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中真藏有血泪南明史

  其实,如果认真研读《戚蓼生序》文,也可以发现其中藏有解密《石头记》的总钥匙,要知此文可是当年戚蓼生看出书中藏着的猫腻后写的。

  《戚蓼生序》告诉了我们至少三点,其一,《石头记》是记史作品。文中说,“噫,异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即把作者看成是小说界中左丘明、司马迁一样的史家。

  其二,所记史事是写表面故事的同时完成的,隐意藏于正面文字背后。序文曰,“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二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也就是说,比绛树、黄华的本领更牛,要同时唱两首歌而不分喉鼻,同时书写两个文牍而不分左右手,一个声音同时唱出两首歌曲,一只手同时书写就两个文牍,这种绝对看来不可能的事,《石头记》作者竟做到了。

  其三,作者希望读者用心看的,是背后的“那部书”。序文又道,“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此段是说,作者虽然一笔写出两意,但读者不要看其写的表面,而要揣摩领会作者文字里的真正含义。就像绘画,画山石虽画三面,但佳处实取一峰;画小路两条,但幽静处却在路边的一树。只有按照这种办法去读,才能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这也应了第十二回中的那几条脂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此书表里皆有喻也”、(千万不可照正面)“谁人识得此句。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正统红学一派完全忽略《石头记》书后有书,进了死胡同也不愿意出来,颇有鸵鸟之风;而很多索隐派只是简单地取影射加想象,代替【细心体贴】研读书中具体文字,方法错误,遂难得其门而入。

  二 二 四、《石头记》第四十三回,“只见他穿着半新的藕合色的绫袄 【青】缎【掐牙背心】 下面【水绿裙】子”
  背后在记:清廷所言前后不一,背弃替明报仇的承诺,(还)做出来俘虏明君的事。
  “掐牙背心”——指所言前后不一、违悖诚信;
  “水绿裙”——喻清兵俘虏君王。“绿”发音为“虏”,“裙”取缚君之意。
  《石头记》作者在暗写有关史实时,使用了大量凝练语进行概括,如之前提及的“携蝗大嚼”、“大红猩猩毡”、“二龙抢珠”、“豊年好大雪”、“金簪雪里埋”等。
  第五十四回提及的“斑衣戏彩”也将相关史实浓缩了进去,四字隐记的是:(吴三桂)搬夷与大明角力。
  “戏”有角斗,角力之意;“彩”取“华彩”中意,喻中华,这里指大明。《尚书·益稷》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二 二 五、 《石头记》五十四回,凤姐后讲的两个笑话,隐记了如下史事,即,清兵进入京师后,三位皇子失散了。
  其一是说,一大家子“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喻满人),吃了一夜酒就【散了】。”,因其讲得【正言厉色】,众人只觉冰冷无味。
  后讲的聋子与炮仗故事和最终让大家一哄而笑的地方,也都落在“散了”两字,“聋子”是在强调“龙子”。
  “房子大的炮仗”,是指向三位皇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的名字,“烺”本义是明亮;“炯”从火从冋,冋有空之义,因空无阻挡而火光更显明亮;“炤”,明耀以炤之,意同照亮。

