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医
之
始
祖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养
生
宝
典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帝曰:】
黄帝问岐伯说:
【五运终始,如环无端,】
五行(木火土金水)之气一直在运行,其实很难找到这种运行的终点和起点。就好像一个圆环,我们很难找到到底哪个点是这个圆环的起点或者终点。
【其太过不及何如?】
黄帝问:那么,五行(木火土金水)之气太过或者不及会怎么样呢?
【岐伯曰:】
岐伯回答说: 【五气更立,各有所胜,】
「五气更立」(五气更替着占上风),「各有所胜」,比如说,春天木气比较盛,那么到了夏天火气盛,到了长夏土气盛,到了秋天金气盛,到了冬天水气盛,——「各有所胜」。
随着时令的变化,这五行之气也会呈现出一些变化。
【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任何一种气占上风,它都不是永远占上风的。因为物极必反,比如说春天确实木气占上风,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变化,木气也会由盛转衰的。
「盛虚之变」就是盛衰之变。
同样的道理,到了夏天,火气也会盛极而衰的;到了长夏,土气也会盛极而衰;到了秋天,金气也会盛极而衰;到了冬天,水气也会盛极而衰,「此其常也」(这就是自然规律)。
【帝曰:】
那么黄帝又问:
【平气何如?】
「平气」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曰:无过者也。】
岐伯说:平气意味着「无过」。「无过者也」,就是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刚刚好,这叫「平气」。就是平衡得很好的气,简称「平气」。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
黄帝又问:如果五行之气太过或者不及,又会怎么样呢?
【岐伯曰:】
岐伯说:
【在经有也。】
其实很多经里都讲过这方面的内容了。
【帝曰:】
黄帝又问:
【何谓所胜?】
因为刚才岐伯说五气更替着占上风,在不同的季节各有所胜,比如说春天木气盛,它胜过其他的气,它的这种能量也好、重要性也好胜过其它的气,那么夏天火气盛。
黄帝就问「何谓所胜」?这个「所胜」又是什么意思呢?
一说「胜」,其实它就是意味着比较,对吧?单独的一个事物,我们不会讲它胜过了谁,因为只有它嘛。一说谁能胜过谁,至少有两个事物,对吧?所以岐伯就拿两个两个地来比较。
【岐伯曰:】
岐伯说:
【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
春天跟长夏相比的话,春天是木气当令,木气盛,那么长夏土气盛,木能克土,所以春可以胜过长夏;长夏对应的不是土气嘛,冬天对应的不是水气嘛,土能克水,所以长夏能胜冬。冬天对应的是水,夏天对应的是火,水能克火,所以冬天能胜夏天;夏天对应的是火,秋天对应的是金,火能克金,所以夏天又胜过了秋天。
这里的「胜」其实指的是气上的胜,它是按照五行的规律来说的。秋天对应的是金,春天对应的是木,所以秋天又胜过了春天了。实际上讲的就是秋气胜过春气,因为金气能克木气,所以秋气能胜春气。
【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其气命其脏。】
这里的「时」就是「四时」,四时是四季(春夏秋冬)外加一个长夏,就相当于是「五时」。四时加一个时等于五时,那么五时对应着五行,这个我们知道了。
在不同的季节,五行中不同的气相应地要更盛一些。那么,哪个气盛,有的时候我们就说哪个气当令。
「各以其气命其脏」,指的就是不同的季节所主的那个气(起主导作用的那个气),我们用它来对应我们的五脏,比如说肝木对应着春天,心火对应着夏天,脾土对着长夏,肺金对应着秋天,肾水对应着冬天。
「各以其气命其脏」,就是不同的季节,用那个季节主导的气来对应我们的五脏。
【帝曰:】
黄帝又问:
【何以知其胜?】
为什么说这个胜过那个呢?
「何以知其胜?」我们怎么样才能了解哪个胜过哪个呢?
