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2)|严杰: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双向作战(下)


连载经典之战之十二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
——在一个团指挥所,同时指挥的一场防御和进攻大战,攻防一体的“抗反出击战斗”,史称“1.15大捷”
文|严 杰
第十二篇章:双向作战(下)
 
上篇讲到战至15日11时03分的情况,我左翼防御方向占领表面阵地之敌,再次向142号阵地坑道口逼进,因遭我炮火打击未能奏效;右翼进攻方向中路突击组和第1突击班及从左路突击的侦察6班3人,攻占了负2号高地顶端表面阵地。并在541高地坚守分队火力支援下,击退了出洞之敌反冲击,残敌被迫龟缩于洞内。此时,由于周围高地越军和浅近纵深越军炮兵以火力严密封锁了负2号、负3号高地前沿,我左、中、右路的后续梯队前进受阻,伤亡较大,向负3号攻击的右路组织的4次小组冲击均受挫。排长、电台兵等 6人伤亡,其中周健雄排长负伤,通信联络中断,贴近负3号高地的3名伤员失去攻击能力,与敌对峙。
接下来的战斗以时间轴线叙述为主,适时变换作战方向,转换作战空间,穿插描述左翼反冲击和右翼攻击行动,并通过扫瞄团基指部分作战记录了解师团作战指挥实况。
先扫描一段11时03分之后的团基指作战记录(为方便阅读,当时作战记录的师团首长代号替换成姓名职务)。
11时04分,基指转师敌情通报电告前指作训股长李林:敌356师的“炮弹已经全部打光”,步兵攻击分队要抓紧冲击。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信息极有可能是敌356师施放的烟幕弹,因为短暂的炮火间隙之后,敌对我炮击并没有停息。可见打仗真不只是斗勇, 斗智也无处不在。
11时12分,团前指电:请求团炮兵组织火力压制138号至负3号高地反斜面地域,1营正在组织小炮火力压制负3号高地反斜面之敌。
11时15分,刘广平副师长指示团前指:1、占领负2号高地兵力要利用现有工事防炮,抗敌反冲击;2、迅速补充弹药和给养;3、利用有利时机,抓紧后运伤员和烈士。
11时16分,团前指电:请求团炮群火力压制137号附近敌炮兵阵地,并行监视射击。炮兵团唐全东团长当即令团炮兵群对137号敌炮兵阵地行监视射击,0.5个炮标准,20分钟。
11时29分,团前指报:现正组织火力打击负3号高地反斜面之敌,尔后组织步兵冲击。11时30分,团前指报:负2号高地表面阵地已全部被我占领。请求上级炮兵群压制敌纵深炮火,掩护冲击分队向负3号高地发起冲击。
11时31分,陈传发团长指示前指:占领负2号高地兵力一定要边清剿残敌边防敌炮击。同时,组织火力覆盖负3号高地。
11时40分,团前指报:攻击负2号高地的分队用1个班的兵力,支援负3号高地战斗,从负2号向负3号实施攻击。
11时42分,刘广平副师长指示:立即电告前指,令541高地坚守分队组织火力积极支援进攻方向的战斗。
11时56分,师通报:步兵第3团攻击分队已经攻占968高地敌第1道堑壕。
11时59分,刘广平副师长指示团前指:你们要注意利用541高地、143号阵地火力协助打击效果,迅速肃清2号高地残敌,巩固阵地,尔后组织攻打3号高地;要尽快组织抢救伤员。
此时的团前指,紧张有序地上传下达,在对上请示报告、接受命令指示的同时,及时不间断地实施对下的指挥。
12时许,张景华副团长令9连组织占领负2号高地的部分兵力从负2号高地向负3号高地东北侧实施攻击,支援右路攻击分队的行动。
12时30分,9连连长孟启龙、指导员苏根宝组织调整兵力,指令副连长曾凡建以5班为主10余人由116号的1号洞,沿负2号高地向负3号高地实施冲击。13时05分,曾凡建副连长带领5班从中路攻击负3号高地,通过炮火封锁区时,突击班的电台损坏,与曾副连长失去联系,此次攻击未能实施。团前指即令临时轻便炮兵群,再次对负3号高地行火力急袭后,继续以火力控制敌人。