  故,作者是在记,
  感谢诸位鼎力顶帖!
  二 二 六、《石头记》作者在诗赋方面造诣极深,甲戌第二回就有一条批语有赞,“只此一诗便好极 此等才情 自是雪芹平生所长 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而书中诗文,也是藏匿史事、隐意最多的地方。
  第四十八、四十九回写香菱学诗,作者醉翁之意本不在酒。除之前解析的香菱的五言诗外,香菱的几首七言诗也同样藏着隐意。试看这一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诗文背后隐意是:满清对汉人种族灭绝的行为难以掩盖,这鬼魅之族来自白雪覆盖的极寒地方。一片石之战敲开了国门,疆土尽属满清,如月亮黎明时隐没一样,大明不幸沉沦。离人思念故土,独妇期盼人归。借问嫦娥,为何不能让这明月(大明)长长久久呢?
  “精华”——是“尽华”发音,喻满人对汉人的屠杀灭绝行为;“魄自寒”——“魄”即“白鬼”;“一片砧”指“一片石”。
  二 二 七、书中作者细微刻画人物装扮处,也多为藏匿隐意、隐事的地方。《石头记》四十五回,“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 系着【绿汗】巾【子】 膝上露出【撒花】裤子 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 靸著【蝴】蝶【落花】鞋”
  文后就是隐写:福临政权屠杀汉人,抗清人士被杀,满洲人得到了华夏。
  “绿汗”“子”——指福临。“绿”取“虏”发音,“汗”是满人的王,指皇太极;“撒花”——“杀华”的发音,指屠杀汉人;“掐金满”——即抗金(满)之意;“绵纱”——指面临被杀命运;“蝴”“落花”——喻胡(满)人陷落中华。
  二 二 八、《石头记》第六十回的回目是,“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试取出对应的关键字“茉莉替去蔷薇 玫瑰引来茯苓”,就看出了背后的隐意,即:
  大明被满清替代,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茉莉”别称“木梨花”,取“木(明)离”之意;“蔷薇”取“羌微”音,指豆微之族女真。而元代诗人刘因有诗《蔷薇》也正暗合此意:
  “色【染女真】黄,露凝天水碧。 【花开日月长】,【朝暮阅两国】。”,诗赋方面造诣极深的作者不会不知。“露凝天水碧”有怀念故国之意,相传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女染衣作浅碧色,经露水湿染,更好看,故名。
  “玫瑰”此处可解为“反王”“桂”,指吴三桂;“茯苓”是“福临”的音,此处喻清兵。
  二 二 九、《石头记》六十三回,探春掣的花签上面有一句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诗文出自唐代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这里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显然是又一个“莫怨东风当自嗟”,体现了作者把明亡的原因,主要归咎于明朝廷自身并贯穿于整部作品的这一观点。
  另外,宋朝杜安世所作的 《忆汉月·【红杏一枝遥见】》标题似可作为此句诗的谜底,意在取词牌名“忆汉月”上,表达满清统治下,再难见汉家明月之意。
  二 三 O、《石头记》第一回有一大关键处,“施主 你把这【有命无运 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士隐听了 知是疯话 也不去睬他 那僧还说 舍我罢 舍我罢 士隐不耐烦 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 那僧乃指着他大笑 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有命无运 累及爹娘”指晚明这几朝无缘续明祚,反连累千千万万汉人死难。
  此意也完全对得上这八字处的脂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 屈死多少忠臣孝子 屈死多少仁人志士 屈死多少词客骚人 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 ”。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四句意为:文臣不为君国殚精竭虑,武将骄横拥兵自重,大明面对的是势不可挡的满清。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甫立,晚明迅速走向消亡进程。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大顺政权甫立,李自成随即对明廷展开了摧枯拉朽般的进攻,不到两个月便攻入京师,崇祯帝无奈上吊自尽。从顾诚《从永昌元年诏书谈到李自成何时称帝》一文可知,李自成向京城进兵,正是甲申【正月元宵节】之际。

