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黄帝内经》008 生气通天论篇 “阳气”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我们继续来学习《生气通天论》,看一下原文: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对于我们人来讲,阳气特别重要,就好像对于天来讲,太阳特别重要一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天中没有太阳那会怎么样——失去了光明,一片黑暗。而且我们知道,月亮的光也是反射的太阳的光,如果没有了太阳,那月亮也不存在了,一片黑暗。阳气对于我们人来讲,就好像太阳对于天一样——特别重要。「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失去了阳气,或者阳气不足,就可能会折损我们的寿命,使我们不够健康。所以有的中医讲,养生就是养我们的阳气。养阳气的方法我们也了解一点,比如说多晒太阳,适当地运动(因为动能生阳),还有我们曾经推荐给大家一些动作,做一做补气血的这些动作,气血足了,也会有助于阳气地充盈。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天体的运行,我们看一下天,太阳是多么重要,万物都依赖着太阳光明的照耀。
【是故阳因而上,】
所以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也就显而易见了。
【卫外者也。】
阳气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外在的邪气。
接下来讲了四种情况:一个是寒,一个是暑,一个是湿,一个是气。
第一种情况:
【因于寒,】
如果外在特别寒冷的话,意味着什么?都是寒冷了,那肯定是冬天,冬天要藏的,是吧?要「无扰乎阳」,一定要像保护非常珍贵的宝贝一样保护我们体内的阳气。
【欲如运枢,】
就好像门轴在门臼当中运转一样,在内部活动。
因为要避寒就温嘛,外界特别寒冷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地在室内活动,这指的是北方地区了。
【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有的医生也讲,人睡醒之后不要马上就起床,你至少在床上待个三五分钟,醒一醒再起来,如果一醒或者闹钟一响,立刻就坐起来,立刻就下床,有的时候让人头晕,甚至有的老年人还会摔倒。
起居不要惊扰我们的阳气,本来在我们睡眠状态中,身心都是挺放松的,如果一醒立刻就起床,吓一跳似的。「神气乃浮」,就像神不守舍了一样,神气都浮动出来了——吓出来了,这就是「扰乎阳」,扰了阳气了。
「起居如惊」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说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我们的阳气应该是收拢闭藏的,那么如果你的起居没有规律、没有节制,这样也是容易伤阳气的。

然后又讲: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乃散。】
比如说非常炎热的夏季,我们出了很多汗,汗水损失得多,体内的水分就少,人就会烦躁,有的时候「喘喝」(这个「喝」是一种拟声词,在这里是喝喝地喘气——呼哧呼哧地喘气),流汗特别多,体内水分少,热得大口大口地喘气,很焦躁,即便是不喘了,「静则多言」——不喘了,可能话也不停……
所以人家讲在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容易发生口角之争,这是科学研究证明的,有很多的例子。秋天、冬天吵架的事件相对的要少,夏天大家普遍就暴躁,因为天气很热,热得让人烦,容易吵架。
天气那么热,「体若燔炭」(「燔」,火字旁加一个番,这个燔是焚烧、烤的意思),我们的身体有的时候像滚烫的炭一样,烧得通红的炭一样,非常热,有的时候出点儿汗倒好了。「汗出乃散」,出汗是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热的,也可以排湿,也可以排寒气,我们知道。所以不要排斥出汗,该出汗的时候就要出汗。
——这里讲的是天气炎热的时候。然后又讲:
【因于湿,首如裹,】
有的时候外在空气湿度过大,在过于潮湿的地方,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黏腻感,我们的头像被布裹住了一样,不轻松,挺沉重的。
【湿热不攘,】
这种湿热不能够顺利地发散出去。
【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湿热排不出去,就会伤害我们的大筋和小筋,大筋就收缩了,不能伸展;小筋就松软无力了,就好像变长了一样(这个小筋),松软无力。
【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大筋一收缩,不够长了,不能正常地舒展的时候,可能就会拘挛抽筋,是吧?小筋一旦松软无力的时候,就会造成痿弱无力的情况——痿弱。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有的时候因为外面有风邪,使得我们的身体出现了浮肿的情况,「四维相代」,我们的四肢(胳膊腿)交替着不舒服,「阳气乃竭」,外面的邪气、邪风过盛的时候,也会影响我们的阳气。
所以人体是娇弱的,我们要珍爱它。我们的身体是肉身,它不是铁身,现在也没练出来金刚身,所以外在你看——寒邪、暑邪、湿邪、风邪,都会对我们体内的阳气有影响。
《黄帝内经》的前几节课,让我们感觉《内经》就好像是道家学说,今天这节课开始感觉是医学了。而医学其实是一种科学,医学也是我们的生活。其实医学本身它就是充满仁爱的,让我们避免不舒服、不自在,让我们回归健康、舒适。所以医学是充满仁爱的一门学问。
曾经在哪里看到一句话特别好,说「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你的「才华」达不到神仙那种程度,不要做医生;「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你的「德」不能像佛一样无我、无私,你就不要去做医生。感觉讲得真的很好!对我们也是一种鞭策,一种高要求。希望我们能够每天不间断地学习和进步,持续地进步!希望我们在「才」方面(在医理方面,在治疗手法方面),就像神仙一样,都变成神医;也希望我们的「德」就像佛一样——无我、无私。
如果做到了这样,就是才德兼备的话,那么医学就会在我们这里放大光明。但是现在我们的学医之路才刚刚开始,前不久我们学完了《零基础学中医》那本教材,相当于中医幼儿园刚刚毕业,然后学《黄帝内经》,感觉自己是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正式的教材了……也许有难度,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热情,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黄帝内经》学了几节课之后,我再回顾我们之前《零基础学中医》的教材,依然充满感恩!可以说那本教材真的给我们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如果没有前面的基础,我们这些医学小白上来就学《黄帝内经》,肯定觉得相当地生僻晦涩,无法接受,也无法消化。但是现在感觉还好,至少很多的医学名词我们之前也都接触过了,对吧?所以学起来没有太生硬,也没有感觉太陌生,这是基础的重要性。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吧,我们每天少少地学一点,但希望当天的内容都能消化吸收。
任何的医学大家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成就的。
愿我们都能踏踏实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到顶部