件。 可以说,中国法律在“小产权房”这个问题上,留下了一个明显的法律“黑洞”。那么,“小产权房”就根据这些“黑洞”,进行“不违法”地开发。 而根据基本的法理,“不违法”就意味着合法! 或者说,“小产权房”的建设开发是合法的。 而从法理上说,很多人购买“小产权”房作为自己的住所,也是合法的。而很多人通过购买“小产权房”,省下60%-70%的购房资金,而且在后续费用上也便宜得多。 如果按照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些大城市周边房价为1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一套房子需要100万的话,那么购买小产权房能够省下60-70万元,而考虑到契税、银行贷款等各种费用,这个节省的数字可以达到100万。 再考虑到物业费、停车费等因素,后续费用每年也可以省上千元甚至两三千元。 那么,对于一个收入8000元/月(一年10万元)的中层白领来说,扣去个人所得税,购买小产权房能够让这个中层白领少奋斗10-15年! 仅仅购买“小产权房”这个决策,就能挽救一个白领的黄金的10-15年!
在宏觀層面上,“小產權房”是一個巨大利益而進行博弈的場所。對於城市房地產來說,人們購買小產權房就意味著他們巨大的損失。 按照上述案例,如果一個人買“小產權房”,那麼對於整個房地產產業鏈,包括地方zf,開發商和銀行,就要損失掉上百萬元的收入。 如果100個人,就是上億損失;如果10000人,就是上百億元的損失。如果人們都買“小產權房”,那麼這個城市房地產產業鏈就得“喝西北風”。所以,整個房地產產業鏈必須想方設法“封殺”小產權房。 但是,小產權房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可以說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為什麼呢? 這實際上涉及到城鄉的不一致,或者說城鄉矛盾。 小產權房是村鎮集體所有制土地上建的房子,屬於農村的利益。而“大產權房”是城市土地建設的房子,屬於城市利益。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大家是“井水不犯河水”,城市雖然強勢,但是也不能隨意侵佔農村的土地;而農村雖然弱勢,但是對自己的土地擁有處置權。這樣的問題本來不是問題,但是因為城市的房價炒得過高,也就成了問題。 城市能夠實現面積擴張,都是通過徵用農村的土地實現的,因為城市的外部是廣大的農村。 但征地的結果是,城市攫取了征地的絕大部分利益,很多農民連“湯都沒得喝”。所以,很多具有清醒認識的村鎮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建設和開賣小產權房,以此獲得自己應得的利益。 很多“城中村”,就是農民認識到房地產的價值,通過大蓋個人高樓的行動結果。那麼,城市無權管農村,對於“城中村”也束手無策。 因為,“城中村”的樓房都建的很高,征地拆遷根本就是賠本買賣。 那麼,城市只好以“治安”的名義,限制農民大力發展自己建設,限制“城中村”的發展。 當然,這種表面化的措施,根本解決不了農民們追求自己利益的行動。 農民們不僅把自己的樓房建的很高,還紛紛把集體的宅基地利用起來,進行社區建設,然後賣給外來人口。 由於任何一個城市的土地面積,都沒有週邊農村的土地面積大,所以週邊的村鎮集體土地上,蓋起來大量的房屋,以很便宜的價格進行銷售。 這樣的結果是,在很多地方,劃歸村鎮的“小產權房”和劃歸城市的“大產權房”相互混合,而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的價格相差懸殊。 在市場經濟開放較早的沿海發達地區城市週邊的一些地方,有的“小產權房”大面積存在,而“大產權房”反而像孤島一樣夾雜其中。 在這種情況下,“大產權房”就像最初的“上市流通股”,而“小產權房”就像“限售股”。 對於一般的股民來說,往往只注意到“上市流通股”,而忽略了規模更大的“限售股”。 而一般股民的這種忽略,在股改發生的時候,就嘗到了“苦果”。 一般股民自己40元買的“流通股”股票,到了30元不肯“割肉”;而“大小非”1元錢買的“限售股”股票,解禁後30、20元往外賣,都是2000%-3000%的利潤(幾乎都是純利)。 最後,股票到了10元,40元買股票的人虧了3/4,而1元買股票的人賺了9倍。 同理,對於很多在城市中買“商品房”的人們來說,往往只注意“大產權房”,而忽略了實際上建設規模巨大的“小產權房”。 到時候,買“大產權房”的人們也會發現,自己高價買的房子也要面臨跟買“流通股”的人們同樣的命運。 那些在早期價格最低的時候,花幾百元到1000元/平米左右的價格,購買“小產權房”的人們,即使房價跌得再低,也虧不了多少。 而有些人早就靠著出租,或者自己居住,把買房的成本賺回來了。
