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黄帝内经》005 四气调神大论篇 “道法自然”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种气,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四气调神大论篇」了。这里的「四气」指的是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四种气。今天的内容有点儿像地理课加自然课。
在正式的学习之前,我们还是要看一下这个「气」:四气调神大论,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神。「气」,也让我们想到气候、气温、气象、气流、气压、气场,是吧?再想想,还有什么词汇跟气有关的(气打头的)?说一个人气色很好,一个人很有气魄或者很有气节,某个地方的气氛很好,有的时候也赞美一个人很有气度,又说某某某气数已尽,气势汹汹、气量小、气量大,有气质或者没有气质,有气魄或者没有气魄,气韵幽深,等等等等。
首先要感受这个气的无处不在,我们就被包绕在气里……大家很吃惊,一留意,生活中的「气」这么多。原来不是道家在讲「气」,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几乎每天可能都会提到「气」字,只是没留意而已,比如说,空气质量怎么样啊,天气如何啊……
接下来看一下《黄帝内经》里的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
「春三月」,一般指阴历(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其实也就是立春到夏至之前这三个月。
「发陈」,就是埋藏在地底的一些生命种子,你可以理解为生命种子或者生命的一些物质,它开始显发了,开始萌芽了,这叫发陈。陈——陈旧、储藏已久,代表憋了很久了在底下。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天万物欣欣向荣,天地就好像新生了一样。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春天我们适合「夜卧早起」,就是晚一点儿睡,早一点儿起。万物都在萌发,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夜晚可能也比较兴奋,所以稍微晚睡一点儿,然后早晨早起一会儿。起来之后呢,「广步于庭」,可以到庭院里散散步。
【被发缓形,】
古人不管男子女人一般都是长头发,把这个头发披散开。「披发」也是形容很放松的状态;「缓形」,舒缓我们的形体。
【以使志生。】
就使得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得以苏醒。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春三月,「生而勿杀」,这里指的是不要随意地杀生,因为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春生」,你要住万物的生才顺了春之气,如果你反而去乱杀生的话,就逆着春之气了。所以一切的生灵,尽量地不要轻易地杀害。
上天赐予给我们的这一切生命力,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夺」,就是抢夺、危害的意思),我们要去保护。
「赏而勿罚」,这个「赏」,就是说一切万物都是上天给我们的奖赏,我们要学会去欣赏这一切,享受这一切,不要有那种杀伐之心。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天之气,它的特点就是「生」,「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欣欣向荣。所以,要天人合一的话,我们就要合于春之气,合于这种万物萌生的欣欣向荣的感觉,不要有任何的不吉祥,是吧?这才是养生之道呢!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
春在五行当中属「木」。我们的五脏里面,我们知道「肝」属木,如果你逆着春气而行的话,就会伤肝。如果伤肝了,「夏为寒变」,就可能在夏天感觉有一些寒性的病变出现。
都说「杀手很冷酷」,是吧?这种「杀伐之心」本身就有一种冷酷的感觉,就是寒性的。春天应该是吉祥的、充满生机的,不要有杀伐之心,不然逆着春气而行就伤了肝,就容易累积「寒」,这种寒性的病变可能在夏天就显现出来。
