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黄帝内经》027 六节脏象论篇 “五运六气”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
黄帝对岐伯说:「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我刚才已经听您讲了什么是「六六」,什么是「九九之会」。
这里的「六六」,就是上节课我们讲的「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古人把六十天当作是一个甲子,那么六十天乘以六,六六三百六,这就将近一年,这就是所谓的「六六之节」。
那么「地以九九制会」,指的就是我们的九窍、九脏和地的九州、九野之间有着相互的对应关系。    
黄帝说:关于什么是「六六」、什么是「九九」这些,我已经听明白了。
【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
首先看黄帝对于岐伯的称呼,这里是「夫子」。什么是「夫子」啊?就是非常有道德又非常有学问的人。
黄帝作为一国之君,对于岐伯是非常地敬重,这基于黄帝对于道、对于真理、对于智慧的钟爱。
那么,《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里,我们也记得,黄帝也把岐伯尊为「天师」,这里又尊岐伯为「夫子」。黄帝是多么地尊师重道啊,值得我们学习!
他说:夫子,您前面讲「积气盈闰」,就是说节气经常有余,剩余的节气累积满二十九天左右就形成了一个闰月,这是「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那到底什么是「节气」呢?
【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再一次地称岐伯为「夫子」,然后说:希望您能启发我这蒙昧者(启发一下我这什么都不懂的人)。
这里黄帝显得非常非常地谦虚,「解惑」——希望您能解除我的困惑。
【岐伯曰:】
然后,岐伯就回答说:
【此上帝所秘,】
关于什么是「节气」,这个就深奥了,可以说,是天上的帝王(他们)才了解的秘密。
这里的「上帝」,可以理解为天上的帝王。因为古人很尊崇「天」,这个「上帝」,我们认为不是上古时期的帝王,因为上古时期帝王还属于「人」;但是,古人非常尊崇「天」,所有的神秘的、玄妙的这些讯息认为都是「天」的赐予,所以这里的「上帝」应该是天上的帝王,或者说造物主。
到底什么是节气啊?岐伯说:这是天上的帝王(这是造物主)才了解的奥秘了。
【先师传之也。】
我的师父曾经将其传给我。
这个「先师」是一个敬称,其实是指已经故去的师父。
【帝曰:】
然后,黄帝就说:
【请遂闻之。】
这是上帝(天上帝王,也就是造物主)所了解的奥秘,又是岐伯这位夫子(这位天师)的师父教给岐伯的,那太重要了,是吧?所以,黄帝说:赶紧讲给我听听吧!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岐伯就回答说:「五日谓之候」,古人把五天当作是一个「候」;「三候谓之气」,三个候就是一个节气了。
五天是一个候,三个候就是五乘以三就是十五天,十五天就是一个节气。
【六气谓之时,】
十五天是一个节气,六个节气,称之为「时」。「六个节气」,刚才不是说了吗?一个节气是十五天;那么,六个节气就是十五乘以六等于九十天,九十天就是一个「时」。
那么——
【四时谓之岁。】
四个九十天,四九三百六十天称之为一年。
「四时」也就是四季,四个九十天等于三百六十天,就基本上等于一年了。

【而各从其主治焉。】
这里讲的是什么呢?四时(四季),每一季都有所对应的主要的「气」,「四时之气」——简称「四气」。
前面我们不是学习了吗?《四气调神大论》,讲的就是「四时之气」。
所以,我们看:「气」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说:「积气盈闰」,这里的「气」就是指节气;「三候谓之气」,这个「气」也是节气;「六气谓之时」,这里的「气」还是指节气;但「四时之气」,简称「四气」,这里的「气」就不是节气了。
「四时之气」简称四气,这里的「气」就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有着不同特征的「气」,这是四时之气,简称四气。
那么,「四气」也可以说是春气、夏气、秋气、冬气。
所以,回到原文——「四时谓之岁」,四个时就是四个九十天,就等于一年了;一年有四时,也就是有四季。那么,四季的每一季,都有所对应的主要的气——春气、夏气、秋气、冬气。
又讲:
【五运相袭,】
其实,在我们学习《黄帝内经》之前,可能有的好朋友就经常听一些中医讲「五运六气」、「五运六气」……今天我们算明白了,到底什么是「五运六气」!
刚才知道了,「六气」指的是六个节气,那么「五运」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五行的运行——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简称五运。这五运是相袭的,就是相互承接的,一个接着另一个的——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一个接着另一个。
【而皆治之;】
显得相当的有规律、有秩序、有条理。
【终期之日,周而复始。】
我们注解说:建议读期「jī」,代表周年;其实读「期」(qī),意思上也说得通,就看大家的喜好。
「终期之日」,如果读期(qī),就是说,这一年(这一个周期)结束之日,然后木、火、土、金、水(五行)周而复始,继续循环;如果读期(jī)——终期(jī)之日,其实也是到了这一周年结束的时候,也是这个意思。然后,五运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这种运行,依然是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周而复始……
然后讲:
【时立气布,如环无端,】
「时」是指四时,也就是四季。这四季的确立和气的分布——这个「气」,其实理解成节气的分布也可以,理解成春气、夏气、秋气、冬气(四气)的分布其实也可以。
「时立气布」,就好像一个环形一样,因为一直在循环嘛,绕出了一个环形,而且我们找不到那个最开始(如一个环形,但是找不到哪儿是它的起点)。
【候亦同法。】
在这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环当中,这个「候」(五天不是一候嘛)——候也是在中间不断地循环,不断地循环的……

【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要是执意的话,就是说,如果不了解这年份、时间的运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年之所加」,一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候、带来了节气、带来了四季、带来了四气、带来了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吧?一年到来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东西。
如果你不了解这一年我们能够得到这么多的赐予,或者你也不了解气的盛衰变化以及相关的规律或者表现;然后,你也不了解「虚实之所起」(虚、实是怎么起来的,就是虚实的起因),那「不可以为工」,你就不会成为很好的医生了。这是在医学上讲,你不会成为很好的医生;那如果你是研究地理的,研究物理的,你也研究不好。
你不了解「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了解「天」,你怎么能做好「人」呢?这里的「工」,它就有「人为」的含义了。因为「天、人」是合一的呀——天是一个大的人,人是一个小的天;你不了解天,你怎么能做好人呢?你也不可能拥有作为「人」的某项擅长呀。
要是按照天师岐伯(也就是夫子岐伯)的说法的话,每个人都应该略知天文、略知地理。我们就生活在天地之间,我们要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环境中也潜藏着无数的奥秘。我们了解了这些,有利于也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非常有成就的人。                
今天的内容不多,我们就先学到这里了。
有个重点,就是到底什么是「五运六气」呀?学了这节课,你得知道了,不能别人讲的时候,你一头雾水。
什么是「五运」呢?五行的运行,简称五运;什么是「六气」呀?就是六个节气,简称六气。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