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医
之
始
祖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养
生
宝
典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大家好!接下来的这部分内容比较多,我们要分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
黄帝对岐伯说:我听说上古时候的圣人,「论理人形」,就是在谈论人的形体的时候(「理」就是比较理论化的谈论,比较科学化的谈论),谈论、讲述或者研究人的形体的时候,「列别脏腑」,把这些脏腑都分得特别清楚。
「端络经脉」就是把复杂的像网络一样的经脉系统,理清了头绪。
「会通六合」,其实就是会通了天与人。「天之六合」就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加上上、下两个方向,一共是六个方向,这是「天之六合」,就是自然界环境的「六合」。人体中也有「六合」,就是十二经脉,因为十二经脉都是阴阳配合的,所以也叫「六合」。「会通六合」,其实就是会通了天与人,会通了自然界与人体。
【各从其经;】
其实就是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秩序。
【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无论是气所运行的通路,还是穴位所显发的关键点,都有自己的名称,非常清晰,非常有条理。
【谿谷属骨,皆有所起;】
我们知道,山间的河流一般称之为「溪」,两山之间的这个夹道或者流水道称之为「谷」。中医上就借着「溪谷」来指我们肌肉的汇聚之处,因为肌肉汇聚的地方,肌腱交点就会形成有凸起,有凹陷,凹陷的地方就好像是溪谷一样(就好像是流淌溪流的山谷一样)。「属骨」就是指的骨相连之处。
「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就是无论是肌肉相连的地方,还是骨骼相连的地方,都各自有各自的起点,就非常明确。
【分部逆从,各有条理;】
上古的圣人在谈论和研究人体的时候也发现,各个部分之间配合的时候,是逆啊,是顺啊,都很有条理,一点儿都不乱。人体就是一台非常智能的生物机器。
【四时阴阳,尽有经纪。】
就是说四季的变化非常有规律,阴阳的变化也是非常有规律的。
【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自然界与人体就是天与人之间,就是外与内之间的这种相呼应,是很奇妙的。如果说外是表,内是里,那么自然界就是人体之外就是表,人体之内就是里。「外」必对应着「里」,这个非常奇妙啊!
黄帝就问岐伯说:我听说上古时期的圣人在谈论和研究人体的时候,掌握得非常清晰、明确、有条理,而且总结了很多规律。
你觉得这些规律可信吗?
【其信然乎?】
就是说这些规律可信吗?或者说真的是这样吗?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
然后岐伯就直接回答:从东方讲起,我们知道,东方对应着四季里的春季,春天的时候东方经常刮风(经常刮东风),那么在风的吹拂下,草木恣意地生长。
【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木会生酸,木气可以产生酸的味道;酸的味道是入肝脏的,「酸生肝」。
「肝生筋」,我们知道肝主筋,肝气(肝这里的精气)可以滋养筋;「筋生心」,筋又能够滋养心。
我们看,「肝生筋,筋生心」,「肝」对应的五行是「木」,「心」对应的五行是「火」,木生火——肝木生心火。
又讲:
【肝主目。】
我们的肝直接关联着我们的眼睛。
接下来我们手头的这个《黄帝内经》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这个版本)漏掉了几句,或者说是省略了几句。这几句在我们看来非常关键,甚至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把这里漏掉的几句补上它。
在「肝主目」这句话的后面还有: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还有这么多字。
我们看一下:就是说肝气在天就显现得非常玄妙了,在人身上会显现为「道」(你可以理解为是道德准则),肝气(它)在地显现为「化」(运化的化,化育的化)。
这种「化」生出了「五味」——酸、苦、甘、辛、咸;「道生智」,「道」是我们智慧的源头,道生出了一切智慧;「玄」生出了一切「神」,生出了一切的玄妙莫测,神秘莫测。
然后讲: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
这里就可以与我们手中的版本统一起来了,大家把这个「其在天为风」,改一下,改成「神在天为风」。
也就是说肝气的这种灵妙,这种神妙,在天上就显现为风,风就是玄妙莫测的感觉嘛,是吧?
