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神话中的不老药是真的?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再生,伏地魔的魂器,或都将成为现实



在电视剧《庆余年》中,主角范闲以为自己穿越回了古代,最后却发现是来到了未来。
剧中,地球在核战争后迎来大冰川时期,人类文明毁于一旦。之后经过无数年演化,人类再次出现,并且又一次走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之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自大冰川前的主角之母,凭借先进的知识和科技,成为了民间传说中的“神女”。
在现实中,是否存在史前高等文明依然存在许多争论。撇开真假不提,派派只是顺着这个思路探究了一下与衰老、长寿有关的传说,惊讶地发现其中的确隐藏着一些现代抗衰科技的影子。
如果人类发展真的存在周期性,那么这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不老仙药、抗衰灵术,也许曾经真实存在过,并且还是未来抗衰科技发展的方向。

在希腊神话中,泰坦神普罗米修斯因为从诸神那里为人类盗火,被神王宙斯惩罚。
他被绑在悬崖上,每天都会有一只恶鹰来啄食他的肝脏。夜晚,他被吃掉的肝脏又长出来,第二天再被鹰吃掉,如此循环往复。
直到30000年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在寻找金苹果的路上杀死了这只恶鹰,普罗米修斯才从无尽的折磨中解脱出来。

20世纪30年代,希金斯和安德森两位科学家切除了大鼠肝脏的两个叶,7天后大鼠的肝脏竟然重新长出来并恢复原样[1]。直到此时我们才确认,几千年前希腊神话中的肝脏再生,在现实中的确存在。
肝脏之所以会再生,是因为它受损后会发出信号,刺激肝细胞中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快速激活,使肝细胞不断进行分裂,直到肝脏恢复原来的大小[2]。
但肝脏再生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肝脏受损较为严重,再生就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移植新的肝脏来解决问题。

图注:肝脏再生过程
根据肝脏再生的原理,有人探究了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惩罚是否存在可行性[3]。
神话中的恶鹰,很可能是希腊金雕,每天要吃250-450g食物。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假设与正常男性差不多,约为1.5kg。
为了方便计算,姑且假设金雕每天吃300g肝脏,占总质量的20%。根据肝脏再生速率粗略计算,20%的肝脏再生所需时间约为44.8小时,远不及普罗米修斯一夜复原的速度。
再考虑到他被绑在悬崖上,吃不好睡不好,这都可能会影响肝细胞分裂速度,因此得出结论:普罗米斯修的故事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发生。
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我们不但拥有了能够逆转小鼠肝脏细胞衰老,增强其肝脏再生能力的重编程技术[4],还发现了可以促进多组织再生、逆转干细胞衰老的尿苷[5]等新物质。在这些抗衰方法的多重加持下,拥有像普罗米修斯一样的永动机肝脏甚至其他器官,也不是不可能。

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一位国王想为女儿挑选合适的丈夫,便前往造物主梵天那里寻求建议。他们去时梵天正在听歌,于是便在一旁等待。
歌曲很快就结束了,但梵天说他的住所和人间的时间流逝速度不同。就在他们等待时,人间已经过去了1亿多年,公主曾经的追求者早已化成了灰。

类似的传说在各国都有记载,如我国在山中看了一局棋,发现外面已经过了百余年的“烂柯人”;日本传说中的浦岛太郎,在龙宫住了几天,结果外面几百年过去了。
这种事情也可能真实存在过?答案是的确有可能。
2012年,NASA开展了一项有趣的同卵双胞胎实验,用于探究太空对人体的影响。双胞胎中的哥哥马克留在地球上吃喝玩乐,随心所欲;弟弟斯科特则在空间站上践行严格的饮食和锻炼方案,为期1年。
研究发现,太空环境使斯科特出现大量DNA损伤,免疫和循环系统也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加速他的衰老。但与此同时,他的端粒长度却显著延长,并且甲基化年龄检测结果也更加年轻[6]。

你能猜出哪个是在宇宙中待了1年的斯科特吗?
虽然研究人员目前还无法确定长期太空旅行,是会加速还是减缓机体的衰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会对衰老产生一定影响。
已知不同的环境会对衰老速率影响,再加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会对时间快慢产生影响,可得出一个假设:
如果存在一个地方,受引力影响当地时间流逝速度比地球快无数倍,同时此地又能够极大地减缓机体衰老,使得衰老程度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此地一日,地球X年”也并非不可能。
故事中梵天的住所、深山、龙宫等环境,应该就是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但如何找到或创造出让衰老速度慢到极致的办法,我们还有待努力。

在古埃及传说中,一位名为奥西里斯的法老被弟弟谋害,尸体被分成几部分。他的妻子找回了尸体碎片(生殖器除外),用细麻绷带包裹拼凑起来,然后施法使其复活。这就是史上第一个木乃伊。
在埃及的信仰中,身体是灵魂和死后世界的桥梁。只有身体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才能在死后的世界继续使用。

