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团长说心理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
比别人更快看到精选心理学优质好文
✦用心理学,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NO.151
作者:黄启团
主播:于芬
背景音乐:Joyful Afternoon
图片整理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是否总能为自己不如意的现状找到原因?
比如:
我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是因为现在的女孩太拜金了,真爱难寻;
我在公司得不到重用,是因为家里没背景,嘴不够甜,不像同事会来事;
我婚姻不幸福,是因为我父母的亲密模式有问题,我才爱无能。
如果团长说,造成我们痛苦的并非这些问题本身,而是你这种思维方式。大概很多人会有疑惑,什么意思?
请和我一起走进某次《升级生命软件》课程,看看陈小果转痛为喜的故事。
01
和大多数案主不同,小果一上台还什么都没说,就开始啜泣。
我柔声问她:“小果,你的眼泪在说什么?”
她说:“我有点激动,我没想到会被选中做个案,我从来不相信这种好事会降临到我身上。”
“是的,但不管以前如何,今天我看到你了,在600多个学员里看到你了,选你来做个案。你有什么困惑呢?”
“我没有朋友……”
“现在,我愿意成为你的朋友,你愿意吗?”
“我不相信!”她开始摇头,打断了我的话。“这不可能是真的。”
我不禁好奇,她说她没有朋友,而我愿意和她做朋友,为什么会引起她的反对,她就是不相信呢?
我看她啜泣得更厉害了,问她:“当你有‘我没有朋友’这样的想法时,你是什么感觉呢?”
她紧张得说不出话,掐住话筒的手指都发白了。
“紧张是可以的,这种感觉让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成年后的模式,往往是由童年经历造成的,所以我带她回溯最早的经历,以便找到模式的根源。
小果说,这种感觉她7、8岁的时候也有过。有一天她回家,发现家里来了很多人,乌泱泱的,是爸爸的朋友,平时都见不到那么多人。他们高谈论阔,她吓得赶快往外面跑,她也不知道自己跑什么,仿佛想跑进个地洞里,把自己埋起来。
她说“我不想他们看到我,我太不好了,会给爸爸妈妈丢脸的。”
一个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一定会丢脸呢?究竟是什么让小果那么卑微?
这背后一定有“故事”,我猜这个“故事”和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于是我用萨提亚雕塑的方法继续探索她的原生家庭。
讲台上呈现的是这样的画面:
她的“爸爸”(扮演者)高高地站在椅子上,一只手叉腰,伸出另一只手指向“小果”(扮演者),怒目圆睁地瞪着她,整个身体呈指责姿态。而“小果”呢,则是单膝跪地,弱弱地低着头,都不敢抬眼爸爸,呈“讨好”的姿态。她的“妈妈”(扮演者)则是背对他俩,面向“外面”,仿佛没看到这个家发生了什么。
小果解释说,爸爸一直是严厉的家长,每晚都让她背书,背错一个字,就让她举着一大盆水罚站,站到背会为止。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能请病假,要坚持上学,她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女孩可以坐在爸爸的肩头,而自己只能远远跟在爸爸后面,连摔倒了他都不会扶一下。
妈妈跟着舅舅到外省做生意,长年不在家,有次同学笑她是没妈的孩子,她和同学打成一团,还是打输了,回家在爸爸面前哭鼻子,他却说“哭什么,谁不是这样长大的,受点委屈有什么关系!”
爸爸难以亲近,妈妈又扔下自己去外地挣钱,连路边的小乞丐都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乞讨。而她呢?简直连乞丐都不如……一想到这一点,她就很嫌弃自己。
有部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她还真把自己活成了“被嫌弃的果子的一生”。
为了不被“嫌弃”,她一直乖巧懂事的长大成人。
她记性很好,能记住同事爱吃的东西,这样聚餐的时候就能点别人喜欢的了,即使自己不能吃辣也会硬着头皮吃;
她很热心,朋友找她帮忙,不管多难,她都会尽力去帮,借了钱也不会让对方还;
在亲密关系里,为了不让老公觉得麻烦,她从不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委屈,每次她过生日老公都加班,但她眉头都没皱一下。
可是,她这么小心,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一毕业、一搬家、一换工作,曾经讨好过的那些人,根本不会再联系她,老公也开始用“应酬工作”为由,有时夜不归宿……
“可能是遗传吧,我的孩子也有点像我,虽然已经快有我高了,但却佝偻着肩膀,缩着脑袋,整天昏昏沉沉,没有动力做任何事情,成绩一塌糊涂,有次我发现他身上有淤青,怀疑是不是同学欺负他,他不说,我也只好算了。虽然看到孩子受委屈我会难过,可能怎样呢?反正根本没人在乎我。”
“根本没人在乎我”!
