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黄帝内经》016 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互生”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阴阳应象大论篇》。
如果说阴阳是「里」,那么所有的万象就是「表」。「阴阳应象」其实指的是阴阳投射出外在所有的表象。内里阴阳的变化,会使得外在的表象一直变化,阴阳与一切表象是对应的。
看一下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阴阳」是天地之道,古人讲「天地」很多时候讲的就是宇宙了,阴阳就是宇宙大道的一个体现,也可以说宇宙规律的一个体现。
阴阳是万物的纲纪,万物都要遵守阴阳所设定的法则。「纲纪」有就点儿像规则、法则一样。
【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而且,阴阳是「变化之父母」,所有的变化都来自于阴阳的变化,这里的变化指的是一切表象的变化或者是万物的变化(万物其实也是表象)。一切表象的变化其实都是阴阳的变化造成的,所以说「阴阳」是变化之父亲、母亲,是变化的本源。
阴阳也是「生杀之本始」——「生」,生长;「杀」,杀伐(「杀」,这里就是「灭」),阴阳决定了一切万物的生与灭;「本始」就是本源开始。一切万物的生与灭,它的本源开始都是阴阳的变化造成的。
【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那「阴阳」到底是什么呢?非常神秘……
古时候,人们感觉什么事物非常神秘的时候,就觉得有超自然的力量或者有高维智慧生命在主导、在操控。
像「神秘」这个词,我们想:神秘、神秘,神搞的秘密,是吧?
那么说「阴阳」也是「神明之府」,「府」就是住宅,或者说官邸,就是住的地方或者工作的地方,「阴阳」是神明在那儿住、在那儿工作。阴阳就是在古人看来也是非常神秘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神明在操控、在主导吧?
「治病必求于本」,我们要是想治病,先要找到根本在哪里。我们知道,找到了根本的话,治病容易除掉病根了——「病根」,病之根本嘛。「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就要把这个病根除掉,那除掉病根的前提是先找准病根。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阳气的累积构成了「天」,阴气的累积构成了「地」,这里的「气」大家也可以理解为能量——阳性的能量的累积构成了「天」,阴性能量的累积构成了「地」。
【阴静阳躁,】
从我们的感受上看的话,阴性能量给我们的感觉是沉静的,而阳性能量给我们的感觉是躁动的。
【阳生阴长,】
阳性能量就好像从「无」到「有」的,这种萌生一样的感觉;阴性能量就是潜滋暗长的感觉。
这个「生」在甲骨文中就像画了几根小草一样,从「无」到「有」地从地里长出来。这个「生」(萌生)有从无到有的这种生长的感觉,甚至有一点点突然性。比如说妈妈生孩子了,本来没有呢,突然生出来了,就有了——从无到有,它有一种突然性的感觉。
那么「长」,一说长,长养、成长、滋长、潜滋暗长……就是慢,速度像要慢一些,这是由「阴阳」两种能量的不同特质决定的。像小孩儿出生,他是突然就生出来了,但是「长」是要慢慢地长的。在每一年的每个月,每个月的每一天,每一天的每个小时,每个小时的每分、每秒他都在长,一点儿一点儿地长……
你总是跟他在一块儿,还不容易看出来他长;好久不见了,一看长高了,很明显,是吧?所以这个「长」就感觉速度要慢,潜滋暗长——这是阴性的能量。

【阳杀阴藏。】
一说「阳」,它就是外放式的,甚至有杀伐气息的、很凛冽的,或者说刚硬的;那么「阴」,它有收敛的、含藏的、内敛的特质。
【阳化气,阴成形,】
阳性能量它就化为了灵动的气,阴性能量就显发出了种种的形态、质态。
「阳化气,阴成形」,阳性能量化为了灵动的不可捉摸的气,阴性能量就化成了种种的形态、质态。因为阳动阴静,「动」容易化气,然后「静」容易成形(成一个具体的形态),这里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阳的动、阴的静。
事实上,物质相对于空气来讲,它属阴,对吧?但是物质如果动起来,动得极快,就像风一样、像光一样,化成气、化成空了。所以阴和阳也是可以转化的,「阴」一旦快起来,就往「阳」开始转化了……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那么,自然界我们能发现:「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天气寒冷到极致,像冬天寒冷到极致了,到极致了就开始到春天了;那春天暖洋洋的,到夏天非常炎热,炎热到极致,热极又生寒了。物极必反,这也可以说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这个「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在我们人体上也是有表现的。比如说一个病人,他本来是得了阴寒之症,但是寒到了极致,可能就生了热象了,当然这个热是一种假热。寒症发展到极致阶段,虚火浮动,就会出现假热的现象。这个病人也会觉得:哎呀,冷到极致,觉得热了。
那么「寒极生热」的时候,临床表现:这个病人可能就是身体感觉热,面色红,口渴.......有种种的这种假热的症状。但是因为它实是寒症,这个热是假热,所以他身体虽然热,他反而想盖上厚被子;口虽然渴,反而喜欢喝热的东西;脉虽然大,按起来却没什么力量;面色看着挺红的,但浮(面色浮),就像化了一层妆一样,游移不定。然后因为它是寒症嘛,四肢还是很冷,小便清长,一看舌苔颜色淡白,这是寒极生热,生了假热了。
那人体这里也有「热极生寒」的一些病症。比如说这个热性病,热到极致就伤了阴了,阴精亏绝就导致阳脱。结果这个热症患者反而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象很微弱。就是因为热到极致,正气耗伤导致的,热极生寒了。
