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和青音老师一起录制的视频节目,里面包含了很多读者平时会问到我的,有关“心理学”的问题,我将它们发表到了视频号“黄启团”,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和转发!我也会将文字版连载到公众号,方便大家观看。
本期要点
1.团长如何将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2.团长的心理学课程都有哪些?
3.团长在培养什么样的心理导师?
4.作为心理学导师,团长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团长如何将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青音:您在课堂上把心理学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了很多的结合,这是怎么做到的?
黄启团: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比如说《道德经》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我读不够,里面的智慧很高。但是很遗憾,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有一定根器的人,有悟性的人才能够读懂,我读《道德经》读了那么多年,我还是没有太懂,但是就觉得很有味道,它的缺陷就是不太容易懂。
而西方心理学,是人都能懂,它比较简单,比较落地,比较具体化,它的缺陷是它根本没有办法跟中国那些传统的智慧来相提并论。
所以我的理想就是用西方心理学搭建楼梯,让我们走向博大精深的中国古文化。
过去20多年,我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或者用另外一个比喻,西方心理学或许是开启咱们祖先智慧的钥匙,我想用心理学这把钥匙打开国学的智慧。
比如王阳明先生,他的智慧高到只有三个字——致良知,博大精深。但怎么致良知呢?我用了很多心理学的技巧,就能够致良知。
就是人的内在其实是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的,这个人表现出来是天使还是魔鬼,就看你唤醒了哪一个。王阳明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内在是有良知的,只是我们要唤醒这个良知,这个人才能变成一个有良知的人。怎么唤醒他没讲,古人少了一步,漏了一步,讲一半,留一半。但西方心理学就能够把没留住的那一半做补充,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我们的文化中也有一点点缺陷——整体意识。倡导整体意识的时候,就会忽略了个体。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孔融让梨,要把最大那个让给别人。当我们从小都树立这种高大上的意识时,我们很容易忽略自己。如果自己都匮乏,还总是让出去的话,内心就会越来越空虚、匮乏,陷入一种无助的状态。
西方心理学能填补这块,但是它会把人带得很自我,没有整体意识。就像张德芬老师经常讲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我知道她并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很多人拿这句话变成自己自我的借口。我理解的意思是,我们内在的所有东西会在外在有一个呈现,如果我们改变了内在,我们的外在也会改变。就像我刚才说的,“存乎中,形于外”,我们内在的自我价值提升了,我们内在的思想维度打开了,我们外在就会变得有钱,有朋友。
但是很多人就借这句话说外面没有别人,你的事关我屁事,变得很自我,那就麻烦了。
青音:就曲解了。
黄启团:对,曲解了。我留意到很多人学了心理学之后,他变得特别的自我,所以这两者各有优点,各有缺陷,我的任务就是把两者给融合起来。如果两者能够融合的话,我觉得是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这是我的使命,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情。
【团长的心理学课程都有哪些】
青音:团长平时你给大家上很多的课,这些课主要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呢?
黄启团:比如说从婚姻到职场,到孩子的教育,到人际关系,到情商,方方面面我都有涉及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课程就是我讲得比较多的,比较品牌性的课程——《升级生命软件》。这个课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它是关于人生的,比较大的一个范畴,也是人数最多的,每次开班都是五六百人,因为它是一个比较共性的课程。
另外还有一个是我下半生的使命,我在培养心理学导师。中国有很多专家,但是像我这样的用家很少,我是个心理学应用者,我不是个研究者,我学心理学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生命发生改变,我把自己定义为用家。六年前我发愿做这件事,现在已经有800多位导师了,活跃在全国的各个领域。
青音:我注意到刚才您说到一个名词,您的课叫做《升级生命软件》。我知道软件是没有情绪的,它听起来像一个工具,对吧?但是我们又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情绪也决定命运。您对这个怎么看呢?
黄启团:其实这是一个比喻,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叫升级生命的软件。我们的电脑出厂的时候,它的硬件基本上就固定了,它的外形、内存、CPU运算的速度等,基本是不能改的。就像人出生后,我们的身高,我们是男是女,这是硬件。
什么叫软件呢?软件是一个程序,手机每天都会提醒你有多少款软件要升级,更换一个软件,手机就会有更多功能。
人生也是一样,有些东西更换了,人生会变得更好。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脑的思考方式,用心理学来说叫信念,就是你相信什么,或者不相信什么,这些我把它比喻为软件。
刚才你说情绪就不重要吗?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今天开心和不开心跟什么有关?