终于,我找到了小果前半生饱尝苦果的关键原因之所在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到底有多大的魔力呢?
02
在这里,我想跟各位补充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ABC法则。
ABC法则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onsequence)。
艾利斯认为,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就像有的人一到下雨天就心情郁闷,但有的人一看到下雨就莫名欢喜。
但是,并非事件本身引起了这种反应,而是人们对事件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不同的反应,看法就是这个理论中的信念(Belief)。
那些不喜欢下雨天的人,是因为觉得雨天湿哒哒阴沉沉,很不方便;但喜欢下雨天的人,则觉得雨天干净清爽,不那么燥热。同样是下雨天(Activatingevent),但这些不同的想法(Belief),产生了不同的反应,也就导致了不同的结果(Consequence)。喜欢下雨天的人,一到雨天就觉得神清气爽,讨厌下雨天的人,则觉得心情愁闷。
按照常识,我们都会以为是由于事件引发了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但是ABC理论认为,事件只是激发了我们的信念系统,让它发挥作用,由于人对各种事件的看法不同,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真正起作用的就是B,我们的信念。
信念是思想里最关键的元素,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方向,同时也间接决定了一个人活着的状态。因为,信念决定了人的行动,不同的行动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也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发现的一种现象。他认为:生活中10%的事情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决定,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90%却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信念,可不止是影响你对下雨天的感觉而已,它还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并能够影响我们做出那90%的决定,继而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回到这个案例:
小果为什么没有朋友呢?因为在她的思想里,有个病毒信念:“根本没人在乎我”,为什么会没有人在乎她呢?她会合理化解释为:因为自己不够好。当她这样想的时候,她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逃避社交,不敢跟人交往,就算我主动跟她说我愿意做她的朋友,她也认为这不是真的。
信念不是事实,但一个人的信念会创造事实!当小果这样想,这样做时,她就真的没朋友了。这就是简单的心理学原理!所以,你今天的现状,大多数都是由你自己的思想创造出来的。
可是,“没人在乎她”,这是真的吗?
我用位置感知法,让小果去到母亲的位置,感受妈妈当年的感受,我让她回顾妈妈当年所处的环境、生活的压力……
在妈妈的位置只站了一小会儿,她流泪了,她明白了妈妈当年为什么要那样做,妈妈忍住亲离子别的苦楚,外出赚钱,就是为了给小果更好的生活啊。不然也不会每次回来都给小果买衣服,而自己一件陪嫁的红毛衣穿了十多年。
我又请小果站到了父亲的位置,她发现,父亲其实也是爱自己的,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他觉得生活艰难,自己不能永远陪在小果身边,担心她一个女孩子受欺负,所以把她当男孩养,“命令”她:受了委屈要挺住,不能怂!
看到“真相”的小果,泪止不住地流。
不是爸爸妈妈不爱她,只是他们有自己的难处。
可是年幼的小果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会将父母的行为解读出一个有毒的信念,一旦认为这个信念是真的,就会自己创造这样一个世界。于是她就带着“没人在乎我”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总是看轻自己,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好的事物。
当她现在有了新的信念,她的内在就开始改变了。后来几天,我在课堂上见到她,她开始主动和同学说话,还请了几个同学吃饭,看到她越来越打开自己,我很为她高兴。
03
信念有两种,一种是能够帮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好的,比如有的人相信自己是聪明的,相信自己是可以的。而有的信念,会限制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活在自己的思想困局中,成为自己思想的囚徒。
我们这种信念叫做“病毒性的信念”,也可以称为“限制性信念”。这样的病毒性信念,轻则让人没有信心,颓唐抑郁,重则让人放弃生命。
为什么我们会相信一个让自己生命受限的病毒性信念呢?其实,那些有毒的信念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当时,这些信念也许曾经帮助过我们,陪我们度过那些艰苦的岁月。
只是,那些过去有用的信念,就像我们小时候曾经穿过的鞋一样,如果我们今天不舍得扔掉,仍然穿着它走路的话,它会让你寸步难行。
就像很多老人挂在嘴边的"晚上洗头会头疼"一样。在以前的年代,人们习惯早睡,晚上洗头只能用毛巾擦干,湿漉漉地睡觉,长此以往一定会得病,头痛是必然的。
所以,在老一辈人生活的那个年代,"晚上洗头会头疼"就是事实。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家家都有电吹风,这个信念自然就过时了。
在我们的大脑里,有很多这样类似的过时信念,这些信念过去曾经给我们帮助,但现在却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了困扰。
小果是幸运的,因为她有机会来到我的课堂,在课堂中疗愈自己,消除自己的病毒性信念。如果暂时还没有机会走进课堂,怎样才能消除自己大脑中有毒的信念呢?
