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经典之战之十六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
——在一个团指挥所,同时指挥的一场防御和进攻大战,攻防一体的“抗反出击战斗”,史称“1.15大捷”
文|严 杰
第十六篇章:硝烟未散
上篇讲到从15日凌晨敌我双方步兵展开攻防对决,至18日黄昏,已激战4天3夜。敌因伤亡惨重停止地面兵力反扑,但仍以炮火和周边阵地步机火力发泄失败的愤懑,血腥焦土的1团阵地硝烟未散。
【634高地(局部)】
敌人发泄的对象首当其冲的是负3号高地,当然少不了负2号高地及116号阵地,还有634高地诸阵地。黄昏之后,我上述阵地不断有敌人的炮弹落下,有数发炮弹在116号阵地前沿指挥所负1号高地1号洞洞口10多米处山崖坡下爆炸,所有在洞内的人都能感觉到一股股气浪卷着呛人的硝烟直扑洞内。我身边的一位伤员呛得连咳几声,他强忍着伤痛低声地呻吟,显然是咳嗽的震动加剧了他伤口的疼痛。所幸的是,当时选择洞口的位置处于炮弹落点死角的反斜面山崖边,否则这几发炮弹有平面或朝向洞口坡面落点的话,如此近距离的爆炸产生的密集弹片直接飞进洞内,至少杀伤洞内半数以上人员。而负3号高地就没有这么幸运,夺占负3号高地的反击分队转入防御击退敌人6次班排规模的反冲击之后,又在敌发泄报复的炮火中增加了新的伤亡,能战斗的人员越来越少。负2号高地面临同样的战斗减员问题,一旦敌发起新的反扑,阵地安危堪忧。
(运送伤员)
不能说是机缘巧合,应该是未雨绸缪。师团首长在此之前,根据当前敌我态势和我左右翼战斗伤亡情况,决定在战斗中动态局部调整部署,成为应对此局解忧下的一着“先手棋”。其中1团6连由左翼翼侧一线的169号、154号及153号诸阵地调整至右翼正面一线的116号阵地、负2号和负3号高地组织防御,于18日24时0分前调整完毕。该部署调整方案于17日8时05分上报师批准。
调整部署命令迅速向各有关营连下达。当天上午6连接受任务后,连长朱喜才带领1排长林祖武、2排长金建云和3排长范洪庆由团的防御左翼前往右翼预定接防的116号诸阵地现地受领任务、勘察地形并熟悉敌情。由于白天经634高地至116号阵地通过“生死线”极度危险,朱连长带领3位排长是天黑后到达116号阵地1号洞。在1号洞张景华副团长给6连具体明确了接替9连防御阵地的时序、方式和注意事项,特别补充明确要接替反击分队恢复负3号高地后的防御任务。18日白天,朱连长带3位排长在勘察地形的基础上,确定了各排接防的阵地和路线。按预定方案,1排接防116号阵地1、2号哨位并担负连预备队,2排接防负3号高地,3排接防负2号高地。把6连拉上来不再是“添油”式增援,而是成建制接防部署,顶在我防御右翼最前沿。
18日晚,在指导员高林科带领下,6连各排及配属分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分批向116号阵地方向隐蔽前进。由于116号阵地地形复杂陡峭险峻,先期熟悉情况的3位排长分别在116号阵地山脚至山腰处引导本排人员抵达116号阵地,再作进一步的准备后秘密贴近摸进预定接防阵地。根据张景华副团长指示,我作为参谋协助引导6连进入接防阵地。
(前送弹药给养)
黑夜如漆,6连各班排在焦土血腥的阵地上小心翼翼地向前摸进。此时,敌人的炮火虽然没有狂轰滥炸,但仍不时以零星炮火对116号阵地和负2号、负3号高地实施袭扰。在向负2号高地接近时,战士张勇、司国其被敌炮弹炸伤,3排长范洪庆心疼得不行,排里战斗减员2人。同时,范洪庆还遇到之前在负2号高地战斗负伤的几位战友,隐藏在狭窄的石缝中防炮,使他深感环境的恶劣和任务的艰巨。
接防负3号高地的是金建云排长带领的2排。他们摸上负3号高地,与占领阵地的反击分队取得联系后,一边组织防御,一边搜救阵地上负伤的战友,有3团8连的,也有耿副连长他俩。尽管天黑,但互相靠近还是能把熟悉的人认出来,而6连2排一些老兵贴近耿平却没有认出这位满脸乌黑、满身血污曾任6连2排排长的老排长。听到耿平喊出了他们的名字后才大吃一惊:老排长你还活着,我们昨天听说你牺牲了,阵地丢了……。在得知老排长双腿受伤后,大个子战士、机枪手李勇把也是大个子的耿平背到下面一个大一点的山洞,伤员们都在这里作短暂安置,再由后面上来的军工运往后方救治。在洞口,已经极度虚弱的耿副连长对金建云排长说,你向315(陈传发团长)发报,就说“耿平没有死,阵地没有丢!”
