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在爱情面前,矮人一截?


见字如面,我是薛薛。
先讲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有个病友的妈妈和我聊起自己闺女的康复情况。
言语间,病友妈妈透露出对孩子的担心:生病也就算了,慢慢恢复吧,好在指标波动不大。就是闺女到了适婚年龄,亲戚朋友也介绍相亲了,但总是感觉因为生病矮人一截,问我有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同为女生,我当然懂这种欲言又止。
我有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呢?
讨论爱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但如果聊,生病与爱情的关系,我倒是可以说说自己的浅见。
欢迎大家不同意。

生病这几年,关于感情观的心态也有过几次波动。
生病之初不太能接受这个事实,自己需要不断的调整心态,又要积极配合治疗,一心扑在治疗上。
这个时候谁要提起介绍对象,那还不得生生回怼:还谈恋爱?啥都没我治病重要。
大约生病两年左右,心态慢慢平和,指标也稳定了。
刚好,工作也到了需要调整节奏的时候,加之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又开始练瑜伽等等等等,时间填的好满。
有人给介绍呢,就礼貌性的加个微信,能聊聊,不能聊就各走各的。
这个阶段,心思未必在这,但是可以尝试去接触了。
第三个阶段呢,是自我状态逐渐稳定后,时间和精力都开始有意识的向感情倾斜。
我的感情观,其实一直不大成熟。这几年我也在不断搞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找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事想清楚了,比盲目担忧来的有效果。

再说回“矮人一截”这事。
如果子女是慢性肾炎患者,我很能理解作为父母的担忧,这病治疗周期久,生怕孩子不能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
但这之前,我觉得要先搞清楚生病的我们,现在属于什么阶段?
如果刚开始治疗,且指标尚未稳定,我们自己在心理上都还没接受这事,怎么可能去开始一段感情?
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慢慢接受,好好配合治疗,建议家长也无需在这个时候忧虑孩子以后的婚姻大事,一家人把目标拉齐,专心治病。
治疗一段时间,心态逐渐平和,这时候可以逐渐去接触他人、尝试谈恋爱。
此时,我们的状态较好,不把别人当救命稻草,也不过分轻视自己。
情绪稳定,再去做选择,更稳妥。
总结来说呢,就像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一样,总得先满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才会期望“归属、爱的需要”。
换言之,就是先得保证身体指标稳定的情况下,有基本的立身之本,再去追求感情和婚姻。

你可能又要说了,即使自己心态调整好了,在相亲市场上也屡屡碰壁,被人嫌弃啊!
有个朋友的故事,你可以听听。
我有位高中同学,女生,健健康康,大大咧咧。自大学毕业后就回老家县城了。
回老家之后,业余活动就是相亲,过了几年,身边几个要好的高中同学都结婚了,她还在相亲。
终于有一年,发出喜讯。
大家打趣问她:相亲对象能绕操场一周了吧?
她倒是坦荡:没有一百,也有九十!
你能想象吗,在老家的一个小县城,一个女生相亲了近百十次,是什么概念?
想必周边的适婚男青年都过了个遍吧。
这就是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大家只看到她现在夫妻恩爱,生活幸福。
却往往忽视她也曾是个经历了近百次相亲失败的女战士。
所以,相亲屡屡碰壁,频频失败的,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自不必将失败原因统统归于自身生病一说。
即便是在一些老家县城,有些人误解慢性肾炎这个病,我们自己也要看明白。
华夏五千年历史,老观念还有它存在的土壤呢。
这个病才被认知多久,又岂会人人认同?

小时候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故事的结尾很有趣。
最后一章说: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这是一个男孩的故事,所以必须到这儿结束,如果再讲下去,就会变成一个大人的故事了。
我们也是一样,在该看病的时候看病,在指标、生活稳定之后就去开始下个阶段。
至于下个阶段会是什么样,那是明天的事。
感谢你的阅读,愿你我皆健康、喜乐。
下周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