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黄帝内经》018 阴阳应象大论篇 “情绪与健康”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我们知道,在任何领域,如果没有一点儿类似「偏执狂」的精神就都不会成功。
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阴阳与疾病的关系。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我们知道,人体要讲究一种平衡——阴阳的动态平衡。阴如果过盛的话,肯定就会伤了阳,所以就阳病了;那么阳如果过盛了,就伤了阴,阴就病了。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因为阳性能量它是热性的,阴性能量是寒性的。
所以如果体内的阳气过盛的话,我们就会得热性病;如果体内阴气过盛的话,我们就会得寒性病。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因为物极必反,寒太严重了,可能就会表现出一些热象;那么,热过于严重了,就可能表现出一些寒象。
【寒伤形,热伤气。】
在《阴阳应象大论》的开篇讲到,「阳化气,阴成形」,阳对应着气,阴对应着形。
那么,在「伤」的时候,寒(也就是阴)它伤的也是它所对应的「形」;热(也就是阳)它所伤的就是它所对应的「气」。所以,寒伤我们的「形体」,热伤的是我们的「真气」。
这个讲的还是一种「同频互伤」,不同频的也伤不到。不同频不能直接伤到,但有的时候会间接伤到,后面就讲了。
【气伤痛,形伤肿。】
如果我们体内的气被伤了,气受损了,通行无力了,这个时候就会有疼痛出现。气受损了,通行无力了,「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为不通了,所以就痛了。
那么,形受伤的时候呢,会导致浊物的堆积,就导致有肿产生。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因为痛是气受到伤损导致的,如果先感觉到痛,那就说明首要的是气被伤了,气先于形被伤了,所以说「气伤形也」。先感觉痛,后感觉肿了,就是「气伤在前,形伤在后」,气先受伤了,然后,间接地影响着形也受伤了。
如果是先肿后痛,那我们的形是先伤了,间接影响得气也被伤了。
【风胜则动,】
我们体内的风如果过盛了,就会导致肢体的不正常的一种动。比如说:一直摇动啊,颤动啊,手脚痉挛啊,这是体内的风偏盛(或者说风邪偏盛)所显现的症状。
【热胜则肿,】
体内的热邪太盛了,就会有肿胀出现。
【燥胜则干,】
体内过于燥了,那么,津液就亏缺了,津液亏缺(亏少)那就比较干啊。
【寒胜则浮,】
如果体内的寒邪过盛的话「则浮」,寒邪过盛可能会有浮肿的一些情况。
【湿胜则濡泻。】
然后,湿邪过盛,「湿胜则濡泻」,湿邪过盛,体内的津液很多,过于多有的时候会导致「濡泻」,就是拉肚子。 

接下来讲「天」:
【天有四时五行,】
四时,就是四季——春、夏、秋、冬;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
【以生长收藏,】
我们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
是怎么生出来的寒、暑、燥、湿、风呢?其实是跟四时有关的。我们知道,寒对应的季节是冬季,冬季五行上属水;然后,暑对应着夏季,在五行上属火;燥对应的是秋季,在五行上属金;湿对应的是长夏,五行上属土;风对应的是春季,五行上属木。
说「天有四时五行」,这五行跟四时是相对的,只不过在四时里又多了一个长夏进去。所以,「以生寒暑燥湿风」,讲的其实就是以生「水火金土木」,「水火金土木」这不就是五行嘛。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然后,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人有五脏能化生五气。然后,五气能够生出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简称「五志」。
喜、怒、悲、忧、恐在中医里叫「情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说那叫「情绪」,喜、怒、悲、忧、恐。
我们也知道,喜、怒、悲、忧、恐它是跟五脏相对应的,比如说:「喜」对应着「心」,「怒」对应着「肝」,「悲」对应着「脾」,或者说「思」对应着脾——脾主思,思虑过重,有时候让人悲伤;然后,「忧」对应着肺,「恐」对应着肾。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如果说我们内心的喜悦或者愤怒会伤「气」的话,那么,外在的寒暑——这种寒气、暑气(冷、热),就会伤我们的外形。所以,情绪给我们造成内伤,外在自然界一些天气的变化,或者说一些风邪、寒邪、暑邪、热邪,这些会给我们造成形体上的伤害。
说「怒伤气」,愤怒伤气大家容易理解,为什么说喜还伤气呢?喜过头了、乐过头了,有的都笑岔气儿了,是吧?那不伤「气」吗?
「寒暑伤形」,内在的情绪给我们内伤,外在的这种种六淫(或者说六邪),给我们外在的伤害(给我们外伤),外伤严重的也向内渗透。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暴怒是伤阴的,暴喜是伤阳的。暴怒(狂躁的这种愤怒,极度的愤怒)伤阴的,会伤我们体内的津液;暴喜(过分的喜悦,乐过劲了、乐过头了),其实会伤我们这个阳气,伤我们的动能。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还真的是这样,所有的情绪都不要过头,一过头必然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然后讲: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说当产生了这种逆行之气(就是气逆的时候),气逆上行充满了我们的经络,有的时候也会伤害我们的形体。这个「去形」,其实也是伤害我们的形体。    倪海厦(倪师)的解释,就是说,逆行之气上行的时候,充满了我们的经络,充满经络就使得一些不洁净的这些废物,就囤积在我们的经脉里面了,就会导致伤害我们的身体。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如果说总是大喜、大怒、狂喜、狂怒不节制的话;或者说「寒暑过度」,冷过度了或者热过度了,「生乃不固」,那肯定会伤害我们的身体的。
前面都讲了,喜、怒是伤气的,对吧?你还不控制自己的喜、怒,让它失去了节制的话,那是伤气,严重伤气的啊。
那前面也讲了,寒、暑是伤「形」的,过寒、过热会伤害我们形体的。
如果喜、怒这些情绪不控制好,然后在生活上也不注意,就总是遭受这个寒邪或者热邪入侵……「生乃不固」,那不可能健康的。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这里讲的就是说「阴极而阳,阳极而阴」。
那么,「阴」又与寒相对,「阳」又与热相对。「重阴必阳」,讲的其实也就是重寒必热;「重阳必阴」,就是重热必寒。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如果冬天不小心让寒邪入侵到体内了,那么,即使冬天没有发病,春天可能也会有温病发作。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春天要是伤于风,不小心让风邪入侵了,那么,即使当时没发作,夏天可能也会产生飧泄,就是拉肚子。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那么,夏天如果伤于暑,「秋必痎疟」,夏天如果被暑邪入侵了,那么秋天可能就会得疟疾。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秋天如果伤于湿,冬天可能就会咳嗽,秋天也要防止湿气的入侵,以免冬天会咳嗽。
这节课除了讲阴阳五行与人体以及疾病的关系之外,有一个重点,就是大家要注意:情绪如果控制不好,真的会很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的。
很多科学家也用仪器测出来了,在我们处在喜悦的状态下的话,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是最佳状态——平和、喜悦的状态下,身体的机能也是最佳状态。
如果失去了平和、喜悦,陷入到过喜,陷入到愤怒、嗔恨、抱怨、悲伤、忧愁、恐惧等等,要是陷入到这样的恶劣情绪当中的话,人体真的很容易生病的。因为心就是身,身就是心,心身真的是不二的,是一体的。
大家要注意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当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不对了,失衡了,过度了,有意识地自我调节和控制。
其实,经常地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啊,或者去野外走走啊,逛逛公园啊,这些都是养心又养身的好方法……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