在6连趁夜暗接防阵地的同时,1团左邻坚守八里河东山的36师106团1连,在夜色中向116号阵地方向急速前进。该连18日下午接军命令驰援1团,20时赶赴116号阵地地区,主要担负在该方向的前送弹药给养和后运伤员烈士的任务。此举说明1团乃至整个1师军工运力的严重不足,同时更有加快抢运后送伤员的考虑,有些危重伤员真的拖不起、顶不住了。
(抢送伤员)
36师106团1连冒着敌人的炮火爬坡过坎、攀崖登山摸黑分别把弹药给养送到116号诸阵地后,随即展开了抢运伤员。爬上负3号高地的一组战士一进洞就问:“谁是耿平?谁是耿平?”显然,这个组接到了明确的指令,负责把耿副连长抢运下来。然而,在怪石磷峋、山高坡陡的黑夜,还有敌炮火袭击和地雷威胁,后运伤员尤其是把双腿受伤的大个子伤员抢运下去谈何容易?担架无法使用,背着怕伤员滑落。为防意外,一位战士趴在地上,其他战士把耿平放在他背上用背包带绑定,这位战士驮着耿平手脚并用爬行前进。途中遭敌零星炮火袭击,付出了血的代价。在换人背的时候,耿副连长多次请求:“把我放下来,给我一支冲锋枪,给我一壶水,你们走吧,你们已经尽到了责任。”而担负抢运的同志总是说:“我们是在执行命令,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把你救回去。”在后运途中有一处下坡特别陡,战士们用背包带拴住耿平的腰,小心翼翼地往下放。耿平回忆这些充满感激:“我不知道这些战友的姓名,甚至长像都没有看清楚,但他们是我这辈子刻骨铭心的好兄弟!”
(106团1连见习排长韩中卫烈士、战士周生平烈士)
耿平说“付出了血的代价”确切无疑。我的军校同学,36师106团1连3排排长宋根加执行了这次任务。他告诉我,从18日20时进入116阵地地区至19日22时完成任务撤离的连续抢运行动中遭遇越军炮火拦阻袭击,他所带领的3排就有2名战士重伤,8名战士轻伤,见习排长韩中卫、战士周生平2名同志牺牲。这个伤亡超三分之一的带血数字,是可以打一次排规模进攻战斗的代价,再次证明了在这样的阵地环境抢运伤员极其艰巨险恶,同样是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参加这类战斗的干部战士不是直接与敌搏命,而是以命换命,以自己的生命换取素不相识的伤员战友的生命,无私无畏,可歌可泣。19日,36师根据军的命令,又增派106团3连增援1团前送后运,可见这一仗打到这个份上,任务依然艰巨。
(106团1连3排长宋根加在前沿阵地,雷伤炸掉一条腿,二等功臣五级伤残)
(宋根加排长与本排8班合影)
在这篇纪实中留下这段文字,以铭记兄弟部队为“1.15”大战作出的无私奉献和付出的鲜血生命。
106团1连的战友将耿平抢运至1营的阵地后,由1团3连的战士接力把自己的副连长用担架向团后方救护所南榔快速转运。当到达南榔时担架突然叫停,此时身体极度虚弱甚至有点迷迷糊糊的耿副连长,认出了在此专程来看望他的团政治处主任李法堂,开口第一句就说:“主任,我没有死,我的阵地没有丢。”接着,他十分吃力地从裤子右侧口袋中掏出了那只香烟盒交给了李主任。李主任看到的耿平是满身焦土、满脸硝烟,除眼白外,全是黑的,便一边给他擦了擦脸上的烟尘,一边赶紧安慰他:“是的,阵地没有丢,你们都是好样的!”并让他不要说话,静心治疗。团救护所对耿平进行简单处理后即送往后方医院。
李主任凝视着这只写有战友们铮铮誓言、打了8个弹片孔的香烟盒,心生感慨——这哪里是一只烟盒呀,明明是一组高大的英雄群塑!这只烟盒在前线阵地时由政治处珍藏保管,返回杭州营区后在团举办的作战展览中展出,后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征集收藏。
连日的激战,不仅军工运力不足,实际上1团右翼1营方向由于从防御阵地连续抽调兵力增援进攻战斗,加之遭敌连日炮击导致伤亡,一些阵地防御兵力已出现空虚。17日夜晚,在谋划反击负3号高地的同时,师决定由2团7连连夜进入1营前沿诸阵地增强防御力量。因为之前该连没有时间勘察熟悉地形,需要一个非常熟悉前沿阵地的同志,迅速将该连带到指定位置。
(见习参谋韩铁军在前沿阵地)
当听到这个情况后,在指挥所作战室坑道的见习参谋韩铁军主动请战:“我熟悉地形,我去!”
