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医
之
始
祖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养
生
宝
典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我们继续回到黄帝和岐伯的对话。上节课提到,无论男子或是女人,一旦天癸尽了就不能生孩子了……
然后黄帝又问,说: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但世间确实也有一些人,年纪比较大了却依然能生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岐伯说:「此其天寿过度」,这说明上天赋予的寿命超越于一般人。
「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这类人呢,气脉一直就比较通畅,肾气也有盈余。
【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虽然有这种例外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正常来讲,男子过了八八六十四岁,女子过了七七四十九岁,天地赋予我们的生殖精气就耗尽了(天癸就尽了),所以还是生不了孩子了。
黄帝又问,说: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有一些懂得养生修道的人能活一百岁左右,像这样的人,他们还能生孩子吗?
岐伯回答说: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懂得养生修道的这类人,「能却老」,「却」就是抵御、推迟,就是抵御衰老、推迟衰老,保全形体的这种年轻态。所以,可能身体的年龄已经比较老了,但依然能生孩子。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黄帝又说:我听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提挈,就是提起来、举起来天地),上古时期有一种真人,他们能够把天地都提起来、举起来,就是说,有大神力,能「把握阴阳」,能操控阴阳。
他们可以呼吸天地之精华之气,「独立守神」。这些真人经常都是独处、精神内守,「肌肉若一」,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一直就是融为一体的,处在那种消融的状态。
「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上古时期的这类真人,他们能够像天地一样长寿,甚至比天地还长寿,简直没有终尽的时候。
「此其道生」,他们真的是合了道了,与道共生了,与道同存了。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黄帝又说:「中古之时」,中古时候,有一类「至人」,「至」是到达的意思……有一类至人,他们「淳德全道」,涵养自己的德,然后,能够完完全全地和于道,和于阴阳的变化。
「调于四时」,按照四季的变化调整作息啊,生活啊,饮食啊……这些至人「去世离俗」,基本上他们都离开了世间,离开了俗界(远离世俗)。
「积精全神」,可以说把全部的精力、注意力都放在修行上了。那么,精气和元神也就累积的、保全的比较好。
这些至人游行在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八达」,就是八方的意思;「视听」就是可以看到、听到四面八方,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听到很远处的声音。
「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像这样的至人,他们当然就可以延长自己的寿命了。身体一直就比较强健。可以说,这类至人跟刚才提到的真人是很相像的一类。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黄帝说:还有一种圣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也是和于天地的规律,顺从气候的变化。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他们就属于「大隐隐于世」了。在世俗间生活,并不会追求离开世俗生活,他们会在世俗生活之中适当地享受一些欲望。
这些圣人也是有修行的,没有「恚嗔之心」,没有那种抱怨、怨恨和嗔怒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他们的生活起居依然在世间,并不追求我要离弃世俗。但是呢,「举不欲观于俗」,但是看他们的言谈举止绝对不俗,不会落俗套,他们不会变得庸俗,还是比较清高的。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这些圣人应该说也是有一定福报的啊,可能是知识分子,甚至是高官啊,贵族啊,是吧?在身体上不会过分地操劳,内心也没有需要太过焦虑和忧愁的事情。
「以恬愉为务」,「恬」有安静的意思,有淡泊的意思,有什么事儿都不放在心上的意思;然后,「愉」就是愉悦、愉快。他们追求的是安静、淡泊,什么事都不挂在心上,一直处在比较愉悦的状态里。
「以自得为功」,这些圣人比较追求自我的满足。「形体不敝」,他们的形体不会过分地衰败,因为有一定福报嘛。
「精神不散」,精神因为不焦躁啊,不杂乱啊,所以,精神属于安且平的状态。所以,这些圣人一般也能活个一百岁左右。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黄帝说:还有一种贤人,「法则天地,象似日月」,他们也会效法天地的运行规律去做事情,他们也会观察日月的运行,也会遵从大道的规律。
「辨列星辰」,甚至对天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分辨那些星星的排列位置;「逆从阴阳」,也会有意识地按照阴阳运作的顺序来做事情(也就是说,趋利避害)。
那么,这些贤者(这些贤人)「分别四时,将从上古」,也是根据四季的变化啊,来调养自己的身体,他们其实是崇尚上古时期的真人的,真人是他们的偶像,他们是向真人学习的。
这些贤人也是追求合于「道」,同于「道」,所以,这些贤人也可以使自己的寿命得以延长。甚至能够延长到极致,尽其天年。
这里黄帝就讲了他所听说的这四类人。
第一类是「真人」,真人有多厉害呢?感觉像神一样啊,能把天地都举起来,操控一切,把握阴阳,阴阳就在他们手里面;他们可以呼着、吸着天地宇宙的精华之气,然后比较喜欢独处……「肌肉若一」,都分不出来他们这个肉身是肉身还是精神,很难分别了。
可以说,这种真人就类似神一样(在我们看来,就类似神一样),他们的寿命几乎可以超越天地的寿命,没有终了的时候。可以说,与道同体、与道同寿,这是最厉害的是真人。
当然,真人放下的也多。真人有真气;那么,俗人的话有俗气,可以说有浊气。
黄帝讲的第二类是「至人」。「至人」呢,「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
很多都出家了,无论是修佛还是修道,很多都出家了;「积精全神」,全神贯注地修行,精气、元神积累和保全得很好;游行在天地之间,也是有特异功能的,可以说天眼啊,天耳啊,也打开了,寿命也很长。这种「至人」跟「真人」很相近啊。
「圣人」呢,是大隐隐于世的,可以说,他们就相当于是儒家讲的君子类型吧!注意人伦道德修养,注意内心的安宁、淡泊。这种圣人要是调养得好的话,能活百岁左右。
还有一类「贤人」,可能对天象感兴趣,也是比较遵从天地自然的法则,随顺四季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这些贤人以上古的真人为偶像,也追求合于道,他们的寿命也能有所延长,甚至到达极致。
其实我们最初学习《黄帝内经》,是想拓展和深化我们的医学知识,是吧?但是一接触《黄帝内经》,发现这简直讲的就是道家的思想,因为在中国「道医同源」,「道」「医」不能分开嘛。
那既然一学《黄帝内经》等于是学了医,也学了道了,那谈到「道」,我们知道,有一个字在道家总是会提到,就是「气」(精气、真气这个「气」)。
一说道家,我们就会觉得他们很重视「气」。但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用这个「气」,每个人都在呼吸吧?这呼的、吸的不都是气吗?人活一口气嘛,是吧?
