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从买房到财务自由之路

  从网络D姐的几百套房说说真正的二房东收益
  这两天网络盛传某姐有400栋房收租,花式收租收到手抽筋,一栋楼都几十万几十万的租金塞包里,搞的全民沸腾,发现了新的财富新星,说她几个亿的都有,最后各类辟谣又说这是营销炒作,没那么多房子,就是个二房东云云。
  抛开以上众说纷纭,单就数据来看,我想说说一个溢价租赁经营者(二房东),真正的收益情况是多少,分析来自咨询同业及本人的经营数据。
  当我达到30套房的时候,满心欢喜的向季老湿报告,季老湿很快回复:“再干下去,很快就会从怡情到伤身了”,虽然自己当时目标是100套,因为后期再没有增加房屋量,他这句话也没有在实际中发生,但始终认为自己一个人搞100套没问题,之前还在季老湿公众号里看过有一位70套房的经营者,但至今也不知道他是一个人做还是有帮手,所以一直信心满满。
  如果继续干下去,那会不会出现“伤身”的情况呢,没有数据就没有发言权,自己问了几位搞民宿的朋友,他们都是公司化运作的,有一定的规模,我问如果管理200套房子,需要多少人,他的回答比我的预估还要大,对应200套房子,有管理出租房源的10人,有售后服务的7-8人,有财务2人,管理人员2人,老板1人。这应该是老板能减少到最少的人员配置了,民营公司不养闲人,估算了一下除老板外的人员工资成本又多少。
  管理人员8000X2=16000
  出房人员5000X10=50000
  售后人员4000X8=32000
  财务人员4000X2=8000
  合计=10.6万
  办公场所租金每月1万,水电物业费等5000,人员保险每月15000,合计3万
  200套房每套房3个隔间=600套隔间,他们说每套隔间要有450元差价,去掉50元的装修分摊(一间房50元X3X12月X5年=9000元装修费),按照一般是90%租住率,共计有400元X600X90%=21.6万毛利
  扣除以上费用后纯利(未算财务税务成本)=21.6-10.6-3=8万,这就是老板获得的钱,如果是加盟的,可能每月还要上缴一定数量的加盟费,这个不详,这样粗算,假如一下子这家公司收到200套房子,并推向市场,以后老板每个月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一年百万收益。
  那再算一下自己这种独门方式,如果达到这种规模,自己会获得多少钱呢?
  自己干的比较猛,一个人每年收房30套,200套自己干要用6年多,按照6年收完,最后一年收的房子要延续5年,一共干这个生意11年,收房差价这些年下来按照每月500元一套来算(收房普遍2100-2200,减去装修费用每月的摊销,出房在2800,还有中介费支出),出租率按照90%出租,如果达到200套以后需要人员与上述企业人员相仿,就算20人,然后自己再豁上顶3-5个人,峰值员工也需要15人,11年平均开每年是7人,好了,数据都全了,下面开始沙盘推演。
  这些年的总收益(不算财务成本、税务成本)=200套X500元X12个月X90%出租率X5年=540万,平均到11年,是49万/年。
  各支出项
  管理人员8000X1=8000
  出房人员5000X2=10000
  售后人员4000X3=12000
  财务人员4000X1=4000
  办公室租金5000,水电物业2000,员工保险去掉不管,合计7000
  以上合计每月4.1万,每年49.2万
  49万-49.2万=-0.2万,what?没算错,再捋一遍,还是这个数,怎么回事,还赔钱?
  再从工作量来计算,看看能不能省了哪些人员。
  财务人员首先可以辞退,让自己老婆来干,还放心!