需要說明的是,禁止“小產權房”本身是違反法律。 中國是土地公有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公有制意味著土地國有。 但實際上,如果再進行細分,土地公有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城市土地的國有制和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 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是早期實施土改,把土地分配給農民,而後來沒好意思又完全把土地收歸國有,只是通過人民公社將農民個人的土地變成集體的,然後通過人民公社控制農民的遺跡。 而集體所有制作為歷史的遺跡,實際上給了農村很大的自主的空間,農村也有很強的利益基礎。 只不過,在改革開放之前,農民沒法實現這個利益;而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199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城市大規模擴張,農民們開始能夠實現這個利益。 但是,最初農民因為膽小和短視,所以把很多集體所有制土地以極低的價格賤賣給城市。 當然,一些農村開化早的地區,農民們也相對比較有知識,也相對大膽,也就相對更好地保護了自己的利益。比如說,有的農村在低價把土地賣給城市的時候,自己盡可能多留一點,自己進行開發建設,然後自己盡可能收益。 而這個多留一點,就成為後來城郊農民的巨大收入來源。 而對於這些已經建設的土地,如果城市要征地,必須要付出高額的代價。 城市長期以來壓榨農村,為什麼在征地這件事情上,顯得相對比較寬容呢? 因為,土地是村鎮自己所有的,並不真正屬於國家,村鎮自己擁有土地的處置權,而國家不能隨意把農村的土地劃撥給城市,所以村鎮的土地是有法律保障的。 可以說,任何隨意侵佔村鎮集體所有制土地的行為,都被認為是違法的。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後,逐漸開始了“依法治國”的道路,隨意侵佔農村土地的行為時違法的。所以,城市在征農村土地過程中,往往依靠行政手段繞過這個“門檻”。 因為,農村公社(後來的鎮)的領導們都是上面指派的。 那麼,城市就通過指派這些領導,讓他們代表農民出面,進行征地的溝通,並且和城市簽訂征地合同。 當然,這樣的結果不言而喻,就是在表面合法的程式下,實際上出賣了農民的利益。 但是,因為人們都知道這種操作是什麼性質,所以“只能做,不能說”。 在這樣的情況下,村鎮為了保護自己的剩餘利益,大量興建“小產權房”和農民的高層“自住房”(都是“小產權房”),就成了很多為自己村鎮(或者自己)謀利益的村鎮領導們的必然選擇。 而城市則因為“法律約束”,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量“小產權房”拔地而起。
我們在法律上,根本看不到對於“小產權房”的確切定義,也看不到限制或者禁止“小產權房”的法律條文。 為什麼? 因為農民們的集體所有制土地的地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而農民集體既然擁有土地所有權(財產權),因此也就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處理自己的財產。 從這個角度來說,農民們賣掉自己的土地上的建築物也是合法的。 再進一步說,作為集體所有制的土地,村鎮通過讓買房人進入自己的“集體”,也讓這些人合法擁有了這個集體所有制土地的所有權。 所以,農民不管是買房子,或者是變相賣地,都是合理合法的行為。 而在這個過程中,國家不能出臺相關法律,限制農民們行使自己權利的自由。這也就是,為什麼“小產權房”根本不是法律的概念。因為,如果把“小產權房”法律化,就會直接證明國家是違反憲法的。 當然,國家絕對不會採取這種方法禁止“小產權房”,防止授人話柄。 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產權房”的存在,是“依法治國”的好處。 當然,對於城市房地產產業鏈來說,“小產權房”是必須封堵的,否則“小產權房”肯定把“大產權房”市場拖垮,而這是整個房地產產業鏈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產業鏈只能“繞道而行”,利用人們缺乏法律意識這個漏洞。 