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3年,明军烧掉了后金收割的粮草。努尔哈赤率军愤怒来袭,明军立即严阵以待。没想到,登莱巡抚袁可立却笑着说:“放心,这一战后金必败。”
袁可立,河南商丘人,明末抗金名臣。
他的一生,仕途跌宕,功勋卓著,却在《明史》中籍籍无名。
1594年,湖州董家攀附权贵,广占良田,引起乡人不满。
家主董嗣,竟然想要让贫穷民众拿钱买回土地,还自以为是在做善事。没想到此言一出,更加激起民愤,事情越闹越大。
当地主官不愿惹事,便派袁可立去处理。袁可立抵住压力,庇护百姓,只追首恶,并严令董家平价出售土地,反手间平息了这桩大案。
自此,袁可立开始崭露头角。
然而,他并不是每一次都这么幸运。
万历中期以后,皇帝不再理会朝政,对于上书言事的官员动辄以“卖直沽忠”的罪名处理,百官噤若寒蝉。
袁可立为御史后,却上书直言:“陛下您废弛朝政,亲信宠臣,远离忠臣,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尽心做事呢?”言辞恳切,万历却毫不在意,还罚了他一年俸禄。
当年九月,景德门被雷击。袁可立借故再一次上书,并把矛头直接指向万历皇帝,斥责他宠信后宫,混淆忠奸,迫害忠良。
这一次万历勃然大怒,把袁可立一再贬斥,直到削职为民。
朝中很多大臣都为袁可立喊冤,可是万历都不为所动。
好在袁可立乐天知命,在罢官期间仍然心系百姓,在家乡教化百姓,请求减免赋税徭役,还力主修缮睢郡城池。
二十年后,其子袁枢凭借睢郡城池的坚固,顽强抗敌,保全了一城百姓的安危。
这一切都被泰昌帝看在眼里,他称赞袁可立:“一朝抗疏,二纪归田。口不言事,耻汉人部党之名;退不忘君,有楚尹毁家之风。”(《牧斋初学集》)
等到万历皇帝驾崩,他重新启用了袁可立。
1621年,明军大败,辽东失守。袁可立立即向刚即位的天启皇帝提出七条紧急措施,全都被天启皇帝采纳,并且推他为帝师。
后来,后金在辽东势力日益扩张,天启皇帝忧心忡忡,命袁可立去镇守登莱重地,他说:“要镇压登莱只有袁公你能胜任。”
不仅如此,天启还“ 以节钺授公”,给予了袁可立更大的处事权力。
袁可立在登莱三年,明军厉兵秣马,组建了一支有五万人和四千艘战船的水师大军。他与孙承宗相互配合,一步步稳固辽东,逐渐恢复大明在辽东的统治。
他还节制了毛文龙、沈有容等大将,屡立战功。
刘爱塔是努尔哈赤的女婿,在后金中位居高位。
1623年,沈有容收到刘爱塔的请降书,希望自己能作为内应,报效大明。因为当时有很多诈降的人,所以沈有容没打算理会。
袁可立知道后,却觉得这是一个战略良机。
他立即上书禀报了这件事,还给出了自己的计划:他要求给刘爱塔免罪金牌,并且给他的后人请官。为了以防诈降,袁可立玩了个心机:他要求把刘爱塔对后金的怨怼之语都记录在给刘爱塔的旨意中。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如果刘爱塔是真降,自然无事;二是如果他是假降,这份旨意一旦流出一定会让努尔哈赤和他之间心生二心。
好在刘爱塔并没有耍诈,明军在刘爱塔的内应下, 夜袭金州,收复旅顺等诸多要地,取得了自开战以来的巨大胜利,对后金形成了一条严密的包围圈,迫使后金补给出现困难。
努尔哈赤连忙率军攻打旅顺等地,抢夺百姓和秋粮。而袁可立则欲擒故纵,趁着后金收割粮食的时候,借风纵火,一把烧掉了后金两个月的粮草积累。
袁可立还预言说:“后金一定还会来袭,他们还一定会败。”
果然,不久之后后金愤怒反扑,袁可立只会若定,让后金无功而返。属下问他如何知道,袁可立说:“他们心慌意乱,不难防啊。”( 公曰:‘怨深矣!忿兵可防也。’”)
等到来年正月初三,后金又趁着海水结冰,率领万骑来报复袁可立的火攻之仇。袁可立提前得到了情报,周密安排,让人在旅顺城外险关设伏,让沈有容率水师奇袭策应,让张盘在城中严防死守。
此战,后金火药用尽,也难以取胜,只好派使者前来议和,却被张盘斩于阵前,大败而回。
袁可立善用奇计,擅于寻找机会主动出击,这在明末一众只要“防守就是胜利”的文武大臣中是独树一帜的。他在登莱三年,盘活了辽东局面,让“ 奴酋胆寒”。
袁可立是明末重臣,历经四朝,功勋卓著。然而,在《明史》之中却籍籍无名。
乾隆四十二年,记录他生平事迹的《节寰袁公行状》 和岳飞的《岳鄂王精忠祠记》还同时遭到封禁。
在查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我实在为他感到惋惜。
袁可立后来被迫辞官,辽东局势江河日下。毛文龙被杀后,手下孔有德等人投靠后金,登莱防务彻底崩盘。袁可立听闻消息后,心力交瘁而亡。
据记载,他去世的前一夜,西南方有一颗很亮的星辰陨落,落地声很响。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袁可立,但是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朋友都能记住,在明末有一个民族英雄,他曾长期泯然于史书,却难灭其光彩。
他的名字,叫袁可立。
点击关注和赞,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