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个历史段子看人生,后续会连载,敬请交流!

  第一部是《少年时代》,导演林克莱特用横跨12年的拍摄时间,浓缩出了165分钟的电影时长,去呈现一个男孩的成长轨迹。饰演父亲的伊桑·霍克,将这部电影称作是“人类的延时摄影”,认为该片使电影回归到了其原先的使命,以持续的影像客观地反映了现实。
  第二部是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这部电影更牛,选择了14个7岁小孩分别进行拍摄,每隔7年回访一次,一直拍到了他们63岁的老年。看过之后,人们不但会对受访者的命运变化感慨良多,还会对时代的巨变感到震惊。
  而这一类的影视之所以触动人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视角是从整个人生看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和我们平常往往只着眼于很短的时段看问题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再说两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是美国的一对父子,每一年都会一起,并在同一个地点拍一张照片,照片是从父亲在孩子一周岁时,把孩子抱在怀里开始,一直拍到父亲75岁重病时,儿子把他抱在怀里结束,短短74张照片记录了他们人生的一个侧面,看完令人唏嘘不已。
  第二个是一位外国摄影师花了525600分钟,拍下了让人感动的一年四季。
  电影《无极》中有一句台词“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落月升,就像你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婴儿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来,就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爱上一个人”,而摄影师用他那难得的耐心,用镜头捕捉到了公园里的树叶从绿一步一步的变黄的动态过程,让人感受到最美不过须臾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时间的持续性给万物带来的悄然变化。
  再回到我们每个人的现实,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在照镜子,应该感觉镜子里面的那个人一直是那样,没啥变化,而如果把二十岁和五十岁的照片拿出来一看,变化是天翻地覆的。
  有时,我们不妨跳出现实的时间线,用一个较长时间的跨度来审视自己、看看自己的人生,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四 时间的轮回
  (一)历史的轮回
  这里说的轮回不是宗教中的轮回,而是现世中的轮回。
  先从大的历史层面看,三国演义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以中国为例,分裂期长达1252年,而中国统一期更长达2085年之久。就连看上去大一统的唐朝,统一的时间为128年,分裂的时间为153年。
  黑格尔在论述中国封建王朝的时,有一句比较极端的话语: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只是朝代轮回,就犹如“一个大赌场,恶棍们轮流坐庄,混蛋们换班执守”。
  此外,还有一个大乱后有大治的说法,都有轮回之意在里面。
  (二)个人生活的轮回
  再从个人的层面看,美籍匈牙利小说家马洛伊·山多尔曾经说过:“生活是不可思议事件的轮番上演。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这种轮回,有事情上的、有情绪上的。
  很多经典电影都把这种轮回演绎的非常精彩,比如说土拨鼠之日、恐怖游轮、初恋50次、罗拉快跑等。
  这里面最有趣的土拨鼠之日:主人翁菲尔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喜欢自己的生活,更不喜欢周围的人,甚至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感。导致他也成了一个不讨其他人喜欢的人。一切可能就在于他那重复如一日的生活造成的。
  更可怕的是,他也无法杀死自己,就算他如何自杀,第二天一早,他都会好好的躺在床上等待着早晨的到来。
  终于他认识到,是自己固执不变的生活态度让这一天永远轮回,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不断的扩充自己,随后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最后,改变后的菲尔终于在一天之内打动了女主角Rita的心,并且共度良宵。而在第二天起床以后,菲尔发现Rita并没有消失,而是还在他身边,而时间也变成了2月3日,那无休止的土拨鼠日总算过去了。
  不变就是地狱式的轮回,变了可能上天堂。
  (三)人生的死穴
  人生的死穴指的是每个人最不容易看开看透的一个地方,可以是情感、可以是钱、可以是某一种过度的喜好或者某一个不良的习气。
  死穴看上去好像和时间没有关系,但却是加重今生轮回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一生洒脱,思想独立,唯一的喜好就是鼻烟壶,一次官府要抓他,怎么也寻不着,这时候一个人拿起李最喜欢的鼻烟壶就要摔,李贽就赶紧出来了。显然,鼻烟壶成了他的最大死穴,一生都在围着鼻烟壶打转了。
  再比如有些人是情种,对感情的要求远大于常人,那么就可能一生都为情所困。
  西游后记里,有一个造化小儿专用圈子圈人,这些圈子名目繁多,有名圈、利圈、富圈、贵圈、贪圈、嗔圈、痴圈、爱圈、酒圈、色圈、财圈、气圈,还有妄想圈、骄傲圈、好胜圈、昧心圈种种。百般圈套,惯会弄人。名利富贵、酒色财气等圈都套不住小行者,最后用了好胜圈才将小圣套住。经李老君指点,小行者才领悟:“如今世道,只好呆着脸皮让人一分才能过日子。”
  正所谓跳出己圈外,不在五行中,谁先跳,谁解脱,毕竟,遭罪、受伤的是自己!