需要明確的是,“法制”不僅僅是制定一些法律條文,而且更是人們依靠法律,保護自己權益的意識。 中國的法律系統中,故意留有很多明顯的“漏洞”,並且盡可能讓民眾也忽略這些漏洞,以保證特殊利益集團的方便。 而中國民眾的愚蠢就在於,自己不對這些明顯的法律“漏洞”進行分析和思考,最後虧了錢也不知道怎麼虧的。 我在期貨市場多次大起大落、虧了很多錢之後,才真正理解為什麼新加坡《期貨法》在期貨市場運營之前就已經制定,而中國期貨已經進行了多年,但是遲遲不能出臺《期貨法》。 不是《期貨法》制定起來非常困難,而是從特殊利益集團的角度來說,就不能讓《期貨法》通過。 那麼,缺乏《期貨法》的結果就是,中小散戶成為“魚肉”。 另外,《證券法》遲遲沒有出臺所留下的“黑洞”,以及《證券法》本身留下的“黑洞”,讓無數的中小散戶知道了什麼是缺乏法律保護的結果。
問題在於,大量中國人缺乏基本的智商,根本無法理解什麼是“吃一塹、長一智”。 法律的意義在於保護社會中弱者的合法權益,而法律缺失引起的“黑洞”或者法律條文中的“黑洞”則提醒弱者們,缺乏法律保護的結果必然是賠錢。 但是,人們認為法律只是紙上的文字,忽略了法律的意義和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以為自己沒有法律的保護,也能夠賺到錢。 但實際上,不瞭解法律,不會使用法律的人們,虧錢都不知道是怎麼虧的。 在人們炒股的過程中,大量中小散戶因為早期《證券法》的缺失和後來《證券法》中的“黑洞”,經歷了大資金操控、企業高價上市和無限制大規模增發、“大小非”。法律處罰的缺失,實際上是對市場操控行為的縱容,對大規模上市和增發,以及對“大小非”的鼓勵。因為《證券法》對這些行為並沒有真正有意義的處罰,所以導致大量股民們損失嚴重,但是股民們無法追討自己的損失。 在這些股民中,很多都是大學以上學歷,而且在辛勤地學 和工作。 但是,這些“股民”參與股市,卻不研究法律,思考法律對於資金安全的重大意義。 然後,人們因為法律的缺失,結果導致損失慘重。 在另外一頭,很多“大小非”似乎根本不學 ,天天胡吃海塞、花天酒地,但是他們對自己的利益非常清楚,對法律的漏洞也非常清楚。 他們只需要利用法律的漏洞,甚至是法律給予的特殊地位,通過在高價位上,大量拋售低成本的股票,然後獲得暴利。 “大小非”絕對不會同情高價買股票的人們,他們可能會想“這些蠢人的錢,不賺白不賺”。 就這樣,辛勤而愚蠢的人們,不論學歷多高,都把錢乖乖地送到那些“不勞而獲”的人手中。 而在樓市中,人們在買房的時候,仍然重蹈股市高價買股票而賠錢的“覆轍”。 房價漲起來之後,買套房子就是上百萬,甚至數百萬,比炒股的幾萬、十幾萬或者幾十萬的資金,規模更大,對於人們的生活意義也更大。 但是,人們同樣不研究法律,不思考法律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可以說,甚至很多學法律的人們,也不關心中國房地產的法律問題,然後將自己的血汗錢用來高價買房。
那麼,既然人們不關心法律的時候,一切都好辦了。 因為人們並不關心證券市場的法律問題,所以證券市場可以在行政命令下,很隨意地就開張了。 因為行政命令不是法律,缺乏相應的責、權、利機制,尤其是缺乏剛性懲罰機制。 所以,權力擁有者通過無識行政命令,甚至直接修改行政命令,讓證券市場向自己傾斜。於是,隨意上市圈錢、隨意增發、隨意不付現金分紅、隨意進行市場操縱、隨意弄出“大小非”。 而所有這些行為,都是根據權力的大小,制定出利益向自己傾斜,但是完全擺脫自己責任的行為。 這樣的證券市場,就像一個隨意可以修改的程式,類似於《駭客帝國》裏的Matrix。 權力擁有者可以隨意修改證券市場的“程式”,然後讓巨額的資金流入自己的“腰包”。 當然,這些人能夠獲利,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巨大數量無知的中小散戶們在“暴富”的自我幻想下,把自己的家當投入到股市中,然後讓這些人來掠奪自己的財富。 而這種情況,在國外是很難發生的。 不用說國外,即使在香港都很難發生。早期中石油香港上市,人們對其基本上置之不理。 所以,巴菲特以很低的價格買入中石油,還賺取了大量的股息。 等中石油準備在中國內地上市的時候,資金開始爆炒香港的中石油股票,巴菲特在賺了將近十倍的利潤之後,堅決全面拋空中石油的股票,一股不留。 可以說,這就是外國投資者對於中國股票的態度。 而既然中國的中小散戶不思考這些問題,那麼中小散戶不虧錢就是“天理不容”了。 房地產市場是同樣的情況,“小產權房”本身是合法的,只要仔細分析法律規則的人都能夠看清楚,城市房地產產業鏈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產業鏈則利用人們缺乏法律意識的情況,通過國務院《通知》等模棱兩可的行政檔,讓人們打消低價購買“小產權房”的念頭,讓城市房地產產業鏈有了生路。 可以說,國務院的《通知》是處心積慮進行反復權衡的結果。 因為,像《通知》這樣的行政命令,可以隨時收回或者更改。 而更改或者收回的時候,相關部門只需要稍微解釋一下,甚至連解釋都用不解釋。