肝气的这种神妙在地就显化为「木」,在我们人体上「在体为筋」,在人体中显现为筋,在脏器这里显现为肝,肝藏魂,我们知道。
【在色为苍,】
肝气在颜色这里显现为苍。天苍苍,就是青蓝色、青色。
【在音为角,在声为呼,】
「在音为角」,在五音这里对应着「角」音,在声音这里对应着呼(呼声)。我们想到风,刮风的时候呼呼的声音,在声这里对应着呼声。
【在变动为握,】
因为肝主筋,我们在握东西的时候,看到手有的时候筋都暴起来了。筋在变动的时候为握,体现为我们握什么东西的那个力量。所谓的肝气,其实是一股力量。
【在窍为目,】
肝开窍为目,开窍为眼睛。所以我们知道有一种说法叫「久视则伤肝」,总是用眼睛看东西,看手机,看电脑,其实是伤肝的。肝藏血啊,是吧?总是用眼睛看东西,用眼过度有时候也伤血的。
【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肝对应的味道是酸味,有收敛性质;「在志为怒」,对应的情志(也就是情绪)是怒。
【怒伤肝,悲胜怒;】
大家都知道,怒伤肝,而「悲胜怒」。
一个人非常生气,在大怒的状态下,你很难把他从那种情绪中解救出来。但是如果有一件事让他悲伤了,他一哭,怒气就没有了。大家发现没有?一个人一开始因为什么事很生气,但是一旦你把他气哭了,他开始哭了,开始悲伤了,那个怒就没有了,悲能胜怒。
【风伤筋,燥胜风;】
然后又讲,「风伤筋」,其是人体受风太过也是伤筋的;「燥胜风」,极度的这种干燥,可以让风都停歇下来,就是说这个空气燥得一丝风都没有,燥可以让风都停歇下来。
【酸伤筋,辛胜酸。】
然后酸味,其实是吃多了会伤筋的。什么味道可以胜过酸,可以抵抗酸呢?——辛味。
我们知道,「酸」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木」,「辛」在五行中对应的是「金」,金克木,所以辛辣的味道可以胜过酸味,可以压住酸味。比如说,我们做某一道菜,醋放多了,很酸的时候,你加一点辣椒进去,好像这个酸味就感觉不那么明显了一样。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然后再讲夏天,夏天经常是刮南风,风从南方过来,南方生热,热生火,这个很容易理解。
「火生苦」,火容易生出苦味;「苦生心」,苦味其实是入我们的心的。
「心生血,血生脾」,这个地方也有意思了,「心」在五行中对应「火」,「脾」在五行中对应「土」,「心生血,血生脾」,就等于是心火生脾土。
【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这股热力在天显现为热,在地显现为火,在我们的身体中显现为脉,在五脏中对应着心。
所对应的颜色是赤红色,所对应的五音是徵音(「宫商角徵羽」的徵音),这个心气在声音上的表现就是笑,在变动上的表现就是忧,心开窍于舌。
刚才讲是肝开窍于目(眼睛),心开窍于舌(舌头)。所以,你讲的话其实就是你的心,心开窍于舌嘛,你讲的话就是你的心。有的人说我就是嘴不好,但我心是好的。其实这是一种狡辩,如果你的心很好,你怎么会讲出那么伤人的或者那么恶毒的话呢,对吧?心开窍于舌,舌头就是心灵的门户。所以,真正善良的心,不会讲出过于恶毒的话。
心对应的味道是苦味,对应的情志(也就是情绪)就是喜。
【喜伤心,恐胜喜;】
但是喜过度了,也是伤心的,「喜伤心」。
那这个人喜乐过度了,乐过头了,该怎么样对治呢?「恐胜喜」,吓他一下,让他感觉惊恐、害怕,他那个乐过头的情况就会被抑制住了,这个原理是什么呢?因为恐对应着「肾」,五行属「水」;喜对应着「心」,五行属「火」。水能灭火,水克火。所以这个人,你看他乐过头了,这个时候吓他一下,让他害怕,他那个喜就终止了。
又讲:
【热伤气,寒胜热;】
「热伤气」,前面其实提到过了,寒会伤我们的行,热会伤我们的气。我们也发现天气特别热的时候,人的喘息好像都变得急促了,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天气特别热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说:哎呀!热得透不过气来了,「热伤气」。
「寒胜热」,寒对应阴,热对应阳,寒胜热,其实就是阴盛阳。热过头的时候用寒来消解这个热,让它回归到一种平衡和正常的状态。
【苦伤气,咸胜苦。】
「苦伤气」,苦味吃多了,其实是伤气的。
万一我们做一道菜,比如说做苦瓜吧,做得特别特别的苦,难以下咽,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多放一点盐,「咸胜苦」,本来很苦的菜,多加一点盐,它一偏咸的时候,那苦味就不那么明显了,「咸胜苦」。
为什么咸能胜苦呢?因为咸对应的五行是水——肾水,苦对应的是心火,是吧?苦对应的五行是火,水能灭火,所以咸能胜苦。
歧伯讲的这些道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时候讲的是医学,有的时候讲的是生活,甚至做菜,都能联系到……所以《黄帝内经》真是很综合的学问,大家要是深入进去,也觉得挺有意思的,甚至也挺实用的。
今天我们就先学到这里了。
谢谢大家,再见!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