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医
之
始
祖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养
生
宝
典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我们继续来向岐伯大师学习。
【诸脉者皆属于目,】
岐伯说:所有的经脉,都会向上汇总到我们的眼睛这里。我们的眼睛,被称之为心灵的窗户,所有的经脉都会汇集到这里,所以眼睛真的很重要。
我们也知道,六根里,眼根是我们汲取外在信息的重要渠道,大概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信息我们都是借助眼根汲取的。所以闭目静坐的时候,立刻能够屏蔽掉很多的干扰,因为你闭上眼睛了,就等于拒绝百分之八十的信息进来。
岐伯说:
【诸髓者皆属于脑,】
「髓」这个字,正规来讲是读(suǐ),但是我们在口语当中经常读二声骨髓(suí)。
所有的髓都会入到我们的脑中。所以有一句话讲,我们的脑是髓海,是骨髓的海洋,所有的髓都会入到脑这里,脑是髓之海洋。
【诸筋者皆属于节,】
「节」指的是关节,所有的筋都附属在关节上。所以「久行则伤筋」,走路太多了就会伤筋。
【诸血者皆属于心,】
所有的血都受心管束着,心是管理血的。心主血脉嘛,它就管理所有的血脉。
【诸气者皆属于肺。】
所有的气,都随着肺的盛衰而盛衰。因为肺司呼吸嘛,所有的气,可以说都是肺在管。
【此四肢八谿之朝夕也。】
这个地方我们还是读朝夕,代表早晨、傍晚,为什么这样解释呢?我们看,岐伯讲的是规律,所有的经脉,都会向上汇总到我们的眼睛;所有的骨髓,都会入到大脑,入到我们的脑中;所有的筋,都附属于关节;所有的血,都受心管束着;所有的气,都随着肺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这种规律,它是一直如此的,就是朝夕不变,一直如此的。「此四肢八谿之朝夕也」,这个朝夕就注定如此,常年如此。四肢就是四肢,「八谿」指的是我们上肢的腕关节这里、肘关节这里,左手臂上有腕关节、肘关节,然后右手臂上有腕关节、肘关节,这就是四个了,四谿了,是吧?再加上我们的下肢,膝关节、踝关节也是左右都有,所以加起来一共是八个。等于两个肘关节,两个腕关节,两个膝关节,两个踝关节,一共是八个,这叫「八谿」。
所以以上这些规律,是四肢和八谿朝夕如此,日日如此,恒常如此的。
【故人卧血归于肝。】
当我们躺下来的时候,血液就回归到肝那里去了,回到大本营去了。
【目受血而能视,】
我们的眼睛一定要有血液的滋养,才能够看东西的。
这个地方,倪师解释说:肝能够藏血、受纳血,它把浊血变成清血,它把浊污的血变成清澈的血,所以我们目清而能视。他是这样解释的。
【足受血而能步,】
我们的脚得到了血的充润,才能有力地行走。
【掌受血而能握,】
我们的手掌,因为有血液灌入,所以才能够握东西。
【指受血而能摄。】
这里的「指」,是指手指尖了。手指尖用来捏东西的,捏取东西的,是吧?做比较精微的活,手是握东西,做粗大的活,然后这个手指尖是捏东西,捏拿东西。
然后,这个血足,而且血能够贯通到我们的指尖这里,所以我们的手指才能够捏东西、抓东西的。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因为前面提到了,在我们躺下来睡觉的时候,大部分的血液都回到大本营(回到肝)那里去了,那么固表的这个气就会退回到体中。
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盖好被子,或者睡着睡着觉,突然起来去洗手间,然后穿的衣服比较少,被风吹了,严重的话,「血凝于肤者为痹」。风寒入到我们的皮肤里边儿去了,就导致血液没有办法顺利地透达皮肤表面了,然后我们就可能会感觉麻痹。
【凝于脉者为泣,】
「泣」在这里还是读(sè),阻塞的意思。如果风寒入侵到我们的血脉里去了,就使血管的伸缩不能自如了,血液的运行就会产生滞涩的情况。
【凝于足者为厥。】
如果造成了我们脚部的血液凝滞了,我们就会感觉脚非常地冰冷。
这里就讲了「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的三种情况。
【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岐伯说:这三种情况都是因为「血行而不得反其空」导致的,因为血液的运行不畅了,不能正常返回到组织间隙的孔穴那里去了,所以就导致了痹厥的情况出现。
然后又讲:
【人有大谷十二分,】
我们教材里的注解就说,「大谷」是指人体的大关节,在手臂这里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然后在足这里有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
这地方这个髁(kē)字,指的是骨头上的凸起,一般是在骨头的两端。这里讲的是关节嘛,所以这个字应该是个错字,应该是踝关节,「踝」,大家可以改一下。
就是说,「大谷十二分」,「大谷」指的是人体的大关节,手臂上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分别都是两个,然后,在我们的下肢有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也分别都是两个,因为有左手臂、右手臂、左腿、右腿嘛,对吧?那么这样加起来就正好是十二个地方,叫「十二分」。
然后又讲:
【小谿三百五十四名,】
「小谿」指的是肉的小会之处,肉的小小的交会之处,也就相当于是人体的腧(shù)穴,就是人体的穴位。
说人体有三百五十四个穴位。
【少十二俞。】
「俞」在这里读(shù),也是代表腧穴。人体小的穴位有三百五十四个,其中还不包括十二脏腑,它们各自对应的腧穴(就是穴位)。
【此皆卫气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就是说,刚才讲的大谷、小谿、腧穴,就整体来讲,就是说这些关节啊,这些穴位啊,都是卫气所留止的地方,留是停留,止是安止。既然卫气在这里停留和安止,那么这些地方就是防卫身体的重要部位了,也就是免疫系统分布的地方了。
同时,这些地方也恰恰是病邪进入我们身体的地方,所以「邪气之所客也」。为什么说「邪气之所客」呢?因为邪气平常不来的,偶尔来,像客人一样,在这些地方侵入。
那万一邪气真的从这些地方进来了,怎么办呢?「针石缘而去之」,我们可以用针灸的方法或者用砭石的方法,使得病邪离开我们的身体,使得卫气能正常地运行,也就是说使得我们的免疫系统恢复正常。
好,今天就到这里了。又学了一些知识,应该说今天的内容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一段,再强调一下:
所有的经脉都会向上汇总到眼睛这里,这说明什么啊?眼睛很重要——诸脉之汇;所有的骨髓都会入到我们的脑,脑是髓海,也很重要啊。
那「髓」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肾藏精,精化髓」,髓等于是肾精的精华,这肾经的精华向上都贯通到脑那里去了。所以,肾气如果亏耗太多的话,你的脑子就不好使了,换句话讲,养肾其实就在养脑啊。
然后又讲,所有的筋都附属于关节,所以走路太多了会伤筋的;所有的血液都被心管着,心主血脉;所有的气都随着肺的盛衰而变化。「此四肢八谿之朝夕也」,就是说日日夜夜都是这样的。
下面这一段重要的是这句话,就是「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眼睛这里要是没有血,就看不了东西了;脚这儿要是没有血,就不能走路了;手掌没有血,就不能握东西了;指尖儿没有血,就不能捏拿东西了……
血是多么多么地重要啊……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