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 鲜见:毛主席为他题墓碑


点击上方“湖湘源”可以订阅哦

- 全文2019字 阅读约4分钟 -

罗哲烈士墓
毛主席为他题墓碑
文 | 鄢德全
在湘潭县与株洲天元区交界的高塘岭上,有一座坟茔,祁阳石的墓碑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罗哲烈士之墓”。
毛泽东同志特别珍视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但他一生为烈士碑、墓题词却只是鲜有的几次。他曾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谢子长三次题写了碑文和墓碑,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及其碑文。
罗哲何许人也,毛泽东同志竟为他题写了墓碑?
罗哲,1902年出生于湘潭县马家河乡高塘村(今属株洲市天元区)。1919年,罗哲在长沙湖南高等工业学校读书时结识了毛泽东,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从此,他在革命的道路上迅速成长。他参与编辑进步学生刊物《岳麓周刊》,与岳云、长郡、明德、周南等中学的进步学生一道,推动长沙的学生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深得毛泽东的赞许和赏识,也得到了毛泽东的重点指导和培养。
1922年秋,罗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中俄大学,修选法政专业。他在潜心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同时,认真学习马列的经典著作,积极参加北京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1925年,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爆发,年仅23岁的罗哲被选为学校的代表,率领青年学生向段祺瑞政府请愿。反动军警开枪镇压,罗哲为掩护同学,脚被军警击伤,流血不止。他的坚定斗志,又让当时正在北京的毛泽东知道了。毛泽东特别喜欢这位湖南湘潭的小老乡。1926年春,罗哲在参加北京“三一八”反帝爱国的斗争中,腿部又被敌人打伤。
伤愈后的1926年4月,罗哲离校投奔远在广州的同乡大哥毛泽东。当时毛泽东在广州开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罗哲在农讲所一边学习一边帮助毛泽东料理农讲所的日常工作。1926年夏天,毛泽东亲自介绍罗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毛泽东派罗哲回长沙开展农民运动。他担任湖南省农民协会的组织干事,并以省农运特派员的身份,到各县考察、指导农民运动。
1927年春天,罗哲调去武汉任中华全国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秘书。不久,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屠杀。罗哲特意搬到毛泽东的寓所,以保护毛泽东的安全。这段时间里,罗哲经常请教毛泽东、彭湃,并与他们一起探讨中国的前途与命运。长沙“马日事变”后,湖南的革命斗争陷入严峻的关头,毛泽东立即派罗哲回长沙联系党的工作,积极应对危难时刻的降临。
1927年初秋,毛泽东去武汉筹备召开全国农民协会会议。他没忘记罗哲这位小老乡,任命罗哲为全国农协会议筹备委员会秘书,与毛泽东住在武昌督府堤41号。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前院,罗哲与妻子曹云芳住后院。这段时日,罗哲近距离感受毛泽东的智慧和才华,并有机会与夏明翰、彭湃等农运领袖经常接触。
中共党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湘领导秋收起义。罗哲夫妇已先于毛泽东回到长沙,租用长沙郊外民房沈家大屋作为党的活动联络地。毛泽东来后,沈家大屋便成了中共湖南省委机关的驻地。罗哲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毛泽东准备秋收起义。他经常化装成小贩,到各地了解情况,积极为秋收起义等筹集资金和武器弹药。
1927年8月底,毛泽东去湘东前,见罗哲的妻子曹云芳身怀有孕,为让曹云芳回家乡生子,特指派罗哲回湘潭家乡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建立农民武装,伺机暴动,以配合秋收起义。罗哲回到湘潭,担任中共湘潭县委组织部部长。他奔走在湘潭县易俗河、朱亭、株洲等地,联络同志,恢复党的组织,发展革命武装,建立支部30多个,发展党员400多名,筹集长短枪支150多条,并在株洲镇、中路铺、射埠等地举行了小规模暴动,有力地支持了秋收起义。
1928年7月25日,由于叛徒出卖,罗哲夫妇在易俗河裕丰粮栈不幸被捕,押解到长沙陆军监狱关押。敌人关押罗哲48天,几乎天天施以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未能从罗哲口里得到一点他们想要的东西,便对他下了毒手。1928年9月11日,罗哲被惨杀于长沙浏阳门外。临死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我为革命而死,虽死犹荣。你不要为我悲痛。”还说:“你活着出去,好好抚养两个孩子,也就后继有人了。”
罗哲牺牲后,经过组织的疏通和家里人的营救,他的妻子曹云芳被解救出来。
那时,毛泽东正在井冈山发展根据地,并不知道罗哲牺牲的消息。后来,毛泽东曾多次派人打听罗哲的消息,一直杳无音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然没有放弃寻找罗哲,多次派人多方寻找,终于在贵州找到了罗哲的妻子曹云芳。
曹云芳得知毛主席一直在寻找他们,非常激动,马上给毛主席写信,介绍了自己的近况,并向毛主席报告了罗哲当年牺牲的经过。毛主席看到曹云芳的来信后,虽然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仍然黯然神伤,为罗哲的牺牲惋惜。
1956年8月11日,毛主席给曹云芳复信:“罗哲同志英勇牺牲,早就听到一些消息。1945年在重庆的时候,见到了张维兄,曾打听你们的下落……现知你仍健在,并有两个儿女能继承罗哲遗志,我很高兴,罗哲为党艰苦工作,我可作证。”毛主席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0元邮寄给曹云芳,嘱咐她为罗哲修墓。

毛泽东主席写给罗哲夫人曹云芳的亲笔书信复印件 (图源网络)
1958年,在毛主席的多次邀请下,曹云芳来到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并在毛主席的挽留下,住了一个多月。1961年,罗哲烈士墓建成,毛主席又亲笔题写“罗哲烈士之墓”。
如今,在罗哲烈士的家乡马家河高塘村一片绿树葱茏的山坡上,罗哲烈士的坟墓就坐落在那里,它枕着湘江的波涌,听三湘大地的时代号角。毛泽东苍劲有力的嵌金题词在朝霞里、晚霞中绽放着夺目的光彩。

编辑丨胡歆宸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投稿邮箱:xtrbfk@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