杨顺清参谋长毫不犹豫地跟在场的师团首长说“就让韩参谋带上去吧!”就在前几天,杨参谋长带韩铁军到1营前沿阵地又跑了一趟,可见杨参谋长对韩铁军完成这个任务信得过。
刘广平副师长亲自给韩铁军和已经前来受领任务的2团7连连长曹志坚交待任务:21时40分从627高地准时出发,到团后勤指挥所南榔与在此待命的2团7连会合,利用夜暗隐蔽机动,进入123号、124号、119号、115号和634高地诸阵地并完成防御部署,主要协同1团2连遂行防御任务,并随时准备向116号阵地“添油”,支援负3号高地反击战斗。可见,这个部署不仅仅是填补防御空虚,还有随时准备支援负3号高地反击战斗,可见把该连迅速带上去迫在眉睫。
韩铁军临出发时,赵传喜政委一番交代和嘱咐后,顺手塞给了他两包云烟。这就是战时政治工作,看似顺手无意塞的两包云烟,其中包含的意义是文字难以描述的,让韩铁军顿时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重托,也增添了一股雄纠纠的精气神。首长给部属,上级给下级递一包烟、敬一杯酒、拍一下肩膀,都是无声有意的战时政治工作,在特定场合关键时机比扯着喉咙喊两句更为有效。刘副师长拍着韩铁军的肩膀:“小伙子,路上一定要严密组织……记住: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好向我报告前沿的情况!”杨顺清参谋长还派出侦察兵小蒋给韩铁军当“警卫员”。指挥所坑道内几乎所有的首长和高参们,都嘱咐韩铁军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是对“小将出马”特有的关爱。同是来自防化学院的见习参谋张志华红着眼圈跟这位同上战场的同学拥抱告别:“什么都不说了,哥们儿,我等你丫回来!”一口京腔带着哽咽揉进了生离死别的兄弟情谊。
在崎岖的山路上,在苍茫的夜色里,在紧迫的军情中,一支队伍急促却悄无声息地蜿蜒而行,韩铁军、曹连长和侦察兵小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途经新寨,按计划全连补充携带了32箱手榴弹、3箱60迫击炮弹、10箱40火箭弹及若干轻武器弹药后继续前行。抵达662.6高地后,根据团前指刘新元副参谋长的指示,连指和7连3排先行在该高地展开进入阵地;副指导员率2排配置在123号和124号阵地;副连长率1排加60迫击炮班配置在634高地。按此部署,韩铁军和副连长、副指导员带领1、2排和60迫击炮班继续前进。接近123号阵地时,韩铁军听到从敌阵地纵深传来密集的炮弹出膛声,不一会儿,一阵呼啸的尖叫由远而近,韩铁军立即令大家防炮。等最后一波炮弹落地后,韩铁军让副指导员带2排迅速进至123号、124号阵地,便继续和副连长带领1排和60迫击炮班加速前进。在奔跑的喘息中,韩铁军感到阵地上弥漫着更加浓烈的焦土味道,夜暗中也能看到横断面“U”形的堑壕,几乎被敌炮火炸平。
刚刚到达119号阵地,韩铁军庆幸已经通过了前一段炮火封锁区时,敌人的又一群炮弹划破夜空由南向北呼啸着砸了过来,炮弹不断在附近爆炸。韩铁军头脑嗡嗡作响,刚一抬头,一团火球,一声炸响,头上的钢盔被爆炸的气浪冲掉滚在身后,他贴紧地面卧倒,两边耳鼓膜一阵难忍的疼痛,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黑暗中不再感觉大地的震颤,韩铁军判断敌人这一轮炮击的炮弹都落地了,便立刻起身,想继续带着大家快速跃进,可眼睛什么也看不见。黑暗中摸了几遍自己的眼和脸,没有液体流出。就在韩铁军将衣服的前襟翻过来,反复地擦拭眼睛,伸出左手晃动的时候,远处闪现的一团爆炸火光,让他清晰的看到眼前晃动的五根手指。韩铁军欣喜不已,立刻起身,与副连长一起带领1排和60迫击炮班向634高地一路跃进,在2连坚守人员的引导下终于进入指定阵地。此时,已经是18日凌晨2时30分。
进入634高地2连指挥所坑道内,韩铁军觉得疲惫不堪,又累又饿,左胯部疼的钻心,借助坑道内的烛光才发现,左胯部可能是被炮弹片划伤,伤口不深,还在渗血,左半边裤子被浸透了一片,可在这之前他一点也没有感觉,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划伤的。
