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医
之
始
祖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养
生
宝
典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不学不知道,一学才知道。原来我们平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或者听到的很多医学知识都是来源于《黄帝内经》的,比如说这节课。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攸受乎?】
黄帝问岐伯说:人体的五脏随着四季时节的变化会分别有不同的作用吗?
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它会受四季时节的变化影响吗?
【岐伯曰:有。】
岐伯说:会的。五脏顺应着四时会有各自的作用和变化。
接下来详细讲了——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故病在头。】
东方对应着青色,入通于肝脏。而肝「开窍于目」,就是开窍于我们的眼睛。春天,人体的精气就容易藏在肝这里,所以发病经常是发作在头部。
【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
春天对应的味道是酸,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家畜是鸡,对应的谷物是小麦。也就是说,我们吃小麦、吃面粉是入肝经的。
【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春天对应的天上的星宿是木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如果肝有问题,经常在筋这里显现病症。
【其音角,其数八,其臭臊。】
那么,春天对应的五音是角(jué)。
「五音」,我国古代的音阶划分——「宫、商、角、徵、羽」,这五音也是跟五行相对应的:角音属木,徵(zhǐ)音属火,宫音属土,商音属金,羽音属水。
春天对应木,在五音里对应「角」音。
那么根据《易经》讲「数生五行」:「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所以「木」在易理上的这个数是「八」。然后,春天对应的味道是臊味(万物萌生,一股臊味)。
经文中的「臭」,在这里通「嗅」,就是气味的意思。春天对应的气味是臊味。
接下来讲夏天——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
南方对应着赤色(赤红色),入通于我们的心。心「开窍于舌」,在夏天的时候,我们的精气主要是藏在心这里。所以,如果疾病发作的话,基本上可能就牵连五脏了。
【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
夏天对应的味道是苦,对应的五行是火,对应的家畜是羊,对应的谷物是黍(也就是黄米)。
【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
夏天对应的天上的星宿是荧惑星(也就是火星)。
刚才讲了夏天对应的五脏是心,「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如果发病的话,容易在脉这里显现出来 。
【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然后,夏天对应的五音是「徵」音(宫、商、角、徵、羽的「徵」音)。
根据《易经》讲:「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夏天不是对应火嘛,火的易数(《易经》里的算法)就属于七。
夏天对应的气味是焦味,就好像什么东西被太阳烤焦了一样——那个焦味。
然后讲长夏——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脊。】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脾「开窍于口」,在长夏的时候,我们的精气主要藏在脾这里。如果发病的话,容易病在「舌本」(很多版本上不是「脊」,是「舌本」)。「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
长夏对应的味道是甘,对应的五行是土,对应的家畜是牛,对应的谷物是稷(据说稷就是高粱)。
【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夏天对应的天上的星宿是土星。那么脾主肌肉,长夏不是对应脾嘛。如果脾有问题的话,疾病通常会在肌肉这里显现出来。
【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长夏对应的五音是「宫」音。
长夏对应的五脏是脾,刚才讲了,对应的五行是土,也讲了。
根据《易经》「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长夏对应的数是五。
这个「数」,指的就是土在《易经》中的数——天五生土,所以「其数五」,土对应着五 。
这个长夏所对应的气味是香味,就好像泥土的芳香一样——香味。
然后岐伯又说: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
秋天,「西方白色」,西方对应着白色,入通于肺。
【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
肺开窍于鼻,在秋天的时候,精气主要藏在肺这里,所以发病容易在背部表现出来。
【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
秋天对应的味道是辛,对应的五行是金,秋天对应的家畜是马,对应的谷物是稻(也就是大米)。
【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秋天所对应的天上的星宿是太白金星(太白星就是金星),所以金对应白色,对应肺,这个很好记,是吧?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肺主皮毛。如果肺有毛病,经常在皮毛上表现出来。
【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秋天对应的五音是「商」音。秋天对应肺,肺属金,是吧?那么金在《易经》里的这个数是天九,「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所以,五行里的金对应的《易经》的数是九,秋天对应的气味是腥。
然后又讲冬天——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
「北方黑色」,北方对应着黑色,入通于我们的肾。
【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
肾开窍于二阴(二阴,就是大小便的两个排泄口),在冬天人体的精气主要藏在肾。肾主骨,我们知道,「故病在谿」(谿,就是像肘、膝、腕、踝,这些关节的地方)。肾有毛病的话,常常出在关节这里。
【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
冬天对应着肾,对应的味道是咸,对应的五行是水,对应的家畜是彘(也就是猪),对应的谷物是豆。
【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冬天对应的星宿是辰星(也就是水星)。肾主骨,如果肾有问题,基本上就会在骨头这里体现出来。
【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冬天对应的五音是「羽」音,刚才也讲了冬天对应肾,肾对应着水,按《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所以说这个水的易数(易经之数)它是六。
冬天所对应的气味是腐。冬藏,万物都收藏起来了,有一股腐味一样的。
所以就着黄帝的问题,岐伯就作了回答。
黄帝问:五脏随着四季时节的变化,会分别有不同的功用吗?