与此同时,陈传发团长令2营副营长饶耀强到146号阵地北侧无名高地再次组织向142号阵地反冲击,饶副营长于13时0分到达指定位置。
13时50分至15时17分,一直坚守在142号与145号接合部章晓虎带的“虎班”(82无座力炮1班)将142号与145号阵地接合部大石头处的敌火力点摧毁,增援分队在炮火掩护下,歼灭了142号至145号阵地通道之敌。因负2号高地已被我占领,其对145号阵地及4连连指的火力封锁随即被解除。但我增援分队在向142号阵地的先后两次反冲击中,因遭敌140号阵地机枪和411高地直射火力的疯狂射击,均未凑效。
此时,在146号阵地北侧高地被誉为“智多星”的见习排长朱勇操起75炮对敌411、140阵地火力点连续发射11发炮弹,摧毁了敌机抢火力点。敌60炮、82迫击炮、重机枪从3个方向一起疯狂向我75炮猛烈射击。朱勇的头、胸、腰、腿四处受伤。但他强忍伤痛用双臂支撑身躯,操起身旁的一挺轻机枪继续射击,这时敌1发炮弹打来,朱勇再次中弹,壮烈牺牲,被昆明军区追授“战斗英雄”称号。
在左翼向142号阵地反冲击再次受挫和右翼对负3号高地久攻不克的艰难情况下,师团首长对“双向作战”实施了坚定有力的指挥。            
13时52分,郭培巩师长电令:加快进攻速度,天黑前务必拿下负3号高地。刘广平副师长当即向张景华副团长传达师长指示。
14时02分,陈传发团长指示:支援作战的坦克向432高地射击5分钟。14时16分,陈传发团长电告2营:团炮群已对敌140号阵地发射烟幕弹,你们要抓紧时间,坚决夺回142、145号表面阵地。
14时18分, 赵传喜政委电示2营:你们一定要发起冲击,坚决拿回阵地。
14时29分,杨顺清参谋长向师请示:目前,阵地上弹药送不上去,伤员、烈士运不下来,运力严重不足,请求解决运力。
14时54分,郭培巩师长电示:炮兵用100迫击炮对负3号高地反斜面适当增加火力。(立即电告前指炮兵股长程正芳)。14时55分,郭培巩师长指示:船头、4连及2营炊事班所有后勤人员,组成临时军工运输队,全力前送弹药,抢运伤员。
15时03分,陈传发团长指示:100迫击炮压制敌140号阵地,行覆盖射击。
15时05分,刘广平副师长电示张景华副团长:阵地上要边打边组织抢救伤员,师决定从2团2炮连、2机连抽调40至50人,到116号阵地方向抢运伤员,现已从曼文出发。  15时15分,刘广平副师长指示团前指:迅速搜剿2号高地上的残敌,一定要尽快组织,增加负2号高地搜剿力量。
16时05分,团基指再次指示2营分析、判断当面情况,研究反冲击方案,天黑前恢复142号表面阵地。2营营长刘怀亮和教导员齐有为根据团的指示,召集担任反冲击的2团8连1、3班(19人)和1团6连6班(8人)干部骨干具体明确了任务和协同。同时,令146号阵地以火力控制142号表面阵地之敌。营属迫击炮继续对142号表面阵地行压制射击,请求上级炮火拦阻敌后续梯队,并对411高地和敌炮兵阵地行压制射击。敌后续梯队慑于我炮火威胁,攻击行动未能得逞。
16时14分,陈传发团长命令3营营长吴昌峰到116号阵地组织好军工。16时16分,陈传发团长电张景华副团长:关于攻击兵力,命令张文斌(2连副连长)从左9号、115号阵地抽调20人,带足弹药,向负3号高地发起冲击。从123号、124号阵地抽调人员补充左9号和115号阵地的防守力量。命令1营营长张建国亲自布置,弹药从1营阵地上补充。
在右翼组织调整兵力,再次向负3号阵地发起进攻之前,我们先把镜头聚焦左翼方向。
先看145号阵地。这次把原战例 “于8时0分夺回了已失阵地”改写为“于8时0分夺回了大部表面阵地”(原“局部”笔误更正为“大部”),只是力求还原真实的战场。我在写这篇纪实时反复询问了145号阵地战斗的亲历者,同时又搜集到新的原始资料。比如,这两个时间节点的作战记录:
12时43分,师通报:技侦获悉,敌人前沿向上级报告,在145号阵地正与我激战中,是否有此情况速报。
14时12分,师通报:据技术侦察得知,敌人的炮兵已经停止射击,142号、145号阵地上只能听到有手榴弹爆炸声。到底情况如何?
