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1)|严杰: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双向作战(中)


连载经典之战之十一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
——在一个团指挥所,同时指挥的一场防御和进攻大战,攻防一体的“抗反出击战斗”,史称“1.15大捷”
文|严 杰
第十一篇章:双向作战(中)
 
10时10分,步兵9连各方向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兵分3路按时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
10时12分,向负3号高地攻击的右路突击队第1突击组冲击路线发生偏差,有3人向负4号高地方向运动,班长纠正该突击组偏离行动的喊话,惊动了敌人。敌随即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封锁了负3号高地西侧鞍部的开阔地,右路冲击受阻队形被打乱。敌浅近纵深的炮兵随之作出反应,对116号阵地及其西侧通道进行压制封锁,我伤6人,亡4人。
在负1号高地指挥战斗的9连连长孟启荣发现右路情况后,立即命令左、中路方向突击队迅速向敌人贴上去,避免遭其火力杀伤。

(“一级战斗英雄”黄仲虎)

(徐雪雄)

(朱学猛)
担任中路先头冲击的“5人突击组”张继康、吴建林、徐雪雄、朱学猛在组长9连4班长黄仲虎带领下,利用炮火效果和浓雾掩护向预定目标冲击。为避免踩中地雷,突击组踩着石头跃进。当冲至负1号高地和负2号高地接合部时,遭敌炮火打击,张继康右腿被弹片贯穿,朱学猛迅速为张继康作了简单包扎,张继康说:不要管我了,快跟组长冲上去。突击组继续交替掩护冲击,仅用5分钟就贴近了负2号高地北侧山底位置。组长黄仲虎组织突击组以火力隔断负2号和负3号高地之间的联系,朱学猛和徐雪雄以火力监视负3号高地,黄仲虎和吴建林负责负2号高地,随即展开战斗,掩护后续分队行动。
团前指首长张景华副团长得知情况后,即令9连采取边打边剿边占洞的方法,迅速攻占负2号高地。并组织火力压制负3号高地之敌,令轻便炮兵群向负2号高地东南和负3号高地顶部射击;令团炮群以1个122榴弹炮营的火力压制敌炮兵阵地,以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战斗。
黄仲虎带领的突击组边冲边剿洞,为后续梯队攻击创造条件。当突击组进至负2号高地西侧山腰时,就在黄仲虎用火力监视敌人,掩护后续进攻分队行动时,突然,他脚下响起了“突突突”的高射机枪声。黄仲虎爬过去伸头一看,在他下方3米左右一个陡峭的石壁上,有个小灌木丛掩蔽着的暗火力点洞口,伸出的一支黑乎乎的高射机枪管正疯狂地吐着火舌,将我中路冲击的后续突击队员压得抬不起头,受阻于负2号高地西侧山腰。此时,吴建林拿出4颗手榴弹要去炸暗火力点。黄仲虎说“让我来!”,便接过吴建林手里的手榴弹捆在一起,在徐雪雄、朱学猛和吴建林的掩护下,黄仲虎绕到高射机枪暗火力点洞穴边的石头上,把嗤嗤冒烟的手榴弹扔进洞里,当场炸死正在用高射机枪射击的2个敌人,并缴获敌高射机枪。随后黄仲虎指挥全组边冲击边打敌洞穴,又连续炸毁越军1个洞穴火力点和1个隐蔽部,迅速插上了负2号高地西南侧山腰。