这点划伤对韩铁军来说虽无大碍,但饥寒一起袭来还是要强打起精神才能撑住。他咽下仅有的半块压缩饼干,却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出现饱感,依旧饥肠辘辘。而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裹在已经凉下来的身体上,在昏暗、潮湿、阴冷的坑道内,让韩铁军更加感觉透心儿凉。
我之所以把韩铁军这一路的经历和感受用了一些篇幅描述,因为这种经历和感受不是他一个人的,也是每个干部战士向前沿阵地机动中的经历和感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18日7时0分我反击分队对负3号高地发起冲击,几分钟后,116号阵地、634高地、115号、左9号等阵地同时遭到敌人炮击。尤其是我反击分队夺回负3号高地表面阵地后,634高地也是敌人炮击报复的重点,不时遭敌大口径火炮轰击。
15时28分,敌人的炮击变得猛烈密集,在周围爆炸的震动中,韩铁军突然感到还算坚固的2连指挥坑道被一发延时引信炮弹直接击中,照明的蜡烛瞬间熄灭,顶部的土粒哗啦啦掉落,在一侧裂开之后终于挺住没有垮塌。而在侧面不远处坍塌的猫耳洞里的一位战士,鲜血浸湿的焦土黏在他支离破碎的肢体上,虽已停止呼吸但双手紧紧握着他的冲锋枪,这如雕塑般的形象深深震撼着韩铁军的心灵。
黄昏前夕,在团基指的沈永强参谋向韩铁军传达师团首长命令:立即从634高地返回627高地团指挥所,沿途查明各阵地遭敌炮火袭击情况,特别要判明是否遭敌化学袭击。越军敢动用化学武器?狗急跳墙,不得不防。且事出有因,团指挥所分别接报,1营方向阵地上异味强烈,并有明显液滴,有的阵地已经采取化学防护措施。而配属的师防化侦察6班分别在1、2营方向的649高地和148号阵地开设了防化观察哨,却没有发现遭敌化学袭击的征候。但因各阵地上报的情况纷繁复杂,且在此之前上级通报,越军反映:从A11、A12、A13分析,在116阵地地区使用了化学弹(待查)。师还通报,在142号、146号阵地地区发现冒白色浓烟,要求148号防化观察哨加强观察。一时难判真伪,韩铁军的同学、见习参谋张志华向首长建议:防化专业的见习参谋韩铁军就在前沿634高地,让韩参谋一路查明各阵地遭袭情况,回来都清楚了。
【见习参谋韩铁军(右)、张志华同学俩阵地合影】
天尚未黑下来,炮弹爆炸的火光没有像夜暗时那么耀眼,非常有利于观察。韩铁军带着侦察兵小蒋一边规避敌人不规律的炮击,一边查看沿线阵地的炮弹落点,没有发现任何遭敌化学袭击的迹象。这让韩铁军松了口气,并强忍肚子疼痛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团指挥所,向首长们汇报了前沿阵地的情况。刘广平副师长亲切的拍着韩铁军的肩膀:“辛苦了小伙子,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好好休息一下!”杨顺清参谋长吩咐警卫员小郭给韩铁军先去弄点儿吃的,并嘱韩铁军抓紧休息。张志华窜过来一拍他头上的钢盔:“哥们儿,你丫真神!”尔后一阵紧紧拥抱。
这批军校见习学员,也包括我们才从军校毕业任职一年多的排级干部,在一个多月的炮火硝烟中不知不觉发生了许多的改变,尤其是经过大仗激战的洗礼,有股子内在的铁血气势在弥漫。
战至19日,经过4个昼夜你争我夺的鏖战,敌我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越军更是伤亡惨重。但其好勇斗狠的本性,连惯用的擅长小股偷袭都难以实施的情况下,依旧不时以断断续续的炮火,特别是依托周围前沿阵地以步机火力企图阻止骚扰我调整部署、加修工事和前送后运及抢运烈士遗体。于是,在这个敌我双方阵地对峙条件下的特殊战场,枪停炮歇并没有出现在激战之后。
【敬请关注连载第17篇:激战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