我从技侦信息中研判“于8时0分夺回了已失阵地”并非全部,这与我询问145号阵地战斗亲历者所言“一直到下午傍晚”他们这个方向都有情况相吻合。当时“于8时0分夺回已失阵地”肯定是逐级上报的,但在战斗异常激烈、战况异常复杂甚至一度混乱的情况下,加之通信联络时断时续,一些情况查不清、报不准纯属正常。毕竟从“7时37分敌占领我3、4、5、6号哨位”到“8时0分夺回已失阵地”,仅仅23分钟。这23分钟应该包括退守转入坑道、转入坑道与敌对峙战斗、部分兵力从坑道出击逼近坑道口之敌(比如汪东洲的出击行动)、再转入坑道与敌对峙、副连长卞风祥组织的阵地内兵力反击行动等。并且这23分钟敌情也在变化,突入阵地之敌已经不是7时37分的“半个班的兵力”。汪东洲回忆说“我首先冲出坑道,看到敌人黑压压的一片……”所以阵地内残余之敌没有完全肃清的情况下又有后续之敌突入是可能的,并在接下来发生在145号阵地及其东南侧仅30米处的“山垭口”战斗得以证明。
在第9篇《短兵相接》讲到2机连1班长谢康生在145号阵地转入坑道后利用U型坑道双洞口互通功能,迂回消灭了逼近坑道口之敌后利用堆在洞口的麻袋包作掩护,封锁住3号哨位通向U型坑道的交通壕,阻击突入之敌。而这一行动持续到下午反冲击开始。
15时余开始,坚守在145号阵地U形坑道的2机连吴恩光排长带领谢康生、岳明高等向2号、3号哨位实施数次反冲击,均因遭敌140高地火力压制被迫退回。黄昏后利用夜色的掩护,吴恩光排长继续带领谢康生和岳明高,首先向3号哨位反冲击并一举夺回,之后又夺回2号哨位。吴恩光排长和岳明高一起坚守2号哨位及后面的屯兵洞,谢康生负责坚守3号哨位。
现在转向142号阵地的反冲击行动。

(一等功臣、2炮连1排长章晓虎)
17时许,在炮火掩护下,2团8连副连长曹双来带领该连1、3班和1团6连6班向142号阵地实施反冲击,途中突遭145号的左翼东南约30米处“山垭口”(位置关系见章晓虎回忆手绘的示意图,段落后)敌机枪火力点猛烈扫射。带领2炮连1班坚守在142号与145号阵地接合部的章晓虎排长看见增援分队被压得抬不起头来,立即指挥1班长胡祖生、战士顾建明集中火力压制敌机枪火力点,敌火力点短暂停顿后又继续喷吐着火舌。章晓虎一看,原来这个火力点位置处于我方的火力死角,此时已经是下午5时40分,增援人员如果不能在天黑前通过山垭口赶到阵地,142号阵地的处境就会更加危险。急红了眼的章晓虎把生死扔在一边,让轻伤员王东海坚守坑道,随即带领1班长胡祖生、顾建明冲出堑壕向“山垭口”的敌火力点实施攻击。胡祖生冲在最前面,章晓虎殿后用轻机枪火力压制敌人,一梭子弹打过去,几个敌人缩进堑壕。章晓虎随之暂停射击诱敌露头,果然敌人伸出头来正要射击,刚一露头就被章晓虎又一梭子弹击毙。这回敌人也拼上了,后边的又接替上来,敌机枪还在吼叫,反冲击分队依然被阻。看着几个战友倒在敌人枪弹下,章晓虎对身边的胡祖生和顾建明喊道:“跟我上!”说完,便跃出掩体,手端轻机枪绕过堑壕向敌机枪火力点冲击,胡祖生和顾建明迅速跟进。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行动惊呆了,还未反应过来,他们已钻到敌火力死角,投出一波手榴弹,报销了趴在机枪旁的2个敌人。另1个敌人扔出1枚手雷,跳出堑壕就逃,胡祖生机警地躲避敌手雷的同时,投出2枚手榴弹将逃敌炸死。至此,通往142号阵地的通道被打通,章晓虎引导曹双来副连长带领的增援分队冲上了142号阵地北侧的排指坑道。在排指坑道,负伤的邵选排长一见章晓虎就激动地喊:“章排长,你立大功了,你立大功了!……”紧接着142号阵地指挥员杨少华副连长和曹双来副连长迅速定下反冲击方案:由5连4班长潘洪祥和战士鲁灿新配合8连1排长带3班从左路沿1号哨位至4号哨位向南实施反冲击,由杨少华、曹双来副连长带6连6班和8连1班从右路沿8号哨位至5号哨位向南实施反冲击,并明确了协同。

