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从买房到财务自由之路

  关于彼得定律在投资中的再思考---《反彼得定律》
  前面写过彼得定律,原文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比如以前自己身边的例子,本来在单位就是主管层级,感觉干的不顺心(其实是主管的能力还没达到),然后跳槽到同业上升一级去当经理,但是下场往往是不了了之,找不到踪影了,就是因为他遵循了彼得定律,去了能力达不到的境地。
  今天看一篇文章,又看到这个定律的一些故事,自己突然联想起来在商业中,其实也存在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开烧饼铺的做的非常好,然后想扩大业务,就去搞了一个海鲜餐厅,结果赔了,乖乖的回来继续卖烧饼,跨业经营多半草草收场,自己的那位羊汤朋友,现在就是关门大吉,可以看到很多老一辈的经营者,几十年来家族都经营一种生意,也是都谙熟这个彼得定律。
  有没有量化的彼得定律用于投资呢,自己认真思考了一下,扩展思路考虑如下,就是如何避免彼得定律在投资中的不良后果,起名叫《反彼得定律》:投资不要超过自己能力上限,或过往投资收益率的上限的项目、产品。
  1、过去的投资收益率决定了未来的安全收益率。比如投资股票的,今天涨明天跌,如果算一下上一年或者几年的年化投资收益率,如果涨涨跌跌不超过5%,甚至还是负的,真不如把钱存银行,有个4%的稳定收益,还不用天天看盘,平添焦虑。
  2、如果是房产投资,如果过去5年是通过辗转腾挪一番操作,最后做到了年化20-30%的年收益,那未来不要想着超过这个收益率了,但是还会通过这种房产投资赚钱,收益率不会下降太多,因为是固有能力使然,但是如果以前是因为闭着眼瞎买了一套,现在跟着大势赚钱了,以后不会再有这种好事的,这是运气不是能力,不属于彼得定律范畴;如果买了房子一直房价没赚钱,只能靠租金收益达到年化1.5%-2.5%,不如把房子卖了,去存个4%的定期存款。
  3、对于实体生意,如果以前的生意干的挺好,这个时候有个人过来说,有个更赚钱的生意,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很多人经不住诱惑头脑一热就干上了,其实他没有分析一下,朋友来说的这个生意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如果远远超过自己原来生意的收益率,千万不要参与,因为有能力早就去提高自己生意的收益率了,自己熟悉的生意都没有再提高收益率,为何不熟悉的生意反而会比自己熟悉的生意收益率高,逻辑说不通。
  所以明白了自己的能力收益率(操作资产达到的收益率)上限,就不要去突破,会不称职的。
  给自己定个反彼得定律资产收益率上限,5%。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