法盲(包括法律专业的法盲)们的无知再一次发挥作用,行政命令再一次奏效了!人们把《通知》、《办法》等行政命令当成了法律,然后出现了所谓“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的差异。人们买房的时候,开始讨论“产权”的问题,认为“大产权房”是合法的房子,而“小产权房”是违法的房子。 于是,人们宁愿花10000元/平米买“大产权房”,也不愿意花3000元/平米买附近不远的“小产权房”。 同时,花高价买“大产权房”的人还愤愤不平,要求zf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 因为他们知道,低价的“小产权房”的存在对他们的利益是个威胁。 如果包括利息,他们需要花150多万买一套房子居住的话;其他人买“小产权房”只需要50万,跟他们相比节约了10年的黄金时间。 那么,这些买“大产权房”的人必然不会甘心,因为“小产权房”的房主没有跟他们一道做“房奴”。另外,“大产权房”的房主面临70年之内的“使用权”持续缩水,而“小产权房”因为是集体所有权(不是“使用权”),所以可能根本没有期限,可以是长期拥有,而且拥有的是土地所有权(这个所有权隐含在集体所有制土地中,虽然仍然存在户口限制的问题,这个所有权并不稳定,但是潜在价值要高于只有土地“使用权”的“大产权房”)。 也就是说,“小产权房”价格低得多,同时可能拥有更多的权利,而这是“大产权房”的房主们没有仔细想过,或者想过之后很害怕的。因为,一旦“小产权房”合法这个真相被大多数人所知,并且“小产权房”的土地权益如果被认可之后,那么“大产权房”的价格,将不可避免地低于“小产权房”的价格。 而如果民众开始达成这样的认识,那么对于城市房地产产业链和“大产权房”房主都是灾难性的。 所以,城市房地产产业链在努力打压“小产权房”,购买“大产权房”的房主们呼吁停止“小产权房”。而希望通过卖地赚钱的Zf也再三强调,不能够继续建设小产权房,要“狠刹”这个“小产权房”建设“风潮”。 可以说,“小产权房”长期以来都在似乎面临“人人喊打”的受压局面。但是,弱小的“小产权房”坚持下来了,不论顺境和逆境,都在持续地进行建设。 为什么会这样? 仅仅只需要一个理由:“小产权房”是合法的。 不论舆论怎么叫嚣,不论行政命令怎么进行限制和打压,合法的“小产权房”都在扩大着自己的地盘。那么,城市房地产产业链怎么办? 毫无办法。 他们只能通过zf,以“乱占耕地”、“违反城市规划”等理由,拿个别的小产权房楼盘“开刀”,以“杀鸡儆猴”的方式吓唬购房者购买“大产权房”。 而无论zf如何进行“杀鸡儆猴”,99%以上的“小产权房”安然无恙,这不是“法不责众”的问题,而是因为法律在保护着“小产权房”。 而zf也只能打“擦边球”,三令五申不得开发“小产权房”,提出各种借口解决某个小产权房,但是zf不能(也不敢)大规模违法。 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融入世界法律规则体系的过程。如果zf敢于大规模违法,那么可能将面临他们无法估量的后果。所以,合法的“小产权房”生存下来了。 “小产权房”的生存和发展反映出法律的意义,这就是法律的价值。 法律就像“利爪和尖牙”,很好地保护着小产权房。
现在,人们总在谈“适应中国国情”! 其实,愚蠢的人们根本不知道怎么“适应中国国情”。 很多人看着别人升官发财,于是也想“同流合污”,希望分得“一杯羹”。 这种“适应”的想法和行为,实际上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在现在的环境下,能够升官发财的人都是有背景的。 这些人通过背后的运作、力量博弈和利益交换而实现升官发财的目的。 而很多人只看到表面升官发财,而看不到背后力量的运作,这些人即使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也无法实现升官发财的目标。 同时,这些人就像自我阉割进宫的阉人们,摧残了自己做人的生理根本、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希望获得所谓的荣华富贵。 但是,除了可数的几个太监外(这少数几个太监经常也没有好下场),最后大都成了一无所获的牺牲品。 1990年代之后,“适应中国国情”的人群有:下岗职工、效益不好的老国有企业在岗职工,效益较好的垄断型国企的底层职工、1990年代大量贸然“下海”的人们等等。 