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黄帝内经》025 灵兰秘典论篇 “黄帝爱道”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上节课就着黄帝的提问,岐伯讲解了人体十二脏器之间的关联。
接下来,岐伯又说: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这极妙的「道」啊,其实是非常精微、精细的,祂在相里显现的变化也是无穷无尽的,谁能参到这一切的根源呢?  【窘乎哉!】   难啊!一般人很难参到「道」与万象之间的关系。
【消者瞿瞿,孰知其要?】
这个地方,我们还是建议读「瞿」(qú)。「消者」,其实就是求索者、探究道者、修道者;「瞿瞿」形容他们非常精勤、努力、用功。
可以说,自古以来求道者无数啊,都非常精勤用功,但是,哪个真的了解了「道」的奥妙呢?
【闵闵之当,孰者为良?】
这里的「闵闵」是指得道者;前面「消者」是求道者,「闵闵」是得道者。
得道者对于「道」呢,也做了一些解释,那哪一种解释是最好的呢?
【恍惚之数,生于毫氂,】
「恍惚」,形容「道」这种窈窈冥冥、恍恍惚惚、昏昏默默……难以形容的状态。
「恍惚之数」,就是说,「道」之奥妙其实在很微小的细节上体现着。
「毫氂(lí)」代表微小。
【毫氂之数,起于度量,】
但是,我们认为它小,这已经开始动用意识心作分别了。
「度量」就是意识心的分别。
【千之万之,可以益大,】
我们认为小的事物,如果一千个、一万个……无量个呢?累积在一起,不就变大了吗?
【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可以说,任何的「大」都是由无量的「微小」构成的。要是按照物理学的观点的话,这里的「毫氂之数」其实可以代表量子(这个「毫氂」代表量子)。无量的量子加一块不就变大了吗?那就成了有形有相的各种事物了(各种物体了)。
「推之大之」,把这无量的微小的量子累积在一起,这物体变大了,就方便我们辨识了;方便我们辨识了,就方便我们塑立种种的秩序了。
「其形乃制」,其实就是秩序就出现了。
想想我们动用意识心分别的时候,分别了「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一开始也是混乱的;但进一步地动用意识心的分别,把它归类,一归类就有秩序了。
【黄帝曰:善哉!】
岐伯这样讲着的时候呢,黄帝就赞叹说:善哉!您讲得太好了!

【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
黄帝说:我听说真正能实证我们的本来元精,让自性本体的光明显现的大道,只有那些罕有的大圣人才能成就。
【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
这样好的「大道」,如果想要对外宣扬和阐释的话(明,其实就是阐释、阐明),那就非得找一个良辰吉日,而且还要先斋戒。
这样殊胜的大道,一定要斋戒,然后,在良辰吉日才能够向大众宣扬、阐明……这样的大道是不敢轻易地讲给别人的,因为太殊胜了。
【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于是黄帝啊,他就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把他与岐伯之间的以上对话啊,整理收藏在「灵兰之室」了(收藏在黄帝藏书的一个很珍贵的地方了),目的是「传保」,保存好,传给后世。
那么,这里我们能看出,黄帝首先他对于道是有了解的;再一个,他对于道非常地重视,重视到了什么程度呢?他认为:唉呀,这么好的关于道的言论,就一定要斋戒之后选个良辰吉日才能够向大众宣扬、阐明,来凸显这有关「道」的言论的珍贵性。可以说,黄帝是道的忠实「粉丝」。
我们知道在《庄子》,也就是《南华真经》里,曾经记载黄帝亲自到「空同山」去拜见广成子来问道。
一开始,广成子看黄帝心太乱了,不想给他讲……这黄帝毫无怨言,退下之后,安静地静修了三个月,然后再一次地去拜见广成子。
到广成子那儿之后,黄帝作为一国之君啊,他顺着下风跪着行走(就是膝行,用膝盖行走),跪着行走,一直走到广成子那儿去问道,黄帝对于「道」实在是赤诚。
然后,《黄帝内经》这里还提到,这样重要的大道一定要斋戒,然后,择吉日再讲给大家。    其实,斋戒就是为了清净身心。道家的斋戒和佛家有点类似,又有一些不同。
佛家的斋戒,像「斋」主要就是指过午不食,「戒」就是种种的戒律,「斋戒」合在一起的话,就可以说在身、口、意上都对我们有一定的要求。
那么,道家的斋戒,在古时候是有专门的静室(就是很安静的一个像闭关房一样的一个房间),要关上门在里面焚香的;而且在这之前,提前一天还要沐浴的(这个也是强调的,要沐浴的)……
而且道家的这个斋法分为三种:心斋、食斋和供斋。心斋就是心念上的斋戒,要念念没有杂染,精神非常地明净,了却所有的思虑,放下所有的欲求;食斋,就是食物上要戒荤腥的;还有供斋,就是要设斋,要供奉神明的。
那么「戒」呢,作为在家的居士,像黄帝,他作为国君,在戒上一般也就是守五戒吧,就是不杀生、不喝酒吃肉、不打妄语、不偷盗,然后,在斋戒之日也不行淫欲。
    另外,关于良辰吉日道家是非常看重的;在佛家呢,就不是太看重时日了(良辰吉日)。
虽然有的经文里也讲有什么六斋日啊,十斋日啊,长斋月之类的,但事实上佛家的教导里面,就是你心心念念在佛啊,在法啊,那时刻都是良辰吉日。但是,道家就不一样,非常重视这个吉日啊,吉时啊等等,禁戒也是非常多。
其实,《黄帝内经》不仅仅是医家宝典,它也是道家宝典,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其实大家确实可以对于老子、庄子的学说都做一定的学习。
在《庄子》(也就是《南华真经》)里面,黄帝拜见广成子的那个段落,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搜,看一看。广成子就是一个得道高人,而且,他活到一千二百岁的时候,形体还没有衰老的迹象。
他强调的一个要点是「常守其一,以处其和」,就是时刻都合在「道」里面——「守其一,以处其和」。
这《黄帝内经》可以说是医书,也是道经。一会儿讲人,讲人体的时候,好像是医书;一会儿又讲天啊,讲道啊,这感觉就是道经了。
所以,如果真的能把《黄帝内经》学好的话,我们学的是医、学的是道,到最后成就的就是「道医」了,又能得道,又能成为好医生。如果把这些养生方法用在自身的话,又能够长寿而健康,真是一举多得啊!
自古以来,研究《黄帝内经》的人也是无量无数啊,有很多的大师,一生专门研究《黄帝内经》,也可以说研究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然后,在《内经》的指引下呢,又衍生出诸多的度人的方便……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氂,毫氂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遂于大明之上,至彼至阳之原。入于窈冥之门,至彼至阴之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广成子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