  后文中,还写道“真是【闲处】光阴【易过】 【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 士隐命【家人霍启】(甲戌本批语:妙 祸起也 此因事而命名) 抱了英菊去看社火花灯”也正是在呼应“元宵节家贼引祸起”。
  正文“闲处光阴易过”本就有些蹊跷,文字背后细看,“闲”正是“西安”发音,“易过”乃是“易国”。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祸起之日,在五十三回也有体现,“【恰好今日正月十五】 荣国府中老祖宗家宴 待我【骑了这马 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第“二 二 三”已做解析)
  二 三 一、《石头记》第一回,“因空见色 由色生情 传情入色 自色悟空 遂易名为情僧”一句应作何解?
  我们在知道了《石头记》隐记明事后,理解此句应不再难,其应解为:因为(书中)看见的都是(血)色,这(血)色使己生出一种排解不了的情绪,又将这种情绪带进了书中儿女情色世界之中,从这儿女情色世界中又获得了大彻大悟,索性自称情僧。
  两个“空”字,意思并不同,四个“色”前后也有别。第一个“空”指“全然、空剩之意”,“自”意同前面的“由”,不能解为自己。
  根据前句“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 问世传奇”,可知空空道人实乃《石头记》主创者,写作前是遁入深山、空无一物的隐士(为避免剃发必须是道人装扮),而作品写完,也完成了自己大彻大悟的人生蜕变。
  感谢日久的顶帖支持!@耿家强1@春光辉耀
  二 三 二、《石头记》第一回写道,“虽其中【大旨谈情】 亦不过【实录其事】 又非假拟妄称 一味【淫邀艳约】 【私讨偷盟】之可比”
  此句前半部分所藏隐意好解,即“书中更多篇幅是在实录清(兴)之事。”,后半句则易受表面文字迷惑。
  我们知道清国迅速崛起取代明朝,得益于吴三桂开门引敌这一天赐良机,以此对照,后半句实际是隐记“(吴三桂)献媚递降书,私讨清军偷袭大明”一事。
  这里“盟”字上下结构即“明(国)器”。
  多谢顶帖,祝春日安好!@耿家强1@春光辉耀
  二 三 三、《石头记》第五十六回探春有言,“【当日】姬子有云 【登】利【禄之场】 处【运筹之界】者 【窃尧舜之词 背孔孟之道】”
  此句背后实际是说:当时,大明气数已尽,清国登场,窃得尧舜之国,大肆屠杀汉民,不讲仁义道德。
  “登”“禄之场”——取的是“虏之登场”,“禄”是“虏”的发音,指清国;
  “运筹”——“运”在此处指运数,“筹”字结构为“??+寿”,即“朱寿命”;“界”——界限;
  “词”——“祠”的谐音,庙堂之意;
  “背孔孟之道”——暗指满清大肆屠杀汉民,不讲仁义道德。
  《石头记》第一回甄士隐出场,在“禀性恬淡 不以功名为念”处,甲戌本有侧批曰,“自是【羲皇上人】 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可说是给读者相当明显的提示了。
  在崇祯时期,首辅周延儒因狂妄私下称崇祯皇帝为“羲皇上人”被温体仁指使他人举告而丟官,可说是件朝堂上下尽人皆知的事情,《明史·奸臣传·周延儒》记载:“而延儒至目陛下为羲皇上人,语誖逆。六年六月引疾乞归”。
  神秘的脂批人在此处点出,《石头记》记录明史是从崇祯一朝开始的,即所谓晚明史。
  给《石头记》书中人物起名儿,似一项专门的工程,确使作品大大增色,“劉姥姥”这个名字,作者就很用了一番心思。
  “劉”字的结构里,突出的是“前后金、前后刀”,其本义也为人所忽略,竟然是大規模殺戮的意思。而“姥姥”这个老北京人用来骂人的词,即来自满语的音译。
  在作者眼中,“劉姥姥”取意就是“满(金)人屠杀汉人,姥姥!!!”
  人名如此,大观园各处的名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既然书中薛姓代表了满人,薛宝钗的居所“蘅芜苑”取意显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恨无缘”,作者应是取“恨无边”意,“缘”即边缘的意思。
  研究《石头记》为什么必须使用抄本?因为作者也会时不时地将隐意藏入书中的字(繁体)里,如已解读过的“豊年”(酉年)、“劉”(屠戮)、“猶”(犬酋)等。
  第一回中此处,“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 编述【歷歷】 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 原来就是无材补天 幻形入世 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塵 歷】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歷”、“塵”二字可解读出“林止”、“鹿(虏)土”之意,即朱明完结、天下归虏。
  以及此段,“但我想 【歷来野史】 皆蹈一辙 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 反到新奇别致 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 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再者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 爱适趣闲文者特多 【歷来野史】 或讪谤君相 或贬人妻女 奸淫凶恶 不可胜数”
  几句间重复出现【歷来野史】四字,应是别有深意。原来,四字背后藏着的正是“朱明完结,野蛮之族登堂入室史”,本书这一主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