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是虚构人物在虚构故事的生活中遇到困境时最具符号性和文学化的解决方式,让人物的身体在空间中移动,避免作品沉溺于心灵和情绪。“在路上”有时是一场现实主义的旅行,有时则是精神漫游的同义结构,文学作品便以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困境带领读者开启自己的成长之旅。
项 静
XIANG JING
1981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中文系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曾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著有评论集《肚腹中的旅行者》《我们这个时代的表情》,小说集《集散地》《清歌》。文章散见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
…………
最现实主义的旅行,往往被一五一十地道来,在游记和旅行写作中不做其他姿势,危险和惊喜一一浮现。但实际上,旅行文学作为一种追叙的写作,很难不夹带写作者的私货,比如《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的戏仿,西方早期航海小说对陌生之地的他者眼光。在想象的世界中,空间的每次转移都不是无谓的动作,尤其是兴师动众的大转移,比如钱锺书《围城》中那一场从上海出发到三闾大学任职的漫长旅行,方鸿渐跟随赵辛楣,与两男一女三位同事从上海大都市进入内地乡镇,经宁波、鹰潭、吉安、界化陇、邵阳而到达湖南“平成县”境内的三闾大学,小说中的地点、搭乘工具几乎可以一比一还原真实生活。这次长途跋涉对小说至关重要,从上海交际、内斗、尔虞我诈的围城中出走,对于归国知识分子暗沉无聊的生活来说,是一次明快有趣的调剂。在上海的生活中,方鸿渐经历了失恋事件,前岳父岳母与之反目,个人家庭中与父母、兄弟也各有一种不自在。从上海离开本来是一次偶然事件,是赵辛楣为了争夺苏文纨让其离场的一种策略,但在小说的叙事情势中,最后变成不得不走。这一部分成为《围城》中最重要的情节,在上海与三闾大学两个围城之间,是最为开阔写实的部分,以细描的方式,仔仔细细蓄势养气,每一个地点都承载着具体的功能,人物的性格、命运,晾晒在漫长、泥泞、艰难、藏污纳垢的土地上。在两端系统化、标准化的人生之外,这条漫长的旅程中有战争的影子,有内陆乡村城镇的景观,有士兵、妓女、小官僚们的人生,是一个更真实刺目的中国。
小说借用赵辛楣的嘴巴说出一句关于旅行的真理:“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且慢,你听我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这句如今已经成为不注明出处的心灵鸡汤,在小说中却是旅行这个验证器中暗藏的玻璃碴,方鸿渐的婚姻恰恰始于这次旅行。《围城》里说,在旅行的时候,人生的地平线移近,路程以外的事暂时等于身后身外的事。正是在这一段似乎是偷来的时空里,方鸿渐仿佛汗毛孔的折叠里都给孙柔嘉温存到,而同行文人的丑态,因着艰辛的背景,冲淡了辛辣的笑声。在拥挤的轮船上,在不隔音的旅店里,在被搁浅的小镇上,在危险的桥堍上,建造起了一点同生共死的理解,也是这部作品中难得一见的疏朗之色。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为爱情受阻的阿里萨与费尔明娜各自安排过一次远行。费尔明娜的父亲得知她与阿里萨的爱情不可拆散之后,决定带上女儿进行一次疯狂的旅行,“要让她把过去的事情忘掉”。他们骑在骡背上,沿着覆盖积雪的高寒山区的崎岖小道,整整走了十一天,路上发生过悲惨的坠崖事件,心如死灰的费尔明娜痛惜自己未能一起受难。小说的描写交代了这次旅行中无数的险恶、艰难、污秽、肮脏、恐惧,以及贫困的景象和战争的威胁,一开始费尔明娜还依靠对阿里萨的思念获得安慰,后来这一切让费尔明娜喘不过气来,终于忘记了心目中那个传奇式的人物,把目光转向了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在回程那艘充斥了颠簸、叫喊、恐怖的轮船上,费尔明娜第一次度过一个不眠之夜而丝毫没有想到阿里萨,经过这次旅行回家的费尔明娜长大了。经此铺垫,接下来两个人惊心动魄的分手场面才变得可信,热恋的激情变成不满的冷峻,见面的刹那间,一直处于想象中的爱情获得了真实的赋性,阿里萨的面孔让她发觉自己上了个天大的当,她把手一挥,把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抹去了。阿里萨得知费尔明娜即将嫁给一位在欧洲受过教育的乌尔比诺医生时,悲痛欲绝。叔叔莱昂十二·洛阿伊萨给侄儿在维亚·雷伊瓦找了一份电报员的工作,离伤心之地有二十多天的路程,阿里萨进行了这次事后才意识到其价值的治疗性旅行。在旅程中的萍水相逢让他极度痛苦的心灵开了一道缝儿,他尝试用世俗的性爱代替对费尔明娜的虚幻爱情,不再压抑痛苦,而是为痛苦而高兴,找到了与痛苦共存的方式,于是中途折返回到了自己的城市。
两部作品都用不同凡响的方式创造出“在路上”的生活世界,它是空间的转移,也是审美、性格的调节器,主人公的心志在长长的旅途中得到极限的晾晒、磨练、改变和成长,这是从生命中偷来的时空,是作家塞给他们的秘密礼物。
——
(未完待续)
📎
● 本文为节选,发表于《萌芽》2021年10月刊。萌芽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萌芽杂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责任编辑 / 杨鹏翔
📐 美术设计 / 黎稷欣
萌芽小铺小程序现已上线
长按以下图片即可进入小程序
购买《萌芽》直通车 🛒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
《萌芽》2021年11月刊
《萌芽》2022年全年刊物
MENGYA MAGAZINE
青春文学标杆
几代作家从这里起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