(一等功臣、排长王宏)
在营、连火力掩护下,中路突击组沿负2号高地西南侧山腰迅速向主峰发起攻击,黄仲虎率突击组猛打猛冲,先后毙敌21人,黄仲虎自己毙敌11人,炸毁越军3个暗火力点,缴获高射机枪和轻机枪各1挺。担任主攻任务中路突击队的1排,向负2号高地实施攻击时,遇敌机枪火力点正面封锁,排长王宏隐蔽接近敌火力点投出2枚82式钢珠手榴弹将其炸毁。与黄仲虎并称“9连二虎”的1班长刘金虎,带领第1突击组冲到距负2号高地约100米时,遭敌负2号高地敌机枪火力点封锁,前进受阻。刘金虎指挥并掩护火箭筒手卢宝真摧毁了敌机枪火力点。在兄弟班组的火力支援下,刘金虎迅猛从左侧第一个冲上了负2号高地。此刻,龟缩在山洞内的敌人依托工事顽抗,刘金虎迅速组织人员向负2号高地右侧搜剿。突然,他发现敌一隐蔽工事内伸出了1门82无后座力炮管,正准备向我后续分队射击。他当即扔出几枚手榴弹将敌无后座力炮工事炸毁,缴获了这门无后座力炮。又接连炸毁敌2个隐蔽工事,毙敌4人,并与先行突击攻占主峰的“5人突击组”组长黄仲虎汇合继续向右侧扩张搜剿。这时,刘金虎又发现一个隐蔽部,里面有2个敌人正向外射击。他先敌开火,冲锋枪一阵猛打,掩护黄仲虎炸毁了敌隐蔽部,毙敌2人。正当刘金虎向排长王宏报告情况,准备打敌反扑时,敌人对负2号高地实施火力报复,刘金虎不幸被敌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经43分钟激战,战至11时03分,向负2号高地攻击的9连中路突击组和突击1班占领了负2号高地主峰表面阵地,同时,左路有3人冲到负2号高地主峰。这左路3人是谁?
因敌火力点多设于洞穴内,我压制火器对其威胁不大,左路第1突击班从负2号高地绝壁北侧绕道攻击时,遭到敌3个洞穴火力点集中射击,连续3次冲击受阻,亡1人,伤4人。与此同时,右路的方向指挥员周健雄排长对负3号高地组织了第3次冲击,在火力队直射火器支援下,伤亡严重的右路突击队临时组成了4人突击小组带伤坚持战斗,通过了开阔地,贴近了负3号无名高地,炸毁了山脚越军据守的2个洞穴,毙敌4人,我途中触雷亡1人。
左路突击队的编成除8连2班加强9连1个组和团工兵1个组外,师首长还在这个方向给9连加强了“一支精兵”——由师侦察连排长李本森带领的师侦察连6班,即传说中的“安徽班”,包括排长李本森在内的9人,均为安徽籍。
李本森是我军校同一个队的同学,军政素质过硬。“1.15”战斗打响前两天,我在541高地碰到李本森,自然讲到即将进行的拔点作战。接受任务后,李本森分3次带领侦察兵潜入541高地阵地前沿前,对预定攻击目标之敌兵力部署、火力配系特别是敌暗哨、暗火力点和进攻冲击路线等进行了周密侦察。1月12日上午,李本森潜伏到两块突出的石缝间侦察时,刚架好潜望镜准备观察时,潜望镜镜头即被越军的狙击步枪直接洞穿。李本森马上转移到了一棵枯树后继续侦察,初步确定周边有敌暗哨,经多次变换方位侦察,终于发现距离我方阵地约40米处的一蓬树枝下有个极不明显的洞口,应该是这个暗哨发现了他,并通报了高地上方的狙击手。通过侦察,基本摸清了负2号高地东北侧敌兵力火力情况,判定有15个火力点(含一个暗哨)、1个加强排的兵力。
刚才说到的越军狙击手“洞穿潜望镜”我见识过。“3.8”战斗前夕,我跟6连连长朱喜才、3排长范洪庆在116号阵地南侧用潜望镜对小尖山即负4号高地之敌观察时,朱喜才连长把潜望镜刚伸出去不到5秒,只听“叭”的一声,直径不到三指宽的潜望镜镜头被击的粉碎。我们几个直呼“幸亏用的是潜望镜,而没有用望远镜”,用望远镜就被爆头了。之前我在前沿用过潜望镜观察敌情,但这次“枪响镜碎”更加证明之前的小心是必须的。与敌贴近对峙的前沿阵地不用望远镜观察,作为侦察排长的李本森当然知道。

(左起:张建设, 张开明、年飞、高明星、王亚斌、赵亚夫、武仲华、钱友平,队伍前面的是排长李本森)
李本森带的侦察6班都是师侦察连战技术尖子,多数担任过正副班长。侦察兵们是把自己当作左路这个方向“敢死队”来打的,李本森对自己的侦察兵说,一定要打出侦察兵的气势、打出侦察兵的威风!
为此,李本森做足了战前准备,在侦察熟悉敌情地形的基础上,组织大家研究了战法,并分成左、中、右3个战斗小组行动。第1战斗小组由班长张建设带领赵亚夫、高明星在左侧行动,第2战斗小组由排长李本森亲率王亚斌、钱友平在中间行动,第3战斗小组由副班长张开明带领武仲华、年飞在右侧行动。为避免与整个“102行动”左、中、右路3个方向突击队搞混淆,我把侦察6班分成的左、中、右路称为左侧、中间和右侧。