然后岐伯就说:有。
随着四季时节的变化,人体的精气藏在哪儿呢?
它是有侧重点的,不同的季节对应着不同的脏气。然后不同的脏气出现问题的时候,发病的位置或者说病状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里就在时节,时节因缘条件下指导了我们该怎么样去找准病、治疗病。
也因为时节是一直在变化的,阴阳是一直在变化的。所以气是一直在变化的,精在人的体内一直在变化,一切都是动态的,都是变异的。所以有一种说法,说「医易同源」,就是中国的这个医学和《易经》也是同源的,是分不开的。包括这节课就讲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对应的易数(易经里的这个数)都告诉我们了。一切都是变易的,是充满变数的。所以中医呢,就是灵活多变的。这使得我们学习起来或者应用起来就增加了难度了,但是难度中也增加了趣味性,永远不会让你厌倦,奥妙无穷……
这节课也能看出《黄帝内经》真的是涵盖了很多门学问于一身,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易经》,然后乃至病理学、科学、地理、天文等等等等。《黄帝内经》简直真的是一部百科全书啊!
然后,岐伯又总结说: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逆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
「故善为脉者」,善于诊脉的人呢,「谨察五脏六腑」,要谨慎地观察五脏六腑的情况。因为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五脏六腑的情况也一直在变化,所以要谨慎地观察五脏六腑的情况。
观察什么呢?逆从就是逆顺,逆顺、阴阳、表里、雌雄之纪(就是种种的规律)。
【藏之心意,合心于精。】
就是要了然于心,把这种种的情况观察准确了之后了然于心,合心于精,就是要进行很精密的、很精微的判断。这综合了你的经验、你的直觉、你的理性。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岐伯说:这个人来找你学医了,你感觉他不是对的人,他不是那块料,你就不要轻易地教他。
我们学《庄子》的时候知道,一些有道者,他不是随意地收徒弟的,把德的要求放得很高。德上种种要求你都具足,试卷及格了,我再教你其他的知识。
「非其人勿教」,真正的大医王、上医(上医治未病的上医),他们收弟子是有要求的、有条件的,「非其人勿教」——不是对的人我不轻易地教你的。
「非其真勿授」,但我决定了教你了,就一定要教给你真东西。这不是「金匮真言」嘛,我给你真东西,适合放在金柜子里珍藏的真东西,「是谓得道」,这就是得医家之圣道了。
找准人再教,决定了教就只教真东西,只教干货,不能误导人。因为误导了人,就是害人嘛。如果害了医生,就等于害了与他有缘的所有病人。
岐伯的这句话,就让我们感觉中医是很审慎的,是很谨慎的,是非常幽深的科学,同时也是负责任的。
看到这里呢,也不由得感慨,我们毕竟是作为初学者,凭借很多的资料,再加上我们个人的理解,去深入《黄帝内经》,不敢说一探究竟,也想探个一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可能由于我们个人能力的原因,也可能由于这个版本偶尔出现个疏漏、错谬,导致我们的这种推荐和分享也不是绝对地准确,这是很有可能的。但是我们尽力,我们尽力!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这句话简直给了我们一定的压力了,也是鞭策吧!以后在学《黄帝内经》的过程中,会更加的有责任感,尽可能地少出错,这也是我们对于黄帝、对于岐伯这些上古圣者的一个保证。
其实,无论黄帝还是岐伯,他们具体生存年代是有争议的,包括《黄帝内经》这本书到底是什么时候成书的,一直以来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是后人假借黄帝、岐伯的名义而写的、而编纂的,但是这么久以来,《黄帝内经》利益了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很多友邦民族;这么多年,很多名医大家都是学着《黄帝内经》走出来的……
我们就知道,无论黄帝还是岐伯,他们都是大圣人,不管他们的真身是谁,他们都是大圣人,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我们也记得《黄帝内经》的开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其实「黄帝」本身,他就是上古圣人的一个化身。所以《黄帝内经》呢,是上古圣人留给我们的宝典,也算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恩赐,让我们对于生命充满珍惜和敬畏!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