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六日”(一)



  《伤寒论》中多处说到伤寒一日,伤寒二三日,伤寒五六日,最多说到十三日。其中这一日二日代表了一天两天吗?比如第【5】条原文: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其中二三日理解为得了伤寒二三天可以吗?那么伤寒五六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得了伤寒五六天?不对,为什么张仲景不乱说七八天呢?在《伤寒论》中从未说到有关时、月、年等表时间的词,从未出现月半,月余,年等词,可见《伤寒论》中的“日”并不表示得病的时间。那么,它代表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下许多医家对原文第【5】条的解释: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二三日,无阳明少阳证,知邪不传,止在太阳经中也。清·吴谦《医宗金鉴》  伤寒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此其常也。若二三日,阳明证之不恶寒,反恶热,身热心烦,口渴不眠等证;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满、喜呕、口苦、耳聋等证不见者,此为太阳邪轻热微,不传阳明、少阳也。程知:伤寒一二日太阳,二、三日阳明,三、四日少阳,四、五日太阴,五、六日少阴,六、七日厥阴,此第言其常耳!其中变证不一,有专经不传者,有越经传者,有传一二经而即止者,有发于阳即入少阴者,有直中三阴者,有足经冤热而传手经者,有误药而传变者。大抵热邪乘经之虚即传,若经实即不受邪而不传,阳邪胜则传,阴邪胜多不传;故经谓脉静为不传,脉数急为欲传也。又曰:足经自足上行胸腹头背,主一身之大纲,故寒邪入之,即见于其经,若手经第行于胸手,不能主一身之大纲也。邪既入足经,必传入手经,故感风寒之重者,头项痛,肩、背、肘、节、亦痛也。圣人言足不言手,足可该手,手不可该足也,非不传手也。夫五脏六腑十二经,气相输,络相通,岂有传足而不传手者哉!亦岂有伤足而不伤手者哉!虞天民谓热先手,寒先足,义亦可互通也。程应旄:伤寒之有六经,无非从浅深而定部署。以皮肤为太阳所辖,故署之太阳;肌肉为阳明所辖,故署之阳明;筋膜为少阳所辖,故署之少阳云耳!所以华佗曰:伤寒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只就躯壳间约略其深浅,而并不署太阳、阳明等名。然则仲景之分太阳、阳明等,亦是画限之意,用以辖病也。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者,是言见症之期,非传经之日也。岐伯曰∶“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膺背两胁,亦中其经。”(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盖太阳经部位最高,故一日发;阳明经位次之,故二日发,少阳经位又次之,故三日发。是气有高下,病有远近,适其至所为故也。夫三阳各受寒邪,不必自太阳始。诸家言二阳必自太阳传来者,未审斯义耳。若伤寒二日,当阳明病,若不见阳明表证,是阳明之热不传于表也。三日少阳当病,不见少阳表证,是少阳之热不传于表也。)    根据在哪里呢?《黄帝内经•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日,政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咽,故腹满而咽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以上可见,伤寒一二三四五六日,代表的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六代表从太阳—厥阴的一个完整过程,如果说伤寒八九日,那便是“伤寒”已经完整传过一遍,已经开始第二遍的传导,且又到了阳明和少阳。《伤寒论》中第【384】便是佐证: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鞕,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鞕,鞕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你看十三日,已经是第二遍的结束,第十三日又是太阳的开始,也就是传导的结束。所以说“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那么,一日代表多少时间呢?如下图:

太阳:已午未 09:00—15:00
阳明:申  戌 15:00—09:00
少阳:寅卯辰 03:00—09:00
太阴:亥子丑 21:00—03:00
少阴:子丑寅 23:00—05:00
厥阴:丑寅卯 01:00—07:00
  其中“六经”欲解的时间为: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也就是巳午未(9:00——15:00)
太阳病欲作时,从亥至丑上,也就是亥子丑(21:00——3:00)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也就是申酉戌(15:00——21:00)
阳明病欲作时,从寅至辰上,也就是寅卯辰(3:00——9:00)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也就是寅卯辰(3:00——9:00)
少阳病欲作时,从申至戌上,也就是申酉戌(15:00——21:00)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也就是亥子丑(21:00——3:00)
太阴病欲作时,从巳至未上,也就是巳午未(9:00——15:00)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也就是子丑寅(23:00——5:00)
少阴病欲作时,从午至申上,也就是午未申(11:00——17:00)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也就是丑寅卯(1:00——7:00)
厥阴病欲作时,从未至酉上,也就是未申酉(13:00——19:00)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