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我是薛薛。
今天一早,坐上北上的列车,返回北京,开始打工人的又一年。
从这一刻起,年就过完了。
疫情三年之后,走亲访友的习俗恢复。
这个春节,我在河南老家的农村过年。
年前的几天,家人为春节几天招待客人,筹备了年货和酒菜。
主厨是我爸,本想今年我能当个帮厨,为家人分担一下。
怎奈嫌弃我是个"家常菜"选手,难登大堂。
最后只顶了个端菜、跑腿、洗碗,多方位打杂的差事。
老爸一人独挑大梁,做了一桌又一桌。
老妈接待三亲六眷,送了一波又一波。
待送完最一波亲戚,我妈就会松一口气。
然后发出她每年一遍的灵魂三问:
什么时候过年走亲戚的这个习俗能免了?
都安安生生在自己家待着不好吗?
视频拜个年不是挺好的?
也都能歇歇,好好过个假期。
农村的这种习俗,很难破除。
虽然保持着这样的旧习,但如今的确风味大变。
不少远房亲戚,一年也就过年见次面,平时没有任何联系。
然后在过年走亲戚这一天,揣着成年人特有的亲切,尴聊半天。
过年累,怎么会不累呢?
这种关系,像极了即将散伙的夫妻,
论感情,有过,
论当下,已是话嫌半句多的境地。
时代发展的今天,留在农村老家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亲戚间的接触稀疏,情分也就日渐凋零。
若是彼此找不到一点共同回忆,此番见面更叫人双脚扣地。
过年访亲,诚不如日常的一次看望。
朋友的聚会
亲戚待完,是朋友的聚会。
这是几个回老家会常聚的朋友。
说是常聚,细算,距离上次已三年多未见。
平时联系虽少,坐在一起聊天吃饭,仿佛也还能看见昨天的影子。
我们的每次聚会,都会按照固定队形拍照。
近况小聊,回忆小聊,家长里短小聊,
重点是吃饭和拍照。
在那一刻,恍惚还能找回原来的位置。
从少女成长为母亲的人,按下快门键,又回到了十八年前的青涩时光。
有的人交集不多,在两条平行线上默默保持距离,和牵绊。
陪妈妈打麻将
过年最快乐的节目之一,陪家人打麻将。
待亲戚走完,聚会落停,家人相聚时间开启。
果盘上桌,茶水备齐。
呼呼啦啦的麻将就搓起来了。
大家牌技水平参差不齐,我妈妈是资深麻友,我属于一年玩一次,边学边玩。
牌场上无父子,有人凭技术,我全靠运气。
一般玩上三个小时,清账。
此时赢最多的人并不是最后赢家。
进入到第二趴,赢最多的人群里发大红包。
此时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时候。
输家也能在抢红包环节来个大翻盘,赢家也可能在这一趴付之东流。
在紧张刺激的大逆转中,哄堂大笑,迎来晚餐。
过年,有喜有愁,有相聚有分离,有亘古不变的习俗,有涓涓细流的血缘。
而从今日起,年已过,工已开。
新一年的齿轮已动,没有绿码,没有核酸,和2020年之前一样。
感谢你的阅读,愿你我皆健康、喜乐。
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