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菲
如果说有了哪种固定的性格更适合成为作家,那我一定不具备这样的性格。我有同理心,但一点也不想运用,觉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难,不能依靠旁人去理解。我从小就很敏感,但我厌恶这种敏感,并不像很多艺术从业者那样引以为傲。为了保持这种客观冷静,以及看似成熟的理性,我要求自己的人生一定要按照大多数人走的道路来,考尽量好的学校,找规矩的工作,在合适的年龄嫁人和生孩子。为了这个目标,我天生就喜欢小孩。我运用很多暗自消化来进行这场完美的自洽。
因为把人生路安排得太过明白,我在写作里很少允许自己展露真心,这也是我不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写小说总可以告诉别人这是一个故事。我喜欢听书,因为无论才子佳人或魑魅魍魉都离生活很远,说书人风尘仆仆,讲完这一场返还尘世,换回华服,或依旧为生计所迫,都和看客无关。我也很享受这种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两年以前我关掉了微博,跟朋友一一交代的时候,给的理由是觉得自己写的字那都是要算钱的,其实心里明白,我的生活平白如纸,只能杜撰出稍纵即逝的浪漫,这种浪漫如今的我不是很看得起。当然还是心有罅隙,把那时候的微博一张张截了图。
和坦白的生活告别以后,我并没有觉察到隐秘的快乐。去年开始我的写作越发受到这种向内延伸的困扰。我觉得我的所有感触不值一提,写的故事扁平又程式化,我要像真人秀一样展露我的内心吗,我根本做不到。因为我有一个长线的写作规划,今天掏心掏肺地写完了自己的生活,字字泣血,以后怎么办?开头也说了,我总是要自己克制、平静,我不喜欢热烈换来的共感,我希望一个同样冷静的读者,像高中分析阅读教材一样看我作品里的点点滴滴。很卑微的愿望,也很狡猾,可没有办法,我知道自己是太害怕失去了,所以要一点点绵长的喜悦,不要一次灿烂的发光。
这份迷思的解决是在有天晚上,我翻到当时的微博截图,那些文字和图片都让我感到陌生,它们细腻真诚,满含面对这个世界的愉悦与脆弱,这些真实是文学化的来源,不是架构精美的故事,不是草蛇灰线的铺陈,为什么那时的我具备这样的能力。
为了什么而写,这个问题我仍在探索,但时间一点点给我答案,我精心安排的平静人生没有错,但是平静之外,总有一些超越理性的相信,它们真实存在,它们维持的时间总如此短促。
在小说里,那个瞬间让读者相信,也让作者自己相信。那个瞬间里,他在暗流涌动的生活里真切地爱过她;那个瞬间里,执着的小孩恍惚间也曾触摸到星星;那个瞬间里,往事如浪潮般涌上心头时,有个不应存在的身影真的一闪而过。为了这样的瞬间,我要继续写下去。
萌芽经典 | 最爱(上)
萌芽经典 | 最爱(下)
萌芽经典 | 河西午后(上)
萌芽经典 | 河西午后(下)
《萌芽》2020年4月刊
点击购买⬆️
《萌芽》2020年3月刊
点击购买⬆️
《萌芽》2020年2月刊
点击购买⬆️
《萌芽》2020年1月刊
点击购买⬆️
《萌芽》2020年1季度合辑
点击购买⬆️
《萌芽》2020年全年刊物
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