【岐伯曰:】
岐伯就回答说;
【求其至也,皆归始春。】
「求其至也」,就是我们要先找到一个坐标点,从这个坐标点开始。虽然春夏秋冬一直在循环,到底哪个最先开始呢?很难讲清楚。木火土金水一直在循环,到底哪个最开始,也很难讲清楚。但是我们要是想理顺这些关系的话,还是要找一个坐标点。坐标点,我们一年都是说从春天开始,对吧?春夏秋冬,都说春天开始这一年,所以「皆归始春」,从立春开始算吧。
【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
这个气来得太早了(时令还没到呢,这个气先来了),这就是「未至而至」。
时令还没到呢,这个气来得早,说明什么呢?这个气比较盛,所以说它太过。这个气比较盛,所以来得早。
气盛代表能量足嘛,能量足就跑得快嘛,来得早(可以这样理解)。
「未至而至」,比如说,这个节气还没到呢,还没有到春天,甚至说还没有到立春,这个春气先来了,春气(木气)就先到了,让我们感觉到温暖了,那说明木气太过了。这个木对应着我们五脏的肝,就是肝气太盛了。这个情况下「则薄所不胜」。这就是五行之间的关系了,我们知道木克土,那肯定是木能胜过土。木能胜过土的话,土就是木的所胜,那么木也有天敌(可以讲天敌吧),谁能克它呢?金能克木。木虽然能克土,但是金能克木,一物降一物嘛。木能降土,金能降木。那么这个金对于木来说就是木打不过的了——它无法战胜这个金了,所以金就是木的所不胜。我不能打过它,我不能胜过它,这就叫所不胜。
所以木气太过的时候,「则薄所不胜」,就会反过来欺侮这个本来能胜它的金。按理说木是打不过金的,是吧?但是木气太胜了,金要是想伤木就有点儿难度了,就好像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斧头去砍一个十人合抱的大树,就砍不动了。
这里的「则薄所不胜」其实就是有欺侮、嘲笑、嘲讽的意思。因为木气太盛了,木气太盛了,金本来克木的,克不了它了,所以木气就有点儿嘲讽金的意思了。
那我们这个五脏,我们知道,木对应肝,如果肝气太过了,它就会欺侮肺金。
【而乘所胜也,】
木克土,我们都知道,那么木气太过的时候,「而乘所胜也」,木不是克土嘛,木气很盛,那克起土来就太轻松了,简直克过火了,这就叫「乘」。木对应的是我们的肝,土对应的是我们的脾,也就是说肝气太过的时候其实是伤脾的,还不是一般的伤,是大伤,所以用了这个「乘」。还不仅仅是克,是乘,就是加倍地克、过分地克、夸张地克,是这个意思。
【命曰气淫。】
这个「淫」有「过度」的意思。
这种情况就叫「气淫」,就是气过度了,太过了。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就是说春天还没到,春气(木气)先来了,就说明木气太过了,太过了就叫淫。
有太过就有不及,是吧?下面就讲不及了。
【至而不至,此谓不及,】
比如说,都已经立春了,春天都到了,但是春气还没来(春天都到了,这个木气还没来),这就是不及。它走得太慢了,它能量太低了。时令到了,节气到了,它这个气还没到,这就是不及。
【则所胜妄行,】
还是拿这个木气来举例。木气不是对应着我们五脏的肝嘛,木克土,我们知道,按理说这个肝木是能克脾土的,但是肝气太弱了,姗姗来迟,太弱了,这个时候「则所胜妄行」,脾土之气就妄行,狂妄自大了(诶,我的天敌没来嘛,能降我的没来嘛),它狂妄自大了,妄行,妄自作为。
【而所生受病,】
木生火,我们知道,火就是木所生的,对吧?木生火,火是木所生,所以「而所生受病」,这个时候是谁受病了呀?火对应的是心,那心这里就受病了。就是说,肝木之气不及(太弱)的时候,脾土妄行,然后心火这儿就受病了。 【所不胜薄之也,】
这个肝木的所不胜是谁呀?刚才也讲了,肺金,因为金克木。木是胜不了金的,木要是跟金去打仗,不能战胜金,所以金就是木的所不胜。但是木气太弱了(这个肝木之气太弱了),那么本来就能降肝木的这个肺金,就被衬托得更加气胜了。
「所不胜薄之也」,这个薄在这里就有欺负的意思。
本来金就能克木。我这是一个超大的大斧头,你这是一个很小的小树枝,我本来就金能克木,现在你这个小树枝太小了,我这斧头这么大,我克你很轻松是吧?「薄之」就是有轻蔑、有鄙视、有藐视的意思。
倪海夏(倪师)在这里的解释:这个肝木之气不及(太弱)的时候,肺金之气所克不足。就是说,我的对手太弱了,弱爆了,那我剩余了很多能量怎么办呢?剩下这些气、这些能量就四散了。 【命曰气迫。】
这是另一种情况。
刚才我们讲了,某一种时令或者某一个季节,这个季节所主的气过胜叫气淫(淫是过度,这个好记)。那么这个气姗姗来迟,太弱了,不及或者说气不够用的这种情况叫「气迫」。就让它做什么事都被迫的,因为它很弱嘛,它什么都不能干嘛(是这种感觉),气迫。
然后岐伯说:
【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