  按照高峰200套时,每套房子每年付款4次,一年要处理800次,每月67笔打款,这里面打款时间不定,有的还要求支付宝微信打款,有的甚至要收现金,有的还定的每年减一个月房租,得在某个月少付一个月房租,有的每年涨房租50元、100元的,有的是涨5%、10%,有的是前两年一个价,后三年一个价,什么情况都有,这些要搞清楚,那收租金还是这个流程,什么状态的都有,每年也是这个次数,还有退租、退押金的,拖着房租不给的,等等,这个复杂的工作,招个财务人员给4000的工资有人来干吧?如果以后这个人辞职,后面的新人来交接,会不会搞晕,两个办法,提高工资留住人,或者让自己老婆来干,还得11年不离婚,哈哈。
  人员还可以优化吗?管理人员去掉,就留一个管出租的,一个管售后的,财务老婆干,自己也顶上什么都干,办公室也不租了,水电费也省了,这些人要应对每10天签约/采购/装修一套房子,高峰时每年300人次的入住(自己34套房1年多61位租客),工资支出如下:
  出房人员6000X1=6000
  售后人员5000X1=5000
  合计1.1万,每年13.2万
  49万-13.2万=35.8万,平均每月2.98万,这就相当于自己和老婆两口人的月工资,感觉多不多?累不累?这下搞明白了,其实这个生意就是赚的别人的人工费。
  如果再想提高收入,连上面这两个人也不用,全是自己和老婆撸胳膊上阵,那每年49万妥妥的都是自己赚的,有这个可能吗,能应付的了这所有的事情吗?
  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彼得定律),不要低估别人的智商。现在规模稍大一点的公寓企业,他们的老板,其实也天天在算这个帐,没有人是慈善家,他们每天也是在想如何能减少开支,直到把人员精简到不能少为止,他们也想着自己火力全开,一个人顶上,钱都到自己腰包里,可能吗?
  有人说招上两个员工,加上自己老婆,自己和老婆就能挣3万,这不是挺好吗。不要低估别人的智商,因为这个生意没有加入门槛,没有加盟费,几乎是无本生意,技术没有壁垒,被模仿的几率是100%,看看周围有多少干的就知道了,那还能保证那两个员工始终跟着自己干,不自拉山头?
  再回到开头,好像哪里不对,为何人家租赁企业那么多员工,老板还能活的挺好(网上查了一下他们的诉讼纠纷,一年好几起),自己都累死累活的,还赔本赚吆喝,仔细思考,核心差距如下?
  1、他们搞的是群租,分割出租,每间屋子价差450,一套房子必须能出3间以上才收房子,也就是1200的差价,他们的装修成本很低,而自己的模式也就是500的差价(最近几套的差价才400,算上装修费分摊,也就300元),以上要扣除装修费按月分摊,他们的装修费低,净差价更大,所以说,差价、差价还是差价!
  2、他们老板挣的是经营利润,咱们挣的人工费苦力。
  如何应对以上状况的出现,改群租是不可能的,那第一就是提高租金差,当前情况乃至今后都不太可能,所以季老湿的做法无比正确,他就是提高绝地溢价值,一套房子几千的差价,如果咱这种几百元的方式好,人家早就做了,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比自己聪明。二是绝不增加员工,哪怕把老婆拉进来也不行,就一个人干,干到忙不过来为止,需要增加人手的时候,就别干了,这是最大收益的顶点,再扩大人力,就会体验季老湿那句话“从怡情到伤身了”的至理名言了。
  完全遵从《反彼得定律》,会过的很舒服。
  昨天万达的公寓卖掉了。
  中介小伙的能力就是强,说来说去,就让他们说成了。最后定的52万,比原来高了1万,虽然自己有分析,但未来都是不确定的,特别是租金这一块,最后一狠心,就出手了,落袋为安。
  虽然是卖给一个投资客了,但是能找到一个快速接盘的,也是不错了。
  几个原因,促成了卖的决定。
  1、房子紧靠电梯,这是致命硬伤,问过搞日租房的,不要,当客房旅客有时会投诉睡不好,楼层低,对于电梯房大部分人认为也是缺点。