(《战地快报》刊登钱友平事迹)
10时10分冲击发起,侦察6班从541高地屯兵洞冲出,快速向负2号高地东北侧接近。在中间行动的第2战斗小组按预定协同方案,由排长李本森吸引敌火力担任掩护,钱友平和王亚斌一左一右迅速接近预先侦察到的敌潜伏暗哨。隐蔽占领射击位置后,钱友平向王亚斌示意了一个手势,俩人同时向敌暗哨开火。接着钱友平一个跃步冲到洞边,向洞内扔了两颗手雷,毙敌3人,敌电台也被摧毁。此时,李本森观察到右前方不远处的1个山洞中的敌人发现了钱友平和王亚斌,向他们射击和投掷手雷,李本森一跃而起,在跑动中向洞口敌人射击,很快将敌火力吸引过来,手雷和子弹同时向他袭来。钱友平和王亚斌看到这一幕立即集中火力向敌人射击,在敌火受到压制的一瞬间,李本森连续投出了几枚手雷飞向敌洞,将洞中的3名敌人炸死。在继续向负2号高地东北侧山腰前进中遇到敌第3个火力点,钱友平在李本森和王亚斌的掩护下,利用左侧的山石和树木较多的隐蔽地形迂回到敌山洞的侧面死角绕到洞口,将5枚手雷一次性投入洞内后,又对着洞内一阵扫射,毙敌5人。

(师侦察连6班班长张建设)
第1战斗小组由班长张建设的带领,冲击发起后,他第一个从541高地屯兵洞跳下,屁股擦到边上的尖石上,裤子直接被拉成了数条布带,大腿到屁股也擦出了多条血痕,但他根本顾不得这些,带领赵亚夫、高明星沿左侧向前方跳跃冲击。在向负2号高地东北侧冲击时,遭敌火力点压制,敌机枪子弹打得他们周边石头直冒火星,3人就地用冲锋枪还击,敌火力丝毫没有减弱,仍无法前进。此时,我541高地坚守分队按团预先协同计划,主动用重机枪和火箭筒对敌火力点实施压制,支援攻击分队战斗。张建设带领赵亚夫、高明星利用坚守分队的火力支援,利用敌火力封锁间隙冲过了封锁线,在打掉敌第1个火力点后,张建设和赵亚夫中弹负伤。