18时30分,增援分队和阵地内兵力协同行动,分左右两路对占领我表面阵地之敌实施反冲击。团令轻炮群组织100迫击炮连和82迫击炮3个排对敌140号阵地分别行10分钟和5分钟火力急袭,尔后延伸火力50米对敌行压制射击。在炮火支援下,左右两路反冲击分队与敌反复争夺,经30分钟壕内激战,全歼了占领表面阵地之敌,于19时0分夺回表面阵地。
现在我们再看右翼进攻方向陈传发团长电示张景华副团长“关于攻击兵力调整”的命令下达给2连之后的情况。

(一等功臣、2连副连长张文彬)
17时许,在634高地东北侧2连7班阵地的副连长张文彬被连长石智卿派来的周文明叫回634高地连指挥所,石连长对张副连长说:“刚接到团指命令由你带1个排支援9连进攻战斗,夺占负3号高地……”石连长传达布置完后,在场的裴昌玉指导员一把紧紧抱住张副连长,以这样的方式给临危受命、已经在116阵地打出“钢铁阵地”威名的战友送行,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军情紧急,容不得多说,张文彬副连长把手表取下来交给裴指导员:“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党费。”而后又把手枪交给裴指导员,抓了一支冲锋枪离开连指坑道。
按攻击兵力调整方案,张文彬副连长带领2连7班(8人)、8班(7人)、3连8班(8人)和通信员共25人去拔除负3号高地这个久攻不克的“钉子”。17时15分左右,张副连长带领这支攻击分队来到634高地北侧正准备从“百米生死线”向116阵地机动时,突然1发炮弹在附近爆炸,盛开元、王旭东等5个同志都负了轻伤,吴中磊连机枪带人全部埋在土里,张文彬赶紧把他扒出来,见他没受什么伤也舒了口气。这时敌炮火不时在周围爆炸。张副连长对盯着他看的战友们果断地大声喊道:“拉大距离,跟上我!”首批2连7班(8人)、3连8班(8人)及张副连长和通信员18个同志无一伤亡,全部到达116阵地1号洞口。但2连8班因敌封锁未能及时赶到,暂被压制在634高地。
17时30分左右,9连连长孟启荣向张副连长介绍了当天进攻负3号高地的情况。与此同时,张文彬收到了陈传发团长、赵传喜政委“党委信任你,你坚守116打出了‘钢铁阵地’荣誉称号,望你再立新功,打出新的称号”的电报,张文彬立即回电:“我是党员,为了祖国,我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决不后退半步,不辜负你们的希望,看我的行动吧!”
鉴于负3号高地仍未攻占,情况复杂,调整兵力建制较多,17时左右张景华副团长从团前指662.6高地经634高地通过炮火封锁区、穿越百米生死线,急赴116号阵地负1号高地连指挥所加强指挥,并于18时前完成了兵力调整和战斗协同。
17时53分,陈传发团长指示前指刘新元副参谋长(张景华副团长前出指挥由刘新元副参谋长负责团前指):18时00分,我炮火压制3号高地反斜面及附近阵地30分钟,而后延伸射击。18时30分发起冲击。另:观察到负3号高地向我斜面有我们的战士。
18时00分,团轻便炮兵群对负3号高地顶端及反斜面行30分钟集中压制射击 ,18时30分,张文彬副连长根据张景华副团长指示,在炮火掩护下,指挥攻击分队兵分两路向负3号高地发起了第3次攻击。一路由3连8班从116阵地1号哨位向负3号右翼实施牵制性佯攻;另一路由2连7班从116号阵地3号哨位,从中间向负3号高地正面实施强攻。冲击前,张文彬副连长进行了简短有力的动员,明确了打法和协同。张副连长在准备带领攻击分队发起冲锋的时候被炮弹炸伤,仍坚持指挥战斗。