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形成,关于原生家庭



2021年10月2日 距离高考还有246天  |  树成林的第72期
一个人心理的健康程度,情绪的稳定程度,生活的幸福程度。
正相关于“自我悦纳,自我接受”的程度。
自我接纳的前提是什么?
是自我理解。
我们能理解的是什么?
是过去。
过去,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面。
我们一路长大,起起跌跌,其实并没有记住每段经历。
那些不重要的,不特别的,没有强烈情绪的,往往都被我们选择性忘记了。
大脑,能够存储的东西是有限的,每天我们睡觉的时候“清除机制”就会启动的。
哪些留下来,哪些选择忘记。
这个标准就是“有效程度”,大多数时候,我们留下的都是:
“特别的,重要的,有警示意义的,让我们感觉到危险的”。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记忆翻翻找找。
或者,每次回忆上涌的时候,再去体味那些纷纷扰扰的片段。
情绪总是止不住的悲伤,它们总是负面的。
人,都在追求最大的安全感,最大的存在感。
让我们感觉存在的,就是那些特别开心的,太少啦。
让我们感觉不安全的,往往就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恐惧的,难受的。
●“可能是过去的某个片段,被父母破口大骂,甚至拳打脚踢。”
●“可能是某时某刻,被欺骗的经历,一厢情愿被万箭穿心。”
●“可能是爱而不得,可能是被无视被冷漠对待,被冤枉。”
而这些记忆,留存的意义,就是对我们之后的行为进行指导。
某件事是错的,做了之后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我们之后就会避而远之。
因为自己带着过分的期待,而特别失望的,也许我们之后就不再会有那么高的期待了。
发现自己的付出被人无视,后面可能就不再愿意付出了。
关于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和他们的相处,在我们的童年时代,留下了最多的记忆。
可能某一次。
是因为,我们无比想要一个东西,无比想做一件事情。
被冷冷的拒绝,没有理由的拒绝。
我们撒泼打滚,我们哭哭闹闹,换来的是更不耐烦。
甚至换来的是“咒骂,耳光”。
这份“被惩罚”的记忆。
会让我们认为“我想要”是错的。
会让我们认为“只有满足父母的期待”才是对的。
而慢慢地,“我想”就越来越小,“我应该”就越来越大。
直到,突然有一天。
“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
“我希望能够让周围的人满意,我希望证明自己,
我希望满足父母的期待。”
“我”就慢慢不存在了。
父母变成了我们不可挑战的权威,我们不敢对他们有任何的忤逆。
愤怒的时候,委屈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边界被侵犯的时候。
不敢表达,不敢反抗,压抑着自己的想法。
而积累的情绪,压着压着,总有一天,会到上限的。
无可奈何的我们,不知所措的我们,小小的我们。
会选择,把这些愤怒,这些情绪,发泄给自己。
自我攻击,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用最严苛的法令,最冷酷的审判,朝着自己。
“敏感”往往也应运而生。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如果我们时刻感觉到,身边的威胁,身边的不安全。
我们一定会采取某种方式,保护自己。
“敏感”变成保护我们的能力。
对身边环境的变化,对身边人的情绪神态,更强的捕捉能力。
让我们可以好好长大。
但是。
这样的长大,可能是残缺的。
“人格的成长”是需要能量的。
我们相当一部分的能量,用来跟外界妥协。
●妥协,父母的命令和呵斥,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来讨好。
●承受,可能来自于老师,同学,甚至是陌生人的嘲讽和欺侮。
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残缺的大人”。
可能是:
“我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我只是不想让我的父母失望。”
“我很害怕得罪身边的人,我不敢拒绝别人,尽管我不喜欢。”
前者,是依赖。
后者,是畏惧。
而所有的核心,都是“安全感不足”,都是“不相信自己一个人就有力量活得很好很开心。”
小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我们现在的大部分”。
我们留下那些,重要的,特别的,让我们感觉到“危险”的经历。
把这些记忆留存,对这些经历进行解读,提炼出来“我们跟父母相处的方法论”。
对它们修修改改,直到形成了一个“对我威胁最小的,让我感觉最安全的相处模式”
“妥协,敏感,不拒绝。”
以及,最可怕的“等价交换”。
“你满足了我的期待,我就爱你;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来,我就惩罚你,我就不爱你。”
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需要我变得更好,需要我很厉害,很优秀。
需要我,有价值。
慢慢地,我们一路长大,遇见了其他的人,同学,朋友,恋人。
我们只会把这种相处的和行为的模式,稍稍作些修改,套用给身边的人。
这便是,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开始心疼自己,心里面悄悄地生出一些幽怨。
往往,这种时候,我们又会选择。
把当下大多数的痛苦和糟糕,归咎于我们成长路上的那些人。
可以理解过去吗?
怎么才能够接受过去。
那些糟糕的境遇,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其实,施加给我们糟糕经历的父母,可能已经给到了“最好的他们”。
因为,往前跳转好多年,他们也是受害者,可能是更冷漠的无视,可能是更鸡飞狗跳的童年。
已经长大的他们,慢慢地已经失去了改变自己的能力,已经把太多的事情当成了理所当然。
我们没有错,父母也没有错。
不过这个世界总是这样,谁都没有错。
但是事情就是发生了,但是那些痛苦糟糕就是经历。
可能,从某种角度来说,现在的我们已经是最好的我们了。
在这些糟糕痛苦里面,我们已经表现得很好了。
人类,一直都在追求终极的解释。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大多数时候,对不对可能都没有那么重要。
有所安慰,有所缓解,是最重要的。
了解过去,最大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不是为了甩锅,不是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
而是为了,更好地活在当下。
少一些对自己,对环境的责备和幽怨。
多一些对自己,对身边人的感激和温柔。
此时此刻。
已经很难得了。
不是嘛?
END. 

撰文 | 树林同学
排版 | Carmen
图片来源 : 网络
 特别推荐
 认知成长营 
帮你掌控人生,从脑神经科学,从个体心理学。
对自己的全面理解,学习中内耗的全面停止。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情介绍⬇️

 全科思维课 3.0 
给你一个:
●弱科提升
●科目高思维养成
●考试能力快速提升
●碎片时间高效应用
的精确具体的训练计划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情介绍⬇️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