这些人“适应社会”的结果是,绝大多数陷入生活失去基本保障的困境。 而人们“适应中国国情”的行为有:认可并适应自费上大学、认可并适应医疗改革、认可并适应股市操纵、认可并适应楼价上涨、认可并适应大量印钞票。 而当“适应中国国情”的人们进行了“适应中国国情”的行为之后,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快速变得一无所有,而整个社会也弥漫着绝望的空气。 从道理上讲,“适应”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受到保护,并且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而真正懂得“适应中国国情”的人们,则必然会研究中国的法律系统,洞察中国法律系统内置的机制,并且思考中国法律中的关键“漏洞”,并且认识到,这些“漏洞”都是让自己赔钱、让自己生活变差的原因。 那么,“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所以他们尽量不做不受法律保护的事情,尽可能将自己的资产、家庭和个人命运,置于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 比如说,既然法律上并没有“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的界定,那么花两三倍的价格购买不受法律认可的“大产权房”,就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行为。 另外,为了防止zf实施对“小产权房”进行杀鸡儆猴的拆除,就要购买那些开发规模大的小产权房。 因为,行政命令都是“柿子捡软的捏”,所以一般动不了这些大规模开发的小产权房。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房地产气球”是普遍性问题,不论购买“大产权”还是“小产权”,都是花钱买的“气球”。 而分析和思考法律制度的重点在于,即使花钱买“气球”,法律也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比如说,花50万买“小产权房”的一个高收入白领(年薪13万),只是花了自己5年的税后总收入;而花120万买类似“大产权房”的人(120万收入+贷款利息+各种契税和交易费用,实际总成本为150万),则花掉自己15年的税后总收入。 那么,5年的“血汗”和15年的“血汗”,意味着决定人生命运的差异。 有的人拿自己手里的50万买房,等于实现了自己的精神自/由和财富自/由,自己精神上非常轻松,可以随意跳槽,而赚的钱也可以比较随心地花出去;而手里只有50万,剩下的钱贷款买150万总成本房子的人,则给自己套上了精神和财富的双重枷锁,不敢买高品质(必然是高价格)的食品、不敢跳槽、不敢花钱休闲充电、为宏观经济和个人收入的变化而担心受怕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100万的差异,逐渐塑造出截然不同的人格和个性。 那么,未来两种房子都变得“一文不值”,两种人的心情和状态也截然不同,而这样的不同将在未来塑造不同的命运。 当然,如果洞察法律规定的土地所有权基础,敢于不买房、或者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换成外汇,并且存到国外去的人,则具有更加不同的心理状态。 总结一下,同样的“山寨地产”(跟“山寨车”一个道理),三个年收入都是13万的路人,路人甲花50万买(长住),路人乙花150万买(长住),路人丙花50万买了两年之后以150万卖掉(炒房)。那么,路人丙是最明智的,即使他只是一个街头卖油条的小贩,他的生活和他孩子的命运都会因为他的决策而受益;而路人乙是最愚蠢的,即使他是手拿博士学位的律师或者工程师,他自己的命运、甚至孩子的命运也将因为他的决策而变得非常悲惨。
