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里
排除现实因素,这个夏天你希望生活在哪座城市?
我想没有人会拒绝一座蟑螂全变成金丝熊的城市吧。这样就算你、邻居,或者小区的施工队不那么讲卫生,夏天的代价也不过是家里多出几只毛茸茸金灿灿圆滚滚的啮齿类小动物,比普通仓鼠要大一些。初见应该是在厨房,想要切西瓜正准备抽出砧板,手指接触到木面的瞬间。它猛然从砧板与瓷砖贴面的夹角里蹿出来,撞翻油壶,险些跌落水槽,最后钻进了冰箱背面——被你吓得不轻,也吓了你一跳。
有时整个夏天过去了都没看到一只金丝熊,心中好像还没吃过小龙虾般遗憾,所以当从角落扫出一小团与灰尘纠缠的金色毛簇时,就像是发现了前任在社交网络留下的足迹,感到些许欣慰与温暖。然后就看到家里小猫比夏天之前还要圆滚滚的肚皮,耳边回响起它们特别闹腾的几个夜晚,最终决定还是不要胡思乱想。
导演侯麦在《夏天的故事》中讲述了一个男孩徘徊于三个女孩之间的故事。讲讲你怀念的一个夏天,发生过什么?
《追忆似水年华》里,在二十几页的地方,普鲁斯特讲过一个有关玛德莱娜小蛋糕的故事,如今已脍炙人口。那是个寒冬,天色阴沉的傍晚,母亲给迟归的普鲁斯特递来蛋糕与热茶。普鲁斯特原本心不在焉,但当浸润于茶汤中的甜点触碰上颚,他忽然间“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很久以后他才想起,“那滋味同我的姨妈给我吃过的点心一样”,小蛋糕的风味唤回了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当记忆模糊了,阳光、空气与风揉过皮肤的感觉却如书签般留存下来。
就在前不久,我也经历了相似的体验,伴随着偶然刷到的《罗宾汉大冒险》片头与主题曲,“Happy walk,happy walk”,心像浸入暖流。那是初中或小学的夏天,表弟来我家过暑假,下午父亲会带我们一起去游泳,结束后匆匆点过暖暖咸咸的眼药水,就要赶回家看动画片。小彩电里,金发少女鼓起勇气问罗宾汉,在出发复仇之前,是不是应该先考虑成个家。电风扇顺着袖口吹进T恤,把观众的心也吹得痒起来。同样令人荡漾的是泳池,尽管那并非十分干净的泳池,偶尔会看到褐色的絮状物漂浮,像泡开的麻花。但我们那时尚处达尔文会把昆虫含进嘴里的年纪,所以并不介意呛几口水。下午的阳光像花洒一样洒下来,再折射入挂在睫毛上的水珠闪烁成层层叠叠、五彩斑斓的金色六边形,好像纳博科夫写的:“我感到自己突然投入了明亮的流动的传导体之中,这传导体不是别的,正是纯粹的时间元素。你和不是自己、但是被时间的共同流动和自己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分享它——正如激动的洗海水浴的人们分享闪闪发亮的海水一样。”
最近去哪里旅行了?旅行时会带书阅读吗?(带哪一本书?)
没有旅行,工作之余,只希望能毫不费力地度过,有喜欢的人相伴。包里倒是常放着书,想不浪费坐地铁上下班的时间,但最后都还是刷手机。
会带宠物一起出游吗?说说你的宠物?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提醒我了,家里有两只猫,确实也没法旅行。宠物有点像生命吧,有时你会忘了它存在,有时会嫌它烦,但事到临头总舍不得的。有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特别厌倦活着,也不是真的想死,就认为一切都很糟,也看不到变好的希望,就厌倦。直到有一天,坐在空荡荡的地铁里,突然上来个人,无目的地在车厢里晃荡,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大声骂骂咧咧,还把手伸进上衣外套里,好像要引爆什么一样。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可笑,但当时我真觉得可能要遇上无差别攻击的疯子了,就一下子怕死起来。后来什么都没发生,除了我明白了自己真的怕死。知道自己怕死以后,好像对生活就没那么厌倦了,当然,厌倦可能有时还会有,间或的,不那么持续了。小猫也是这样。说实话,当工作太多,睡眠严重不足的时候,一只猫还非要爬到你身上压着你睡,另一只在凌晨会突然缺爱(已经绝育了,不是发情,就是缺爱,要摸要对话要安慰)地叫个不停,当有重要会议出门了才发现外套上沾满了猫毛忘记打理;回到家发现又有液体滋到了猫砂盆外面而它还厚着脸皮吵个不停,要你到它最喜欢的spot(一堆书的中间,需要蹲在地上把手伸直才能够着)上去给它梳毛时,是真的很生气。而我又确实在出国访学时把猫咪寄养在父母家,度过了八个月的“单身”时光,没有任何不习惯。但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放弃它们。我的第一只猫意外跌落受致命伤的时候,我因为害怕离别逃出了医院,直到安乐死结束才去看了它最后一眼,它变得好小。这是我最懊悔的事情之一,绝不希望再次发生。
最近还在写作吗?你是如何保持创作的?或者你为什么不再写了?
只能写作的时候,会很讨厌写作;而被其他工作塞满的时候,就怀念写作。
最近一次熬夜,是因为什么?
熬夜?家常便饭啦。
你无法忍受哪一种文学 / 文艺作品?
我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但并不想回答。糟糕的东西太多了,不值得浪费时间写它们,哪怕是批评。批评很容易;找到喜欢的东西,真心赞美它,把它说清楚让别人能够理解,却比大多数人想象中难得多。就好像一张纸,这么便宜,无足轻重,随随便便就能撕毁,却没那么容易造出来。批评是自由,而赞美是自律。我想写作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属于自己、 也欢迎别人参观的文学世界,我希望这个世界里都是我自己喜欢而非厌倦的作品。建造这样一个世界,光自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自律。
📎
● 本文为节选,发表于《萌芽》2021年7月刊。萌芽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萌芽杂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责任编辑 / 杨鹏翔
📐 美术设计 / 黎稷欣
萌芽小铺小程序现已上线
长按以下图片即可进入小程序
购买《萌芽》直通车 🛒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
《萌芽》2022年3月刊
《萌芽》2022年全年刊物
MENGYA MAGAZINE
青春文学标杆
几代作家从这里起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