  第五节 时间的整体性:过去现在和未来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逝性和持续性,时间由过去现在和未来组成,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时间整体性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
  一、从当下可以捕捉到过去,可以孕育着未来
  捕捉到过去好理解,就如中医的望诊,通过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来诊断病情,而这些征兆又是过去发展而来的结果;显然,现在包含了过去的众多的信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民间有人可以通过现在说出了很多的并没有告知他的信息。
  孕育着未来,也可以说是一定程度的预知功能。打个比方,看到了一颗花的种子,熟悉花的成长的人就能大概预测到他的未来的从根茎叶花的一系列展现过程;又如现在的天气预报,也是根据当下的云层里的多种信息综合判断的结果。
  在过去,还有一门专门的技术,叫占风术,《史记》在《天官书》中介绍了一个占风术士魏鲜,他能够在腊祭的第二日与正月初一黎明时由八方所起的风,判定一整年的吉凶,“风从南方来,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戎菽为,小雨,趣兵;北方,为中岁;东北,为上岁;东方,大水;东南,民有疾疫,岁恶。”
  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也有着比较明确的发展规律,而有些技术,如易经、八卦,就对这些规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理论上说,就可以一定程度的预测未来。当然也得承认,其把握的规律还有欠缺,另外未来大的变化(变卦)也可能改变结局,这也决定了他有时准有时又判断错误的现实。
  如:汉代河内的张成擅长用风角之术预测吉凶。一次推算朝廷要有大赦了,就让儿子杀人。司隶李膺督促缉捕归案,很快就遇到大赦免罪。李膺气氛异常,执意按律把他处决了。
  二、安住当下,斩断过去的负能量、放大未来的正能量
  (一)安住当下:
  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常人来说,能把握的也只有当下。正如一首诗中的一句: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故此,安住当下就显得很有意义了。这里面也有两个层面:
  1、珍惜每一个当下
  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常人来说,能把握的也只有当下。正如一首诗中的一句: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故此,安住当下就显得很有意义了。这里面也有两个层面:
  1、珍惜每一个当下
  有点珍惜时间的意味。哲学家加缪有一句话说的好: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笔者有一个很受人尊重的老师,他经常说,要把自己想象成明天就死,那么就必须抓紧当下了。历史上的名人还真有几位这么干的:
  冯玉祥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天才数学家伽罗瓦为了女友和人决斗,尽管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很可能会定格在这场决斗中。在决斗的前夜,伽罗瓦还不忘将自己的数学成果奋笔疾书记录下来,而在他的笔记本上写着:我没有时间了!而在第二天的决斗里,如这位数学天才所预想的那般,他决斗失败不幸身亡,他的生命定格在了21岁!
  (2)觉知每一个当下
  前文提到过松静喜悦三个要素,觉知每一个当下就是要在这样的心理调节的基础上,自自然然的享受每一个当下,过去说心想事成,而觉知每个当下的可能获得更高的境界——心享事成。
  (3)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
  语出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季羡林先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他说:“我无论是天赋还是意志,或别的方面,都算不上十分过人。但我善于自我反省。每天睡前我都在想今天自己做了什么,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吧,那就是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二)斩断过去的负能量
  家里为什么要有垃圾箱,
  手机为什么要定期清理,
  电脑为啥要设置回收站。
  道理很简单,
  垃圾不及时清理,臭气熏天。
  手机、电脑不清理就直接崩溃。
  那么对最亲爱的自己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对于过去所残留下来的负面信息、负面能量和不良记忆等
  该清理的清理,该清空的清空,你的心才是你最好的朋友,不能总让它为你负重前行!
