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黄帝内经》044 脉要精微论篇 “脉象与病象”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接下来,岐伯讲了心脉、肺脉、肝脉、胃脉、脾脉、肾脉,这些脉的脉象变化与病人病症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来看一下。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
首先讲的都是这些脉的亢奋状态时,病人的病症表现。这些脉「搏坚而长」,搏是搏击;坚,形容有力量;长,就是脉比较长。搏坚而长,这都是脉的亢奋状态。
心脉的搏坚而长的这种状态一旦出现,那么病人可能就「舌卷不能言」了。
我们知道「心开窍于舌」,是吧?如果心脉搏击有力,这个脉又比较长,说明什么啊?说明手少阴心经邪气盛,心火特别盛,气比较浮,于是导致病人舌头卷曲,不能正常说话了。
【其耎而散者,当消环自已。】
那如果这个脉软而散(就是不是高度亢奋状态),软下来了。那种搏击有力的、那种坚的状态,就是特别有力量的状态,好像消散了一样——软而散,「当消环自已」。这说明这个脉象从那种亢奋状态转为另一面了,就物极必反了,是吧?刚脉转到柔和状态了,那这个时候,等着营气、卫气循环一周之后,这个病症慢慢就痊愈了。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
然后,又讲肺脉的这种亢奋状态,脉搏坚而长的时候,这个病人可能就唾血。唾也是吐的意思,就是说吐口唾沫,或者吐口痰里面带血。因为肺脉一亢奋,说明什么呢?火邪犯了肺了,肺那儿火大、火气盛,是吧?于是痰中就带血了。
【其耎而散者,】
那么亢奋状态消散的时候,软而散,这脉物极必反了。
【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
「灌汗」,灌汗就指的是自汗或者盗汗。《脉经》上讲,是「漏汗」。
一说这个肺脉软而散,又说明什么呢?肺气虚了,肺主皮毛,是吧?肺气虚了,皮毛不固了,于是病人就自汗或者盗汗了。那么,「至今不复散发也」,本身这个病人都已经出汗不止了,我们就不能再给他发汗了。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
之后,岐伯又讲肝脉的亢奋状态,一把脉感觉这个脉象搏坚而长,就好像两个人打架,相互搏击的时候非常有力量,用尽所有力气那种感觉,然后脉又比较长。
那么,肝对应的五色不是青嘛,是吧?肝对应青色,按理说肝脉亢奋,他应该面色发青吧,但是一看病人的面色不发青,说明什么呢?
【当病坠若搏,】
如果真的是肝这里出问题了,面色应该发青。但是不发青,说明这个病不是从内部生的,他有可能是跌坠(从高处跌落下来),或者在与别人的这种搏击打斗中受伤了。
【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
这病人可能有淤血积在他胁下(两侧肋骨下边),积在那儿了,妨碍了肺气的升降,就使人喘逆。
【其耎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
那么,当肝脉不再搏坚而长,开始软而散的时候,「色泽者,当病溢饮」。脉象是软而散的,一看这个病人,面色还是挺有光泽的,好像挺滋润的,这可能就是溢饮病了。
「溢饮病」,指的是水气外溢,充满了皮肤和四肢,显得是很滋润的。
【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溢饮病是怎么造成的呢?「渴暴多饮」,感觉口渴,结果突然喝了太多水了,暴饮一通。喝了太多水,结果水不化气,导致水气就容易流到肌肉皮肤之间、肠胃之外,就引起了这种溢饮的状态。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
然后岐伯又讲胃脉的亢奋状态(就是搏坚而长的状态),「胃脉搏坚而长」,然后这个病人面色发赤(发赤红),「当病折髀」,可能就会出现大腿疼痛,像折断了一样那样的症状。
【其耎而散者,当病食痹。】
那么,当胃脉不再搏坚而长,开始软而散的时候,「当病食痹」。
「食痹」,指的是我们吃了东西好像不消化一样,一吃进去食物,就感觉很胀很痛,甚至往外呕汁,甚至会吐出来。食痹,饮食消化功能异常了。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
之后又讲脾脉,脾脉处在高度亢奋状态,这个脉象搏坚而长的时候,一看这个病人面色发黄,就说明什么呢?脾气不运,运化功能失调了,「当病少气」。
我们知道是肺主气,是吧?脾土是能生肺金的,但是脾这里一旦功能异常了,就肯定影响肺,肺这里异常了,就影响我们的气,就好像气少、气短,没有力气。
【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䯒肿,若水状也。】
那么脾脉不再搏坚而长,开始软而散的时候,「色不泽者,当病足䯒肿」。
脾脉的脉象软而散,一看这个病人面色也没有什么光泽,说明什么呢?脾虚,是吧?不能运化水湿了,然后就可能出现足部、胫部的浮肿状态。
「足䯒肿」,就是说胫骨(也就是小腿骨)连着脚部都呈现浮肿的状态,这是足䯒肿。「若水状也」,就好像得了水肿病一样。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
然后又讲肾脉,肾脉如果处在高度亢奋的状态,这个脉象是搏坚而长的,非常有力量,「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
看这个病人的面色是黄里透红的,说明心脾这里的邪气过盛,都侵犯了肾了,使肾受损了,「当病折腰」,于是呢,病人就腰疼比较严重,就好像折断了一样。
我们知道「腰为肾之府」,腰这儿是肾的家,是吧?我们的两个肾就在腰这儿嘛,是吧?肾出问题就腰疼了。
【其耎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当肾脉的脉象不再搏坚而长,开始软而散的时候,「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肾是主水的,是能生化津液的,肾这儿一出问题,然后血都跟着少了。「至今不复也」,精血虚少,肾这儿一出问题,身体就很难恢复健康了。
今天的这段内容,应该说无论是从医理上还是从临床上都是非常重要的!那暂时我们也是把这段内容当做是知识储备,可以重点标注一下,如果能背诵下来是最好。其实《黄帝内经》里很多内容都是值得背诵的,据说有很多的名医大家一生反复地受持《黄帝内经》,也有个别大师真的是可以把《黄帝内经》都背下来,甚至还有能倒背如流的。
不喜欢口头背的好朋友,其实也可以抄写。因为好脑筋可能不如烂笔头,抄写也很好。网上有卖《黄帝内经》的重点内容的记忆,有抄写版,大家可以考虑一下……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