随即2连7班3个突击小组成前三角队形展开,由副班长赵志刚带领凌海明为第1突击小组冲在最前面,班长王旭东和副班长范新民分别带第2、3突击小组在目视距离内跟进并以火力掩护第1突击组的行动。赵志刚冲下116阵地就被炮弹爆炸的冲击波掀翻在地,左肩后下软组织被1个10公分长的滚烫的弹片击中,班长王旭东迅速冲到赵志刚身边,让赵志刚处理好伤口,自己飞快地向前冲去。赵志刚一急,顾不上包扎伤口赶快爬起来继续向前冲击。此时敌人的炮弹不时在周围爆炸,班长王旭东腿部、腹部受伤,右小腿被弹片削掉一大块肉,肠子被打了出来,赵志刚赶紧为班长止血包扎好伤口后对班长说:“老班长,你受伤了……负3号高地交给我们了!”赵志刚说完便继续向前冲击,先后遇到3个类似人工洞口的敌人工事,他便往每个洞口扔进2颗手榴弹就继续冲击。接近负3号高地的时候,看到潘旭忠和范新民被敌人的火力分别压在大石头后面无法动弹,便回头招呼凌海明往左侧死角绕过去,自己也躲过密集的火力迂回到敌人的右后侧爬上了负3号高地。在接近高地顶端的时候赵志刚发现1个提着40火箭筒的敌人弯着腰背对着他向116阵地方向运动,当即投出1枚手榴弹将该敌炸死,缴获了这具40火箭筒;赵志刚越战越勇,接着又先后用2枚手榴弹干掉了敌两处火力点,毙敌4人,缴获轻机枪1挺,又缴获火箭筒1具。赵志刚在凌海明等战友配合下,第1个冲上负3号高地(共毙敌11人,缴获40火箭筒2具、轻机枪1挺、冲锋枪2支、电台1部和手雷10多枚),凌海明紧随其后冲了上来。赵志刚看到凌海明钢盔上有个大拇指粗的一个破洞,满脸鲜血,搜索时还用手榴弹把赵志刚未发现的附近1个隐藏之敌炸死。就在赵志刚喊凌海明做好防御准备的时候,敌人的1发炮弹在附近爆炸,赵志刚顿感被一个巨大而无形的力量包裹着往后抛了起来便晕了过去,醒来时感觉头昏右大腿剧痛,低头一看右大腿破了几个洞鲜血已经把身下染红了一大片,他简单包扎一下右大腿的大伤口,凌海明帮他包扎左大腿内侧的伤口,然后两个人不顾伤痛修了几个简易掩体,准备抗击敌人的反扑。此时,副班长范新民和潘旭忠也先后冲到负3号高地。

(一等功臣、2连7班副班长赵志刚)
18时35分和18时47分,团基指分别得到了攻占负3号高地报告。具体内容:
“18时35分,116号阵地报:攻击分队18时30分对负3号高地发起冲击,现已有2人攻上了负3号高地。”
“18时47分,前指李林报:我攻击分队已有3人攻上了负3号高地,请求团炮火压制敌137号、138号附近炮阵地。”这与我上述战斗经过相吻合,前者2人无疑是赵志刚和凌海明;后面应该是范新民和潘旭忠(重伤)随赵志刚、凌海明之后冲上负3号高地。随后1连1班在班长罗太树的带领下,赶到负3号高地,接替了伤亡较大的2连7班的防御。2连7班撤离阵地时把剩下的弹药和缴获的武器弹药全部留给1连1班。
此次攻打负3号高地包括张副连长在内的2连7班全部负伤,班长王旭东和战士潘旭忠身负重伤后英勇牺牲。3连8班担负右翼牵制性佯攻任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牵制作用,有力地配合了2连7班的正面强攻,该班3名同志受敌火力压制壮烈牺牲,其他同志光荣负伤,战斗之惨烈可见一斑。
15日激战一天,敌在我左翼2营的进攻被我击退,占领的表面阵地被我收复。敌精心策划的以堑壕延伸战术为核心的“第三战役”大规模进攻收复失地、夺回老山的企图化为泡影,连142号阵地这样最前沿的“脚丫子”阵地都未啃动,不仅寸土未得,反而丢掉了极具战术价值的两个前沿高地,这就不是恼羞成怒可以形容的,而是“疯掉”了。“疯掉”了的敌人放弃了在我左翼146号阵地方向的进攻行动,企图夺回已失阵地,孤注一掷地集中兵力火力“疯狂”地在我右翼116号阵地方向与我决战。
【敬请关注连载第13篇:殊死决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