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我是薛薛。
前两周,我对比了今年和2020年有关慢性肾炎的调研中,作为患者本身的一些变化。
链接在这里:慢性肾炎:两年了,你变了吗?
我又对比了相隔两年,患者家人的一些变化,
一起看看。
2022年的问卷中,家人填写的问卷量有100份,和前年的量级差不多。
陪伴,
是最长情的告白
2020年做调研的时候,36.4%的家庭中,慢性肾炎患者已经生病1-2年。
今年再调研,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40%。
而另有20%的家庭中,慢性肾炎患者已经在家人的陪伴中,走过了三年甚至更久。
这个数据是庞大的,
也是温情的。
想必大多数患者都经历过确诊时的心态崩塌,
而在此时,如此多的家庭也都在默默接受、陪伴,小心开导、慢慢成长。
除了我们自己的挣扎,每个家人也都在小心翼翼的支撑。
这份支撑,从一开始,到陪伴至今,不见止尽。
家人们陪伴患者的时间:
家庭的交流和表达,
是我们共同学习的课题。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两次调研虽时隔两年,但是家人们对患者的直观感受出奇的一致。
当我们生病后,家人们感知到的,是我们对健康更加担忧。
但从患者自己填写的问卷来看,
我们对工作的忧虑、心态上的变化却不在少数。
中国式家庭是有趣的,家庭的交流和表达是我们共同学习的课题。
我们小时候跑的快了,跌倒了,父母会赶紧扶起,看看有没有受伤。
现在的小朋友跌倒,父母不会直接扶起,而是关怀询问,
甚至在小朋友起来之后,一起聊聊为什么会跌倒,之后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再摔跤。
每一辈的人都是爱,方式方法却不一样了。
家人们感受到的患者变化:
家人看待生病,变得更客观
这次调研有一个挺明显的变化。
在2020年,那时家人对我们的病情恢复抱有强大的信心,
有55%的家人们相信我们肯定能恢复,而认为配合治疗、听从医生的家人仅有27%。
经过两年的沉淀,更多的人感受到慢性肾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事情。
心态放缓了,更多的人选择了配合治疗、遵医嘱。
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
你可能会说,家人对我们的恢复信心怎么变低了呢?
其实我觉得这种信心也好、期盼也好,不必太高。
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上,时间越久,你越会发现波动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在波动来临之际,太高的期望值很容易滑坡。
反而一份平常心,跟着医生的节奏走,
虽缓,亦是进。
看到进,心底自然有力量。
家人对患者完全康复的信心是:
生病,
在爱情面前,是经历还是考验?
这两年,已婚的病友变多了。
在迈进婚姻之前,虽然我们因为生病,都会多多少少有些顾虑。
但在已婚的家庭中,
作为患者的家人,对患者的支持和鼓励仍然看到了明显的提升。
在婚恋这件事上,生病究竟是好是坏,其实不好简单的去评估。
对有些人而言,哪怕我们都用不着穿刺,那个人也会转身就走。
对另一些人,哪怕生病三年,也还是始终如一。
当然,也不必责怪别人的转身,
现在不转身,将来可能还会因为别的事转身,
能早点看清楚对方,坦然面对,就挺好。
最后,给大家看看这次调研中的留言吧~
哈哈,希望我们一路成长。
感谢你的阅读,愿你我皆健康、喜乐。
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