◐找到那些让我们受苦的病毒性信念:
每一个你"受够"了的生命困局下面都有一个隐藏的病毒性信念,因此,当你感到生活不如意时,不妨问问自己:造成今天这个困难的信念是什么?是什么想法让我陷入这样的困局?
把你大脑里冒出来的想法一一写下来,然后问自己:这些想法是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如果是更好的话,请继续保留这样的信念,如果是更糟的话,请改变这个信念。
比如与伴侣争吵时,你的想法如果是一定要赢。那这个"一定要赢"的想法会带给你什么效果呢?对你们夫妻关系是加分还是减分?
当你真的问自己这个问题时,你会发现,吵赢自己的伴侣是一件多么荒唐的事情,赢了争吵,却输了关系。
◐疗愈自己的创伤:
当然,每一个病毒性的信念,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它可能有大量负面情绪的包裹,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陪伴和带领下,疗愈自己的创伤。
萨提亚女士说过,一切未被疗愈的都会传给我们的孩子。
我们可以无视现实,但不意味着可以让现实走开。每个症状都在渴望着疗愈,每个伤口都在寻找着解药。
为了自己的下半生,为了自己的孩子,也希望你可以勇敢地疗愈自己。
04
一念之转,改写一生。
曾经的小果认为,自己的幸福掌控在别人手里,以前是父母,后来是丈夫,于是要通过讨好去获取。
而当她转念后,就可以关照自己的内心感受,觉察自己是真的愿意顾及对方的感受,还是对童年的强迫性重复。并知道,就算全世界都不在乎自己,自己也不能不在乎自己。
许多人埋怨命运不公,却不知道大多数的“事与愿违”都是自己信念的选择。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一切归因于童年创伤,父母没有给到足够的鼓励和能量,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只会徒增怨恨烦恼。
面对创伤,逼着自己忘记,或者笑着为自己舔伤,创伤只会重复上演,终其一生,都难以逃开它带给我们的巨大伤害。
只有选择直面创伤,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一点点将“病毒信念”清出,再将伤口缝合、抚平,才能切断重复,修复创伤。
更何况,创伤本身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过程可能会痛,但你要有开始的勇气。毕竟,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无论如何请记得:你值得拥有美好的生活!
<喜欢这篇文章就随手转发到您朋友圈吧>
- 作者简介 -
黄启团/ 壹心理联合创始人
24年专注心理学应用
著有《改变人生的谈话》
主播:DJ于芬。播音爱好者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热爱一切美好才是生活。
为你推荐公益心理直播
《别人有什么赚钱方法,是你不知道的?》
因为没钱,我们留下了多少遗憾:
给不了孩子更好的教育,
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
怕亲人生病,更怕自己生病,
喜欢的车子、房子买不起,喜欢的地方到老都没能出行……
当你叹气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在用各种你想都想不到的方式,闷声发财:
做直播、写商业稿、自由讲师、声优、游戏测评师、Coser、社群……
还有哪些赚钱方法,是我们不知道的?
为什么他们能想到,做到,我们却不行?
6月8日晚20:00,我们邀请了24年心理学导师黄启团老师(团长),在视频号直播间,为你分享《别人有什么赚钱方法,是你不知道的?》。,从“心态”“思维”“行动”等维度,带你解开普通人月入十万的秘密。
时长约2个小时,直播不收费,还有抽奖环节。
扫描“黄启团”视频号二维码点“关注”和“预约”即可
预约成功后,开播前微信会自动提醒你观看
为了便于领奖和提升学习效果
预约成功后,请你务必扫码入学习群
↓↓↓
崩溃到突破 |无聊 | 乌合之众
爱自己 | 拆掉恐惧的墙
问答栏目 |社交指南 |婚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