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行业中凭证抽查的审计程序,真的沦为鸡肋了吗?


问题补充:
德勤的放飞机事件,很多人说抽凭没什么用,是真的吗?
答:
看凭证还是有用的,好比唐探三里破案的流程,前面背景调查、向大佬提问、找关键人物都是必要的,但最后破案节点还是现场那个花瓶和丝巾。
查凭证也是一样,报表分析、问卷调查,发现的都是线索,最后的证据只能从凭证和它后面的附件里找。
为什么现在放飞机这么普遍?那是因为抽凭和做问题分析的不是一类人。
上市公司审计组成员最多可以分成五个层级,第一级当然是所长、合伙人,他们可能从头到尾都不会在现场出现,但暗地里掌握全局,无事则罢,有大事发生就会出现;第二级是总监级,这类人在现场出现的几率也不高,开场拜访,中间控局,最后定稿,因为总监也是签字人,而签字人可以有三个人,真正控局的也就是一个人,其他两个人也可能只签字不管事;第三级是现场项目负责人,这才是真正干活的,大事小情都要过问,企业的情况也最了解,现场负责人一般是注册会计师,也可能不是;第四级是审计员,都是所里的正式员工,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带队去子分公司做现场;第五级是实习生,被审计员带的那种,没有经验,苦活累活、机械劳动都是实习生干。
实务中抽凭、发函、盘点这些重复劳动都是实习生在干,审计员干的都不多。
这就有点割裂,把控全局的都在上面,什么问题大,什么问题小,什么问题可以不用关注,这些只有第三级以上的中高层才能知道,实习生就干几个月,可能企业是干什么业务的都搞不清楚,你让他们抽凭,能抽出什么好来?
还原现场可能这样的——实习生发现某笔费用报销超额度或跨期了,报告项目负责人,可负责人心里想的是几十亿的大业务,对这几块的事根本不感兴趣,连眼皮没抬。然后实习生感觉人生失去意义,辛苦发现的问题领导不当回事,干什么都是废,只想早点结束项目拿钱走人,开始放飞自我。
负责人判断其实没问题,一笔几十块的超额度报销从重要性水平根本不值一提,最多从内控角度提一句。而且负责人掌握信息全面,知道企业最容易在那里出问题,重要凭证、合同早就一一查过了,剩下的抽凭没有目的性,完全随机,劳动强度大,他是不愿意干的。
实习生不懂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只能一张张的翻看,能不能发现问题全靠运气,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现了问题上面也不重视,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无用功,当然有放飞机的冲动。
那么随机、按比例抽凭到底有没有用?我个人看法,用处还是有的,只是执行人不对。
会计做账是有自己小心思的,有时老板要求没办法,做了假账,但为了摆脱责任可能会留下一些线索保护自己(有没有用不好说),这些线索很隐蔽,只能在附件里找到(签字时写上一段话),不大量抽凭可能发现不了。我自己就在随机抽凭时发现过一家单位借账户给人过桥的问题。
结论就是,理论上抽凭有用,上级主管不可能放弃这项要求,现实中抽凭操作人不对,飞机还会继续放下去。
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求关注!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还请在右下角点下“在看”,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有财会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后台提问,也可直接加猫叔个人微信号——maodashu2021,我会尽力回复来自公众号和微信的问题!
(欢迎转载、转发朋友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