可以说,在楼市“大小非”问题上,“学历分子”们分成了两大阵营:1、既得利益阵营;2、利益受损阵营。 “学历分子”中的既得利益阵营,也可以说就是“学历利益集团”,也就是体制内的人们。 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学历获得利益,或者通过利益获得学历。然后,这些人垄断了大部分的金钱,并且利用体制性低价获得房子,或者在房子普遍低价的时候,买到了房子。 然后,人们坐着看自己买的房子的价格持续上涨,并且认为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同时,利益受损阵营的人们,虽然也是“学历分子”,但是既没有体制内的高收入,也没有低价房可以购买。 另外,“学历分子”们并不真正对知识有兴趣,也就没有功夫研究法律中,有关楼市的“大小非”问题。 所以,有的人购买高价的“大产权房”,于是成了“房奴”,而有的人则连“房奴”都做不成。 于是,体制外的“学历分子”变得愤怒了,希望房价降下来,因为房价让他们无法的结婚生子。 为什么房价让他们无法结婚生子? 因为房价涨了,他们买不起房子了,于是女友因为自己没房子不跟自己结婚了,无法结婚也就没有孩子了。 这一连串的逻辑看上去很正确,理由也更充分。 其实,这一连串逻辑反映出,“学历分子”的实质。 知识分子的能力是内在的,价值也是内在的。 知识分子即使身无分文,暂时没有能力组建家庭,也能够白手起家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而且,知识分子经常即使无房无车,也能够获得爱情、婚姻和家庭。 那么,“学历分子”的生活依靠外在,十几年“寒窗苦”的目标是一个学历,那么为什么要获得这个学历?并不真正为了知识,而是希望通过学历,获得希望得到的利益。 但是,当体制内的“学历利益集团”通过运作,把学历变得不值钱的时候,“学历分子”们也就失去了谋生的屏障。 那么,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学历不值钱了,而“学历分子”们又无法以自己内在的知识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世界中,女性或者拜金,或者喜欢有才的男人。 而“学历分子”进不了利益集团,就无法获得金子,同时也缺乏知识分子的才干,所以也就失去了女性的青睐。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历分子”失去了自信,就要为自己的婚姻家庭找一个“救命稻草”,那就是房子。 “学历分子”们就像早期希望通过学历进入利益集团一样,希望通过买房获得婚姻。 但是,房价已经被“学历利益集团”抄到了天上,让利益集团之外的“学历分子”们望房兴叹。 于是,既得利益和非既得利益的“学历分子”们开始在房价上进行激烈的争论。 在争论过程中,看上去这是个民生问题,但实际上更多的只是“学历分子”内部的争端。 因为,广大的农民工和农民们,根本不去考虑城市的高房价,因为不论房价高低都买不起。 而集中抱怨房价高、并且做房奴的人们,大都是“学历分子”。
“学历分子”之所以不是知识分子,因为“学历分子”们不是分析“山寨房地产”的本质,并且引导民众对于房地产的认知;而是针对“山寨房地产”的价格,进行激烈的争论。 这就像有的人开了一个市场,专门交易“山寨豪华车”。 而“学历分子”们不是指出“山寨豪华车”实际上一文不值,而是都积极参与到交易“山寨豪华车”的市场中,然后把“山寨豪华车”的价格炒得比国外真正超豪华品牌汽车的价格都高。 很多人还为了买“山寨豪华车”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说没有“山寨豪华车”,女朋友就不跟自己结婚,自己就没有家庭和孩子。 因为,“学历分子”们是中国社会掌控话语权的主要群体,不论是获益还是利益受损的群体,都能够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 而他们的积极参与,吸引了全社会的“眼球”,引导整个社会为了“山寨房地产”而疯狂。 当山寨房地产的成为社会的主要热点问题之后,全社会大多数的的资金被吸引进入“山寨房地产”。 当“山寨房地产”主导经济的时候,大多数其它产业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可以说,不论房价的多方还是空方,在大谈房价的时候,都是在为“山寨房地产”吸引社会的“眼球”做出了“贡献”,为卖地和房地产商的巨大利润做出了贡献,为房地产迅速扩张侵占农田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银行的钱大量套入房地产做出了贡献。 尤其是银行的钱大量贷给房地产,房奴背负着沉重的放贷,让“山寨房地产”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真实的影响。 不论是强烈唱多房价的,还是强烈唱空房价的,“学历分子”们都在扮演着自己在戏中的角色,共同为“山寨房地产”的扩张而起着推动作用。 而中国房价在过去十年,超美赶日,并且冲向太空的过程,就是“学历分子”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