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医
之
始
祖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养
生
宝
典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帝曰:冬阴夏阳,奈何?】
黄帝又问:冬为阴,夏为阳,指的是什么呢?
【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
岐伯回答说:我们在给病人把脉的时候——把九候之脉,如果发现九候之脉都是「沉细悬绝」的,脉都很细小,若有若无,这就是「阴脉」,就好像冬天一样。
如果病人九候的脉都是这样的脉(都是细小的,若有若无的),那么,如果死亡的话,病人会在半夜死亡。
【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
把脉的时候,如果发现病人的「九候之脉」都是盛大的、躁动的,病人呈现呼吸短促的情况,而且,这个脉运动的频率比较高(「数」,运动的频率高,速度快,跳得快),这就是「阳脉」,就好像夏天一样。
如果死亡的话,病人会在中午死亡。
【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
那么,如果是「往来寒热的病」的话,如果死亡,病人会在早晨死亡。
【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
如果病人「中焦热盛」,只热不寒,患了「热病」,那如果死亡的话会在「日中死」,就是会在中午死亡。
【病风者,以日夕死。】
如果得了「风病」了,一般就是在傍晚的时候死。
【病水者,以夜半死。】
如果得了「水肿病」,一般都是半夜死。
【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
如果这个病人,他这个脉忽慢忽快、忽缓忽急(也就是说,一会儿弱、一会儿强),这是说明脾气已绝(脾之气内绝)。
那么,死亡时间呢,一般就是辰、戌、丑、未四个时辰的转换处(辰时、戌时、丑时、未时——四个时辰的转换处)。
【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
如果病人形体败坏了,肉都溃烂了,就算是「九候的脉」感觉上是协调的,但依然很危险。 【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
「七诊」,就是前面文中提到的脉象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这些征象。
如果出现了脉象的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这些现象,但是呢,九候是与四时的变化顺应的,就不一定是死证了。
【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
为什么说有的时候,七诊(以上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这些征象虽然出现了,但是,九候与四季的变化顺应,就不会死呢?因为像有一些外感风寒之病,或者女人月事之病跟七诊的病啊,这个征象是类似的,但并不是真的,所以,有时候就不会有危险。
【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
如果七诊的现象出现了,这个脉候也有败坏的现象,那就是死证了。 【必发哕噫。】
「哕」(yuě),打呃,呕吐的意思。
如果有七诊的种种征兆,然后病人的脉里又没有胃气,那这就是死证了。这个时候呢,病人可能就出现打嗝儿和噫气的这些症状。
【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
所以,我们在治病的时候,一定要详细地询问病人的发病情形,还有现在的一些症状;然后仔细地给病人把脉,观察经络的浮沉情况,根据上下的逆顺来诊脉,其实观的也是气血的走向是否正常。
【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
一般来讲,这个脉的速度比较快的,是正常无病的;这个脉气来的非常迟缓,就有一点儿问题;要是脉气不来,肯定是死证了。
【皮肤著者死。】
观察这个病人的皮肤,如果是没有油光润泽,摩擦的时候都觉得有点涩手指,这说明「阴阳俱绝」,这非常危险。
【帝曰:其可治者奈何?】
然后,黄帝又问岐伯,说:「其可治者奈何」?那些可以治疗的病,该怎么治呢?
【岐伯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
然后,岐伯就回答说:「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
病在经上的话,就治其经,可以用补或者泻的手法,去治疗虚实之证;那病如果在表面的孙络上(孙络,就是经脉别出的细小分支),如果病在表面的孙络上,可以在这地方放血。
【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
如果血液循环有障碍,病人身体疼痛,那我们治疗的时候,治在起病的经络上(治相关的经络)。
【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
什么是「奇邪」呢?我们的教材里有解释:侵入大络的病邪就叫「奇邪」……
这个病邪都侵入到大络了,力量还是比较勇猛的(侵入大络的病邪是奇邪)。
「缪刺」,就是治病的时候,左边的病,我们针刺右边;右边的病,针刺左边,这是「缪刺」。
「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就是说,如果病邪停留在大络上,我们就可以采用缪刺的方法:如果右边儿有病,就刺左边儿;左边儿有病,就刺右边儿。
【留瘦不移,节而刺之。】
如果邪气长期地滞留,那我们可以在病人骨节交会的地方进行针刺。
「留瘦不移,节而刺之」。倪海夏(倪师)的解释是病人如果是瘦弱、体力不足的话,这个病没有产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要用很恰当的刺法祛除病邪,又不伤病人的正气。
【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
如果是上实下虚的病人,我们要沿着经脉仔细地给他进行诊察,找出郁结所在,用针刺的方法来放血,来通他的气血。
【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
如果眼睛上视,就说明太阳经的这个经气不足;眼睛上视而又不能转动,是太阳经气已绝的表现。
【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岐伯说:以上讲的这些内容,这都是决断死生的关键法要,大家一定要明辨清楚。
然后,原文中还有一句话:
【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
这句话啊,就有可能是古人多余的一个注解,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暂时就不用翻译了……
相对来讲,这节课内容其实也比较重要。
岐伯讲了,根据病人的脉象来推断病人的死亡日期(死亡的具体时间),或者根据他的病证来判断病人的死亡时间……
也讲了正常的情况和异常的情况,还讲了,就是具体如果有病的话,经病怎么治,络病怎么治,血病身有痛怎么治,病在奇邪怎么治……非常地专业,我们发现岐伯确实是真正的医学专家。
扫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内容
联系我们(二选一)
QQ:280668866(心成)
QQ:67501126(一文)
微信:280668866(心成)
微信:67501126(一文)
官网:tihuxueyuan.net
官网:chan.tihuxueyuan.net
邮箱:280668866@qq.com(心成)
邮箱:67501126@qq.com(一文)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