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黄帝内经》031 五脏生成篇 “保持觉明”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五脏生成篇》。看一下原文,这也是岐伯讲的: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心之合,脉也」,心气的聚合之处,就是血脉。
「其荣,色也」,心气的状态,会在我们的面色上有所表现。
「其主,肾也」,因为心在五行中对应着火,肾在五行中对应着水,水能克火,所以肾水对于心火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
我们注意断句,「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这样来断句,后面也是类似的断句方法。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肺之合,皮也」,肺气的聚合之处是我们的皮肤这里。
「其荣,毛也」,肺气怎么样,会在我们的毛发这里有所显现。
「其主,心也」,因为肺在五行中对应着金,而心在五行中对应着火。我们知道,火能克金,心火能克肺金,所以心火对于肺金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然后,「肝之合,筋也」,这个肝气的聚合之处是在我们的筋,肝主筋。
「其荣,爪也」,肝气怎么样呢?会在我们的指甲上有所体现。
「其主,肺也」,因为肝在五行中对应着木,肺在五行中对应着金,金克木呀,所以肺金对于肝木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
下面也是类似的断句方法。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脾之合,肉也」,脾气,它的聚合之处,是在我们的肌肉这里。
「其荣,唇也」,脾气怎么样,会在我们的嘴唇这里有所体现。
「其主,肝也」,脾在五行中对应的是土,肝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木。我们知道,木克土,所以肝木对于脾土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然后,「肾之合,骨也」,肾气的聚合之处,就是我们的骨骼。
「其荣,发也」,那么肾气怎么样呢?会在我们的头发这里有所体现。
「其主,脾也」,我们知道,肾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水,脾在五行中对应着土,土能克水,所以脾土能克肾水,脾土对于肾水就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所以,讲中医就离不开「五行」,好像时时刻刻都会运用五行的这种关系(相生相克的关系)。

然后,岐伯又说: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这个哭泣的「泣」在这里可以读成「涩」,也就是「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
咸的东西吃多了,我们的血液会变得粘稠,粘稠的话,医生给你把脉的话,就会感觉这个脉像被阻塞了一样,脉行不畅。
咸的吃多了,血液会变得粘稠,血液的运行就好像不太通畅一样,然后会导致我们的气色也失去光泽。
「变色」是指我们的气色失去光泽。
然后又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苦的东西要是吃多了,我们的皮肤就会变得枯槁,毛发可能会脱落。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辛辣的要是吃多了,我们的这个筋容易拘急,也被翻译成拘挛;这个辛辣的吃多了,我们的指甲会变得干枯。
所以,我们的饮食是在滋养我们还是在戕害我们呢,全在我们自己的把握了。
【多食酸,则肉胝䐢而唇揭;】
酸的东西要是吃多了呀,我们的肌肉会萎缩,然后,嘴唇会上卷,也就是说会变丑了。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甜的东西要是吃多了呀,可能你会骨头疼,而且头发也会脱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嘛,哪一种味道都不能吃太多,只要吃多了,就是自我伤害。只图短暂的那三寸的感官上的愉悦享受,但是接下来,可能在健康上我们就要付出代价了。
防止吃得过多,速度变慢、保持觉知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在吃一些食物的时候,速度放慢,你的觉知力就立刻提升起来,就可以防止失去觉知而过于贪恋某种食物或者某种味道。其实,真的行、住、坐、卧都是修行,行、住、坐、卧也都是养生。
《黄帝内经》反复讲,这个五味你要是吃多了会怎么样,就是在防止我们得病嘛,得了病还要治。首先,得病了很痛苦,然后治疗又要找医生,又要花钱,是吧?还要花时间,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很多的不便。
所以,「防病」远远胜于治病。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理性,多一些觉明,多一些觉照,真的可以少犯很多很多的错误,少犯很多错误。

然后,岐伯又说:
【故心欲苦,】
心,五脏里的心,它对应的是苦味。一切的这些食物经过火的烧烤,只要烧烤过度就会发苦,是吧?心它对应着五行里的火嘛,对应的味道是苦,所以心其实是喜欢苦味的,虽然喜欢,但是适度,不能太多。
【肺欲辛,】
就是说肺其实是喜欢辛辣的味道的。
【肝欲酸,】
肝是喜欢酸味的。
【脾欲甘,】
脾是喜欢甘甜味道的。
【肾欲咸。】
肾是喜欢咸味的。
【此五味之所合也。】
但尽管如此,五脏是各有偏好,五脏对于五味各有偏好,五脏也对应着五味,但是哪一种味道吃太多,都会伤这种味道所对应的那个脏器。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如果太过了,那还不如不够呢。
我们看这个五脏对于五味的这种偏好,其实也能悟出一些哲理,你看:心喜欢的是苦味,结果到最后最伤心的还是苦味;肺喜欢的是辛辣的滋味,但是到最后最伤肺的也是辛辣的滋味,只要过度就会伤;肝是喜欢酸味的,但是伤肝的也是酸味;脾,它喜欢甘甜的味道,但是如果甘甜过度,伤的也是脾;肾喜欢咸味,但是咸一旦过度,首先伤的还是肾。
「你最爱的事物伤你最深」,这个道理在五脏这里,在五脏对五味的偏好上也可以应用一下。
其实所有的这种欲,这种强烈的执求心、偏好心,都是缺乏觉知的一种体现,我们能够感受到。
你只要保持着觉知,你的状态就是中性的,就是空灵的;你只要失去了觉知,你就会偏好或者执取某些事物。那么一旦偏好或者执取,你就没有在你的觉明当中,似乎偏好和执取,跟觉明不能同时共存。
那么要想做一个健康的、尽可能长寿的人,这个觉知、觉明绝对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觉知和觉明可以说就是理性的象征,你只要失去了理性,你不就在感性当中吗?你一感性,你就没在理性里呀。仔细研究这些,我们确实悟出很多道理。
今天的内容也不多,但是也有一些趣味性,大家就轻松地学习吧……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