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年,朱文正心腹张子明被抓后,连忙大喊:“我投降,别杀我!”陈友谅听后冷哼:“朱元璋的人都是软骨头。”随即派他去城外劝降。张子明走近城墙,忽然仰天长啸:“将军,属下不辱使命!”
陈友谅闻言傻眼了,恼羞成怒。他让人立刻放箭,用乱箭把这个敢欺骗自己的小人物,射杀在他守护的城的城门之下。陈友谅为什么这么气恼?因为这一战他已经损失太重了。
洪都城里守城的主官是朱文正,他是朱元璋的亲侄子,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
最主要的是,他只有仅仅2000守军。陈友谅率大军来袭,号称60万大军。然而他用尽各种办法攻打了洪都一个月,仍然没有把洪都拿下,反而损失惨重。
1363年4月,陈友谅准备率大军攻打洪都。在他到来之前,朱元璋派朱文正镇守洪都城。朱文正一上任,就流连于烟花柳巷,夜夜笙歌,根本不管任何城防事务。
当陈友谅大军来袭时,军营中的几个将军急得团团转。邓愈脾气最为火爆,他随手抓住一人,喝道:“快去将军府把朱将军带来!”话音未落,只见朱文正已经快步走进军营。此时的朱文正一身戎装,完全没有往日的浮夸样子。
他走到主将位置,但是没有坐下,而是用眼睛一扫众人,说:“我知道诸位讨厌我。没关系,我也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60万大军就在城外,诸位要投降,我不拦。不过,”朱文正忽然抬高了音量,面露狰狞道:“若是不走,就和我一起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众人看着朱文正,感受到一股鱼死网破的狠意。没有一个人投降,所有人都打算用生命来守护这座城池。
但是,该怎么守护呢?洪都城有8个城门,城中的守卫军只有2000余人,防守起来很难。出人意料的是,朱文正却展现了他卓越的战争才华。
他命令诸将各自带一支队伍,邓愈和薛显重点防守。他自己则不断游走于各个城门之间,担任救火队员,统筹兵力安排。
陈友谅很有信心,60万和2000人的差距,就像大象踩死一只蚂蚁搬容易。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将会是他有生以来打的最艰难的一场大仗。
陈友谅让手下攻城,城墙上的守军不断扔下大木头和大石头。陈友谅的士兵使用的是木盾,根本无法抵挡。再加上不断射来的弩箭,陈友谅的士兵损失惨重。然而,这也激起了他们的血性,硬是用刀斧兵器把城墙砍出了一个窟窿。
陈友谅大喜,命令士兵全力进攻。等到第一波士兵进入城墙后,却突然响起了枪声。
邓愈竟然带人拿着火枪埋伏在城墙后,给予了陈友谅大军迎头一击。陈友谅的士兵只能退出,邓愈很快用木刺栅栏堆在城墙窟窿处严阵以待。这场战斗从白天打到晚上,以朱文正负伤惨胜结束,他还奇迹般地派人修好了城墙。
陈友谅休息两天后,又派人攻打新的城门。这一次,城门却是主动打开。正当陈友谅的攻城军一头雾水时,薛显带着自己的骑兵冲杀而出,在陈友谅军中乱杀一阵,然后快速而归,重新紧闭城门。陈友谅这一次的攻打又失败了。
之后的时间里,陈友谅频繁率军攻打洪都。有时候刚刚杀了守城指挥大将,立刻又有新的指挥官填补空缺。给陈友谅造成这些麻烦,正是朱文正。他一刻不停地在各个城门之间的跑,时刻把握战场最新情况。
但是,再厉害的领军才华,在60万比2000的悬殊军事实力差距下,也会变得相形见绌。等到抵挡了30天之后,陈友谅的大军攻击逐渐迅猛,朱文正知道自己快要守不住了。
于是,他派出了心腹张子明去应天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此时正派徐达率军打庐州,同样是久攻不下。听到张子明禀告陈友谅损失惨重后,他开心地说:“放心,你们再坚持一个月,我这就调徐达去支援你们。”
张子明得令后就返程了,他知道自己不能让朱元璋此时变得焦虑,否则后果难以想象。不幸的是,在他返程的途中,被陈友谅的手下抓住了,于是就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陈友谅见张子明看起来木讷,便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他投降。张子明假装投降后,陈友谅更是认定他是个胆小鬼,就放他去洪都城外劝降。没想到看上去怕死的张子明,竟然在城外大喊:“大家坚持住,援军快要来了!”
陈友谅傻眼了,他让人射杀了张子明,同时也看到了张子明临死前的那一抹嘲笑的眼神。小人物也有大义,张子明死了,死在了他成为英雄的这一天,死在了他守护的城的城门之下。
朱元璋并没有真的让朱文正再守一个月。他调回了徐达,带着自己手下所有的武将文臣和二十万大军,孤注一掷,奔回洪都和陈友谅决一死战。这一战,鄱阳染血,成王败寇,朱元璋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但是他应该感谢朱文正,是他用2000人给自己争取了回转的时间。他也应该感谢张子明,是他用自己的智慧,给自己争得了有力的机会。什么是英雄?他可以是纨绔,也可以是小人物。但是相同的是,当危险来临时,他们都有一颗敢于舍身取义的伟大的心......
看完点个赞和关注吧,否则明天你就看不到这么好的历史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