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年,鞑靼杀害了明朝使节郭骥,朱棣震怒,派出10万大军出击,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1409年,鞑靼杀害了明朝使节郭骥。朱棣震怒,派猛将丘福率十万大军,要求他务必一举击溃鞑靼本部。战前,朱棣做了详尽安排。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1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朱棣呆立当场,无法相信。
 
北元被大明击败后,分成了三个部分,彼此之间矛盾重重。大明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相互牵制,获得了北方的和平。然而,当鞑靼太师阿鲁台推本雅失里为可汗后,鞑靼便与大明断绝了关系。
大明也一直准备给鞑靼一次痛击。
 
所以,当鞑靼杀害了明朝使节郭骥后,朱棣虽然震怒,但还是敏锐地意识机会来了。于是,很快调拨了10万大军,决定一举击溃鞑靼,不留后患。
 
然而,在选择主将的时候,朱棣犯了难。此时,距离靖难之役已经过去了七年,很多能征善战的老将已经去世。
朱棣和他老爹朱元璋当年打算攻打北元一样,面临了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
 
经过深思熟虑,朱棣选择了老将丘福。丘福当年在白河沟战役里冲击过李景隆大军,后来也立了很多次功劳,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当然,朱棣也知道,丘福并不是统军的人才。不过,这场战争本来就准备了很久,双方实力悬殊。而丘福是个老将,在军中很有威信,只要他老老实实打仗,胜利唾手可得。
 
但是,朱棣没有想到的是,他虽然做了详尽的安排,但是错算了丘福。丘福由于资历很老,养成了刚愎自用的毛病。这也给这次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朱棣曾在大军开拔后不久,专门派人给丘福去信说:“如果有人说这场仗很好打,你一定不要轻信啊。”换言之,朱棣希望丘福稳扎稳打。
可是,丘福却把朱棣的嘱托当成一阵风一样,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来了。
 
他们在击溃了鞑靼一些散兵游勇后,抓捕了一位鞑靼尚书。这位尚书表示:“我投降啦,你们别杀我。鞑靼主力就在前面三十里地驻扎,我带你们去剿灭他们!”
 
丘福听后很高兴,就让这位鞑靼尚书做向导。手下李远觉得不妥,就劝丘福说:“你忘了陛下的话了吗?我们怎么能轻信一个俘虏的话?”
丘福听后却很不高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再动摇军心,我就杀了你。”李远再也不敢劝说。
 
于是,十万大军就跟着这位鞑靼俘虏在大漠里转了三天,人困马乏。除了几小股零散的鞑靼士兵外,根本没有看到鞑靼的主力。丘福这时也意识到了问题,正要让大军休整,忽然从四周涌出了鞑靼大军,他们已经被埋伏了。
此战,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朱棣听到后惊呆了,他打仗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这么惨败过。丘福到底是有多失误,才能把仗打成这样?震惊过后,朱棣立刻下令,再调50万大军,这一次他要御驾亲征!
 
朱棣和他的曾孙子——后来的“大明战神”朱祁镇可不同,他从小在军中长大,打仗从来不含糊。当他决定亲征之后,你猜鞑靼一方是如何应对的?
 
他们跑了,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
 
本来,在打败了大明十万大军之后,阿鲁台和本雅失里很振奋,幻想着马上就能恢复起北元荣光。可是,在听到朱棣亲率50万大军来攻时,两个人吓傻了,立刻打定主意:快逃。
 
不过,在 逃亡的方向上,阿鲁台和本雅失里还发生了分歧:是往北还是往西?索性,两个人就此分道扬镳。然而,他们再怎么逃都没有用。
 
朱棣找到了他们,本雅失里几乎全军覆没,只带着七个人逃了出去。阿鲁台也没好到哪儿去,在明军回朝时被撞见,也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阿鲁台向大明称臣,鞑靼势力基本解体,再也无力窥伺中原。
点击关注和赞,我们明天再见!
公众号:【狐沐说】,每天和你分享历史故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