  2、当前租金回报率高,是建立在和租客关系好的基础上,给这个价位的租金,是完全看人家的关系,人的因素占比太大。投资中最忌讳收益率依靠人,这个人不行了,收益率就完了,当前公寓租金都到2200或者更低,这套房子问日租房也就给1800,假如哪天她感觉贵了不租了,再出租后期收益率会大幅下降,都不如4.25%的银行定期收益。
  3、这个买家连房子也没进去看,让中介在楼上买好几套,完全听中介的,所以对房子品质没要求。如果以后卖房子,还得重新装修,否则品相太差了,装修至少要花5000,这就是省下的钱,相当于赚的钱。
  最后卖完,算下来,年化收益率5.1%,公寓就是个理财产品,相当于当年存了一个的五年期存款利率的定期。看当前及今后的状况,持有现金,更有机会。
  这个房子再也不用去换水龙头、修马桶漏水、除蟑螂了,哈哈。
  房产投资年化收益率计算公式
  =(累计房租收益+(房屋售价-购房成本))/购房成本/累计持有月数X12个月
  比如买房3年半共42个月后卖出,买的时候所有成本加起来100万,卖的时候净得收入105万,房子一直出租,每个月租金2000元,3年共收入租金7.2万
  年化收益率=(7.2+(105-100))/100/42X12=3.5%
  看了一本科幻小说,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无法改变过去,只能去改变未来。
  看了某大V的推荐,看了一本科幻小说集,华裔小说家写的,有的还改编成黑镜。其中第一篇讲的是关于时光门的,主人公穿来穿去,人物交错,自己和自己见面,还挺烧脑,核心观点就是,穿越只能去未来,没法从现在回到过去,所以就改变不了过去的事情,而且只能听未来人的建议,没法给未来人建议,因为未来的你知道现在的你未来要走过的路,这句话挺拗口,小说里未来的自己给现在的自己谈了很多应该去做的事情内容,也不让现在的自己问为什么,现在的自己照做就可以了,那他到未来自己就成为那个富有的人了。
  咱就会联想,光看热闹没有意义,不都是说未来不可知吗,是不是现在就稀里糊涂的过就行,不管那一套呢?非也,仔细想,这个故事给现在的咱什么不少启示。
  那先定义未来是什么,这里先要有个时间概念,有的时候一想未来,就想自己老了以后怎么样,这个时间范围太长了,没有意义,一般定计划都是怎么定的,比如三年规划、五年规划,所以未来并不远,甚至三个月五个月也可以说未来,三天五天也是未来,比如天气预报不是常说“未来两天怎么样”之类的话,其实未来就在明天。
  说完时间概念,那还有个空间概念,这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未来某个时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空间上的展现,比如胖了、瘦了、发财了、亏损了、有经验了、成功了、失败了等等在这个真实世界空间里的展现。
  思路理清了,就看该怎么做了,其实未来的你都知道怎么做未来才会成功,那就很简单了,如果为了将来某件事未来做成功,就去请教未来的自己呗,可是未来的自己根本不存在啊,去哪里请教呢,其实就向那个已经经过时间、空间的未来人请教啊,那个人可以不是你,但是他在以前起步的时候可能和你是一样的。
  比如我想开个烤鸭店,保证2年以后盈利,那就向一个已经开了2年的成功烤鸭店老板去请教,如果想开个能活10年的企业,就向成立已经10年的成功企业家去请教,如果想2个月后成为美食高手,那就不要向苦练了1年才会颠勺的大厨师请教,那个不是未来的你。
  既然去找未来的你,成功的你,就不要去向失败者请教,虽然可以吸取他的教训,避免出现他的错误,但是避免不了其他的错误,一定要向成功者请教,不要去理会失败者,因为按照未来的你给你的建议,你就会成为他。
  我在想,我现在收房到三十多套了,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地方,当时应该向那个万达第一首富的小姑娘请教的,她就是未来的我,但我没有;如果我继续收要到70套,我一定先要去那个拥有70套的那位外地经营者去请教,因为他是未来的我,请教完了,我才有可能达到70套而不失败;如果我要收100套,我一定向季老湿请教,让他给我推荐一位个人收100套房的成功者请教,因为他是未来的我,否则很难避免在100套路上失败。