(师侦察连6班副班长张开明)
在右侧行动的第3战斗小组张开明带领武仲华、年飞向负2号高地冲击,遭到前方20多米处石洞内敌人阻击。张开明对武仲华和年飞说:“我来引狼出洞!”他独自向右侧迂回到敌洞口上部的一个石缝处,对着里面一阵大叫,洞里越军刚出来察看情况,就被隐蔽守候的武仲华和年飞击毙。在进至负2号高地东北侧半山腰时,武仲华和年飞被掩体工事里越军掷出的手榴弹片击中,身负重伤;轻伤的张开明一个跃进,向敌工事里连扔两枚手雷,将敌炸死。  
排长李本森带领的第2战斗小组在打掉敌3个火力点继续向前推进时,又遭前上方一块大石头下面洞中之敌投弹、射击,在一轮火力对抗后,李本森连续投出2枚手雷,第一枚稍偏,第二枚手雷准确在洞口位置爆炸;随即刚赶到的张开明在钱友平和王亚斌的掩护下,从右侧连续翻过两块大石,冲到了山洞的上方,向洞内投进几颗手雷将敌歼灭。
侦察6班连克敌多个火力点,左、中、右都有斩获,看似出手不凡,实则险象环生。左路第1战斗小组张建设和赵亚夫重伤,高明星孤身作战,生死不明;右路第3战斗小组武仲华和年飞重伤,张开明轻伤。4名重伤者已失去战斗力,只能在自救中等待救护队;张开明自然是轻伤不下火线,加入第2战斗小组。
10时45分左右,李本森指挥4人继续向预定目标攻击。此前的攻击路线怪石嶙峋,行动不便,但利于隐蔽接敌和防护,也更能发挥侦察兵灵活多变的战技术特长。而接下来的攻击路线要进入一段相对比较开阔的地带,侦察兵们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在冲击中,钱友平看到越军居高临下扔下来的手雷像一群麻雀起飞时一样,黑压压地从上空飞来,只能利用有限的起伏地形躲闪防护,4人均不同程度受伤,其中钱友平右手中指被弹片削掉了一截。
更加危险的是,敌人的高射机枪也对着他们扫射,李本森排长不幸胸部中弹。王亚斌看到后,一个翻滚来到了排长身边,排长想说什么却难以发声,便艰难地取出放在口袋的红旗并指了指自己的861电台,示意自己不行了,让大家一定要完成任务。推开王亚斌后,李本森拼尽最后的力气,持枪向前爬行,并向敌人方向射击,掩护战友们突击,牺牲时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四、五米长的血路。
王亚斌、张开明、钱友平含泪告别排长,重新组成了1个新的战斗小组并进行了简单分工,王亚斌把红旗塞到了裤兜里,钱友平背上了861电台。在火力队掩护下,继续向负2号高地发起冲击。
张开明冲到离山顶不远时,王亚斌和钱友平正向一个火力点接近。突然,张开明发现前面一个堑壕里有个黑洞洞的枪口正在瞄准王亚斌,他急中生智对着枪口方向大喊“牙来”(越语:出来的意思),正在瞄准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叫惊得一愣。就在敌人惊慌的一瞬间,张开明的枪响了,该敌应声而倒,旁边另一家伙见势不妙,拔腿便逃,他又一个点射将逃敌击毙。
张开明、王亚斌、钱友平边打边剿,向山顶摸进到一个石洞附近,遇上了孤身一人从左侧突击“生死不明”的高明星。在打掉敌第一个敌火力点后,张建设和赵亚夫中弹身负重伤,高明星孤身作战,连续摧毁敌2个火力点。此时4人会合,互相将各自小组情况简要说了一下,便继续向主峰方向搜索前进。4名侦察兵又搜剿了1个山洞,端掉了敌2个火力点。期间王亚兵在向山顶攀登时,被敌手雷炸伤,从石壁上摔了下来。王亚兵强忍伤痛,在张开明的协助下,终于登上山顶,随即拿出红旗(战术小三角旗,作为一种象征)插上了山峰。钱友平、高明星也迅速登上山顶。此时一发炮弹在王亚斌附近的山顶爆炸,爆炸的冲击波直接把他掀下了悬崖,当时生死不明(实际身负重伤获救)。至此,11时03分,中路突击组和第1突击班及从左路突击的侦察6班3人,攻占了负2号高地顶端表面阵地。
团前指张景华副团长得到情况报告后,即令轻便炮兵群在负2号高地反斜面50米、100米形成2道火力围墙,阻敌增援;另团炮群以1个122榴弹炮营火力猛烈压制越军浅近纵深炮兵阵地。
此时,负2号高地上洞穴内之敌趁我炮火延伸之机,组织兵力出洞向主峰发起反冲击。我突击队员依托有利地形以轻武器向出洞之敌猛烈射击,我541高地坚守分队主动协同进攻分队战斗,以倒打火力有效地支援了负2号高地的抗反战斗,在我前后火力夹击下,毙伤敌35名,残敌被迫龟缩于洞内。团前指即令9连:占领主峰人员注意利用敌人工事和洞穴防敌炮火报复,并以火力监视洞内之敌。
10时10分进攻发起后至11时03分攻占负2号高地主峰表面阵地这一战斗时节,团前指在指挥9连攻击行动时,与团基指保持不间断的联络,及时请示报告情况并接受命令指示。以下摘录团基指这一战斗时节的部分记录:
10时25分,前指李林(作训股长)报:9连已经前出100米,现有线中断,靠无线联络。
10时29分,接师通报:敌欲炮击我116号阵地地域进攻的二梯队。
315号(团长陈传发)指示:电告前指李林,立即命令二梯队迅速跟进,防敌炮火覆盖。另:143号、119号阵地有枪声,密切注意这一地区的情况。
10时37分,前指321号(刘新元副参谋长)请示:请051开机,测量138号阵地附近的敌迫击炮阵地,并尽快通报其坐标。
10时38分,前指报:冲击分队已于10时33分通过了2号目标,现正在继续冲击。
10时44分,051测,敌137号阵地南侧150米敌迫击炮阵地坐标:1号目标3门迫击炮(34710,84050);2号目标  3门迫击炮(34655,84500)。立即电告前指李林。
10时48分,051测,157号阵地附近敌炮阵地坐标:1号目标34300,84940;2号目标34070,85645;3号目标34885,85325。立即电告前指李林。
10时55分,前指317号(张景华副团长)报:9连冲击分队已经到达负2号高地山顶。
10时57分,315号(团长陈传发)指示:1营火力队掩护冲击分队。
10时58分,团前指李林(作训股长)电:051发现的敌炮兵阵地目标,请求团炮兵群组织火力压制,只靠前沿阵地小炮不行。攻击分队左路已到达山顶,右路遭敌火力压制,请求团炮火支援。
从这一作战记录看,团基指充分授权团前指指挥9连的攻击行动,及时通报敌方行动情况,提供团前指所需要的情报保障和火力支援。
我们再看一下在9时0分1团决定按计划展开“双向作战”之后,左翼防御方向的情况。
9时05分,2营向基指报告,反冲击分队已组建完毕,已经148号阵地向908高地(即146号阵地北侧)运动。团长陈传发电示2营营长刘怀亮:9时50分炮火延伸,开始向142号阵地反击,注意队形疏散,小群多路。
9时13分,2营营长刘怀亮根据师团首长指示,令增援分队2团6连副连长梁原信带领5、8班和1个重机班,准备从146号阵地北侧无名高地对142号阵地实施反冲击。
9时32分,师315号(郭培巩师长)指示:抓紧时间,利用炮火,把142号阵地夺回来。同时,接师敌情通报“越军313师122团2连要集中力量实施突击。”
团即令2营:坚决坚守现有阵地,转入坑道的人员要以积极行动坚决粉碎敌对我洞口的封锁;组织好反击分队与阵地人员的协调。
9时35分,团电告2营营长刘怀亮:增援142号阵地的兵力离开908高地后,148号、128号的人员继续向908高地和146号阵地石洞机动、屯积,准备反击或“添油”(增援)。
9时48分,梁原信副连长到145号阵地4连连指报到。一直坚守在145号阵地的2机连1班长谢康生告诉我,陈细荣排长是他的第一任班长,考上南京步校毕业后分在2团。陈细荣带队向142号阵地反冲击时,他们在145号阵地相遇,他对陈细荣说现在是敌炮火封锁最猛的时候,先停留一下。陈细荣说,我们停留一秒,142号阵地就多一份危险,随即便义无反顾地冲向了生死线。
10时08分,梁副连长和排长陈细荣率反冲击分队19人进至142号阵地与145号阵地接合部时,遭敌140号阵地机枪和411高地直射火炮的猛烈压制,副连长梁原信和排长陈细荣光荣牺牲,伤亡5人,前进受阻,反冲击再次失利。
10点40分,2营报告,4连正继续组织反击分队向前推进。
10时45分,2营报告,后续机动兵力在908高地2个班,148号阵地3个班,146号阵地的石洞不明。
11时02分,占领表面阵地之敌,再次向142号阵地坑道口逼进,因遭我炮火打击未能奏效。
此时,我142号阵地与我刚攻占的负2号高地,上演了一部现实版阵地战的《地下地上》。142号阵地我坚守人员在地下,占领表面阵地之敌在地上;负2号高地敌残余人员在地下,我攻占该高地人员在地上。敌我双方都十分清楚,接下来战斗的关键是,无论进攻还是防御,火力要猛,拦阻封锁对方后续梯队的跟进和反冲击;进攻一方搜剿要快,必须在对方反冲击之前,把退守转入坑道洞穴的“残敌”搜清剿灭;防御一方反冲击要快,必须在对方搜剿行动之前实施反冲击,在阵地“地下人员”的配合下收复阵地。除以上敌我双方共同的关键之外,1团还要迅速扭转负3号高地攻击不利的态势,加强攻击力量,加快攻击节奏,坚决攻占预定目标。接下来的双向作战同时进入了一场攻击和反攻击、封锁和反封锁、搜剿和反搜剿、反冲击和抗反冲击的激烈生死对决。
【敬请关注连载第12篇:双向作战(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