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医
之
始
祖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养
生
宝
典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接下来,岐伯就讲了我们的梦境与我们的身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
如果我们体内阴气盛,我们就容易做梦梦到自己正跋涉在大水中或者被大水淹没了,非常恐惧。
【阳盛则梦大火燔灼,】
「火字旁」加一个三番五次的「番」——燔,这个字读(fán),是焚烧、烤(烧、烤)的意思。「灼」也是代表火烧、火烫的意思。
如果我们体内阳气过盛,做梦的时候可能梦到自己正在被大火焚烧着。
【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
如果体内阴气、阳气都很盛,这个时候可能会梦到自己与别人进行打斗(互相杀啊,毁啊,伤啊)。
【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
我们上焦的气盛的话,可能会梦到自己在空中飞。
如果按佛家的解释,我们说你做梦梦到自己在空中飞,可能你过去世做过天人或者过去世做过会飞的那种鬼族。如果从医学上解释,你梦到自己在飞,医生可能就说你上焦的气过盛了。
那么,如果你下焦的气过盛的话,可能就会梦到自己从高处往下坠落(掉下去)。——这也是让人惊恐的。
【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
如果吃得过饱了,睡觉做梦可能梦见自己在给别人东西(给予别人)。因为你这边太饱了,都超过自身需要了,多余的可能你就想给出去。
那么,如果你睡觉的时候正赶上特别饥饿,特别饥饿睡着了做梦了,可能梦里就在取别人的东西。因为你饥饿,你缺少食物,感觉自己这里很缺乏、很匮乏,所以就从别人那里拿东西了。
【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
我们知道,「肝在志为怒」,肝对应的情绪或者叫情志是愤怒的怒。
如果一个人的肝气过盛的话,可能做梦的时候在梦里也在发怒呢。那么一个人如果肺气过盛的话,可能做梦的时候会在梦里哭。
【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我们体内如果那种短小的虫子多,我们可能就在梦里梦到与很多很多人聚会;如果我们体内的长虫子多(比如说蛔虫多),我们就有可能梦到与别人相击(相互击打)、相互毁伤(相互毁坏和伤害)。
刚才提到「阴阳俱盛」(阴气、阳气都很盛),我们也容易梦到相杀毁伤;体内长的寄生虫多,我们也容易梦到相击毁伤(相互击打、毁伤)。原因不同,结果表现是相同的。这里又提示我们:医学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然后岐伯又讲: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持脉」,指的是我们给别人把脉(或者说诊脉)。
「有道」,这里指的是「有关键」。
「虚静为保」,如果我们自身处在一种虚、静的状态里,诊脉就会诊得比较准确。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
从这个地方开始讲,在不同的季节人的脉象会有怎样的变化。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季节不同,人的脉象是有差异的。
在春天的时候,一般来讲脉象是偏浮的,就好像鱼儿游在水波里一样。
鱼儿游在水波里,没有游在水的深处,说明这个脉比较浮,我们可能稍稍把手指搭上去一按就感受到了脉象。 【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
到了夏天,脉就在「肤」(皮肤)——升到体表这里来了。我们手指与患者的皮肤刚一接触可能就感受到了。夏季阳气也比较充盛,这个脉象也有外放的特质,也可以说脉是洪大的。
「泛泛乎万物有余」,就好像万物在茁壮成长、非常茂盛一样,就多得都快溢出来了一样。
春日的脉是浮的,是容易诊到的(容易把到的);那么到了夏天,这个脉就更加地往外溢了一样。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
到了秋天,我们知道「秋收」,脉也收了,这脉象就好像往皮肤下边藏了一样,就好像冬眠的虫子想要把自己藏起来一样。
所以,我们在秋天给患者把脉的时候,可能手指要稍稍地往下按一下才能感受到患者的脉象,因为它有藏匿的趋向,像蛰虫(蛰就是藏起来,蛰虫就是冬眠的虫子)。
秋收冬藏,那么到了冬天是真藏起来了,所以说:
【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冬天给患者把脉,感觉手指要一直往下按,可能要按到骨头那儿才能感受到患者的脉的跳动,就好像冬眠的虫子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的,又好像君子居住在自己的房间里非常安静。
【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
「知内」指的是知晓内脏的情况;「按」是把脉;「纪」是推断、判断。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给病人把脉、观察脉象的变化,就可以了解内脏的情况了(通过脉象来判断内脏的情况)。
「知外者终而始之」,这个「外」指的是病人的病况在外在的表现,比如说在面色上的表现、在舌苔的表现,或者在声音和口气(气味)方面的表现。「知外者终而始之」,这病情已经显示于外了,对于患者来讲,这个外在表现是「病之终」(「终」是终了),但是对于医生来讲,这恰恰是诊断的开始。也就是说,「知外者终而始之」就是以病人的病情在其外在的表现来作为我们诊断、医治的一个起点。
然后岐伯总结说:
【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此六」指的是哪六呢?「春日浮,夏日在肤,秋日下肤,冬日在骨」(这是脉象由浮到更浮,到开始收藏,然后藏得很深),由脉象的变化以及「内、外」(就是推测他内脏的情况,外就是病人的外在表现)。
此六者(以上这六点),持脉之大法(都是我们诊脉时的重要参考原则)。
我们很多初学者感觉中医越学越复杂。本来刚了解了什么叫「浮中沉」的脉相,觉得「哦,我懂了,把脉是这么回事——浮中沉」,那现在又知道四季的变化对于脉的浮沉也是有影响的,这就又增加了我们判断的难度了。所以学中医特别特别地锻炼我们的智慧,应该讲,学中医一定可以提高我们的智商。那么有很多的内容,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也是需要记忆的,这也可以训练我们的大脑,因为脑子越用越灵嘛,不用也就废掉了。
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了。少学一点儿,希望都能记住。
今天第一段落讲的是:我们的梦境与我们的身体情况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第二段讲的就是脉象的变化。其实想一想,脉象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变化,也是略含一些诗意在其中的。仔细地品味的话,中医也是很美好的,很诗意的……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