  今后做任何事,咱首先要问问那个未来的自己,让不让自己做这个事,应该怎么做这个事情,问清楚以后才开始做这个事情,这个未来的自己包括比自己地位高的、见识广的、年龄大的、某项领域成功的,他们才是未来的自己,听他们的话,才能活成他们的样子,变成自己的未来。
  时间的力量
  昨天去银行(地方性银行)把贷款提前还了一部分,用的是卖公寓的钱,到柜台几分钟操作,卡上的数字就归零,感觉钱真不值钱,呵呵,但月还款从6000多降到了2500,扣除租金差,产生正现金流一千多。
  看着富丽堂皇的银行,就想银行里的这些人员,租的大楼,营业设备,服务后台等等,得花多少钱啊,而他们的利润来源只有区区的一点利差,就可以保证他们的这些支出,上网查了一下这家银行的资料,自有资金40多亿,总资产5000多亿,咱就算一笔简单的账,看看这家银行一年靠小小的利息,能赚多少钱。
  自己的钱都放出去,40X0.05=2亿
  总资产其中可动用的现金部分假设80%=4000亿,存贷差2%,80亿
  合计82亿,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这微小的存贷差,一年可以80亿的毛利,是什么带来这么大绝对值的收益,其实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小小的利差就是巨大的利益,这就是时间的威力。
  以100万20年贷款计算,基准4.9%,总利息支出是57万,超过本金的一半,也是时间的力量,造就了如此巨大的利润值,这个几十万给了银行,就是银行的利润,对自己来讲,就是金钱的损失,有人肯定说,我没损失啥呀,每个月还贷,感觉不出来什么,其实是付出的劳动,就变成了银行的利润,这就是俗称的“给银行打工”。
  在回家的路上,前面一辆电动三轮,它的后箱体骨架根部已经锈蚀,有的骨架重新焊接,看车辆也就两三年的状况,那些锈蚀的地方以前也是焊的牢牢的,可是经过两三年短短的时间,已经锈蚀的可以用手都可以掰断,时光倒退三年,刚买这辆车的时候,那个骑车人就是用铁锤也砸估计也砸不开那个焊接的部位,当初何其牢固,如今不堪一击,这是时间的力量打垮了这辆车,哈哈,当然也可以说是风吹雨淋之类的原因,但没有时间的过程,再大风大雨也不会摧之这么厉害。
  所以说时间有增加的力量,也有消灭的力量,她能让财富慢慢增加,也能让财富慢慢减少。
  有没有办法利用时间的力量为自己造福呢,完全可以,举个例子,去找个地方,比如自己买的一楼带院的,或者老家的宅基地内,或朋友的厂区内,反正可以保证能栽颗树树成活且地方不变动的,买颗树苗种上,活了以后就不用管了,免费的阳光,免费的地下水,几十年下去,时间的力量就体现了,猜猜那时这颗长成的大树可以卖多少钱?
  时间这么有力量,我们是否每天都在利用这种力量呢?
  政策的导向到底让干嘛
  今天一位大V评深圳的离婚率上升,排队离婚的都挨不上号,感觉很有道理。
  现在的结婚率本来就在持续降低,逐渐出现低欲望社会的苗头,而政策反而在摧毁家庭,因为离婚了反而可以多买一套房,反而结婚了少了一个房票,导致理论上不结婚比结婚好,理论上出现房地产管控政策的负带效应。
  现在鼓励生二孩,出生人口也没见止住下滑,政策还造成拆散婚姻的效果(不管真假离婚,但导致已到结婚年龄的人为了房票,推迟结婚,更不可能生孩子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个长期的问题,非得像日本一样,现在国家就是全部报销小孩子抚养费用,也不愿意生,咱们到那个时候估计政策会180度翻转:结婚可以买2套,生一个孩子给一个房票,呵呵。
  很多政策都是临时的,互相打架,正负相抵,制定政策的人还很认真、很勤劳、累的不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