【奉长者少。】    为什么说「奉长者少」呢?因为「春生夏长」,春天是在给夏天打基础的。如果春气没有保养好,那么你给夏天的这个「夏长」打的基础就不好——「奉长者少」,你给予夏天的补给呢,就不够多了。
之后讲: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夏三月」,一般指夏至之后到立秋之前这段时间。「蕃秀」,就是草木非常地繁茂、华美秀丽的状态,生机盎然。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这里的「华」通「花」,很多花朵结果实。夏天天地之气相交,万物都开花了,有的甚至也结果子了。
【夜卧早起,】
夏天适合「夜卧早起」,也适合晚一点儿睡,早一点儿起。
本身夏天白天也比较长,让你早睡可能也睡不着。
【无厌于日。】
早晨可能太阳也早早地出来了,你不要讨厌夏天的大太阳。    【使志无怒,】
「志」,指的是「情志」,也就是情绪。夏天可能天气比较炎热,但是注意不要轻易地动怒。
【使华英成秀。】
你要欣赏上天给予我们的夏天的这种鼎盛的状态。夏天流汗比较多,皮肤也比较滋润。「华英成秀」也可以比喻人的面色白里透红、亮亮的,因为总是流汗,也不缺少水分的感觉,挺滋润的。
【使气得泄,】
流汗就可以使一部分废物顺利地排出来,也可以把体内的一些湿寒之气往外排。
夏天就应该流汗,像现代人总是喜欢吹空调,甚至空调的温度设得太低,这都是不利于养生的。夏天应该流汗,但是也是要防止中暑。
【若所爱在外。】
你要感觉一切都是顺畅的,该排的往外排,该流汗的就流。夏天,万物状态是一个鼎盛的状态,你要去欣赏,学着去欣赏。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春生夏长嘛,夏天你要与这个气相应。就是它是鼎盛的,它是沸腾的,它是流泻的,它是流溢的,你要去享受「夏之气」,就是天人合一(其实就是气人合一——人与大自然的「气」合一),你顺从它、安于它,不要有那个「小我」去作怪,你把自己化开到四季的「气」里面。
在夏天就养这个「长」之道,春天养「生」(春生),夏天养「长」——万物疯了一样地生长。

【逆之则伤心,】
因为夏天很热,它对应的五行是「火」,那么五脏里面对应的是「心」,心火、心火嘛。
所以,如果我们夏天逆着夏气而来的话,就会伤「心」。如果逆着夏天之气而来的话,伤了「心」了,那么就会累积病候了,到秋天可能就爱咳嗽了,甚至患病。
【秋为痎疟。】
「痎疟」也是疟疾的一个总称了。
我们发现病气它有潜伏期的,是吧?你看,你夏天逆着夏气而来,伤了「心」了,导致秋天可能会得疟疾,总是咳嗽之类的。
【奉收者少。】
秋收冬藏,是吧?秋气的特点是「收」,如果夏气你逆着它而行了,没有养好夏气,就无助于秋气的收了。
又讲:
【秋三月,此谓容平。】
「秋三月」,一般指立秋到冬至之间这段时间。「荣平」,我们想想秋天的感觉——硕果累累,万物都成熟了,处在一种包容的、和煦的、平满的状态里,就好像一切该打分了那种感觉,该去评价它了。
「容平」,「容」,是包容,广阔地包容;「平」,平满,成熟了,状态已经定下来了。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这个天气、地气一直在变。你看,「春天」是天地俱生,天气、地气同时生一样;夏天,天地之气相交;秋天呢,「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天适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生物钟就像鸡一样,早点儿睡,早点儿起。
【使志安宁,】
一般文人或者诗人喜欢悲秋,看到秋风萧瑟就没来由地惆怅,甚至写诗啊,做画儿啊,是吧?但是真正懂得养生的「使志安宁」,知道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夏天已经鼎盛到极致了,秋天自然会该落叶子的落叶子,该收果子的收果子,北方地区树干变得光秃秃……这是必然的啊,我们的心智要安宁下来。
【以缓秋刑。】
因为秋天是有肃杀之气的,是有点儿无情的,是容易让人心情低落、惆怅的。
那么我们的心智安宁,你从道理上感受:你看,盛极而衰了,万物都是这样的,要遵从自然,你这个「心志安宁」,不要过于被秋天的这个肃杀感觉带动,不要陷入到一种很悲凉的情绪状态里面。
【收敛神气,】
「收敛神气」,因为秋天了,收获之后就慢慢地休息了,是吧?看着该沉淀的沉淀下来了,你要随着大自然的这种沉淀的感觉,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过于外放了。
【使秋气平。】
融化在秋气的这种容平状态里,是广阔的,是包容的,是安宁地在这个状态里。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无外其志」,心志不要过于外散,也不要过于激动,不要过于亢奋,使肺气清朗,舒舒服服的——顺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此秋气之应」,这样就顺着这个秋气了,这是养收之道也。