青音:当然是跟情绪有关。
黄启团:对,开心和不开心是情绪。有没有发现跟你的想法也有关系?
青音:对。就比如说阴天下雨,如果说我的想法是真倒霉,我今天刚换了一双干净的新鞋。但如果我觉得都已经晴了这么多天了,下下雨,空气多好。我的想法不一样,我的心情当然是不一样。
黄启团:对,想法会影响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我们的情绪其实跟外在事情的关系不大,跟我们怎么对这个事情的定义有关。美国行为心理学家艾利斯发展出一个叫A、B、C法则的工具,A是我们外在遇到的事件,B是我们的想法,C是我们的反应,我们的反应很多人以为取决于外在的事件,但其实取决于我们大脑中的想法,所以情绪其实也跟我们的软件有关,跟信念有关。
当然,如果要改变信念,我们需要先释放情绪。因为情绪包裹着信念,如果你不释放这个情绪,信念很难改变,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了很多书,懂了很多道理,听了很多课,但他人生并没有改变的原因。
《升级生命软件》课程,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团体的互动,先把情绪给释放了,然后让当事人自己和情绪产生连接,再来改变,这时信念的改变就能够改变他的人生,所以我把这个课命名为《升级生命软件》,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情绪的参与。
青音:如果不把自己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心重新软化,“活血化瘀”,想要心理有弹性是不可能的,心理有弹性的人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人。
【团长在培养什么样的心理导师?】
青音:您培养了800多位心理学导师,导师这个词怎么理解?我们现在特别怕谁说自己是“人生导师”,导师能够给到别人什么呢?
黄启团:很多人被这个词吓到。这个词分开来,你就理解了。
什么叫导?比如说导游。
你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所以我来北京,你最有资格做我的导游,因为你熟悉这个环境。导就是我体验过,我经历过,我看过的书我能够把它上升到一个高度,把它理论化,我能够分享出去,这是导。导就是引导的意思,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导游。
我为什么能做导游?因为我走过这条路,我知道哪里有坑,哪里好走,我告诉你这条道路。
青音:导引的意思。
黄启团:对。但导并不高大上,你能够在北京做我的导游,你到广州就不行了,轮到我做你的导游了,所以学术有专攻,导师只是在某一个领域能做导师,有一些人弄错了,以为“我是导师,我方方面面都可以做导师”,很荒唐。导只是证明你在某一个领域有经验、心得、学问,仅此而已。
什么叫师呢?《说文解字》说:师字众也,就是多的意思。像部队是有2500人就叫师,和导加在一起,就是如果你曾经帮助过2500人以上,你就是导师了,我是这样理解的。
青音:所以800人乘以2500人,就能影响和覆盖更多的人了。
黄启团:对。导师可以给到人什么呢?
我给我的导师五个标准:
第一,提升自我价值;
第二,拓宽学员的思想维度;
第三,让人负责任,让他的人生变得更自主;
第四,让人整体平衡,关注到我好、你好、大家好;
第五,勇于行动,敢于行动。
如果能做到这五点,就功德无量了。因为学员在他的课堂里,自我价值提升了,思想维度拓展了,有了这两点就有钱有朋友了。
学会负责任,人生就更主动。要整体平衡,因为如果整体不平衡,事情做不长久,因为你得罪别人,别人会伤害你,变成互相攻击。
最后一个是行动,如果没有行动的话,是不会有成果的,若要求知必须行动,只有行动,我们才能够创造结果。我带领导师的时候,是以这五个点为原则。
青音:他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也得到了提升。
黄启团:对。
【作为心理学导师团长最大的愿望是?】
青音:您做了20多年心理学导师,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黄启团:我留意西方心理学引进中国后,很多人学偏了,因为西方心理学比较关注个体。
当然他可能变得更有力量了,变得更开心了,拥有了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了。当真的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之后,有个副作用,夫妻关系开始破裂了,跟合作伙伴的关系也开始出现冲突了,跟人的关系就不和谐了。
青音:在心理学看来这叫内在动力增强了。
黄启团:对,内在动力增强了,就不再关注别人的感受了。
中国文化要跟西方心理学做一个很好的融合,所以我的使命就是做这件事情。我希望能够把中国文化融入到西方心理学里,让大家在关注自我成长时,也关注到关系。
如果要把它变成一句话,我想把那句话修改一下“亲爱的,外面还有别人”,这是我最想发出的一个声音。
我希望能够把我的导师团不断地打造起来,让更多人参与到实用心理学的传播中,让更多人愿意把中国文化和西方心理学做一个融合。这样的话,我相信世界一定会因为有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