  当然,这里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过去的信息都要清除,美好的记忆、正面的能量信息是需要一直储存的。
  (三)放大未来的正能量
  前些天闲来没事,翻了翻坚持写了十几年的日记,看完不禁哑笑,日记里充满着对未来的负面信息“这次司法考试不过这辈子就完了”;被辞退时,写着“再也找不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了”;失恋时“以后这日子咋过了,死了算了”,现在看起来,没有一件是实现的,完全都是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实际还有道理,杞国确实遭遇流星雨, 星陨如雨!而自己是无中生有,图添了很多烦恼。
  这就有必要放大未来的正能量,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不少在学校时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学习成绩远不如你的,到了社会后混的风生水起,仔细研究一下他们,几乎都是很有野心的,而这个野心决定了你和他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想与不想,敢与不敢!
  看一个牛人的,朱元璋写了一首诗: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睡觉的时候都怕把地球捅了个窟窿,这个正能量满到天了!
  这一段的最后,再奉上两个正能量满满的段子:
  1、人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
  ——(美国) 霍桑
  2、过去的如风,别恋
  未来的未来,别追
  当下的当下,觉察
  三、关于穿越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定论,只提二个好玩的。
  (一)老祖父悖论
  这是一个阻止时间旅行发生的有名的悖论:如果你通过时间旅行到过去,杀死了你的外祖父,娶了你的外祖母,那么你自己到底是谁?假设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杀死了。结果会怎么样?如果祖父已经死了,那你就必定不会存在,也就不可能回到过去杀自己的祖父。这个悖论想被用来证明时间旅行是不可能的。
  (二)霍金的实验
  霍金曾在2009年夏天举办过一个十分特殊的宴会,这次宴会没有邀请任何人,也没有提前告诉任何人,直到宴会结束,他才遗憾地告诉大家,这是一场失败的宴会。
  因为他准备邀请的是未来人,而结果是没有任何未来人到访,而这个所谓的“未来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穿越时空的人。
  本节的脑洞: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的财产—— 塞涅卡论时间
  关于时间的内容到此为止。
  第二节 空间漫谈
  空间也是一个宏大的主题,这里也是简单谈谈,重点结合生命运动这一块论述。
  一 希尔伯特的旅馆
  数学界有一个“关于希尔伯特的旅馆”的有趣问题,这个问题说的是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的无限旅馆悖论:我们设想有一个旅馆,内设有无限个房间且已客满。这时来了一个新客,想订一个房间,没问题。把1号房间的旅客挪到2号房间,2号房间的旅客挪到3号房间,以此类推,就剩下了1号房间,新来的客人就住1号房间。
  也就是说无论后面来多少人,这个旅馆都可以安排得下。甚至是无穷个旅客来了照样安排得下。他的本意是提出无穷数的问题,而这里面同样适用于空间,就是说,给这个空间再加多少的实体,都是可以被容纳的。
  这里就涉及到了空间无限性的问题,宇宙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定论,从人、从地球的角度看,可以说是无限的。
  就拿我们可观测宇宙来说,直径有920亿光年;你可能没觉得惊讶,那么我告诉你这么一个数据。我们相对于宇宙的大小,好比一个细菌相对于太阳系的大小;我们能看见整个可观测宇宙,好比细菌能看到整个太阳系!
  空间的无限性也决定了,一则人和空间打交道中也会有无限种可能;二则真正领悟了空间的无限性,也会促进人的思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 空间的整体性
  简单的说就是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且都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彼此之间互相交融、互相影响。
  古人关于这方面的描述有很多,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纳须弥于芥子等。
  关于纳须弥于芥子,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智常禅师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得意洋洋的说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都保存在哪里呢?”李渤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说: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李渤听了之后,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此外,“方丈”一词现在指的是住持,乃一寺之首,但最早的方丈的意思源自《维摩诘经》说:“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的卧室只有一丈见方,但是容量无限。”
  对于这些,如今有了信息论,从信息的角度就更好理解了。
  (二)、天人相通和天人相类
  此外,空间的整体性,还体现在天人合一和天人相类上。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还有“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的说法。
  天人相类:人身就是天的副本。比如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说:“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