我们不是说要理顺时令、节气与五行之气的关系得先找个坐标(「求其至也」——先找个坐标)嘛,找的这个坐标其实就是「气至之时」,就是这个气应该到达的时间。比如说春天是木气应该到达的时间,春天的开始(立春)是木气应该开始到达的时间。所以说「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我们找的坐标其实就是「气」应该到达的时间。
【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谨候其时」,我们要仔细地、认真地等候这个该到达的时间,要留意这个时间点,「气可与期」。
「谨候其时」,这个「时」可以翻译成时令、时节。我们要留意这个时令和时节,为什么呢?因为「气可与期」。「气」是与之相应的、应该到达的。比如说春天就应该木气到达,夏天就应该火气到达,长夏就应该土气到达,秋天就应该金气到达,冬天就应该水气到达。「气可与期」就是说我这时令到这儿了,我这个「气」就应该来。
【失时反候,】
但如果该来不来,或者来的时候来得太早了、来的太多了之类的,就失了那个时令了,就不对劲了,反了那个气候了。
失其时、反其候,就是说错位了,要么太早到达,要么太晚到达。太早说明强势、能量强,太晚说明能量弱。 【五治不分,】 这个时候就是「五治不分」了。
「五治」其实就是五种秩序,就错乱了。
哪五种秩序呢?其实就是四时加长夏,相当于五时。五时与五气,它应该是同时对应的吧?它对应错位了就叫失其秩序了,就叫「五治不分」了。
【邪僻内生,】
所以,如果这个时节、时令的变化,与其对应的这个五行之气错位了,「邪僻内生」(「邪癖」形容不正之气),邪气、怪气就内生了。
因为天、人是合一的,甚至说天、人是一体的,当外在的这个时节、时令与其所属的五行之气对应错位的时候,我们人体也跟着就紊乱了。为什么呢?因为五气对应五脏啊,五气的紊乱就对应着五脏的紊乱。所以,如果外在气候异常的话,我们人类的身体也是容易产生种种病患的,这个大家能理解。
五气对应着五脏,「天」是一个大的人,「天」出问题了,那人这个小的「天」也就出问题了。天人一体,可能天人一体比天人合一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医思想。
所以这个「邪僻内生」,一方面,就从大了说——「天」这里,指的是邪气、怪气内生了;另一方面,指的也就是五脏之气,紊乱了、异常了或者有邪气钻进去了(邪气啊怪气啊钻到我们体内了)。
【工不能禁也。】
这个「人」毕竟是小的「天」,如果外在的天之五气出现了问题,人身体五脏之气也跟着紊乱,这个时候其实良医在治病的时候也会感觉有点儿困难。因为外在大环境是紊乱的,你这个内在就不好调,甚至说你把内在调得平衡了,还与外在大环境还不匹配了,就做不到天人合一了一样,所以如果大环境不好,对于医生来讲也是不利的。
我们现在就处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也经常有很异常的天象出现,尤其这几年,自然灾害也频发,所以大家的生命危机感一天比一天增强,然后对医学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因为医学就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健康科学,所以一看外界危机四伏,各种怪病、疑难杂症层出不穷,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关注身体的健康了,于是医学就开始昌盛了。
其实医学昌盛并不是好事情,我们甚至祈祷不需要医学,因为那意味着没有人得病。如果没有人得病,谁还需要医生啊?谁还需要医药啊?谁还需要医院呢,是吧?医学的昌盛也未必是好事,只能说人类的生命健康受到了更大地威胁了,我们用医学来自救了。
刚才是站在人的角度去想就很绝望,我们是多么渺小啊,我们要靠医学来自救,但是换一个角度,你要是站在「天」的角度,一切天上天下的相它都是从哪儿产生出来的?有学过一些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人知道,不都是心显现的?所以外在大环境的恶劣说明什么?人心恶劣。如果每个人的心都非常地清净、安宁、慈善,那外在的气候就不会这样异常了,所对应的我们的五脏之气也就会平衡。
所以这是另一个角度讲「天人合一」——站在「天」的角度讲。其实很多的灵性导师也告诉我们,一切的根源都在我们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心的投射,要改变自心才是关键的关键!
那么,修心修到极致的状态——无我、无念,一切皆无的时候,「天」也无了,「人」也无了,所谓的「一体」也都多余了……在那个最极致的状态,当然也是不需要医生、医药、医院的那个状态;那个状态其实是所有的科学家、宗教家所追求的一个极致状态……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