而如今抗衰领域同样火热的人体冷冻技术,就被称为“冷冻版木乃伊”。
人体冷冻技术是指将人体用低温(-196度)保存,最大程度地保存组织、器官,尤其是大脑的结构和记忆,等到未来医疗科技足够先进时将其解冻复活,并获得相应的治疗。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目前全球约有500人进行了人体冷冻,其中一部分冷冻的是完整的身体,还有一部分只有一颗头。

木乃伊和人体冷冻技术,虽然操作方法不同,但其本质都是把尸体保存起来,留待未来“使用”,本质上是殊途同归。
冷冻起来的人能否解冻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木乃伊的现状却能探究一二。
据不完全统计,木乃伊在历史上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内服外用的良药、油画染料、肥料、造纸、展览活动中的现场“拆箱”对象、室内装饰、肥皂、熏香……
早知死后还要如此操劳,这些木乃伊的主人也许当年就会选择把自己烧了吧。
考虑到如今的人体冷冻可能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7],以及因为保存不当导致的身体腐烂等问题,现在冷冻起来的人,未来会比木乃伊更好吗?也许吧。

《哈利·波特》中,伏地魔将灵魂分裂藏在物品中,制作成魂器。只要魂器还在,他就不会被彻底消灭。
一些人认为,魂器的概念源于斯拉夫民间传说中的Koschei。研究古罗马习俗中的巫术和神话的人类学奠基之作《金枝》中,Koschei是一个常和英雄人物作对的反派,他为了不被杀死,制作了一个俄罗斯套娃版“魂器”[8]。
他将自己的灵魂藏在针里,针藏在蛋里,蛋藏在鸭子里,鸭子藏在兔子里,兔子藏在箱子里,箱子藏在一个遥远的岛上。只要这根针还在,就没有人能杀死他。

这种把灵魂和肉体分开的方法,与如今将大脑意识上传至云端储存,实现数字化永生的方法颇为相似。
现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就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上个月,他在推特上表示,已经将自己的大脑意识上传至云端。不久后他又宣称,他旗下的某家公司正在努力开发机器人,可以将上传的意识下载到这种机器人中。

根据魂器不灭,其人不死的传说,哪怕制作了“魂器”的马斯克倒下了,未来也许还有千千万万个马斯克站起来,当之无愧的数字版“不死者”。
时光派点评
本文只是玩笑之作,神话故事和抗衰科技谁是鸡谁是蛋不言而喻。
但随着科技发展,曾经只存在于神话中的飞天遁地已然成为现实,也许西王母的不老药、青春泉水等传说,将会以“抗衰药”的形式被我们研制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说神话不会成为现实,我们无法战胜衰老呢?
—— TIMEPIE ——

参考文献
[1]Mao, S. A., Glorioso, J. M., & Nyberg, S. L. (2014). Liver regeneration. Translational Research, 163(4), 352–362. https://doi.org/10.1016/j.trsl.2014.01.005
[2]Michalopoulos, G. K., & Bhushan, B. (2020). Liver regeneration: b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8(1), 40–55. https://doi.org/10.1038/s41575-020-0342-4
[3]Robinson, R., & Gent, S. (2020). How possible was Prometheus’ punishment? Prometheus, 36(1). https://doi.org/10.13169/prometheus.36.1.0007
[4]Hishida, T., Yamamoto, M., Hishida-Nozaki, Y., Shao, C., Huang, L., Wang, C., Shojima, K., Xue, Y., Hang, Y., Shokhirev, M., Memczak, S., Sahu, S. K., Hatanaka, F., Ros, R. R., Maxwell, M. B., Chavez, J., Shao, Y., Liao, H. K., Martinez-Redondo, P., . . . Izpisua Belmonte, J. C. (2022). In vivo partial cellular reprogramming enhances liver plasticity and regeneration. Cell Reports, 39(4), 110730.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2.110730
[5]Liu, Z., Li, W., Geng, L., Sun, L., Wang, Q., Yu, Y., Yan, P., Liang, C., Ren, J., Song, M., Zhao, Q., Lei, J., Cai, Y., Li, J., Yan, K., Wu, Z., Chu, Q., Li, J., Wang, S., . . . Liu, G. H. (2022). Cross-species metabolomic analysis identifies uridine as a potent regeneration promoting factor. Cell Discovery, 8(1). https://doi.org/10.1038/s41421-021-00361-3
[6]Luxton, J. J., McKenna, M. J., Taylor, L. E., George, K. A., Zwart, S. R., Crucian, B. E., Drel, V. R., Garrett-Bakelman, F. E., Mackay, M. J., Butler, D., Foox, J., Grigorev, K., Bezdan, D., Meydan, C., Smith, S. M., Sharma, K., Mason, C. E., & Bailey, S. M. (2020). Temporal Telomere and DNA Damage Responses in the Space Radiation Environment. Cell Reports, 33(10), 108435.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0.108435
[7]Best, B. P. (2008). Scientific Justification of Cryonics Practice. Rejuvenation Research, 11(2), 493–503. https://doi.org/10.1089/rej.2008.0661
[8]Frazer, J. G. (2018). 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of Magic and Religion.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