「气」是非常神奇的东西,像基督教讲上帝造人,造好了,也是往鼻孔吹了一口气人就活了;那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在神话里讲女娲造人,造完了小泥人儿,也是吹一口气人才活起来,要没这口气就活不了。其实「气」和我们的生活等于是同时共在的,我们经常用到它,就是很少留意它。
我们回忆一下,跟「气」有关的词有多少。
说一个人特别「神气」,或者他「仙气飘飘」,或者说这个人真「俗气」,或者说这小孩有「灵气」,是吧?我不能进那个房间,那房间有「浊气」,那个人穿得「珠光宝气」,做人最好是有本事没「脾气」……然后,谁和谁吵架了,道歉的那一个说「别生气」了,我错了(生气)……又说某个年轻人「血气方刚」(有「血气」),说某个地方发生了意外了,不要过去,那儿有「晦气」……也有说新上任的领导有「锐气」,做人不能有「傲气」,某某很会经营人际关系,他特别有「人气」,某某大师很有「名气」,这个人很会办事儿,很「大气」……
或者某某人很有「力气」,这个人很有「才气」,又说这个人一身「正气」,或者那个人满身「邪气」,医生一看那个人有「病气」……多少个「气」了?
我们再想想:最好不要有「怒气」,天天「喜气洋洋」的,做人要有「骨气」,「别客气」,什么是客气?像客人一样那种感觉就叫客气。
说现在环境不好,生意「不景气」,某某「运气」很好,还有谁啊,很会穿衣服,穿得很「洋气」……你看多少个「气」了?「气」时时刻刻与我们共在啊。
然后,修道的最高境界是修出「真气」,合于「真气」,一定要远离「俗气」,俗气就相当于「浊气」。
为什么至人、真人都是离尘绝俗啊?因为俗气和浊气让人讨厌的,对吧?「俗气」,我们想想,什么样的人让我们感觉俗气?很粗的大金链子一戴,满身都是名牌儿,让人就感觉有点俗气。这个「俗气」就是喜欢炫耀,或者比较傲慢……给人感觉俗气。
还有什么样的人让人感觉俗气呢?喜欢争,争利益;喜欢贪,得不到就抱怨、怨恨,甚至报复,特别计较……这都是俗气的表现。甚至有的人贪到极致,得不到就爱算计,喜欢占便宜,这都是俗气的表现。
然后呢,爱说大话,爱自我夸耀、贬低别人,这也让人感觉挺俗气的;或者背后总是爱讲别人坏话,或者背后乱传闲话……这都是俗气的表现。
还有的人一讲话就是废话连篇,也挺俗气的,是吧?还有些人爱骂脏话,简直不说脏字儿就好像说不了话一样,这也让人感觉很俗气,而且极其厌恶……
所以,看看「气」多么重要!
——在不同的场合中显现出不同的状态,时刻伴随着我们,因为我们就来源于「气」啊,没有「气」我们就死了,有「气」才活啊!
这个「气」到底是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它是一种精神力,一种灵能,有的时候也指情绪,它是宇宙间的一种动能。
所以,我们要尽量地追求那种正面词汇修饰下的「气」,比如说:喜气啊,神气啊,仙气啊,正气啊,真气啊,灵气啊……这都是不错的,是吧?尽量不要那些负面词汇修饰的气,比如说:傲气,病气,邪气……这些都不太好,是吧?还有晦气也不好,怒气也不好……
其实不良的情绪啊,它就是负面的「气」的状态,就属于「阴气」,对吧?正面的情绪我们可以理解为「阳气」,负面的情绪就是「阴气」,「阴气」就毒害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靠气驱动着啊,这个气不好,身体就不好。
那么,上古时候的真人,能「与天地同寿,与道共生」的这些真人,人家怎么做的啊?呼吸精气——精华之气。呼吸最好最好的气的精华,不好的一律不要,所以,他们「寿比天地,无有终始」。
一定要舍掉该舍的,只要精华。只要精华,这样才能够像天地一样长寿,像道一样长生。
所以道家的长生,一旦到达了真人境界,它就是佛家的不生不灭了。到这个境界,身和心都很难分了,心即是身,身即是心,身心如一。——到这个境界,就是神一般的境界,就只有一个意识、灵体在了。说是肉身,又是精神;说是精神,又是它的那个体。就只有这个东西在,它就是精中之精,气中之气。
我们要向这个最高境界努力,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你奔着一百分儿去,可能考八十分儿,你奔着六十分儿去,可能考三十分儿,所以目标要定得高远一点儿。 今天就先到这里了。
希望我们能够充满正气,英气十足,越来越有仙气、道气、真气,走到哪里都是一团和气……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