再回到原文: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这里的「浊」是沉浊、降浊,往下沉的意思。大家可以标一下:「沉浊」就是往下沉;然后「热气生清」,生的这个「清」可以加一个提升的「升」在这个「清」前面,就是寒气给我们的感觉是它往下降,它是沉浊,向下降、向下沉的这种浊;那热气是升清,热气往上走嘛,往上升,相对清澈,是这种感觉。
然后讲: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清气」刚才讲了,热气生清,清气代表热气。这个热气只在下边,不往上走的时候,容易拉肚子,
【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浊气」刚才讲了,寒气生浊,这里的「浊」指的是寒气。寒气按理说应该往下降,它不往下降,它一直在上边,就容易让我们感觉非常地胀,胀闷。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那这种情况就是因为「阴阳反作」,就是阴阳颠倒了。按理说清气它是热性的,它应该往上走,对吧?但是它停留在下部了,它上不去。清气这个热它应该在上的,反而在下了,这不就相反了嘛!所以使我们拉肚子。
然后,这个浊气它是寒性的,寒性的按理说应该往下降吧,但是它不往下降,它在上边呢,阻住了,那么就使我们感觉胃胀,不舒服腹部胀,这是阴阳反作的结果,就是阴阳颠倒了。
「病之逆从也」。什么叫「病之逆从」呢?就是如果是正常情况下的话,就是热性的气它应该在上,寒性的气在下,这是正常情况下。但是它倒着来了,所以我们才生病。
「病之逆从」,说一个人有病,就是说他反着来了、逆着来了,反于正常情况、逆于正常情况了,所以才得病的,这叫病之逆从。
然后,黄帝又讲: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这个阳气它是热性的,它有生清的这种特性,所以清阳就成了「天」,「天清地浊」嘛。「清气」(这个清澈的「清」),清气是热性的,热性的往上走——往上走,这是阳性的,这种能量累积就构成了「天」。
那么,「浊阴为地」,「浊」是沉浊,向下降的状态,阴性的能量向下降、向下沉,慢慢累积就成为了大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那么,「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个地气向上蒸腾的时候,就成为了云彩了,地上的气往上蒸腾,飞到天上去了,成了云彩了,天上的气往下降,就成为了雨水了。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这个雨水虽然是天上降下来的,但是最初它也是来自「地」的——地气上升为云,然后遇冷,云彩里的小水滴又降下来变成雨了。雨看着是从天上降的,其实是来源于地气的。
「云出天气」,云是来自于地气的上蒸的,结果到天上去了,然后就显现出「天气」(天上的气)的那种升、清的特质了。
所以,阴阳一直在转化、一直在变。阴可以变为阳,阳可以变为阴。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在我们人体这里,「清阳之气」(清澈的「清」,阳性的「阳」),清阳之气从哪儿走?一般是走我们的上窍——就是眼睛、耳朵、嘴、鼻子,走上面的七窍,那是清阳之气。  
那么浊阴之气往下走,走哪儿呢?浊阴它有的时候也不完全是「气」了,就显现为一些消化完的水谷了,或者一些废物了,浊阴从哪儿走呢?从下面的两窍走(下面的两窍就是大小便的两个排泄口嘛,从这里走)。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这个清阳之气,它是气嘛,它比较精微嘛,它从哪儿走?从腠理走。腠理就是我们皮肤肌肉的纹理,叫腠理。有的时候,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那个交接处的小缝隙也叫腠理。清阳之气,它是气嘛,它就走那个精微的地方,发于腠理。
那浊阴呢?「浊阴走五脏」,浊阴它有降浊的特性,也有慢的特性。相对于气的话,可以说它的分子大(就这样讲)——相对气的话,它的分子大、颗粒大,相对粗一点。浊阴走五脏,五脏是藏人体生命精华的地方,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清阳之气它是偏热性的、偏外放的阳性的能量,它可以充实我们的四肢,让我们的四肢变得结实、灵活、灵动。
那么,浊阴归六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浊音归六腑」。
如果说我们平常通过饮食得到了一些营养,就等于从这个营养成分里提取出来的「动能」就给了四肢了,清阳就是从我们的饮食里提取出的营养,归四肢了,让四肢去活动去了。
那么,六腑在做什么呢?六腑负责消化吸收我们饮食当中的营养——消化、吸收、传导、排泄废物,负责干这些活。那么,六腑它的工作是由浊阴来支撑的。
也就是说,就着「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这句话来讲的话,六腑它的工作是为了使得清阳能够充实、灵动我们的四肢。六腑在内在工作,然后产生的动能(就是清阳)就给了四肢;那么六腑的工作动力又来自浊阴,浊阴帮助六腑工作,提取动能(提取清阳),然后给四肢,是这样子——所以「阴」默默地在帮助「阳」。
那么四肢很灵活、很灵动,可以卖力地工作,赚取来的饮食到了体内,走五脏,滋养五脏;然后六腑消化、吸收、传导、排泄,可以说「清阳」卖力地干活,赚取来的这些饮食都慢慢地化成了浊阴——所以「阴」在协助「阳」,「阳」也在滋养「阴」,这就是一个循环。
这样的话,在我们的人体中也显现着阴阳互生的这种关系——阴助阳,阳助阴,阴生阳,阳生阴。
好,今天我们就先学到这里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对于「阴阳」与「万象」的关系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万象是阴阳投射出来的万象,万象是阴阳的表象,阴阳是万象的内髓和本源……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