收摄、收摄......「秋收」,平常我们讲的秋收,就是秋天获得大丰收了,要收获了,是吧?这里讲的「收」,还有收摄的含义,就是从夏的外放,慢慢地放到极致,要收回来了——养收之道。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秋气,在五行当中对应的是「金」,那么五脏对应的是「肺」,所以如果逆着秋气而来,就伤「肺」。如果伤了肺,这个病且累积到冬天,可能就容易飧泄(容易拉肚子)。如果你逆着秋气而行,秋气没有保养好,「奉藏者少」(这个「藏」指的是冬藏),你给冬藏做的辅助就比较弱,就不能很好地去辅助冬气的「藏」。
所以你看四季也是紧密相连的,春有助于夏(春生有助于夏长),夏长有助于秋收,秋收有助于冬藏,都是相互关联的,很自然地这样下来的。
接下来就讲冬天了:
【冬三月,此谓闭藏。】
「冬三月」,一般指冬至到立春前的这段时间,整个的感觉就是收拢含藏,该收的收了,是吧?秋气就是收的。到了冬,就收拢,微闭起来,然后含藏着,酝酿着,其实是孕育着下一年的春天了嘛。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
冬天「水冰地坼」,水结冰了,大地可能都冻裂了。「勿扰乎阳」,在冬天阳气非常非常地重要,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阳气。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卧晚起」,我们知道到冬天,白天也会比较短,可以早一点儿睡,第二天晚一点儿起。
像古人,不用朝九晚五上班去,那么他们有的就可以等待着太阳出来了,我再起床。这是顺应自然的浪漫主义啊,感觉很悠闲(我冬天就早睡一会儿,晚起一会儿,等着太阳出来我再起床,很浪漫),估计现代社会能做到的也不多啊,但是道理我们要明了。
【使志若伏若匿,】
冬天使我们的情志、心志好像埋伏起来了,好像藏起来一样。
【若有私意。】
好像偷偷地藏着似的。
【若已有得,】
心里美,又挺满足的,就在这儿,哪儿也没去,反正藏着一样的,秋收冬藏嘛。
【去寒就温。】
要远离寒气,温暖的地方就很珍贵了。在冬天,温暖的地方,是我们向往的地方,不要受寒。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无泄皮肤」,这个很关键,就是不要大量地流汗,冬天尽量不要流汗。冬藏,冬藏,应该收好了、藏好了,像藏宝贝一样藏好我们体内的这个阳气。如果是大量的流汗,「使气亟夺」,就会严重地耗伤我们的阳气。所以大家注意,「冬气之应」是什么感觉啊?「藏」,养藏之道。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逆之则伤肾」,因为冬天对应的五行是「水」,那五脏里对应水的是「肾」,肾水,肾水的嘛,是吧?那如果我们逆着冬气而行,就会伤「肾」。伤了肾,然后这个病气埋伏着,到春天可能就显发为「痿厥」,就是四肢枯萎,软弱无力,而且摸上去呀,好像这手脚冰冷有点麻木一样的啊,这是「痿厥」。如果冬天逆着冬气而行就伤肾,春天可能就会感觉四肢麻木、冰冷,甚至软弱无力,这种感觉。
【奉生者少。】
春生,冬藏,冬天的气藏好了,有助于春天的「生」,如果逆着冬气而行,对于春天的「生」贡献就很少了,帮助就很少了,甚至有障碍了,是吧? 我们看,春气生发,夏气疯长,秋气收拢,冬气闭藏。这些气的特点,气随着时间地推移,它在呈现不同的变化;然后总是盛极而衰,衰到极致,到冬天衰到极致;然后到了春天又开始萌发生长,是吧?
本身刚才我们讲了冬天对应的五行是什么?水。水生木,对不对?水生木,春天对应木,冬天生春天,水生木。所以四季这个连环也是很美妙的,就好像星系一直旋转着,一直旋转着,又像龙卷风一直旋转着,风就是流动的气嘛,气一直在运动,周而复始,圆环一样地这样运动。
所以,天人合一就是气人合一,我们要合于四季之「气」。春天顺应着这种生发之气;夏天顺应着这种旺盛地生长、疯长,该流汗的流汗;秋天秋收,收敛神气,向内收;冬天闭藏,无扰乎阳,守好我们的阳气,像藏宝贝一样藏好它,冬天不要流太多汗。
如果能够顺应着四气的变化,就不容易生病了,所以是我们没注意好才生病的。有人讲,说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你今天你不好好养你的生命嘛,明天你把你的钱都贡献给医生去了,让他帮你治病嘛),讲得非常形象。
所以,顺应四气的变化,非常浪漫、诗意,也很自然——道法自然……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