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医
之
始
祖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养
生
宝
典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生气通天论》。
这里的「生气」,不是不高兴、生气发怒的意思;这里的「生气」指的是宇宙中生生不息之气,也可以说是长存的道炁,是我们的生命之气。
看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自古通天得道者,是通了生之根本。而生之根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这个「六合」指的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再加上方和下方。「六合之内」就是六方之内。
「天地之间,六方之内」,无论是九州之气,还是九窍之气,还是五藏之气,还是十二节之气,都通于天之气(通于我们的生命本真之气)。
九州是古时候我国地域的划分。
九窍,我们知道,包括上面的七窍和下面的两窍。上面的七窍:两个耳孔,两个眼睛,两个鼻孔,这是六窍了,再加上嘴巴一个窍,这是七窍了;下面的两窍就是大小便的排泄口。所以七窍加上两窍,一共是九窍。
五藏,我们知道,这个宝藏的「藏」也通脏器的「脏」,五藏也叫五神藏。「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这五藏也是相当神奇的,后面会有讲。
十二节,指的是我们人体的四肢分别有三大关节。比如说上肢(就是我们的手臂),手臂有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我们的下肢(我们的腿)有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我们都有两个手臂、两条腿,所以都要乘以二。上肢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乘以二,这就是六大关节;下肢的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也要乘以二,这也是六大关节,六加六,一共十二个关节。
黄帝说,九州之气、九窍之气、五藏之气、十二节之气都通于我们的天然本真之气。就是说,「气」贯通了哪里呢?贯通了天地,贯通了六合。 九州代表空间地域,贯通了空间地域;九窍是我们体内的小孔洞。整体来讲,五藏也都是收藏营养的地方,也是藏神的地方。神、魂、意、魄、志也可以统称为神,所以五藏叫五神藏。五神藏里也充满着气(充满着天然本真之气),我们的骨头关节里也都充满着气,这些气也都是贯通的。
【其生五,其气三。】
就是说,阴阳二气生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同时阴阳二气都各有三阴三阳。我们知道,阴气里分为太阴、少阴和厥阴,阳气里分为太阳、少阳和阳明,这是三阴三阳。「其气三」就是阴阳各有三。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当我们知道了阴阳有多么重要、气有多么重要,我们就要顺应着阴阳二气的变化;如果不顺应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则邪气就会伤了我们。
因为前面讲了「生之本,本于阴阳」(生命的根本,本于阴阳),所以再一次强调阴阳是寿命之本。
然后又讲「苍天」: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
「苍天之气」,广阔的感觉。你感受着苍天之气的这种广阔、清静,那么我们的志意(我们的心志和意识)就容易安宁、调和。
【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要顺着天之气而行,这样我们自身的阳气才能固守得很好。即便是外在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够害到我们。
【故圣人传精神,】
这个「传」应该是「抟」。
「抟精神」就是精神内收。
【服天气而通神明。】
圣人精神内收,他们服食的(他们平常呼吸的)是天之精气(天地之精华),所以才能通神明(因为神明祂们赖以为生的也是天地之气的精华)。
前面黄帝不是说上古时候有真人嘛,可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就像神一样,他们呼吸的都是宇宙间气的精华,「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些真人就像神一样,他们的寿命可能比天地还要长,而且没有终了的时候。所以,精神内收,服食着天地之气的精华(或者说服食着我们天然的本真之气),这样才能通神明,与神明同频共振。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
顺着这个天气,则阳气固;「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
「顺着」会怎样,「失之」会怎样,一正一反。「失之」就是不顺着、逆着这种苍天之气。向内说,就会闭了我们身体的九窍,使得九窍不通了;向外说,就是壅塞了肌肉,这个卫气就解散了,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了。
我们知道,卫气就像卫兵一样,主要是水谷精微当中比较稀的精华组成的。卫气覆盖着我们的肌肤,保卫着我们的人体不受外来邪气入侵。如果卫气解散了,那么邪气就会乘虚而入,我们就会生病。
这个卫气,还像空调一样,主管着皮肤毛孔的开合,可以调节我们的体温。卫气要是解散了,我们的身体功能就肯定异常。
【此谓自伤,】
这就是自我伤害,自我戕害。
【气之削也。】
若卫气不能保护我们了,会使得我们体内的阳气也受到削弱。
这节课就先学到这里了。
再复习一下要点:
「自古通天者,生之本」,通天者通于生之本。「本」是阴阳二气。那么阴阳二气的「本」其实是天然真气。这个「气」贯通一切处,在我们的内内外外。所以要顺着这个「气」、合于这个「气」,这样才不容易被邪气所伤。而这个苍天之气,其实是我们的天然本真之气,本身就是清静的(清明、安静的),你感受它的时候,你的心意识自然就安和、平宁。感受着它,这个时候其实也在养我们的阳气。顺着这种天然本真之气走,就是在养我们的阳气。「阳气固」(阳气充盈),就邪不可干,即便有贼风邪气也伤不了我们。所以精神内守比较重要!你在精神内守的时候,感受着天然本真之气,你才能够享受它的滋养。久了之后能通神明,这就转凡成圣了。
所以道家讲究性命双修,性命双修——心身同修,修道的一般都是蛮健康的,很重视养生。从这个角度讲,你若是一个修道者,如果你生病了,人家就会说你没修好。你修得好怎么会生病?像上古时期那样的真人就不会生病。所以可以说,学「道」就是学不生病的智慧:不生身体上的病,也不生心理上的病。身心都不病,人就处在健康、愉悦的状态。这不是所有圣者所追求的吗?所有圣者都希望一切众生健康、愉悦、远离一切苦。
像佛家的侧重点,让我们看淡、看破,甚至厌离这个肉身。有的时候讲,肉身不是真实的,是四大假合的;因缘聚会显一个相,其性本空;要么就让你修不净观……佛家是这样的。但道家呢,第一,承认肉身的存在,认为「道」成肉身,肉身是载「道」之工具,你在修的时候带着肉身一起来修(就是心身同修)……它是这样一个理念。
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实也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这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拥有不同的体验,有不同的收获……
所以今天先到这里,明天继续来学习。
感恩大家!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